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成120個應急避難場所 可滿足300萬人緊急避難

我市已建成120個應急避難場所

可滿足300萬人緊急避難、42萬人中長期避難

南京建成120个应急避难场所 可满足300万人紧急避难

國防園內,應急避難指示區域,暗廁、淋浴水路隱藏在草坪下。本報記者 何鋼攝

南報網訊 (記者 何鋼) 5月12日是我國第11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築生命安全防線”。記者昨日從市建委瞭解到,我市正在推進全域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29處中心避難所和固定避難場所、91處應急避難場所,可為300萬人提供緊急避難,為42萬人提供中長期避難。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建設應急避難所被快速提上日程。南京首個應急避難場所於當年在國防園啟動建設,並於2010年前後投入使用。園區內設有3個篷宿區,同時建有暗坑廁所和供水點。到2016年初,由市地震局推進建設的應急避難場所已達86個。

這些避難場所中有可以滿足中長期宿住的固定場所,但更多的是緊急避難的臨時過渡場所。而根據國家標準,還需建設具備應急住宿、醫療救護、物資儲備分發、廁所、供水供電多項功能的不同等級避難場所。按照南京應急避難場所階段性規劃,2016年開始,市建委負責“固定”和“中心”兩種級別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推進工作。結合公園綠地、體育設施和學校建設,3年來全市共建成固定和中心級別避難場所29處、211萬平方米,再加上地震部門主導建設的91處緊急避難場所,共可為300萬人提供緊急避難,為42萬人提供中長期避難。

記者在《全市中心及固定應急避難場所分佈圖》上看到,目前全市已建、在建的中心和固定級別應急避難場所共55個,其中國防園、青奧體育公園、月牙湖公園等9個為中心級別應急避難場所,古林公園、大行宮人防等46個為固定級別應急避難場所。按照要求,固定應急避難場所須具備住宿和應急配套設施,而中心級別應急避難場所同時還要具備城市級救災指揮、物資儲備分發、綜合醫療衛生救護等多項功能。

去年下半年,國防園(清涼山體校)完成中心應急避難場所一期改造,接下來清涼山體校將納入避難場所,擴大承接避難人數規模。記者昨日看到,公園東門入口處就有應急避難場所簡介和詳細分佈地圖。沿入口前行,沿路導航牌清晰指示著篷宿區、淋浴區等位置。這些應急避難設施,基本位於廣場和草坪中。除了小小的指示牌,基本看不到具體設施。

“這是應急避難場所設置的原則,要做到平災結合。”市建委科研處(防震辦)副處長張殿齊介紹,電路、生活用水、排汙管線已在草坪下鋪設完畢,不佔用公園場地,不影響平時遊客遊園。物資集中儲存在倉庫內,發生災害時可迅速接通投入運行。記者在園區中心水池北側看到一間房子,裡面擺設著簡易淋浴器、室外直飲水機、乾粉滅火器、臨時發電機組等設備。據介紹,升級為中心應急避難場所的國防園,目前有5處應急住宿區,可供3770人長期避難宿住、7540人短期避難宿住。園內還設有直升機停機坪、停車場等,以方便指揮調度救援。

張殿齊介紹,今年我市將推進南京一中高中部等20個固定級別以上的避難場所建設,力爭2—3年再推進約60個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滿足170萬人中長期避難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