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擊12和鷹擊18,為何我海軍要同時裝備兩種超音速反艦導彈?

岩石龍


鷹擊-18從潛艇發射後出水的瞬間,鷹擊-18是大型反艦導彈,目前裝備在我軍潛艇部隊和052D型驅逐艦上,並且有了岸艦型。

空射型

“鷹擊-12”
反艦導彈,目前裝備在我軍海軍航空兵和戰艦上,同時也發展出了岸艦型,但是我軍潛艇目前沒有裝備該型導彈。

“鷹擊12”、“鷹擊18”是我國在引進的反艦導彈基礎上改進升級的新一代反艦導彈,它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導彈。

從長度上來看“鷹擊-12”要短一些,導彈長度為6.3米,使用的是固體火箭推進發動機+衝壓發動機;“鷹擊-18”則使用固體火箭推進發動機+小型渦扇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要比“鷹擊-12”增加一個推進段,這樣射程就會有相應的提高。


052D型驅逐艦在前部垂直髮射器發射“鷹擊-18”導彈。

“鷹擊-18”彈長8米,要比“鷹擊12”長了1米多,長度增加後,推進燃料就會增加一些,從目前公開的數據來看“鷹擊-18”的射程有可能超過500公里,這要比“鷹擊12”的300公里射程更遠!

導彈射程更遠,就可以在更遠的距離打擊敵艦,現代戰爭中敵方戰艦會有嚴密防空體系!通常一艘戰艦安裝了“遠中近”三層防空裝備,而航母的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可能要超過400公里,為了保證自己發射平臺的安全,就必須在敵艦的防空圈外發射導彈…所以,鷹擊-18反艦導彈最遠射程要在500公里左右才行。
167號“深圳艦”舯部的“鷹擊-12”導彈發射器,目前正在接受升級改造的“現代級”驅逐艦也換裝“鷹擊-12”導彈,證明該導彈的性能全面超過俄製SS-N-22“日炙”反艦導彈。


“鷹擊12”目前在我軍艦艇上採用傾斜角發射器的形式安裝,比如:改裝後的“深圳艦”和“杭州艦”、空軍/海軍航空兵的轟6轟炸機或者殲16/蘇30戰鬥機也可以攜帶…而“鷹擊18”則由於彈體太長,達到8米,不宜掛載在飛機上,只能部署在大型戰艦的垂直髮射器和潛艇魚雷發射管內。
使用重型卡車底盤的“鷹擊-18”岸艦型導彈,為雙聯箱型發射器。


“鷹擊-12”發射車則呈“品”字型安裝了三個發射箱。

“鷹擊-18”和“鷹擊-12”兩型反艦導彈的突防能力都很強,在飛行最末端均已3倍馬赫數攻擊敵艦,都是以中段GPS/北斗進行飛行修正,都攜帶的單脈衝雷達末端目標掃描最後確認,“鷹擊-12”增加了“被動紅外相機”,接近目標艦時拍攝,與彈載計算機內的資料信息進行目標對比,而“鷹擊18”無此這個能力,因為導彈要想獲得更遠的射程就要減輕導彈自身的重量,否則“死重量”增加會消耗燃料和降低發動機推力…但沒有此功能並不影響到“鷹擊18”的先進性。

“鷹擊-18”的戰鬥部裝藥量要高於“鷹擊-12”,5000級別的戰艦隻要被擊中就會有沉沒的可能,兩型導彈末端飛行速度都太快,撞擊目標的動能很大,“半穿甲戰鬥部”會進入到敵艦內部爆炸,造成更大的傷害!

總之,“鷹擊18”和“鷹擊12”是兩型射程不同的超音速反艦導彈,都是我軍在21世紀研製的最新型多平臺發射反艦導彈,“鷹擊-18”體積更大,射程也更遠適合更大的平臺使用,它主要是部署在我軍“航母編隊”的護衛艦隻和潛艇上,茫茫大洋上超視距打擊是關鍵,否則雙方離的太近勝負很難預料!而“鷹擊-12”將大量的部署在我軍“二線戰艦”上,在第一島鏈內射程可以全面覆蓋,而且它可以部署在飛機上,使用性更加靈活,由於價格略低於“鷹擊-18”發射密度也會更高!

