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歷史真相讓人吃驚?

樂同樂同


自認識字開始,我也看了不少的歷史方面的書籍,這麼多年的感覺就是:歷史沒有真相,只有你願意相信的和別人願意讓你相信的。別說歷史了,就是當下同一件事,真相也只存在於你的認知和聽不同的人的講述之中。下面我就說兩件一般很少人提起事情。

一、宋金《紹興和議》

南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王朝,除了賠錢就是捱揍,明明有“中興四將”,最後不是被殺就是被貶,其中尤其以岳飛最冤。

岳飛的被殺不是偶然,而是金國要求、南宋實施的,這是金宋達成《紹興和議》的前提條件。

從公元1138年到1142年初,經過了三年的時間,《紹興和議》才達成了書面協議。

《紹興和議》的主要內容有:

1、南宋必須殺掉岳飛,“必先殺岳飛,方可議和”,金國送回宋徽宗趙佶的靈柩和趙構生母韋妃;

2、宋向金國稱臣,宋國皇帝必須經過金國冊封,每逢金朝皇帝生日及元旦,宋均須遣使祝賀,“世世子孫,謹守臣節”;

3、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從前被岳飛等人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歸還”金國;

4、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25萬兩、匹,每年春季由宋搬送至泗州交納。

知道自元朝脫脫修撰前史就有的宋遼金誰為正統的爭論怎麼來的了吧?北宋打不過遼國,最起碼《檀淵之盟》也算平等條約,二者也算兄弟之國。南宋和金呢?是君臣關係,南宋皇帝只是長江以南的人主,說好聽點是君臣,不好聽的就是父子,南宋怎麼能算正統?難道臣是正統,君是異端?

脫脫索性修三國史,不參與他們的爭論。


二、宋高宗趙構和宋欽宗趙桓

金宋議和之時,趙構明確提出了金國歸還宋徽宗靈柩和放回生母韋氏,可是對於仍然在世的宋欽宗趙桓一點都沒有提及,最起碼明面上沒有提過。

當時韋氏回國之際,趙桓抓著她的車輪說:回去轉告趙構,我回去的話只想當個道士,沒有其他想法。韋氏也哭著說:你如果回不去,我寧可不要這雙眼。

結果嘛,趙桓到死也沒看到回去的希望。


圖——宋欽宗趙桓

這裡十分令人費解:既然岳飛等人已經收復河南陝西了,為什麼趙構又全部放棄了呢?開始議和的時候,金國還佔領著這些地方,也曾經答應過南宋會歸還。後來南宋收復了,為什麼又放棄呢?為什麼趙構已經是皇帝了還會允許金國再次冊封自己呢?趙構有什麼把柄抓在金國手裡,或者說金國拿著趙構什麼七寸呢?

圖——宋高宗趙構

三、張弘範和張世傑

張弘範,蒙古滅南宋的主要將領;張世傑,和陸秀夫、文天祥並稱“宋末三傑”,崖山一戰之後,自殺平章山下。




圖——宋末三傑,左為張世傑

此二人可以說一直是對手,是殺之而後快的敵人,可另一方面,二人是實實在在的一家人,張世傑乃是張弘範的族兄。

金末亂世之際,張弘範的父親張柔憑藉家族勢力拉起一隻隊伍保衛家鄉,後來被金朝詔安。當時張世傑就在張柔手下。

後來,張柔因為犯罪,隱姓埋名潛逃到南宋。憑藉一身武藝,張世傑當了兵,被當時名將呂文德看中,一路提拔,身居高位。

對於張弘範和張世傑二人,曾經數次直接交手,不知當時二人是何感想。

圖——元朝將領張弘範


別酒怯流年


提著丈八矛天天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的張飛竟然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美男子,實在出乎我的想象。

去年五一,我去四川閬中,在古城區西街遊覽了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此行,竟刷新了我對張飛40多年的看法。

