練過太極拳的人有哪些經歷?

遊覽世情


問的是練拳經歷,好象都在講身體感受。

我是先站渾圓樁一年多,然後趙堡的一個師傅教我五大式,特別是單鞭式,就是樁功。這階段差不多三年,把關節練開了。

看視頻練吳式37式,後來跟承德一個師傅練陳式一路,我本是想跟他學推手的,陳式不想學。這一階段又是三年。這三年基本在浪費時間,但與現在練拳有了一種機緣。

因為練吳式結識了幾個網友,由網友推薦而拜了現在的師父。師父早年跟他的師父練吳式,後來又拜了李雅軒的弟子學楊式。他說練某套路只是載體,重要的是拳理,於是不糾結傳某式,只是說教傳統太極拳。我也因此體悟了傳統太極拳的魅力。


太極拳玄機


記得一年初秋的傍晚,那時我剛學太極拳一年左右。由於初秋的天氣涼爽,我身穿長袖秋衣,練了一套老架一路,用了29分鐘多一點,動作非常的慢,並且儘量的全神貫注於意念與動作相一致。練完之後,頭髮全溼了,汗珠滾下,秋衣的前胸和後背也溼透了,感覺身心由裡到外地舒坦。(平時練一套老架一路需要15分鐘左右,微微出汗。)

由此,我感覺太極拳慢練好!

(喜歡上面文字,記得關注我(⊙o⊙)哦!)


心舒體健


不清楚是否有人真的感覺到體內存在真氣。我從5歲開始練習武術,從最初的劈腿、倒立、到後來的鐵板橋,前手翻、後手翻再到前空翻、後空翻,到後來接觸的規定拳、太極、刀、槍、棍,一直到16歲外出上高中慢慢的沒怎麼每天練,整整11年的時間沒有感受過體內有什麼真氣的東西。

說一說練武術這些年的一些感受和收穫吧,練武術最大的感受就是苦,小孩子累倒是不覺得。武術這個東西只要停幾天就是另一方光景了,打個比方說,最簡單的劈腿(也就是一字馬),只要最多一週不練,再來就感覺大腿內側的肌肉像撕裂一樣,我們那時候只要下不去的教練都會直接踩在你兩條大腿上強行壓下去,疼的直掉眼淚,很多人都慢慢堅持不下去了,鐵板橋要另一個人坐在你肚子上堅持15分鐘才算完成任務,倒立也是要堅持15分鐘才算合格。不過那時候其實也挺好的,因為是縣裡面選拔出來的,所以在夏天時候每天練習完了都會有一瓶汽水喝,一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這時候了(*^▽^*)

再說一說收穫吧。最大的收穫就是強身健體吧,小時候其實身體挺孱弱的,練了那麼多年武術後,雖然整個人看起來還是很瘦,但是脫了衣服整個看起來會顯得很精悍,很多看起來很強壯很胖的同學力氣、耐力都比不上你,整個人的身體素質會有明顯的提升。其實是身體的柔韌性和耐力會有質的飛躍,很多一般人完成不了的動作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簡簡單單的事情,在需要耐力的時候也會有巨大優勢,尤其是在中長跑這一塊整個人的呼吸會比較綿長,整個人不會顯得太累,會比較輕鬆的完成。最後就是整個人的氣質吧,整個人看來會顯得比較有精神,有氣質,走路不會腰弓駝背的,整個人來起來每天都元氣滿滿。

很感謝之前有過一段那麼長時間的經歷,雖然現在練的不多了,也算是一段比較有意義的經歷吧。


西邊日出東邊也日出


個人體悟很多,這裡我所講講練太極拳主要的三個經歷,一,初練時四肢僵硬,只重外形,刻意追求拳架動作,而忽視內在要求,不會(懂)放鬆。二,拳路嫻熟,有內在功力,與人試手,勝負不均,自有心得,不知天高地厚。三,已達空靈,深之奧秘,松活彈抖,驚掠崩炸,心性恬靜,自得其樂,怡養百年。


青雲閒坐


練太極拳近六十年,感悟很多,只說二個方面,一有關技擊,世上技擊運動都是以強擊弱,以力大打力小,以手快打手慢,唯太極拳講究以弱擊強以力小打力大。以柔克剛。如何達到如此境界,恐三言兩語難以講清。這裡就不多述。第二太極拳練時講究動中求靜,在纏綿不絕的舒緩運動中意守丹田,追求心靈的安靜,達到物我俱忘,內外合一。世上所有的運動,唯有太極拳運動獨俱一格,所以我常說太極拳是中國的國箤,國寶。另外練太極拳時體內是有真氣運行的,這裡就不多說了,到不了那個程度,說了也不懂。


青山友友


講點實在的,不講神話不吹牛。太極是世上最難練的運動之一,因為要求上下合一,內外合一,所以也是協調性要求最高的運動之一。練習中有幾個經歷:

一是由硬變軟。即練肢體階段,運動的思維變了,參與運動的肌肉由硬變軟,由局部到整體,可以說鬆下來是這階段的明顯標誌。

二是由快變慢。即練內心階段,由不會慢,不敢慢向慢,柔,緩轉變,在慢中體會到了太極的不一樣,可以說慢是這階段的明顯標誌。

三是由打變彈。即練應用階段,由過去的硬碰硬,快對快向以緩應急,以柔克剛過渡,逐步有了四兩撥千斤的感覺,可以說松彈是這階段的明顯標誌。


山山水水108


  練太極拳有沒有成功看是指什麼啦,肯定不能像小說電影裡所描述的那樣誇張。

  對於前期只為鍛鍊身體的角度來說,身邊的人及朋友有通過練太極把胖子練瘦了,三高的練正常了,慢性病練好了,走路都不穩的也把腿練的有勁了等很多,這樣就算他們初練的成功,但後期收效不大,練太極拳可不單隻每天練練一個套路就行的。

  至於說感悟體內真氣,這個是看怎麼理解法,本身這種說法是很玄妙,練氣功的人才會有。

  練太極拳我個人認為,動靜及文化結合,才能達到更高的高度,收穫才更多。動的方面就是練基本功,套路動作及功法,這是基本;打坐站樁,身心平靜,才有效果;結合太極文化,改變思維,才有高度。這是我自己練拳感悟,獻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