由於現代戰艦的防禦能力大大加強,以往的“亞音速”反艦導彈的突防能力已經力不從心,“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超音速反艦導彈是發展的趨勢,我軍目前有了這兩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構成了中遠程的反艦打擊能力,可以更好的應對“新時期軍事鬥爭”的需要!


皇家橡樹1972


鷹擊-12和鷹擊-18,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反艦導彈,其中,鷹擊-12是一種全程超音速反艦導彈,低空彈道突防時,有效射程為150公里;採用高空飛行狀態時,有效射程為300公里,末端衝刺速度為4倍音速,巡航階段也有2倍音速。

從網上流露出的圖片判斷,目測鷹擊-12反艦導彈,應該源自隨4艘現代級驅逐艦一塊引進中國的SS-N-22“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國內高仿升級版,屬於一款重型反艦導彈,對於驅逐艦、護衛艦級別的水面艦艇幾乎能做到一發消魂,因此具備強大的反艦作戰能力。

而鷹擊-18反艦導彈,顯然技術更勝一籌,使用亞超結合飛行模式的反艦導彈,射程高達600公里,巡航階段為高亞音速飛行,末端50公里左右,卻是3倍音速高速度攻擊狀態,具備極高的突防能力和極難攔截的特點。

鷹擊-18實現了艦載垂直髮射,目前,新型潛艇上已裝備了潛射版此型導彈,已裝備052D型驅逐艦以及裝備即將服役的055型萬噸大型驅逐艦上,051C型、052C型、054A型等艦,由於不是海軍標準通用的垂直髮射裝置,因此不具備發射鷹擊-18反艦導彈的能力。

綜上,鷹擊-12,全程超音速飛行,是以速度取勝,儘可能地壓縮敵艦載防禦系統的反應時間,不過超音速彈的紅外特徵非常明顯,特別是採用高空飛行模式時,能否躲過拉姆和改進型海麻雀的攔截,確實有疑問。

而鷹擊-18,由於前段飛行屬於高亞音速,因此紅外特徵並不明顯,但被對方探測到時,非常有可能已進入了末端高速衝刺階段,因此極大地壓縮了對方攔截導彈和近防炮系統的反應,要攔截鷹擊-18的末端高速打擊應該非常困難。

中國海軍同時裝備鷹擊-12和鷹擊-18兩種不同類型的反艦導彈,就是對敵打擊手段多樣化考量,兩者相互相承,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打擊效果,讓對手的防禦系統防不勝防,從而確定在未來海戰場上反艦作戰的優勢地位。

現在,經現代化改裝的051B型驅逐艦167艦,已率先裝備了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已完成現代化改造重新歸建的現代級136艦也換裝了鷹擊-12反艦導彈,相信未來海軍所有裝備鷹擊-83反艦導彈的驅逐艦和護衛艦,也將用鷹擊-12反艦導彈取代,當然,056/A型輕型護衛艦不,考慮到排水量以及艦體太小等原因,不一定會換裝此彈。

而海軍所有服役的052D型驅逐艦都裝備了鷹擊-18反艦導彈,即將服役的055型萬噸級大型驅逐艦,也將裝備鷹擊-18反艦導彈。


國平軍史


反艦導彈與反(反艦導彈)導作戰,數十年來都在把攻防兩方面的套路不斷升級,單一種反艦導彈的攻擊方式很容易被敵看穿,鷹擊12和鷹擊18的誕生,也和這個背景有關。

鷹擊18大家都知道年初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個獎分量很重。眾所周知,它和俄製3M-54E“俱樂部”一樣,是一種雙速制“亞超結合”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巡航級就是渦噴發動機,以高亞音速飛行數百公里,最後幾十公里點燃作戰級的固體火箭發動機,以3倍馬赫最後衝刺,它兼顧了高亞音速反艦導彈的低空突防性能和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速度優勢,射程更是“俱樂部”的2倍以上。

鷹擊12是衝壓發動機的全程超音速反艦導彈,體積要比鷹擊18大。它的速度快,但是飛行高度要比鷹擊18高,容易被敵艦艇雷達和預警機捕獲,因為超低空飛行,衝壓發動機的工作狀況會下降,所以美國一直都不熱衷這種超音速反艦導彈,它的射程也不如鷹擊18。