槍弄棒浴血廝殺的張飛竟然是個能詩會畫的文藝青年。

我腦海中的橋段都是聽單田芳講的評書巜三國演義》而來,耳熟能詳的有:桃園三結義、怒鞭督郵、三英戰呂布、大鬧長坂橋、義釋嚴顏、智取瓦口隘⋯

在這些驚心動魄的故事中,張飛就是一個衝鋒陷陣、打打殺殺的虎將形象。看了張飛廟才知道,張飛竟然會寫詩善作畫,是個舞文弄墨的儒將。

他出生高貴——河北涿郡的貴族家庭,從小聰明機智,精通草書,擅長畫美女,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質。“騎馬攻擊胡野,並下馬書寫草書”,是不是能文能武呢?

明代卓爾昌的《畫髓元詮》中有記載:“張飛喜畫美人,擅草書。”

清代的《歷代畫徵錄》也有記載:“張飛,涿州人,喜畫美人”網上說:“現如今,如果你到涿州,那鼓樓北牆上的《女媧補天圖》就出自張飛之手。

而且張飛故里房樹村萬佛閣的壁畫,據說也是出自張飛筆下。”

除了書法,張飛還能寫詩作賦,在打敗張郃後,他率部隊巡遊真多山,一時興起便寫下了《真多山遊記》。

原來歷史資料上有鼻子有眼兒,張飛不是一個只會騎馬打仗的武夫啊!

無論是電視、電影、文學書籍、雕塑,張飛給我的印象早已經根深蒂固:黑炭頭、滿臉絡腮鬍、豹頭環眼、怒目圓睜、聲若奔雷、拉里邋遢、咋咋呼呼的一介赳赳武夫。

電視劇《三國演義》裡劉備帳下數他最醜。諸葛亮是“面如冠玉,仙風道骨”。

趙雲更是“濃眉大眼,闊面重頤”;關羽則是“身長九尺,威風凜凜”……個個都是要麼儒雅,要麼威武的美男子。

在各地名勝與寺廟的塑像中,張飛總是以滿臉橫肉、凶神惡煞的糙漢形象出現。 

網上資料給張飛平反昭雪:張飛是個大帥哥。在四川簡陽張飛營山上發現的一個石人頭像。

據當地人傳說,這是唐代工匠為紀念“五虎上將”張飛在當年紮寨處專門雕塑的。

據說該“張飛”慈眉善目,耳長唇厚,白面無鬚,與《三國演義》和人們心目中的那個張飛形象大相徑庭。

難道張飛在此處安營紮寨的時候有刮鬍子的習慣嗎?不然他的滿臉絡腮鬍又跑到哪裡去了呢?哈哈哈

張飛的女兒是皇后!劉嬋的妻子!這點可以佐證,張飛是一個文武雙雙的美男子,不然怎麼會養育出美麗端莊母儀天下的皇后呢?

我一向把他與董卓、典韋及巜水滸傳》中的李逵、魯智深這些五大三粗行為魯莽的人合併同類項。大錯特錯了。


有書博物館


說幾個關於蔣介石的事情吧,大家都知道蔣介石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此人功於心計,他帶領的國民黨內部,也是派系複雜,矛盾重重。這也讓蔣介石練就了一身厚黑學的本領。

在國民黨內部,蔣介石最大的威脅,其實就是李宗仁,李宗仁是桂系的老大,他帶領的桂系軍,十分的驍勇善戰。

正是因為他們很能打,所以,蔣介石才視李宗仁為心頭大患的。

當然了我們不得不佩服蔣介石的政治敏銳性,他的一生三次下野,可以說都是和李宗仁有關。

蔣介石對李宗仁恨的當然也是咬牙切齒的了。

為了報復李宗仁,蔣介石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一次是蔣介石第三次下野,在他宣佈下野的時候,正好是李宗仁上任,做民國政府的代理大總統。

李宗仁上臺之前問蔣介石,他們宣佈上任的那一天,要穿什麼樣的服裝?

