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销行业法制建设离不开“舆论”的考验

2019年5月4日,是我进入媒体的第五年,也是我关注直销行业的第五年。见证了直销行业的黄金期,也目睹了直销行业的衰败期,很庆幸能在一个不被年轻人平均驻足2年的行业里生存下来,如今更多的人因行业的困境而转行。

中国直销行业法制建设离不开“舆论”的考验

直销行业面临的困境并不是从“权健事件”开始的,它只是个催化剂,即便没有权健,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就是行业携带的“原罪”。但同时中国有句话叫做“墙倒众人推”,造成舆论一边倒的局面也的确令人瞠目结舌。经历了原始股、资金盘、消费返利等模式的直销行业都未曾想到,居然倒在了“阴沟里”。

而随后为期 100天的强监管行动期间,企业纷纷停止生产与业务,自媒体与传统媒体针对直销企业进行了“轰炸”,维权多年一筹莫展的消费者也挺起了腰板。直销行业的形象瞬间“坍塌”,沉寂许久的业内媒体发声,有指责传统媒体敲诈勒索,也有指责服务机构给企业乱指方向的,每当看到某家直销企业被曝光,就会有人叫喊媒体敲诈,报道不实等理由谩骂,甚至有些自称资深的媒体人为企业摇旗呐喊,也不经让我想,传统媒体动了你的奶酪了吗?

然而这种批评与职责并不能让记者停止调查,事实上,记者的工作就是如此。如果在行媒,我肯定会写文为行业呐喊,但是,在大众媒体的眼里,反而会被打上“不良”标签,如果刻意站在某一方,媒体不再是“中立”,那么也就失去了新闻的生命——客观!

做了记者才能懂媒体人的使命与职责,而记者的深度访问,更能看到法律约束下的制度的有利和不利面,促进制度完善。当我看到其他媒体记者报道企业的负面时,除了新闻本身的真实性,我更关注企业的反应态度以及事件背后人性的考量。

传统媒体从来就不是与哪些行业为敌,舆论的风暴也在考验企业抗压力的问题,顶不住的企业自然会转移市场或者放弃市场,对直销牌照情有独钟的申牌企业也会重新思考,最后必然出现“剩者为王”。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讲过,世间万事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是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媒体的舆论短时间会给行业带来压力,但长时间来看,直销行业这场舆论风波之后肯定也是有收获的。咱们可以举一些例子:在西方国家的立法史上,媒体舆论监督对立法的“催生效应”或者能动作用历史悠久,美国的《联邦选举竞选法》就是媒体对水门事件大量转播和客观报道的产物。同样,在当代中国,传统大众传媒和网络一道围绕最新的热点事件,自由展开讨论与批评,使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既成事件形成强大的公众舆论,促使立法部门依法完成对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在我国的立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媒体舆论监督对立法的“催生效应”在旅游法的制定与出台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不得不说,媒体发起的这场直销行业舆论风波,不仅披露了业内不良行为存在的普遍性,扩大了事件传播的广度、维度和深度,对议题形成以及催生和完善立法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民主国家,媒体舆论监督应该加强与立法建设的良性互动,这也是将人民大众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

因此,对于那些刻意包庇企业的错误,默许企业侵害消费者行为的媒体,看上去是“用心”保护,其实是害怕别人动他的“奶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