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隱藏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峰巒和叢林中的西藏吉隆縣

藏語意為“舒適村”、“歡樂村”

傳說是公元8世紀後期

赤松德贊從印度迎請蓮花生大師入藏時

大師一行途經吉隆溝

見此地山清水秀,風景明媚,不勝感慨

又見溪流中河水潔白如乳,溪底卵石光澤如玉

更是讚歎不已

於是,在旭日臨行之前,欣然命名為“吉隆”

以表達其無限讚譽之情

“吉隆”之稱謂逐流傳至今


▼蓮花生大師畫像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i. 地形地貌


▼吉隆地理位置圖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吉隆地處青藏高原西南部

喜馬拉雅山脈北坡的吉隆河上游

為近南北向呈鋸齒型分佈的晚新生代山間斷陷盆地

盆地主要受東西向平行分佈的鏟式正斷層

和盆地東側的南北向正斷層控制

由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擠壓碰撞

使得喜馬拉雅山脈迅速抬升,形成快速剝蝕

使大量的碎屑物質沉積于吉隆盆地內

形成厚達300餘米的河湖相沉積


▼板塊碰撞動畫示意圖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吉隆被喜瑪拉雅山脈分隔為南坡和北坡兩部

地勢北高南低

北坡屬雅魯藏布江上游河谷區,平均海拔4800米

山峰較平緩,有開闊的草原,高差在1000米左右

南坡屬於高山峽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山峰較陡峭,高差在3000米左右

許多山峰海拔在6000米以上,終年積雪


▼青藏高原各區海拔高程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由於聲勢浩大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

使得吉隆成為在西藏同緯度帶

自然條件比較獨特的地區之一

自然生態環境結構複雜

素有“一山呈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譽

境內有高大達8012米的希夏邦瑪峰

有神奇的佩枯湖、白湖、黑湖、紅湖和冰湖

有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

有水溫高達60-70度的溫泉10多個

有高達200米的瀑布

還有終年積雪的高山數座

▼吉隆溝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吉隆藏布江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佩枯湖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噶瑪溝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雅魯藏布江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郎吉措姆加姆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希夏邦馬峰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ii. 吉隆歷史


▼吉隆縣城鳥瞰圖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吉隆縣府所在地宗嘎,北窄南寬

遠看,東、西、北三面全是終年積雪的群峰

近處光禿禿的山坡上

黃色、灰色、紫色的地層交替出現

整齊而又美觀,像一部厚厚的歷史書

而事實上,這個位於喜馬拉雅中段

西藏西南邊陲的小縣城

也在切實扮演著這片高原崛起及文明誕生記錄者的角色


▼三趾馬化石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我們把時間撥回到44年前

1975年青藏高原科學考察隊進駐吉隆

並在6月9日在縣城以南的沃馬村的砂岩中

發現了三趾馬化石

一同發現的還有其他哺乳動物化石

包括大唇犀、小古長頸鹿、葛氏羚羊、短耳兔、麂等

隨著科考的深入

從吉隆盆地上新世地層剖面中發現含有

柚木、棕、櫟、雪松等亞熱帶型植物

由此可見上新世時古吉隆盆地高度僅1000米左右

因此氣候屏障作用尚不明顯

喜馬拉雅山南北坡都受到印度洋暖溫季風的滋潤

年平均溫度應在10°C左右

年降水量為1700-2200毫米

非常適合各種喜暖動物的生存

當然,也適合遠古人類的生存


▼上新世生物復原圖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時間走到1990年

古人類學家在吉隆縣城南2.5公里和縣城北1.5公里處

發現兩處舊石器遺址


▼舊石器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這些散落的黑色礫石工具

製作工藝比之前在阿里地區發現的舊石器

呈現出更多的原始性

根據發現地地面特徵及地層時代

古人類學家推斷

這批石器大致年代屬於地質時代的中、晚更新世


▼羅壟溝石器發現地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一個月後

科考工作者又在羅壟溝發現兩處細石器遺址

其中包含典型的錐狀石核、刮削器、尖狀器等器型

這些史前石器文化遺存表明了

在距今數萬年前

現在吉隆地區就已經有了遠古人類的生產與生存活動

同時也是西藏先民中最早開發吉隆盆地的一支


▼松贊干布像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豐富的遠古人類活動

也造就了吉隆悠久燦爛的歷史

早在公元7世紀中葉

松贊幹部將西藏劃分為“五茹"