蔣介石說,我們是軍人,當然是穿軍裝了。

結果到了上任演講那一天,蔣介石和李宗仁都上了臺,當時是萬眾矚目。

只見臺上站著的蔣介石和李宗仁,極不對稱。

蔣介石穿的是一身深灰色的長袍,李宗仁穿的是一身戎裝。看上去,李宗仁就想是蔣介石的小夥計一般。

本來這次會議的召開,是宣佈蔣介石下野,李宗仁上臺的,李宗仁才是主角。結果,蔣介石這樣一穿衣服,弄得李宗仁很是下不了臺面。

李宗仁恨死蔣介石了,真是兩面三刀的傢伙,說好的是穿戎裝,到了最後,蔣介石直接擺了李宗仁一刀,你說這叫什麼事?

不過,讓我們吃驚的是,李宗仁和蔣介石共事這麼久了,難道他不知道蔣介石是什麼人嗎?

出席那麼重要的場合,李宗仁竟然去問自己的政敵,自己要穿什麼衣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其實蔣介石和李宗仁還是拜過把子的,只不過和蔣介石拜過把子的人,沒有一個是有好下場的。

你看蔣介石和馮玉祥拜了把子,然後給馮玉祥打了中原大戰,最後把馮玉祥給派到了美國,當了一個閒職。馮玉祥在回國的時候,輪船發生了火災,燒死掉了。

蔣介石給張學良拜了把子,張學良被蔣介石給軟禁了起來,直到蔣介石死,都沒有把張學良給放出來。

最後一個就是李宗仁了,李宗仁也是被蔣介石百般欺凌,不過李宗仁,最後逃到了美國,最終給蔣介石劃清了界限。

他的結局算是蔣介石拜過把兄人中,最好的一個了。


史學達人


提起郭沫若,大家印象恐怕是揚名中外、聞名古今的大文學家。當然,作為新詩奠基人之一的郭沫若在在文學方面的造詣的確令人歎為觀止,但是,他的人品確是為人所詬病,不僅在某些文學領域抄襲他人作品,狂妄自大,在感情方面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渣男"。

郭沫若的原配妻子叫張瓊華,這門婚姻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兩人並沒有什麼感情,她守了六十多年的活寡,幫他照顧雙親,換來的僅僅是郭沫若的一個鞠躬。

後來,郭沫若去了日本,在日本認識了佐藤富子,為了他,富子跟家人斷絕了關係,郭沫若為其取名"安娜"。安娜為他生了五個孩子,可郭沫若回國後就與她斷了聯繫,安娜帶著五個孩子來中國找他,他卻不承認他們的關係,這樣忘恩負義,真是令人髮指!

郭沫若的確是一個文學巨人,才華橫溢,為中國近代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還稱不上是德藝雙馨。這樣的他,是不是刷新了你的認知呢?


奶茶加椰奶


第一,桃園三結義

我們知道,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成為千古的佳話,但其實這裡面有多個不為人所知的事情。

劉備的年紀不是最大的,關羽的年紀才是最大的,據一些出土的文物碑文記載,關羽生於公元160年,而劉備生於公元161年,其實劉備才是大哥,那為什麼關羽與張飛願意跟隨劉備呢?

原因是劉備是漢室宗親,還是大儒盧植的弟子,還是涿郡的一個豪俠,而關羽本來是河東郡人,亡命逃至涿郡,依附在劉備身邊。

張飛既不是屠夫,家裡也沒有酒館,也沒有桃園,也沒有散盡家財資助劉備,劉備是中山商人張世平、蘇雙資助的,因為他們在中山與涿郡兩地販馬,見到了劉備,所以對劉備資助。

張飛的真實形象與歷史上的,其實差不多,三國志對其的評價是“雄壯威猛、虎臣、萬人敵“,其實關羽與張飛的形象也差不多,不過張飛有特長,那就是畫畫與書法,這個也就是為什麼張飛喜歡結交士大夫的原因了,他也是一個文藝小青年。

