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光明巷仍保留著“日本飛機轟炸西安遺址” 文

【語音版】光明巷仍保留著“日本飛機轟炸西安遺址”  文/趙珍

光明巷45號李家老宅的磚雕很講究

【語音版】光明巷仍保留著“日本飛機轟炸西安遺址”  文/趙珍

光明巷李家老宅拆下來的門窗

【語音版】光明巷仍保留著“日本飛機轟炸西安遺址”  文/趙珍

光明巷南口

【語音版】光明巷仍保留著“日本飛機轟炸西安遺址”  文/趙珍

光明巷的老屋子

【語音版】光明巷仍保留著“日本飛機轟炸西安遺址”  文/趙珍

光明巷被日軍轟炸的痕跡歷歷在目

相傳,明弘治年間,光明巷內因住有興辦地方學校的郭姓籤事官,從而得名郭籤事巷,1966年改名光明巷。今天,巷中的老住戶已經不多,但仍有從清代便世代居住於此的老戶。街東保留至今的“日本飛機轟炸西安遺址”為我們記錄下那段傷痛的歷史。

曾名“郭籤事巷”

光明巷位於西安古城內西北城區,南起廟后街東段,北至教場門,長390米。西安地名專家葛慧介紹,相傳,明弘治年間,因巷內住有興辦地方學校的郭姓籤事官而得名。清嘉慶《長安縣誌》中記載其名為“郭籤事官巷”。民國初年簡化為郭籤事巷,1966年“破四舊”改為光明巷。“籤事”是古代的一種官職名稱,也稱作僉事。宋代時為各州府的幕僚,金、元、明仍沿用,但職掌有別,到了清代逐漸廢除。據《明清西安辭典》記載,光明巷地處原隋唐長安皇城內承天門南邊西側的東西橫街與中書外省處。唐末韓建將皇城改建成新城後,這裡逐漸變為居民區。今天的光明巷兩旁仍然以民居為主,不過,巷子南段靠近廟后街的地方,許多人家都把臨街的房屋開闢成了門面房,泡饃、胡辣湯等各種西安小吃在這裡隨處可見。

光明巷中部街東,有一處佈滿坑洞的青磚牆,磚牆上掛著一塊不大的牌匾,上面刻著:“1938.11.23 日本飛機轟炸西安遺址 蓮湖區人民政府 二零零五年八月十五日”。這座磚牆是光明巷45號院的後牆,上面的坑洞是日軍炸彈碎片飛濺的殘存痕跡,同時被炸燬的,還有牆後的一間老屋。葛慧老先生參與了確認這處遺址的工作,他說,當時日本飛機在此投下了6枚炸彈,將老院的北院全部炸燬,倖存下來的南院,其西北角也被炸塌,現在這座西北角屋頂缺失的老屋仍然保留著。

抗日戰爭期間,西安作為西北軍事重鎮和大後方的重要基地,是日軍飛機轟炸的重點目標之一。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就有飛機頻頻飛臨西安上空,從事偵察活動。11月開始轟炸西安。翌年,日本陸軍航空隊在山西運城機場建立中心基地後,對西安的空襲活動更加頻繁和猖狂。根據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抗戰期間日本飛機轟炸陝西實錄》一書記載,日本飛機轟炸西安市城郊,首次為1937年11月13日,最後一次為1944年12月4日,長達7年之久。在此期間,日機共轟炸西安145次,出動飛機1106架次,投彈3440枚。《西安市志》載,西安因日機空襲轟炸而致傷致亡人數累計達3489人以上,炸燬房屋累計6781間以上。日機頻繁襲擊,狂轟濫炸,給西安人民造成了無數災難和極其嚴重的後果。如今,許多當時被炸的老建築都沒有了,而光明巷的“日本飛機轟炸西安遺址”則保留下了當時建築受毀的原樣,向今天的人們訴說著那段充滿傷痛的歷史。

老戶田家自清代起就住在這裡

光明巷的老住戶告訴記者,過去,巷子裡有楊虎城部下劉文伯的舊宅。劉文伯(1893~1961)名敬一,字文伯,是陝西乾縣人,18歲時參加陝西辛亥革命,曾為李虎臣將軍部下,任楊虎城部參議。解放後擔任過西安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市人民委員會委員、省民革委員、省政協委員等職。記者瞭解到,劉文伯生前常住在青年路10號,不過,老西安劉先生告訴記者,劉文伯這樣的名人,不可能只有一處房產,過去,大家開玩笑說“整個西安城的西北城區都是劉文伯的”。這樣的說法不免有些誇張,不過,記者瞭解到,劉文伯的確與光明巷有淵源,他熱衷於創辦社會公益事業,曾在郭籤事巷創辦敬業託兒所,解放後,將敬業託兒所全部財產交給國家。