這兩種反艦導彈部署平臺也完全錯開。鷹擊18是水面艦艇(052D、055)垂直髮射的,未來會有陸攻巡航導彈改款,還有潛射版本(魚雷發射管和潛艇垂髮),鷹擊12是機載為主,轟-6G掛載,是空艦導彈,除此之外,鷹擊12A是艦對艦版本,傾斜發射,適裝性要比需要大型垂髮的鷹擊18好,用於現代級、深圳艦的改裝很合適。


用戶69771916656


隨著我國海軍的快速發展,我們的軍事艦艇更新加快,我們的艦載武器也同樣需要升級換代,我們不可能再繼續使用C-801、C-802、C-802這樣的反艦導彈了,畢竟他們在射程、威力、突防能力、抗電子干擾能力上已經不適應現代突防需求了。那麼我們勢必要發展新型的反艦導彈用以替代,而鷹擊-12和鷹擊-18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只不過是鷹擊-12與鷹擊-18是兩種飛行方式完全不同的反艦導彈。他們的作戰方式各有特色,也都突出了自己的優勢所在。海軍未來的發展必然要向通用化方向前進,這樣能夠減少後勤保障難度,同時也能夠提高武器的使用效率。未來的鷹擊-12與鷹擊-18反艦導彈就是這樣通用化的主流武器,至於他們的區別我們分開來說。
央視報道的新型導彈發射,疑似鷹擊-18


鷹擊-12反艦導彈是我國研製的一款全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其發展之初應該是借鑑了引進俄羅斯的SS-N-22“白蛉”超音速導彈。畢竟對於2000年時,我們引進的現代級驅逐艦所配備的“白蛉”超音速導彈是當時我們海軍的重要殺手鐧,最大射程120千米,戰鬥部重達320公斤,命中精度超過94%,白蛉的最大飛行速度2.4馬赫,末端彈道的高度不足7米,敵方反應時間不超過10秒,那麼我們借鑑俄羅斯的優秀設計自然是無可厚非。

導彈鷹擊12使用衝壓式發動機,重量在2~2.5噸之間,彈長約7米,全程飛行速度在2馬赫,末端突防高達3馬赫,最大射程300千米,採用超音速低空突防其射程超過150千米。採用GPS+北斗聯合衛星制導和末端寬頻主動雷達制導,打擊精度極高。目前可以進行空中和水面艦艇發射,其整體性能要遠強於白蛉導彈。


央視公佈的
鷹擊-12導彈發射畫面

鷹擊-18反艦導彈是我國研製的一款遠程反艦導彈,目前還沒有過多公開的資料,很多相關的數據都是網絡推測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鷹擊-18採用是亞超音速結合的飛行方式,在巡航階段採用亞音速巡航,這樣大大節省了燃料,提高了射程,這個階段有點類似於巡航導彈飛行階段。在末端採用超音速突防,其速度可達3馬赫。
疑似鷹擊-18導彈發射

軍事評論員趙喜說,一般認為鷹擊-18借鑑了俄製3M54“俱樂部”反艦導彈的技術,俱樂部”3M-54E反艦導彈巡航速度達到0.8馬赫,末端突防速度則為2.5~2.9馬赫。根據《簡氏防務週刊》的報道,鷹擊-18反艦導彈,它的射程達到220~540公里,巡航速度為0.8馬赫,末端突防速度達到2.5~3馬赫。美國五角大樓曾在“中國軍力報告”中指出,該導彈最大射程是俄製“俱樂部”反艦巡航導彈的一倍多,具有垂直髮射,和水下的潛艇發射的能力,作戰能力應該強於俱樂部。而未來將會取代現有的鷹擊-82成為主力武器。

所以,兩種導彈是我國海軍不同方式的主戰裝備,只不過是有些數據並沒有官方報道。我們這裡也只能借鑑一些國外媒體的一報道和推測數據,僅供大家參考!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應大家的留言和評論,同時也謝謝大家的點贊轉發和關注👍