第二,神機妙算諸葛亮

歷史上的諸葛亮與三國演義的諸葛亮差距很大,這個主要是在情節上面,但就能力上面來說,歷史上的諸葛亮比三國演義的諸葛亮還要更強,天文、地理、藝術、數學、發明、兵法、教育、文學那是樣樣精通,比曹操更強。

諸葛亮的主要舞臺,是在劉備死後,而在之前,諸葛亮是建安十二年才成為劉備的軍師,赤壁之戰的時候,他做為劉備的使者,與魯肅共同促成了孫劉聯合,而劉備拿下荊南四郡的時候,是由諸葛亮負責後勤與內政的。

可以這樣說,劉備在世的時候,諸葛亮除了給劉備提點意見之外,就主要是負責蜀漢陣營的後勤保障工作,就有點像西漢的張良加蕭何,而打戰的事情,諸葛亮基本不參與。

諸葛亮是唯一個,君主去世的時候,明確跟他說,如果嗣主不能輔佐的時候,他是可以取而代之的,這個在中國歷史上是僅此一例的,也可以體現出劉備之信任,諸葛亮之忠誠。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諸葛亮,這僅在於諸葛亮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諸葛亮不像曹操與司馬懿那樣有野心,魏篡漢、晉篡魏,而是忠誠於國家與君主。


歷史簡單說


孔融讓梨,一直是我們教導孩子的榜樣。三歲小孩,就懂得禮讓兄弟,長大了一定是個孝順父母的君子。

當我們看到歷史真相,簡直驚掉了下巴。孔融長大後,他當著眾人面說: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

翻譯成普通話就是:父親不值得孝順,孩子不過是其一時情慾的產物;母親沒什麼恩情,十月懷胎就好比一件器物暫時寄存在瓶子裡,分離後器物與瓶子就沒關係了。

不要說以“百善孝為先”的古代,就是現代說出這種話,也是“大逆不道”、“禽獸不如”。當這就是歷史的真相。孔融這就是“作死”。這下連曹操都看不下去了,以“違反天道,敗倫亂禮”的罪名給殺掉了。


江上弄舟


袁克定雖窮困至極但保持民族氣節

袁世凱長子、前“皇儲”袁克定,晚年是在飢寒交迫中度完餘生的。這人雖留下很多歷史罵名,但也有其原則。

本來,1916年6月6日袁世凱離世,是留下大量財產的。當時,野心不小的袁克定主持家族財產分配,雖然袁克定分給自己與其生母的數目到底多少,一直是個謎,但僅從“克”字輩每人單單現金就有249萬元,加上他獨吞的那些銀行存款、文物等來看,幾乎可以用價值連城形容。

可僅僅分家20多年,袁克定的榮華富貴就被他揮霍一空了。到了1930年代初,他就已窮困潦倒到要靠一忠於他的老僕人,在街上揀菜葉,蒸窩窩頭充腹度日。可就是這樣搞的跟“流浪大師”一般落魄的袁世子,他的原則依然是極其堅挺的:

一,雖窮但風度不失:每飯,要老僕人端上飯菜,他則不改貴族老作派,像吃西餐一樣,戴好餐巾,用西洋刀叉,非得將窩頭像麵包一樣切成片,再佐以鹹菜進餐不可。

二,他的民族氣節是不墮的:抗戰興起,北平淪陷,王克敏偽政權想以高位拉他下馬,他馬上登報聲明,寧死不屈。時人很為之感動,有人將那張報紙裝裱為冊頁,並題詩表彰其氣節。

