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叔陳承瑢:天京事變大導演,一步步擴大事態

1856年3月,翼王石達開在江西樟樹鎮擊敗湘軍首席名將周鳳山,各路太平軍也乘勢攻城略地,江西全省八府四十七縣落入太平天國之手,曾國藩被圍困在南昌孤城,陷入絕地。與此同時,韋俊在武昌擊斃湘軍二號人物羅澤南,湖北太平軍士氣大振,湘軍被迫屯兵堅城之下,未敢再次進攻。4月,石達開率領翼殿將士四萬餘人東征,參與天京解圍戰,與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塗鎮興、陳仕章等合力摧毀“江南大營”,欽差大臣、湖北提督向榮敗逃丹陽時吐血而亡,長達三年之久的天京之圍宣告解除,太平天國達到軍事上極盛時期。可惜,同年九月,“天京事變”爆發,2萬餘精幹力量死於非命,太平天國由盛轉衰,失敗不可避免。

英王叔陳承瑢:天京事變大導演,一步步擴大事態

對於“天京事變”爆發,這是一個經久不衰之話題,也是研究太平天國曆史必須瞭解的一個問題。對於此次事變爆發之原因,有些說是洪秀全猜忌、獨裁,想做真正的專制君主,讓實力派自相殘殺,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有些說是韋昌輝陰險,公報私仇,濫殺無辜;有些則說是楊秀清太過囂張跋扈,得罪太多人,於是大夥聯合起來對付他,終於釀成慘劇;更有甚者說是楊宣嬌“紅顏禍水”,憑藉自身姿色在諸王之間挑起矛盾。無論何種觀點,“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內部權力鬥爭之表現,是首義諸王自相殘殺,沒有對錯之分。在此,筆者不去探討此次事變之緣由,而是去發掘此次事變之有趣現象,並與大夥分享。

熟悉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太平天國實際領導人是東王楊秀清,他集政權、軍權、教權於一身,天王洪秀全只是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是象徵性人物,算是光桿司令。可是,“天京事變”爆發時,聰明過人的楊秀清竟然一點防備都沒有,韋昌輝、秦日綱勤王大軍居然能順利進入由東殿兵馬控制之天京;楊秀清死後,在京東殿兵馬碾壓韋、秦“勤王軍”,卻沒有頑抗到底,被韋、秦一網打盡,實在是不可思議,這是為何呢?這與一人關係密切,即是佐天侯陳承瑢,他神操作“天京事變”:精心佈局,一步步將事態擴大化,釀成一場滅頂之災。

英王叔陳承瑢:天京事變大導演,一步步擴大事態

說到陳承瑢神操作“天京事變”,就得先簡單瞭解此人,他為何能神操作。陳承瑢,廣西藤縣人,英王陳玉成叔叔,心情陰險,兇狠狡詐,與陳玉成之光明磊落、大公無私形成巨大反差。陳承瑢早年參加金田起義,擔任洪秀全御林侍衛長官,與天王關係密切。定都天京後,楊秀清對其多有拉攏,一步步將其提拔,視他為親信。“天京事變”前,陳承瑢爵位是“佐天侯”,職務是天官正丞相,東殿集團文官領袖(因牧馬人事件,對楊記恨在心)。陳承瑢的特殊身份,使得他可以在天王與東王(實際掌權者)之間自由往來,也可以傳達東王詔令,處理日常事務。所以,佐天侯陳承瑢具備神操作“天京事變”之資格,可以充任大導演,當然了,前提是天王洪秀全同意這麼做才行。在此,一起來看看“天京事變”之神操作:精心佈局,一步步將事態擴大化,十分精彩。

英王叔陳承瑢:天京事變大導演,一步步擴大事態

第一步:向天王告密“楊秀清陰謀”,激化內部矛盾,挑起衝突

按照李秀成自述,天王、北王、翼王已經結成反楊同盟,共進退,但要將“誅楊行動”付諸實踐,還得有一個導火索,即是讓內部矛盾達到臨界點,讓洪秀全下定決心除掉楊秀清。為此,陳承瑢向天王洪秀全告密,說楊準備“謀反”,想自己當天王,現在已經正在籌備之中。那麼,說楊“謀反”,洪秀全信嗎?答案是肯定的,陳承瑢是洪秀全鐵桿親信,又是東殿文官第一把手,楊秀清之一舉一動他都盡在掌握之中,收集楊謀反罪證易如反掌。此外,光桿司令洪秀全平時屢屢被楊秀清欺負,甚至還玩“天父下凡”威脅杖責自己,公開羞辱最高領袖。洪秀全這顆脆弱之心靈,已經無法承受楊秀清之威逼。為了維護僅存的尊嚴(國家元首),也為了誅楊後奪取朝政實權,洪秀全有了誅楊之衝動,甚至想手刃之。