淡然小司


在導彈進攻中,僅依靠一種導彈是難以起到突防和打擊效果的。軍事強國在發展導彈技術的過程中,意識到了多種導彈混合,各有所長,互補進攻的戰術價值。鷹擊12和鷹擊18是兩種進攻模式不同的武器,如果從先進程度講,鷹擊18明顯更先進。但兩者並不是徹底的誰取代誰的問題,而是取代和互補相結合的模式。

鷹擊12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採用全程高音速飛行,它吸收了現代級標配彈“日炙”型的部分特點。強調速度制勝,以最快的速度打到敵人的頭頂上,奪取戰略先機。彈體也比較重,威力很大,一旦擊中地方的驅護艦,基本可以嚴重擊傷或者擊沉。但現代海軍的攔截技術飛速發展,突防能力略顯不足。

而鷹擊18則不同,它採用了一些新技術,把亞音速飛行和超音速飛行相結合。愛看體育比賽的網友對此最有感觸,一味拿著球往前衝或者全速突破,往往很容易被對手犯規阻止或者造犯規。而忽快忽慢的突破往往效果更好,變速突破是考驗一名球員突破能力的主要標準。鷹擊18在開始階段,可以亞音速飛行,降低自身的雷達紅外特徵,避免被發現。等接近目標後,突然加速和機動飛行,讓對手猝不及防。從實用角度出發,鷹擊18明顯更出色。

由於鷹擊12出現比較早,所以能夠適應我國大部分艦艇的發射系統設備。鷹擊18則主要用於近些年下水的新型軍艦。在實戰中,鷹擊12和鷹擊18可以聯手攻擊,鷹擊12可以吸引對方防空系統的注意,起到吸引和干擾的作用。鷹擊18則可以盡最大努力避開攔截,精準擊中敵方軍艦。多種導彈聯手出擊,才能提高整體威懾力,實現1+1大於2的效果。


兵說


同時裝備兩種反艦導彈,是從武器平臺適裝性和經濟性兩個方面的考慮的。


鷹擊-12和鷹擊-18

鷹擊-12 一開始就是優先考慮給海軍航空兵使用。理論上它的突防能力更強,留給敵人反應時間更短,撞擊動能更大。其射程也達到了400公里。但價格昂貴,尺寸巨大,彈徑達到了0.75米,加上彈翼後沒辦法裝到052D和055的通用垂髮(0.85米)裡。目前只有改裝後的深圳艦的傾斜佈置的反艦導彈發射筒上裝備了鷹擊-12。因此它的適裝性較差。由於其可以以3.5馬赫的速度突防,適合用來攻擊價值高的敵方大型艦隻。目前鷹擊-12只有轟六-G,轟六-K機群和再就是岸基導彈發射車可以使用,限制了這款殺手鐧導彈的作戰能力。


轟六發射鷹擊-12瞬間

而鷹擊-18是航天三院研發的一款壓超結合的反艦導彈,是一款海基反艦導彈,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要裝進驅逐艦的垂直髮射系統中。從研製難度上其實比鷹擊-12更大(這也是為啥鷹擊-18能拿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因為鷹擊-18之前國內沒有相關的技術儲備,新技術使用達到了70%的比例,較小的彈徑(小於0.5米)的彈體裡有一臺小型渦扇發動機和一臺固體火箭發動機,實現了高射程和超音速突防兩個看似矛盾的指標,比反艦版戰斧射程遠100公里達到560公里,同時體積更小,可以塞到052D,055,以及039潛艇和093攻擊核潛艇的魚雷發射管裡。由於重量更小,被殲轟-7,殲-16甚至殲10攜帶也更容易。





鷹擊-18從052D和潛艇發射的畫面

同時裝備這兩種型號的導彈,也反應出海軍在選擇反艦導彈類型的問題上,存在一定猶豫。畢竟現代化的大規模海戰從未爆發過,到底是全程超音速突防但射程更近的反艦導彈更好用,還是隻有末端超音速突防但射程更遠的反艦導彈更好用,目前也沒有明確結論。那麼兩種導彈同時列裝,也不是什麼壞事情,歷史上中國也不止一次列裝多款反艦導彈,比如YJ-83和YJ-62。