這些記錄,來自他的親戚、關係很近的張伯駒的一些回憶文字。


軍閥吳佩孚一生潔身自好,私德甚好

直係軍閥首領吳佩孚在歷史教科書上是負面人物,但其人私德、大節也有值得稱道之處。

比如,他雖為軍閥,實一生都以關羽、岳飛自期,不賭不嫖、不抽大煙,對貪官汙吏極為痛恨。他飲食起居都很簡單,就是麵食米飯,最愛吃的是烤白薯,偶爾“大餐”,無非就是喝少許山東黃酒或紹興酒,早睡早起。平日愛好,也只是讀書寫字畫畫。這在當時軍閥中是非常罕見的。

不僅如此,他也容不得手下那些人亂來,什麼抽大煙、賣大煙,什麼嫖妓,什麼貪汙,一經發現,輕則撤職,重則槍斃。他有一部下,為炮兵團長,曾經嫖妓,某次戰場中喪生。追悼會上,他竟然說,“戰場是神聖的,哪容得下不潔淨之人,這種人就必須死”。當時,很多部下是為他的冷酷倍感傷心的。

1924年,吳佩孚以“中國最強者”的身份,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成為中國人的首位。 盧溝橋事變後,吳佩孚誓不與日方合作。最終,他死於日本醫生謀害之手。死前,他最後的事業,是箋註《春秋》和《左傳》,認為國家即便滅亡,此文化星火也應該傳承下去以求起復。


魯迅抨擊政府得以安然無恙,與浙江同鄉掩護有關

魯迅長期攻擊當時的民國政府,但他可以全身而退,其實也和背後很多浙江人大佬力挺有關。

在一九二三年代,掌控上海文網乃至全國輿論生殺之大權的,其實多是浙江人,有名的如潘公展、穆時英、朱應鵬都是。這些人都和魯迅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包括作樣子呈請通緝的許紹棣、葉溯中等均是。他們都對魯迅有網開一面的嫌疑和記錄。

而且,魯迅背後更大的“保護神”,如蔡元培、陳布雷、邵力子等大佬,更是浙人中的開明分子,在幕後給予魯迅很多通融。比如,現在所知道的是,當初魯迅的抨擊著作得以流通,陳布雷就指示過方便。邵力子甚至還專門批文,說,“對此一代文豪,決不能有絲毫之摧殘”。

況且,蔣氏本是也是浙人,根據增田涉回憶,甚至私下也想會見魯迅,只是被魯迅拒絕了。後來魯去世,蔣也是發了大銀的。歷史,有太多諸如此類的“暗溝”,需要我們挖掘。


劉愚愚


在這裡我介紹幾個近代史讓我感覺到吃驚的真相,其中包括了孫立人殺俘的真相、也包括了曹汝霖與梅思平身份轉變的歷史真相。

孫立人在緬甸戰場中並沒有活埋日本士兵

每當談論到孫立人將軍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興高采烈地說到孫立人在緬甸戰場中的各種驕人戰績、說到他在緬甸戰場中活埋日本士兵的事情。

在很多人的說法中,說當時有1000個日本士兵成為了孫立人手下的俘虜,那時候面對著這些俘虜孫立人非常的果決,直接下命把去過中國戰場的日本士兵全部活埋,只剩下了一個臺灣籍的日軍逃過了一面。

但實際上這種情況並未發生過在歷史中,根據當時一些隨軍記者的記載,孫立人從未俘虜過近千人的日本士兵,那時候日軍是非常兇狠、悍不畏死的,面對著孫立人的軍隊,他們寧願自殺,也不肯成為俘虜,因此孫立人但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俘虜1000多士兵。


不過當時孫立人的運氣好,倒是俘虜了少數幾個日本士兵,只不過受到過西方教育、非急於從這幾個日本士兵手中撬到軍事情報的他也並沒有取走這幾個日本俘虜的性命,而是讓人好生安穩這幾個日本士兵,打算從他們的口中獲知一些軍事情報。

