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自我提問回答、掌控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23)

伽利略、自我提問回答、掌控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23)

伽利略

伽利略17歲那年,考進了比薩大學醫科專業。他喜歡提問題,不問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 有一次上課,比羅教授講胚胎學。

他講道:“母親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是由父親的強弱決定的。父親身體強壯,母親就生男孩;父親身體衰弱,母親就生女孩。”

比羅教授的話音剛落,伽利略就舉手說道:“老師,我有疑問。”

比羅教授不高興地說:“你提的問題太多了!你是個學生,上課時應該認真聽老師講,多記筆記,不要胡思亂想,動不動就提問題,影響同學們學習!

伽利略沒有被比羅教授嚇倒,繼續反問 :“這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動不動就提問題。我的鄰居,男的身體非常強壯,可他的妻子一連生了5個女兒。這與老師講的正好相反,這該怎麼解釋?。”

比羅教授搬出了理論根據,想壓服他:“我是根據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講的,不會錯!”

伽利略繼續說:“難道亞里士多德講的不符合事實,也要硬說是對的嗎?科學一定要與事實符合,否則就不是真正的科學。”比羅教授被問倒了,下不了臺。

後來,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評,但是,他勇於堅持、好學善問、追求真理的精神卻絲毫沒有改變。正因為這樣,他才最終成為一代科學巨匠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們今天以我們以“一代科學巨匠伽利略”作為開場故事是因為他為我們指明瞭一個真理:學習要善於思考、善於提問、不能桎梏於某一偏見與權威中而不敢有所質疑和創新,這和我們東方哲學中一句話“盡信書不如無書”有異曲同工之妙。昨天我為大家分析了為什麼要做一個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怎麼做“一個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伽利略為我們做了很好的詮釋—善於提問。作為我們主動的閱讀基礎,一個閱讀者一定要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並在閱讀過程中你自己必須嘗試去回答的問題,本書作者為我們歸納總結了四個問題

伽利略、自我提問回答、掌控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23)

思考與提問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與檢視閱讀有關

我們需要在其中找出本書的主題、作者是如何依次發展這個主題(是採用歸納的還是演繹的表現形式)、如何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從屬的各個關鍵子主題,每個關鍵的子主題又是如何對主題起到支撐與解釋的作用的,每個子主題與主題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每個子主題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等等這些問題的答案。此階段是我們根據書中的內容回答問題的階段,你對書籍越熟悉你答案的準確性越高,你就越能契合瞭解作者的觀點。

2、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與檢視閱讀有關

我們需要在其中找出作者關於主和子主題的主要的想法、聲明與論點,以及那些支持作者的主要的想法、聲明與論點的理論與證據,能夠讓我們信服的作者組合起來的想要表達的特殊訊息等等。

此階段是我們收據信息的過程,我們信息收集的越全面具體越有利於我們回答下一個問題。

3、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與分析閱讀有關

我們不能光知道作者的想法,對本書的道理做個自己的判。我們要根據前兩個問題的回答來判斷這本書是否有道理或部分有道理,前兩個問題的回答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整體的框架。此階段是我們判斷的一個過程,我們需要大膽的懷疑與假設,要敢於質疑作者的思想與觀點,並結合我們在上個問題中所收集的信息形成我們自己的結論。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與主題閱讀有關

此階段的目標就是明確這本書對我們的幫助是什麼,我們要問自己幾個問題:如果本書給了你一些資訊,你一定要問問這些資訊有什麼意義?為什麼這位作者會認為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嗎?如果本書不知提供資訊還啟發了你-----找出其他相關、更深的含意或建議,以獲得更多的啟示? 這個問題是主題閱讀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你想要回答這個問題,你需要先回答前三個問題

伽利略、自我提問回答、掌控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23)

自己找出答案

各位同學請大家注意一點—任何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核心就是“你要努力提出問題,然後盡你可能地找出答案”。以上這四個問題概括了一個閱讀者的責任,當然這個原則適用於任何一種讀物。這4個問題我們也會使用不同的閱讀層次的方法去解答,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檢視閱讀對前兩個問題要比後兩個問題更能提出正確答案同時也對後兩個問題也有幫助,

同時我們要不斷的確定重複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必須以自己的判斷來掌握本書的整體或部分道理與意義,才算真正完成了閱讀”。“閱讀改變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你閱讀了嗎?”我是小賀期待明天與你相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