紙上的宣仔


很多回答者已經回答的很多了。

我從國內的研發體制說說這個問題。我們研發單位主要是國家的研究所或者是央企。 研發費用需要國家撥款。撥款隨著項目走,就是有項目就有經費。沒有項目就研發成員解散,相關人員包括工廠也是人員調走,設備封存。結果項目下馬後,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全部轉行,研發團隊凋零,當項目再起的時候, 人員又得重新培養。 舉幾個例子

打飛機運10 下馬後,設計人員全部轉行。當商飛開始整大飛機的時候,全部是另起爐灶。092核潛艇完工後。國民經濟困難,核潛艇停止研發和製造。結果核潛艇1萬多家配套廠家,很多在改革大潮中破產倒閉。 結果093開始製造的時候,又要重新撥款建立新廠。費用更高。所以海軍吸取了教訓。 在一些重要項目上,能養則養,不輕易下馬項目。 比如051驅逐艦,用的是蒸汽輪機,在國外全燃化局面上,為什麼還要造051,就是要保留齊齊哈爾重工的蒸汽輪機的生產線,所以051一艘一艘的造。如果沒有這條蒸汽輪機的生產線,今天國產航母的動力從哪裡來。又比如飛豹戰機。在空軍退出情況下,堅持研發。現在的轟20和運20的設計團隊裡面的核心人員都是從飛豹團隊裡面出來的。如果沒有飛豹戰機的研發,很難相信一群20年沒有研發經驗的人能去搞轟20和運20.

回到問題上來,現在反艦導彈亞音速和超音速之爭遠遠沒有結束。如果匆忙停止一個型號的研發,和製造,項目人員解散,一旦高層的判斷失誤。將要造成很嚴重後果。


Johnny親王


鷹擊-12反艦導彈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鷹擊系列導彈,是我國現在裝備的主力反艦導彈,其中比較新的就是鷹擊-12和鷹擊-18反艦導彈了。既然兩者同時都是我國最新一代的反艦導彈,那自然就會有人問,為什麼要同時裝備兩款新一代反艦導彈呢?這樣難道不是不利於裝備統一化,不利於後勤嗎?其實這種問題是對於功能相互重疊的兩款武器來說才比較突出,鷹擊-12和鷹擊-18雖然同為反艦導彈,但是它們兩在具體的性能和使用上還是有所區別的,下面小編就向大家簡要地介紹一下鷹擊-12和鷹擊-18。

艦上發射的鷹擊-12反艦導彈

首先來說說鷹擊-12,鷹擊-12的外觀特徵非常明顯,它使用四進氣口一體式衝壓噴氣發動機,說的很玄乎,但其實就是在導彈彈體周圍可以看見4個明顯的進氣通道,彈翼也安裝在進氣道上,看上去頗有“重裝導彈”的感覺。其實這個頗具特點的外觀並非鷹擊-12所獨有,俄羅斯的3M-80超音速反艦導彈(也就是之前現代級上裝備的SS-N-22“日灸”)也具有相似的外觀。從兩者相似的外觀上不難看出其中存在的聯繫,不過鷹擊-12絕非簡單的仿製產品,它還融合了之前海鷹-3的設計經驗,並且借鑑了法國導彈設計方案,在進行了一系列改進優化過後才完成了研製,性能上的提升自然也是相當明顯。

俄羅斯3M-80反艦導彈

鷹擊-12吸引眼球的發動機也代表了其的最大特點,那就是快。鷹擊-12和俄羅斯的3M-80導彈一樣,屬於超音速反艦導彈,其巡航時速度為1.5馬赫,末端突防時速度可提高至3馬赫,高速的優點顯而易見,使目標艦船的反導反應時間大大縮短,尤其是在末端突防時,高達3馬赫的速度足以讓現役任何反導系統感到頭疼。雖然快是快了,但是鷹擊-12的缺點也比較明顯,那就是射程比較近,尤其是其艦載版本,射程也就是150千米左右,空射型稍微好些,可以達到300公里的水平。射程不足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中國的衝壓發動機技術在油耗方面相對不足,所以射程受到影響,要知道在戰時,與攻擊目標的距離近一點危險就多一分,射程對於導彈來說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作戰指標。除此之外,鷹擊-12四進氣道的外形對於艦上發射來說也會造成一些不便,因為進氣道的存在,其彈徑肯定會大一些,相對地其發射筒也就會更大一些,這就決定了必須要有足夠的艦上空間才能容納鷹擊-12反艦導彈。