以上這些才是孫立人面對日本戰俘的歷史真相,與傳言中的故事有著十萬八千里的區別。

當然說這件事情也並不是說指責孫立人,在我看來,孫立人在緬甸戰場中建立了很多功績絕對是值得我們肯定與尊敬的。

但是尊敬的同時,我們還得尊重歷史的真相,這些流言都是後來的一些小說家編造出來的,我們不能讓這些流言矇蔽了歷史的真相。

令人驚訝的身份轉換

但凡瞭解過近代史的人,必然都聽說過曹汝霖這個名字。

曹汝霖是北洋政府時期的官員,曾經代表北洋政府跟日本人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在簽署了這一系列的條約之後,他一度成為了萬夫所指的大漢奸,這點我們是不能否認的。

所以隨著五四運動的爆發,他的居所趙家樓就首當其衝地受到了衝擊,被憤怒的學生們一把火給燒掉了。

在當時的所有人看來,曹汝霖是活該的,根本不值得同情。

就連日本人,也因為曹汝霖曾經表現出來的親日態度而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好友,所以在日本人侵佔華北的時候,就專門找上了他,想讓他這個曾經的大漢奸成為華北地區漢奸政府的首腦人。

但是讓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是,曹汝霖當時竟然拒絕了日本人,放棄了原本可能擁有的高官厚祿。

而他之後雖然擔任了一些華北漢奸政權的“最高顧問”等虛職,但是那些虛職都不是他的本意,而是華北漢奸政權的一些高官在他沒同意的情況下給強行掛在他頭上的。

然後他考慮到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所以並沒有強行拒絕。

而有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細節是,他雖然被強行掛上了一些職位,但他卻從未為日本人效過力、從未在戰爭中做過任何實際的漢奸行徑。

反倒是華北地區的一些大學生在準備離開日本人控制下的華北地區時,他在其中幫了很大的忙。

那時候在他的勸說下,日本人才放過了那些準備南下的學生,他也算是在那個年代做了一些貢獻。

在日本人佔領了一個專為窮人開辦的公益性醫院後,更是在他的勸說下,日本人才放棄了那個醫院,使得那個醫院不至於成為為侵華日軍療傷的場所,能繼續為更多的窮人治病。

而說到曹汝霖有一個人我們是不得不提的,這個人就是曾經參與過火燒趙家樓的北京大學學生領袖梅思平。

在火燒趙家樓的時候,梅思平還是一個非常熱血的學生,打砸趙家樓時,他也是沒有絲毫的手軟。

不過他的熱血在他走到了權力高位上後,卻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汪精衛和日本人商談成立汪偽政府之時,梅思平就是主要的參與人。

在汪精衛的汪偽政府成立後,梅思平更是積極地參與到了各種漢奸活動中,先後擔任過汪偽政府的各部部長以及汪偽浙江省長等重要官職。

這種種的作為,無疑為他戰後被槍斃埋下了伏筆。

所以說這就是歷史中讓我感覺到吃驚的真相,特別是第二個案例中的兩個人,他們身份互相之間的轉換,著實讓人大吃一驚。


孤客生


最近正在讀《晉書》,發現晉朝真是一個奇葩的時代。晉朝的人物事蹟隨手扒拉出幾個來,就足以震驚時人以及後人。說一說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偷情的事吧,哎吆,簡直難以置信!

賈南風絕對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醜的皇后,個兒矮,肥胖,皮膚黑。相面的都說這樣的女人性慾旺盛。果不其然。這賈南風貴為皇后,絕不允許晉惠帝司馬衷碰別的女人。如果司馬衷犯了她的禁令,她不敢把皇帝怎麼樣,但敢跟皇帝睡覺的女人,賈南風就不會讓她再醒過來了。有一次她發現一個妃子懷孕了,這賈南風親自操刀,一刀砍在那妃子滾圓的肚皮上,腹中嬰兒應聲血粼粼滾落在地。如此狠毒!——剖腹產是不是受了賈南風的啟發?

