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網站十年特寫:王微、土豆和B站

「王微放手,追光翻身」

當年初的《白蛇:緣起》最終拿下 4.49 億票房,挽救了虧損 6 年的追光動畫後,不少人如此評論。因為這一次,導演編劇一欄不再有「王微」二字。

作為離開土豆後的二次創業項目,由王微身兼編劇、導演、製片人、CEO 四職的追光動畫一度備受關注。但前三部電影市場反響的不斷走低,使得外界將「王微操刀」漸漸與「票房毒藥」劃上等號。

王微倒並不是真的沒有金剛鑽,土豆創始人身份之外,他還是作家與編劇。他在 26 歲創作的自傳性質小說《等待夏天》,曾被刊登於《收穫》雜誌;

創作的舞臺劇《Raku》在舊金山成功演出;土豆上市前夕創作的話劇《大院》,在北京連演6場;甚至,在從土豆離場後,王微也在旅行中一口氣創作三個劇本。

不過,在炒作 IP 的年代,當蓬勃的創作力,轉化為以傳統文化為土壤的「原創情結」後,某種程度上也使得出自追光動畫的電影,烙上了王微深刻的個人印記。

旅途中創作的《小門神》,包含了自我對話與逃離都市的社會議題;《阿唐奇遇》則傳達了王微對人工智能與平行宇宙等哲學層面的思考;而《貓和桃花源》中「貓製造火箭追尋桃花源」的靈感來源,則來自王微家裡那隻不喜外出的貓。

王微或許一直記得當年《收穫》編輯曾經對他說過的話:

『你當初就應該繼續寫小說,為什麼要開公司呢,多浪費?』

宣發資源的急速下滑,從側面勾勒出市場對於「王微操刀」的態度轉變:

《小門神》時,阿里影業砸進上百萬美元,成為聯合投資方和發行方。聯合出品名單裡還有騰訊、百度、格瓦拉的身影;而在《阿唐奇遇》時,宣發都已不見第一梯隊,僅有大地時代、優漫卡通、橫店影業和金逸影視。

可能王微真的不適合當老闆。

01

賣掉土豆前,王微的理由是「厭倦了視頻行業版權價格戰」

這句話換一個人說出來,多半會被外界解讀為輸掉資本遊戲後的口嗨,但王微例外。如同媒體人 keso 曾如此評價古永鏘和王微的區別:

「古永鏘更像一個職業生意人,王微則是個頑主」

嚴格來說,以往不少媒體稱土豆為「中國Youtube」並不準確。土豆甚至早於 Youtube 在 2005 年 4 月上線。上線前夜,王微和開發工程師兩人盯著屏幕出神。面對團隊 5 個人 3 個月才搞出來的網站,王微的決定是:

「發佈吧,他媽的我已經付了 800 塊的新聞通稿費了,不能退款」

在之後的同一時期,土豆與 Youtube 先後借鑑 Flickr 的分享模式,對網站進行了大規模改版。彼時,幾乎所有關於土豆的表述都是「視頻分享網站」。

就這樣,一東一西同時開啟了 Web2.0 時代的視頻 UGC 探索。

一年半以後,流量瘋漲的 YouTube 被 Google 相中。16.5 億美元股票收購的消息傳到國內,立刻掀起視頻網站熱,400 多家視頻網站一夜之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高峰期時一天就能出現 30 家。

隨後,以 PGC 內容為主的 Hulu 上線,用戶規模的不斷上升贏得資本青睞,門戶巨頭於是紛紛入場,燒錢爭奪版權視頻的大戰不斷加碼。

在科技唆麻看來,版權採購是真正的中國特色。Hulu 並不會採購版權,因為股東包含版權方。Youtube 的角色則是為歐美用戶早已形成的 DV文化提供了一個社交平臺。

彼時,國內用戶尚不具備普遍的視頻製作分享條件。面對增長壓力,完全「Youtube化」或「Hulu化」顯然不現實。56 網等堅持 UGC 的玩家很早便顯示出敗跡。

2008 年開始,對待 UGC 的態度由此成為土豆與優酷的分野。

02

儘管土豆也曾參與版權戰,但王微更心心念念那句「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

2008 年 4 月 26 日,土豆在浙江德清的一座舊教堂中舉辦了第一屆「莫干山電影節」。彼時,土豆剛過完自己的三歲生日,後舍男生、胡戈等國內最早的一批播客先後走紅。