艦上發射的鷹擊-18反艦導彈

再來說說鷹擊-18反艦導彈,從性能上來講,鷹擊-18和鷹擊-12就有明顯的區別,不同於鷹擊-12是全程超音速飛行,鷹擊-18採用了亞超音速結合的方式,發射過後先進入由渦扇發動機驅動的亞音速超低空掠海巡航階段,待接近目標過後,經過一段爬升索敵再拋離渦扇發動機,分離出的彈體由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驅動,隨即進入超音速掠海攻擊階段。這樣的設計就兼顧了亞音速巡航射程長,超音速攻擊突防強的優點。由於巡航階段為亞音速,鷹擊-18的射程超過400千米,甚至有說法認為其射程可以達到540千米,這樣的射程相比於鷹擊-12有明顯的優勢。同時,由於末端分離渦扇發動機並且換為固體火箭發動機驅動,起末端突防速度也可以達到2.5~3馬赫,所以就末端突防能力來說,鷹擊-18也不比鷹擊-12差。可能有的小夥伴就說了,那鷹擊-18巡航階段飛的慢了豈不是被發現後就可以留下更多的反應時間?其實這也不必擔心,因為鷹擊-18的巡航高度要比鷹擊-12低得多,鷹擊-12的巡航高度在12~15米左右,而鷹擊-18的巡航高度僅為5米,是真正的掠海飛行,飛行高度越低,就越難以被雷達發現,所以即便是不靠高速,鷹擊-18也不會給目標留出太長的反應時間。

俄羅斯3M-54反艦導彈

其實鷹擊-18身上也可以看到俄羅斯導彈的影子,俄羅斯的3M-54反艦導彈,也就是SS-N-27“俱樂部”反艦導彈,鷹擊-18的攻擊模式就和它如出一轍,我國是在購買636M型潛艇時一併購買的3M-54反艦導彈。雖然說採用了相同的攻擊方式,到鷹擊-18也絕非是簡單的仿製,畢竟我國已經過了只能簡單仿製的年代了。鷹擊-18在基本結構上就和3M-54導彈不同,主要就是尺寸以及攻擊原理相同,鷹擊-18在保留3M-54導彈優點的同時,還在飛行控制以及制導技術上更加優化,使鷹擊-18更加數字化、智能化,使其擁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以及目標打擊能力。鷹擊-18彈體的特徵也非常明顯,一個就是彈體中部有一對可摺疊的平直翼,很有巡航導彈的味道,然後就是鷹擊-18彈尾的渦扇發動機後還串聯了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這個固體火箭發動機是承擔發射階段的助推任務的。由於這種亞超結合的特點,不可避免地使鷹擊-18結構更為複雜,並且彈體長度也會更長。所以目前鷹擊-18比較適用於艦上垂直髮射,雖然也有傾斜發射的版本爆出,但由於彈體長度原因使其對中小型戰艦依然不友好。

艦上發射的鷹擊-18反艦導彈

總的來說,雖然我國現在同時裝備了鷹擊-12和鷹擊-18兩種反艦導彈,但其實兩者的功能並不是完全重疊的,鷹擊-12全程超音速確實生猛,但是苦於射程不夠長,相比於艦載使用,空射版本不受發射箱限制並且射程也更遠,也許更能發揮其優勢。而鷹擊-18採用比較前衛的亞超結合的攻擊方式,感覺頗有巧勁,既擁有長射程,又能夠高速突防。相較之下,感覺鷹擊-18更代表未來艦上反艦導彈的發展方向,而鷹擊-12則可用於其他載具的反艦使用。


桌面戰爭兵棋


看起來YJ-12像一種火箭助推,衝壓發動機巡航的全稱超音速彈。

而YJ-18看起來像一種使用小型渦噴發動機的無人機掛在了一枚固體火箭助推的短程反艦彈。

燃油無人機可以做長途低速運動,以增加航程。末段無人機與那枚導彈分離,導彈點火後,固體發動機使得彈體再次加速,直至超過音速……無人機運載器則被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