晉惠帝司馬衷根本滿足不了她。她就想了一個主意,也給後代的官員開了一個特別壞的先河。賈南風看上了哪個大臣,就請哪個大臣到皇宮裡談工作,談著談著就談到床上去了。畢竟能有資格到皇宮裡談工作的官員太少,而且都是歲數偏大。這賈南風就開始打太醫的注意,畢竟太醫看病不需要級別限制,看上哪個就讓哪個來看病吧。風流大夫程據是最早跟賈南風在床上看病的太醫,看久了,程據受不了,就想了一招給自己解了套。他給賈南風出主意,說:“皇后貴為國母,應該和皇帝擁有萬千美女一樣配備大量美男才對。皇后可派人到皇宮外面尋找美男子,然後車載入宮,這樣皇后才不白活一輩子啊!”

賈南風一聽對啊,就派人到民間尋找美男子,不管在哪兒發現目標,就直接裝入竹條編的大箱子,拉進後宮,供賈南風享受。如果賈南風滿意,過幾天就放回。如果不滿意這娘們兒就親手殺死了事——男人長得好看也不是什麼好事啊!好好的在路上走著,一不留神就被裝進大竹箱被一個黑胖娘們強姦了!據說,每晚賈南風需要三四個男子才能滿足她。馬車上的竹條大箱子源源不斷運進皇宮,又源源不斷運出來。可比唐明皇快馬加鞭運送荔枝好看的多!

話說洛陽城南有一個小科員,長得一表人才,純正的小帥哥一枚。但家裡並不富裕,平日穿得也不怎麼樣。突然有一段時間他卻暴富起來,全身名牌,出手闊綽。正好賈南風一個親戚家中被盜,官府就懷疑是這個小科員乾的,就把他抓了起來過堂庭審,小科員辯解說:“前些時候我在路上碰到一個老婦人,說家中有人生病,巫師占卜說只有請洛陽城南的青年去家中住一晚才能鎮住邪氣,所以特懇求我去她家一趟,還說事成後有重謝。我當時就同意了,上車後她說要避光,就把我裝在一個用竹條編成的大箱子裡,大約走了十幾里路,過了六七道門,才打開箱子放我出來。我睜眼一看,嚯,只見到處是亭臺樓閣,金碧輝煌,就像天宮一樣,我問老婦人這是什麼地方,她說是天上的宮殿。她把我帶到一個房子裡,讓我用香湯沐浴,又給我端來了精美的食物。吃完飯後有人帶著我去見一箇中年婦人,大約三十五歲模樣,個子矮小,皮膚黑黑的,眼眉處還有一塊青記,長的十分醜陋,當晚她就讓我服侍過夜,還一連讓我陪了她好幾天。這個中年婦人十分喜愛我,臨放我出來時贈了我好多衣服和錢財。”賈南風家的親戚和官員聽他所描述的婦人樣子就知道是賈南風,也就沒再聲張,此案不了了之。後來類似的事情經常發生,小鮮肉小帥哥都以為是到天上仙界轉了一圈。可怕的是,床上功夫達不到賈南風的滿意,可真是費力不討好白白丟了性命。一時間,洛陽城外的美男子就如同驚弓之鳥,談起神秘的馬車和大竹箱就不敢出門。

晉惠帝司馬衷是個窩囊廢,典型的腦缺氧,舉一例說明:有一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餓殍遍野,大臣上報晉惠帝說老百姓沒米下鍋充飢,晉惠帝大不解,連連搖頭,說:“老百姓真愚蠢啊!沒米吃,不能吃肉粥啊?!真是的!哎,死腦子!”

這樣的一位皇帝自然管不了他的皇后,於是才有了賈南風到民間劫色的千古奇談!不是正史記載,誰敢相信這是真事啊?