70歲的田先生住在光明巷南段街東,他向記者介紹:“田家的祖業就在光明巷,我的爺爺,我的父親,我的哥哥,我的孩子們都在這裡居住生活。”田先生的爺爺在清代是一名訟師,專門幫人辦理訴訟事務,以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寫狀紙為職業。

田先生說:“祖父在郭籤事巷置辦了一處房產,地方就在我家現在所在地稍向北一點,民國時,這處老宅被賣掉,此後,我們一家便租住在巷子街西。我父親是做小本生意的,開雜貨鋪,賣小零碎,靠著辛苦和儉省積攢了些積蓄,在郭籤事巷重新置業,買了一院房子。那時候這院房子不值錢,只有一座塌了的廈子房,父親自己在院子前邊蓋了三間瓦房。我家這院房子不是四合院,只是臨街有三間平房,房子後面就是一個空院子。後來家裡人口壯大了,我們就自己在院子裡又陸續蓋了些房子,逐漸成了現在的樣子。”

田先生的記憶裡,光明巷過去好房子很多,“我家隔壁的院子就挺好,有兩進,院子中間有個水井。”他說,“我家對面有一院房子,4進深,解放後被收歸公有。剛解放的時候,常有部隊駐在那個院子。我小時候五六歲時,院子裡還演過話劇。1996年,房地局對街上的公房統一進行改造,包括這座老院子在內的很多老宅子都被拆除,蓋成了現代化的樓房。”

直到1996年之前,光明巷裡基本還是過去的老樣子,舊式的宅院基本都在。到了1996年以後,經過一番大規模的改造,老院子都變成了新式的樓房,街道完全變了樣。

老20號院地下挖出過巨大的青石板

80歲的屈智新老先生1959年住到了光明巷,在他眼裡,過去的光明巷是一條地道的背街小巷,與旁邊的獅子廟街(今北廣濟街)、廟后街的繁華程度不能相提並論。光明巷街東的很多住戶,其正門都開在獅子廟街,光明巷只是其後牆。

屈智新說:“1959年我剛搬來的時候,郭籤事巷兩邊都是清一色的四合院、平房。街道很冷清,不通車。街面比現在寬闊,那時巷子除了中間的馬路,兩邊還有人行道,後來,伴隨著街兩邊的住戶改建房屋,人行道逐漸消失了。那時巷子裡都是住家戶,只有幾家很小的雜貨鋪,賣些基本的日用品,趕不上獅子廟街、廟后街的店鋪多。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郭籤事巷改名為‘光明巷’。現在,年紀稍小一些的人,都不知道這條巷子的老名字了。”

屈智新老人一家過去住在郭籤事巷老20號院子,這個院子當時是房地局的公房,老人一家租住了其中兩間廈房。據老人回憶,這是一個很大很深的老式院子,位於街西,坐西向東,據說這院房子在解放前是國民黨一個團長的房子,解放後收歸公有。

屈智新清楚地記得老院的樣子:“院子的門房被日本炸彈炸塌了,所以這所院子沒有門房。從大門進來後,有南北4間廈房,我家就住在北邊的兩間廈房中。過了廈房向裡走,是一個很大的過廳,過廳後面是二門,二門裡又是4間廈房,廈房後面又是過廳,過廳後面又是4間廈房,再向後就是上房了,上房是個二層的樓房。上房後面是後院。整個院子加上後院共4進。老院從大門到正房,一進院子比一進院子低一截,過去人蓋房子講究內低外高,這樣被認為是風水好,有利於把福氣斂藏起來,但是時間長了也會導致積水,因為街面不斷地整修,越墊越高,一下雨,雨水就會順著地勢的走向,往院子裡流。郭籤事巷裡的老院形式大多是這樣的。”

