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片拯救不了中國電影,好作品才能!

近日《復仇者聯盟4》的高排片再次讓排片問題帶進人們的視野。

上映首周,影片排片一度在80%以上,之後進入五一假期,在更多影片上映後,《復仇者聯盟4》的排片雖有所下降,然而始終佔據過半。

實際上,每逢熱門檔期或是好萊塢大片上映時,影院的排片總會引起人們的過多的關注和討論。只不過這次《復仇者聯盟4》這次的排片數據佔比起其它影片確實更為亮眼,引發的討論自然也更為激烈。

那麼類似於《復仇者聯盟4》這類熱門影片享譽的超高排片是否合理,如何看待影片的排片和票房的關係,中國電影的出路真的只能通過不斷提高排片來改變嗎?

《復仇者聯盟4》的排片並不高 開局95%以上的票房佔比才給80%的排片

客觀的說,相比於以往的好萊塢大片開局最高也不到70%的排片以及其它國產熱門影片40~50%的排片,《復仇者聯盟4》在上映首周連續多日的排片都能達到80%以上,這樣史無前例的排片確實很高。

不過對於《復仇者聯盟4》這樣的大爆款影片,其背後超高的排片卻又十分合理。畢竟在上映首週末,影片80%以上的排片貢獻出95%以上的票房佔比,相對於票房更高的佔比,其排片並不高。此外從影片開局遙遙領先其它影片的上座率來看,這部吸金的好萊塢超級英雄大片也配得上這樣的排片佔比。

況且從市場的大環境看,《復仇者聯盟4》的到來對於多日低迷的內地市場確是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在《復仇者聯盟4》上映之前,內地的大盤已走到3000萬元的“谷底”,而在《復仇者聯盟4》上映之後,僅僅是在零點檔和預售票房的表現已經力證影片對於拯救內地市場力挽狂瀾的作用了。

目前圍繞《復仇者聯盟4》影片的票房數據仍在不斷刷新中,目前影片在上映第三週便在全球拿下22.72億美元的票房,超越《阿凡達》位居歷年全球票房榜亞軍;內地市場,《復仇者聯盟4》也將在本週迎來40億元票房大關。

排片拯救不了中國電影,好作品才能!

其實從影院自身經營的角度看,影院為了獲得更大的票房收入也必然會給那些能夠獲得高票房的影片更多的排片空間,而決定一部電影的排片的依據很簡單,無非是影片上映後的票房佔比以及上座率等數據的表現,票房相對更高,觀眾的購票更強,這樣的影片也更能獲得較高的排片

從春節之後,由於一直缺少爆款影片的上映,市場已經連續低迷幾個月,很多影城早已來到盈虧點的臨界點,而面對影城高成本的支出以及平時的上座率低和觀影人次少,影城也急需要一部能夠救市的爆款影片來衝刺上半年甚至全年的業績。而這時候市場上難得遇到《復仇者聯盟4》這樣的一部救市影片上映,影城給其它影片排片又沒有上座率和票房的保障,這自然也驅使更多的影城將更多的排片給《復仇者聯盟4》這部能夠提高觀影人次和相應的票房的影片上面。

而從《復仇者聯盟4》上映後的票房表現也確實不負眾望。雖然《復仇者聯盟4》於四月底上映,但單部影片一週的票房就貢獻出大盤單月55%的票房;而進入五一小長假,《復仇者聯盟4》依舊成為票房的絕對主力。從最直觀的票房數據結果看,《復仇者聯盟4》這樣的救市影片也需要給予更高的排片才能讓其釋放出足夠的票房體量,甚至於徹底激活多日萎靡的市場。

排片拯救不了中國電影,好作品才能!

實際上,國產片對好萊塢大片懷有敵意並無必要。通常,一些有不錯票房體量的國產片面臨好萊塢進口大片上映都會選擇主打撤檔,正如這次《復仇者聯盟4》的國內定檔,就導致了多部原定檔五一上映的國產片紛紛改檔和撤檔,這其實也在說明好萊塢大片掃清了有實力的國產片,而缺少應有的對手《復仇者聯盟4》自然會擁有更多的排片。因此剩下那些票房體量本身就不高的影片對《復仇者聯盟4》懷有埋怨並不合理,即便沒有《復仇者聯盟4》上映,面臨更多實力更強的國產片上映,這些影片的票房表現依舊不會變好。

在其它影片的票房號召力和觀眾吸引力上都完全無法與《復仇者聯盟4》達成一個量級的情況下,《復仇者聯盟4》能夠在排片上一騎絕塵,雖然意外但也在情理當中。《復仇者聯盟4》超高票房背後對應的超高排片這既是市場的導向,也是觀眾的選擇

因此,當前《復仇者聯盟4》迎來了超高的排片,即便有壟斷市場的意味,但其實也是建立在尊重市場和主流觀眾的基礎上,既合情也合理。

排片多少不重要 上座率才是關鍵指標

很多電影為了獲得儘可能高的票房,影片方也希望影院能給予自己影片儘可能多的排片,讓電影得到更多的展示機會,從而獲得更多觀眾的購票,進而轉化成相應的票房。

不過這樣的認識存在著明顯的悖論,電影能夠獲得的排片和最終取得的票房並不存在必然的聯繫,二者並不對等。比如影片的排片高,其票房未必就高;相反排片不佔優勢反而獲得的票房反而更高。

一個最為明顯的例子是《戰狼2》,影片的首日排片只有14.4%,低於同檔期《建軍大業》以及上映一週多的《繡春刀2》,然而憑藉首日59%的上週率以及票房過半的佔比,《戰狼2》在之後迅速迎來排片的大幅度提升,上映次日的排片即達到41.9%,之後上座率和票房佔比居高不下,排片上不斷攀升,甚至一度超過60%。

排片拯救不了中國電影,好作品才能!