英王叔陳承瑢:天京事變大導演,一步步擴大事態

第二步:將“誅楊密詔”送出,讓韋、石等諸侯回京勤王

毫無疑問,洪秀全有了誅楊想法,但他必定還在猶豫。道理很簡單,楊秀清是最大實力派,手握政權、軍權、教權,連天京衛戍之部隊都是東殿人馬,洪秀全要誅殺楊秀清,談何容易,漢獻帝“衣帶詔”之嚴重後果,洪豈會不知?洪秀全光桿司令一枚,沒直屬部隊,若想誅殺楊秀清,必須發佈“勤王令”,讓盟友韋昌輝、石達開等手握重兵將士回京,方可行動。但是,天京城內文武要員幾乎都是楊的人馬,“勤王令”能否送出,還得看東殿的態度。不過,這不是問題,因為有陳承瑢在,作為東殿文官一把手,楊秀清鐵桿親信(楊是這麼認為),陳承瑢可以藉助楊之名義,送出“勤王令”,一份給在江西督師的韋昌輝,另一份則是給在武昌洪山大營的石達開。

英王叔陳承瑢:天京事變大導演,一步步擴大事態

第三步:假傳東王指令,調開天京城及東王府衛兵,迎接“勤王軍”

“勤王令”送出後,並非萬事大吉,高枕無憂,因為如何將勤王大軍順利接入城內,並殺進東王府,且還要瞞著楊秀清,不讓其發覺,很有難度。當時,天京衛戍部隊全是東殿人馬,戒備非常森嚴,如同一座軍事要塞,幾千“勤王軍”從外地殺回來還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覺,這在他人看來就是做白日夢。為了防備江南清軍進犯及其可能派出之奸細,尤其是之前的“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天京城內外處處把守、節節設防,校核口令,通宵不斷,保持高度戒備狀態。所以,為了順利迎接幾千“勤王軍”入城,陳承瑢假傳“東王令”,以“換防”及軍情緊急為由,將京城衛戍部隊以及東王府衛兵調往他處,讓“勤王軍”趁虛而入,直殺東王府,來次斬首行動。

英王叔陳承瑢:天京事變大導演,一步步擴大事態

第四步:傳達洪秀全“北燕受刑”詔令,騙取東殿餘黨信任,而後屠殺

韋昌輝“勤王軍”進城後,搶佔通往東王府各條街道,並設置路障,防止城內東殿兵馬增援東王府,然後直接衝進府中,將睡夢中的楊秀清解決,同時剷除府內抗爭者以及楊秀清妻妾。此時,洪秀全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沒有第一時間出來公佈“詔書”,承認事變合法化,陷韋昌輝於被動,挑起他與東殿集團衝突,雙方在城內火拼,後秦日綱投入戰鬥,韋昌輝略佔上風。不過,洪秀全藉此機會剷除實力派之意已決,陳承瑢深得其要領,於是勾結韋、秦,假傳洪秀全“北燕受刑”詔令,騙取東殿餘黨之信任,在他們前來“觀刑”時,將其一網打盡,全部殺光,一個不留。當時,陳承瑢在幕後操作,又是東殿文官之首,深得洪、楊兩位領導之信任,由他出面假傳聖旨,東殿人馬自然就放鬆警惕,不料卻落入圈套,成為刀下冤魂,實乃悲慘至極。

英王叔陳承瑢:天京事變大導演,一步步擴大事態

第五步:建議洪秀全不要徹底和石達開翻臉,完全將韋昌輝陷入絕境

韋昌輝、秦日綱迫於無奈誅殺眾多東殿將士,而洪秀全還是沒有公佈詔書,太平天國上下必定是人神共憤,認為韋、秦是此次事變之主謀,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完全將韋、秦推向風頭浪尖。此時,石達開從武昌趕回,不分青紅皂白,下車伊始就斥責韋、秦,公開袒護東王餘黨,背叛了同盟;韋昌輝如同一頭困獸,只好向石達開痛下殺手。石達開逃跑後,韋昌輝派秦日綱追殺,一直到西梁山。此時,陳承瑢再次慫恿洪秀全,傳聖旨給秦日綱,讓其放緩進軍,不要跟翼王徹底翻臉;秦日綱收到命令後,石達開又正好組建成“靖難”之師,秦日綱只能放棄追擊,掉頭打清軍。韋昌輝沒殺成石達開,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拿翼王府開刀,屠殺千餘人,而後圍攻天王府,將事變推向了最高潮。當然,韋昌輝失敗了,被大卸八塊,首級送到寧國給石達開。

英王叔陳承瑢:天京事變大導演,一步步擴大事態

綜上所述,陳承瑢神操作“天京事變”:精心佈局,一步步擴大事態。先是告密楊秀清謀反,挑起內部衝突,讓洪秀全痛下殺手;然後憑藉自己特殊身份,將“勤王令”送出京城,讓韋、石等手握重兵之盟友回京靖難;接著,調開天京衛戍部隊以及東王府衛兵,迎接“勤王軍”入城,殺向東王府;楊秀清死後,傳“北燕受刑”詔令,騙取東王餘黨信任,而後將其屠殺,讓事態擴大化;秦日綱追殺石達開時,又慫恿洪秀全傳旨讓秦暫緩進攻,韋昌輝絕望之餘,只好走極端。可以說,“天京事變”是一次神操作:精心佈局,一步步擴大事態。當然,之所以佈局如此成功,釀成之惡果如此嚴重,根源還是內部矛盾太尖銳,不團結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