淘不盡風流人物


袁世凱和《二十一條》

記得求學時期,歷史課本上對袁世凱的評價幾乎都是貶義,伴隨著對他抨擊的就是與日本簽訂的出賣中國主權的《二十一條》,那麼曾經在朝鮮大敗日本,視日本為最大之敵的袁世凱當年究竟是在怎樣的形勢下籤訂了一份怎樣的不平等條約呢?袁世凱真的像書中所寫的那般甘願淪為人們痛恨的賣國賊嗎?


我們不妨把時間拉回1914年……

那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各國紛紛捲入戰爭,日本也趁機對德國宣戰,當然了日本的主要目的就是趁西方列強無暇東顧之機奪取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為此日本悍然出兵兩萬於龍口登陸,當時的北洋政府根本無力阻止日軍的登陸,只能劃出交戰區,其餘皆為中立區。然而日軍無視北洋政府的警告,大批日軍沿鐵路進逼濟南,佔領了膠濟鐵路全線和沿線各礦山並驅逐了所有我國員工,還無恥的聲稱:山東權益本屬德國,如今日本打敗德國理應接受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雖然北洋政府數次發表抗議,但無奈國家孱弱,根本無力保住山東。

後來袁世凱照會日本公使,要求日本撤軍,但日本卻提出了企圖滅亡我國的《二十一條》,原《二十一條》的內容很多,這裡就不再贅述,大家只要知道《二十一條》得目的就是想讓我們變成日本的一部分,其亡我之心昭然若揭。

面對日本的咄咄逼人,袁世凱既氣憤又無奈,但他明白這《二十一條》不能籤,簽了會遺臭萬年,受國人痛罵,但日軍在山東耀武揚威,如果不顧一切完全拒絕日本人的要求,那麼亡國滅種的危險依然存在,所以袁世凱只能讓善於外交談判的陸徵祥代替外交總長孫寶琦與日方代表進行談判。



而陸徵祥也在袁世凱的授意下,採取了“拖字訣”,據顧維鈞回憶:“日本要天天談,每週五次,陸則提出每週開會一次,並和顏悅色地和日方爭辯。他說他很忙,有許多別的外交問題等他處理……”,就這樣僅談判就用了三個多月時間。

除此之外,袁世凱還不顧日方要其保密的要求,暗中將日本企圖逼迫北洋政府簽訂《二十一條》的消息洩露給了國內外相關媒體,從而在國內外營造抗日氛圍,緩解自身外交壓力。

總之,在不得不向日本妥協的情況下,袁世凱在盡全力的挽回敗局,最終袁世凱同日本簽訂了《中日民四條約》,相比於一開始的《二十一條》,《中日民四條約》只有十二條,刪除了原先對我國最具威脅的第四號和第五號的七條,而第一,二號中的十一條也都加了限制。

雖然袁世凱還是與日本簽了這不平等的條約,但可以看出來他對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當時的大環境是,英法等國均陷入歐洲戰場,美國置身事外,沒有一個國家願意幫我們一把,而當時的北洋政府根本無力抵抗強大的日軍。


所以條約是一定要籤的,其實當時很多有識之士都明白袁世凱是迫不得已的,國力孱弱只能任人宰割,袁世凱做的很好了,條約簽訂後,胡適就說過:“吾國此次對日交涉,可謂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撓,能柔也能剛,此則歷來外交史所未見。”

近代史學者蔣廷黻也說:“關於二十一條的交涉,袁世凱、曹汝霖、陸宗輿諸人都是愛國者,並且在當時形勢之下,他們的外交已做到盡頭。”

而袁世凱在簽訂條約後,將五月九日定為國恥日,並說:“經此大難以後,大家務必認此次接受日本要求為奇恥大辱,本臥薪嚐膽之精神,做奮發有為之事業。……埋頭十年,與日本抬頭相見,或可尚有希望。若事過境遷,因循忘恥,則不特今日之屈服奇恥無報復之時,恐十年以後,中國之危險,更甚於今日,亡國之痛,即在目前!”

所以說,弱國無外交,我們只有奮發圖強,才能不被別人欺負,才能一血當年的恥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