實際上,無論是《復仇者聯盟4》《戰狼2》還是其它影片,影片的排片和其上座率是掛鉤的。如果一部影片的上座率較高,影片給到的排片自然就高。這也意味著即便一部影片剛上映的排片即便很高,但如果口碑不好,上座率很低,其排片也會不斷進行下調;相反如果一部影片即便給到的排片很低,但如果觀眾口碑好,上座率較高,影城後續也會給其更多的排片。一部影片的排片,上座率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依據

因此,影片方對於首日排片過多的爭搶其意義並不大。

此外,電影有著這樣的規律:決定影片上座率和票房的是影片內容本身,觀眾對於影片的認可程度和喜愛程度,而不是排片的高低。

在互聯網發達的當下,一部影片的口碑傳播已經非常快,影院也會根據上映當天的數據及時對之後的排片不斷進行調整。單純的追求影片上映之初的排片高低並不能決定一部影片的最終票房表現。

比如《摔跤吧!爸爸》剛上映時並沒有多少人看好,其排片只有13.3%,遠遠不及同日上映的《銀河護衛隊2》這樣的大熱影片,然而憑藉上座率以及日票房佔比的明顯優勢,其排片不斷提升,不僅在上映第八天超過了《銀河護衛隊2》,而且最高時的上座率甚至超過了30%以上,這樣的超高排片待遇已經不遜於那些好萊塢大片了。

排片拯救不了中國電影,好作品才能!

最近五一檔上映的《何以為家》也同樣如此。在《下一任:前任》上映當天,《何以為家》影片的單日排片只有9.1%,在排片上遠遠不及《復仇者聯盟4》以及《下一任:前任》,然而憑藉上座率的絕對優勢,這部影片在接下來幾天的排片不斷攀升,影片在五月三日的排片已經達到13.6%,目前影片的排片仍在增加,不僅壓縮了《下一任:前任》等其它影片的排片空間,而且也從《復仇者聯盟4》“虎口奪食”,搶奪了部分排片,影片也在向著3億的票房目標邁進,成為五一檔期間上映的最大贏家。

可以說,《摔跤吧!爸爸》《何以為家》這樣的影片在上映之前並不是外界認可的“強片”,在上映之時遇到的多個對手也並不弱,不過這類影片均憑藉內容取勝,不僅迎來逆襲之路,而且也最終獲得遠遠超出預期的票房成績。

與其在排片上較勁 不如拿出更能讓觀眾認可的內容

實際上,排片對於一部影片的影響遠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大。真正影響電影票房核心的不是排片的高低,而是內容的優劣。觀眾是否觀看一部影片絕不會根據影片排片的高低,而只會根據影片內容本身。

換句話說,一部影片的票房體量不會因為影片起初排片的高低變化而有大的改變。

絕對性排片的高低對於特別熱門的影片不會有什麼影響,市場給60%甚至更高的排片實際上並無太多的現實意義,反而那些有足夠潛質逆襲的中小成本影片或許更容易受到排片的影響。

比如《復仇者聯盟4》,即便市場給它40%的排片,它依然能夠引爆整個市場,它的上座率甚至會比現在更高,後續票房產出的戰線也會被拉的更長,而不是隻在短時間內快速釋放完畢;然而對於《何以為家》,首日14%的排片還會讓它有逆襲的足夠空間,然而如果上映之初只給1%甚至更低,那這部影片可能就真的被市場淹沒,就沒有後來的票房逆襲了。

排片拯救不了中國電影,好作品才能!

此外,對於整個市場來說,目前的銀幕數已經足夠飽和,影院在排片上也更應追求多樣化和差異化,這更有利於效率的提高。

這也意味著國產片的競爭對手是國產片本身,而不是進口大片。比如2014年內地《變形金剛4》上映期間,雖然影片取得了近20億的票房成績,單同檔期也誕生了《分手大師》這樣的黑馬,後者以6億+的票房也同樣進入當年票房榜前十。這也在說明兩部完全不同的影片在受眾上有著巨大的差別,國產片並不會因為進口片的上映而影響自身的票房體量。

最後,圍繞《復仇者聯盟4》引來高排片的討論也在說明,很多人對於排片的認識存在很大的誤區,很多人仍舊相信通過改變排片能夠改變影片的票房,實際上票房和排片的關係並不大。國產電影要想獲得更高的票房,也唯有提升自身實力,拿出足夠優秀的內容,才能在市場中進行競爭,如果提供的影片內容不被認可,即便給再高的排片也拯救不了其票房成績;相反如果是內容過硬,即便排片很低,也終能迎來華麗的逆襲之路,成為市場的贏家。

國內電影人在排片上比拼甚至大做文章並無太多意義,電影人與其再沉迷“排片論”,不如提供內容過硬的精品作品。畢竟改變了排片,也改變不了主流觀眾本身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