次年,王微將「莫干山電影節」更名為「土豆映像節」,並將其固定為土豆年度活動,「旨在挖掘中國原創視頻與高水平創作者」。日後創辦萬合天宜的叫獸易小星,還在這屆土豆映像節上拿下了最佳播客獎。

之後的數年,土豆幾乎都會為每一屆「土豆映像節」忙碌近半年時間:年底到次年 3 月 15 日,開啟全國範圍的視頻作品徵集;隨後兩個月,則是網友票選、獎項提名與入圍作品公佈;頒獎典禮和作品展映則無異於如今的。

在版權大戰為質量堪憂的影視作品們,標上嚴重溢價數字的幾年裡,「土豆映像節」小心地呵護著原創視頻的火種。

不僅總能找來田壯壯、高群書、陸川、高曉松、程青松等文藝界名人坐鎮,亦選出了諸如《打,打個大西瓜》《李獻計歷險記》等代表性作品,以及眾多優質視頻創作者。

2012 年,土豆與優酷的合併,成了這個「草根電影節」的轉折點。2013 年的「土豆映像節」上,以往的草根內容已經逐漸被「十萬個為什麼」、「飛碟說」等 PGC 內容替代;

而在 2014 年,為了迎合 4 月時土豆向「主打微電影內容和商業品牌營銷」的轉型,那一屆「土豆映像節」成了楊乃文、蔡健雅、郝雲、尚雯婕等諸多藝人參與的嘉年華。

儘管,古永鏘曾說「昨天第一次參加土豆映像節,深刻體會到自由、獨立的氛圍和精神」;甚至「土豆映像季」還在 2015 年的官網活動頁上,被描述為「優酷土豆集團最重要的活動品牌」

视频网站十年特写:王微、土豆和B站

但「土豆映像節」最終還是在 2016 年化為泡影。連帶著破滅的,還有主流視頻網站的 UGC 夢。

03

在「土豆映像節」定名的同一年,B站上線並在日後接過 UGC 大旗。

提到 B站與 A 站,自然繞不開「致敬對象」——日本的 NICONICO動畫。

與土豆優酷不得不參與到版權大戰中相同,NICONICO 也是本土改造的產物。2006 年,Youtube 進入了日本,同年 12 月 12 日 NICONICO 正式成立。

科技唆麻(ID:techsuoma)認為儘管進入互聯網時代,一切感興趣的內容都觸手可得,社交網絡的便利也使得人們可以獨自宅在家中。但卻少了一種像一群人在一起看電視時,哪怕是觀看不感興趣的內容也能熱烈議論的氛圍。

創始人之一的川上量生,曾聊起創立 NICONICO 的初衷:「想想現實社會有的而網絡上沒有的,就是‘廣場’這個東西」。

於是,彈幕出現了。

起初,NICONICO 並不能直接上傳視頻,而是通過盜鏈獲取 YouTube 視頻為用戶提供「吐槽素材」,網站就像是為 YouTube 裝了一個插件。上線一個月後,NICONICO 彈幕總數超過了 500 萬條,影片觀看數超過 1 億次。這自然引起了 Youtube 的注意,次年 2 月 NICONICO 被迫關閉。

通過母公司 Dwango 動畫分享服務 Smilevideo 提供版權資源以及開放視頻上傳,NICONICO 得以迴歸。但也因此,二次元的基因被根植於平臺發展中。

相較於拍攝視頻,二次元相關本就自帶二次創作的空間,大量由用戶將動畫素材重新剪輯以後的 MAD,各種翻唱視頻、宅舞視頻不斷湧入 NICONICO。

UGC 基因由此奠定。

NICONICO 創立半年後的 2007 年 6 月,彈幕模式由 xilin 引入國內,也就是後來的 A站。

與 NICONICO 背靠大樹不同,xilin 還是一名在讀研究生,A站也只是自己寫代碼搭建起來的個人網站。不僅日常維護僅由幾個志願者負責,連視頻審核都是在 QQ群裡完成。