過去郭籤事巷的門牌號少,街東是單號,街西是雙號。老20號院北隔壁的22號院也是個傳統的四合院,只是比起20號院稍小一些。老人說:“我家現在住的小區,就是後來將20號和22號院拆除後,把兩個院子打通後建成的。我們院子南邊的18號院也是一個大院子,據說也是一個國民黨官員的房子。16號院子也是深院子好房子。據說過去巷子街西有很多深院子都是國民黨軍官的房子。”

說起老院子的拆除,屈智新感慨萬千:“20號院拆的太可惜了。大約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拆除,當時從院子地下一米多深處挖出許多很寬很厚的青石板,青石有方形的,有長條狀的,非常巨大。因為難以移動,這些青石都被掩埋在院子地下了。過去人修院子,能用青石條鋪砌院子裡的地面,那都是很講究,條件很好的人家。”

現在,郭籤事巷的住戶比過去多了很多,但是老住戶卻沒有幾家了。屈智新老人說:“隨著老院子的拆除,一棟棟樓房建設起來,街上的住戶逐漸多了,特別是近些年,這一帶的商鋪和小吃發展起來,很多外地人都在這裡租住,人越來越多。但是,老住戶卻越來越少了。很多老住戶都將巷子裡的房子賣掉,在外面買了新房,還有很多老住戶把巷子裡的房子租給別人住,自己卻不住在這裡了。現在,我認識的,住在巷子裡的老住戶只有幾戶了,像我這個年紀的老住戶,幾乎沒有了。”

45號院保留著精美的雕花木件

“抗日戰爭時,這一帶吃的炸彈不少。”住在光明巷45號的老住戶李振亞說。“日本飛機轟炸西安遺址”的牌匾就掛在李振亞家的後牆上,被炸燬的,就是李家的房屋。

現在的45、47號院落,過去都屬於李家大院的一部分。如今,47號院已經看不出過去的痕跡,不過在45號院內,仍能看到許多極為精美的雕花木構件,以及磚雕二門。因為對古典文化的熱愛,李振亞一直守護著這院殘缺不全的老宅。李振亞的曾祖父李永茂曾經是個商人,成功的經營使得他在清朝道光咸豐年間給李家置下一大院房產,李家大院的正門原在獅子廟街。李振亞的父親在義學擔任美術教師。李振亞是李永茂的第五代後人。

光明巷曾經的氣派老宅,絕不止李家大院一處。年近七十的李振亞告訴記者:“民國時,紅埠街、郭籤事巷、獅子廟街一帶,是富家大戶的集中地。過去,巷子西邊都是整齊的四合院,基本上都是三進深的院子。街東的大多則是獅子廟街住戶的後牆,光明巷街東的很多人家,包括我家在內,過去戶口都在獅子廟街。那時候街上住的有從政的,其餘大多是經商的,還有當老師的。巷子裡原來的老戶有南頭的薛家,警備司令部的葉軍官,北頭的劉文伯公館。還有程、姚、梁、翁家。但是這些過去的老戶現在只剩下幾戶還住在這裡,其他人都搬走了。”

人們在蓮湖公園躲避日本轟炸機

70歲的田先生曾聽老人們說,日本人轟炸西安的時候,光明巷一帶被轟炸的很厲害。他說:“每次日本飛機一來,警報一響,大家都要躲避。那時候附近沒有防空洞,大家就都跑到空曠的蓮湖公園去躲避。因為空曠的地方相對於房屋密集的地方來說比較安全,如果房屋被炸燬的話,對人員的傷害會很大。巷子北頭的房子就被炸塌了。”

田先生說:“解放前,在光明巷南頭街西,住過一位葉姓軍官,據說他是當時國民黨西安警備司令部的頭頭。除此之外,街上住過很多經商的人,所以巷子裡房子很好。過去巷裡人家多數有水井,但大部分是在外面買水吃。到我懂事的時候,巷子裡已經通上了自來水。那時候一條街就只有一個自來水龍頭,家家戶戶都是挑水吃,現在自來水通入了每家每戶,很方便。”

在田先生的記憶裡,早些時候的光明巷裡就只有兩個煙攤,再沒有其它商業。近十來年,受廟后街、大皮院等周邊地區小吃業興盛的影響,光明巷這條僻靜的巷子逐漸也熱鬧起來,不僅泡饃等小吃店多了,住家戶也多了起來。

獅子廟街,就是今北廣濟街北段。南北縱街,北抵紅埠街,南至西羊市西口與原北廣濟街相接。明代以街有獅子廟而得名。解放後與南邊的北廣濟街統稱為北廣濟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