彼時的 A站,是真正的「用愛發電」。

04

「用愛發電」的兩年間,國內的視頻網站正在野蠻生長,資本是吸引聚光燈的唯一標準。

而區區一介個人站起步的 A站,自然也沒能吸引大眾目光,倒是在宅圈作坐穩了頭把交椅。饒是如此,A 站也長期在徘徊在穩定訪問與 404 的邊緣。

面對 A站糟糕的體驗,2009 年 6 月 26 日,Mikufans 上線了。創始人 A站資深管理員「⑨bishi」在貼吧稱其為「AcFun後花園」,這就是 B站的前身。

可能是命運使然。就在當年 7 月,A站遭遇機房故障,站長的無暇管理與志願者的「用愛發電」,使得在隨後長達一個月的時間中,A站都處於宕機狀態。

這開啟了 A站向 B站的第一次「導流」,而這次「導流」也促使 AB 兩站走上了不同路徑。

2009 年末,創始人 xilin 再也無力承擔高昂的視頻帶寬成本,以 400 萬人民幣的價格將 A站出售給邊鋒集團的潘恩林以及陳少傑。他在 2010 年時曾在貼吧說道:

「ACFUN一直以來的存在模式,是不合理的,ACFUN需要其他的網站提供生存空間,說的明白點,ACFUN通過盜用其他網站的資源,一直偷偷摸摸、苟延殘喘的活到今天」

xilin 的離開與邊鋒的入主,A站陷入動盪期。

多次爆發混亂和刷爆彈幕事件,大量會員由此流入 B站;同一時期,主流視頻網站大量囤積獨家版權,大量流量被優酷土豆等吸走;一度最為活躍的文章區,也由於運營失位而逐漸水化,聲量不復以往。

而 2013 年 4 月,陳少傑效仿 NICONICO 在 A站開闢「生放送」板塊,並改名鬥魚的獨立融資發展,算是抽乾了 A站的最後的價值。

05

B站的最終走了過來。

在數次與 A站的「對決」中,服務更穩定的 B站繼承了 A站當年的大量 UP主。

B 站吸引他們的,或許與當年土豆舉辦的土豆映像節,吸引叫獸、後舍男生、胡戈們的並沒有差別,而這也正是連穩定服務都做不到的 A站,幾乎從未顧及的。

2010 年 ,Mikufans 更名 bilibili 後不久,如今被稱為「年輕人的春晚」的拜年祭前身《春季X聖誕》登錄 B站。包括叫獸、性感玉米等在內的四十多位知名 UP主共同完成了一個拜年視頻。

视频网站十年特写:王微、土豆和B站

拜年祭只是其一,線上鼓勵創作的活動在 B站幾乎從不間斷,鬼畜區大會,動畫區MMD大賽等的不斷豐富,越來越多 UP主聚集到 B站。

創作者與用戶的聯結不止於線上,2013 年開始,B站開始舉辦 BML(Bilibili Macro Link),為 UP主開啟了一條「造星之路」。

如同早年的土豆映像節,BML 某種意義上正在實現王微的那句「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

而這些 UP主們,也回饋給了 B站更多。幾乎大部分社會輿論事件,都會以「現已加入鬼畜豪華全家桶」的方式,在各大社交平臺瘋狂傳播。

由二次元文化中繼承而來的惡搞、自嘲、戲謔手法加持的二次創作後,總是能以「周星馳式」的無厘頭消解事件的本來面目,掀起諸如「律師函警告」的更大波浪。

在科技唆麻(ID:techsuoma)看來,越來越多的「萌新」進入 B站,逐漸成長起來的青少年用戶也開始有了更豐富的內容訴求。VLOG、紀錄片、評測體驗、廣告、教程、吃播……二次元起家的 B站,反而有了當年土豆的「草根氣息」。

@盧詩翰 就曾拉取過 B站數據,顯示 B站目前數量第一內容是遊戲類,第二內容是生活類,第三是娛樂類,第四才是番劇。甚至被愛成為「C站」的CCTV,也曾以「在B站學習」力挺 B站。

视频网站十年特写:王微、土豆和B站

與其追問「B站的二次元氣息是不是在被稀釋」,不如說正是「二次元文化」內核所散發出的自由與想象力,才真正幫助 B站最終扛起了「原創視頻陣地」這面大旗。

從某種角度而言,標題中的那個問題,亦是問題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