即伍茹、約茹、葉茹、茹拉、孫波茹

吉隆為“茹拉”一部


▼吉隆與尼泊爾邊境線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162公里的邊境線

也使得吉隆成為歷史上西藏最重要的對外通道之一

1300多年前

尼婆羅尺尊公主遠嫁松贊干布

和印度佛學家蓮花生入藏

便經過吉隆

而這兩位人物更是對藏傳佛教及藏文化的發展

做出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尺尊公主像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從尼泊爾遠嫁而來的尺尊公主

不僅帶來了能工巧匠

更是帶來了一尊釋迦摩尼8歲等身像


▼大昭寺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松贊干布還為此修建了大昭寺,用來供奉佛像

拉薩自此有了中心


▼桑耶寺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蓮花生大師的入藏

則直接促成了西藏第一座

具備佛、法、僧三寶的寺院—桑耶寺的建成

此去千年,多少朝代變換,王朝興滅

眼見一座座寺廟拔地而起

又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

吉隆始終生生不息,默默見證

▼曲德寺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曲德寺又稱“曲丹倫布寺”、“沃日仲覺·甘丹培覺林”位於吉隆縣城區南,海拔4160米。曲德寺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代寺廟。初為寧瑪派寺廟,至1643年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得到蒙古汗固始汗的支持,在哲蚌寺噶當頗章建成格魯派政權後,進一步發展其政教和一的制度,曲德寺也隨之改為格魯教派寺廟,由色拉寺吉扎倉管轄,堪布每三年一位,一直沿襲到1959年民主改革前。

▼查噶爾達索寺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寺廟坐落於吉隆縣城(宗嘎)至吉隆溝途中,距縣城約40公里處。建築在現已乾涸的隆達湖山崖頂巔,海拔4200米,距地面高差約200米。查嘎爾達索寺是噶舉派第二代米拉日巴的修行聖地之一,整個寺廟依山勢而建,起伏錯落。殿堂北壁利用自然崖壁而建,上塗以泥皮,西端為修行禪洞。南壁用石塊壘砌而成,上抹泥牆。每年米拉日巴的出生日時期,仍然有大批吉隆鎮各村鄉的僧俗群眾以及來自康區和尼泊爾的佛教信徒來此朝拜,紀念這位偉大的佛學大師。

▼千年古道旁的唐碑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這段古道位於衝堆村至吉隆鎮之間的公路右側,在這裡,留下了蓮花生大師的腳印和佛法身影;在這裡,留下了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於此迎接遠嫁而來的尼泊爾公主的美麗傳說;唐朝官員王玄策曾途徑此古道前往印度,行使使臣職責,更見證了中國古時於外邦外交、商貿的繁榮和歷史往來。

▼強準祖布拉康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強準祖布拉康又稱強堆寺,關於始建年代,《西藏王臣記》、《西藏王統記》等書中曾有所記載。在吐蕃王朝松贊干布時期,於漢地及尼泊爾,分別迎請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入藏後,按照文成公主的“五行算圖”,修建鎮邊及重鎮神廟,以鎮壓“羅剎魔女”及其他魔怪。這批神廟中,便有強堆寺。“文革”時期,寺廟譭棄。1986年經吉隆縣人民政府批准,以重新恢復,現有喇嘛編制四人。

▼帕巴寺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帕巴寺為一座千年古寺,它位於現吉隆鎮政府所在地之東側約有30米,海拔2850米處。帕巴寺的始建年代不詳,據傳是松贊干布迎請尼泊爾赤尊公主時,在邊鎮所建立的鎮邊寺廟之一。其建築風格主要依照了尼泊爾寺廟的建築風格修建。

iii. 吉隆物種


▼吉隆垂直自然帶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吉隆以喜馬拉雅山中段

至希夏幫馬山峰山脊線為界

其北翼表現為南高北低

南部位於喜馬拉雅中段

最低處嘎瑪河與朋曲河匯合處

海拔僅2100米

與珠穆朗瑪峰相對高差達6000餘米

再加上雅魯藏布江、東林藏布河、吉隆藏布河貫穿全境

擁有極其豐富的水利資源網絡

進而形成了極富層次的垂直自然生態帶

有山地常綠、半常綠闊葉林、亞高山陰暗針葉林等原始森林

更有國內僅有的珍惜樹種

如:

▼西藏長葉松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長葉雲杉林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喜馬拉雅紅豆杉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西藏有野生脊椎動物798種

其中125種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佔全國重點保護動物種類的1/3以上

196種為西藏特有

西藏大中型野生動物數量居全國第一位


▼長尾葉猴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雪豹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黑熊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麋鹿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野驢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盤羊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猞猁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黑頸鶴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戴勝

青藏高原崛起的記錄者—吉隆

參考文獻:張永發 《千年吉隆》;楊人凡、傅榮華、吳嘉壕《西藏吉隆盆地衝錐古崩塌體塌陷坑分析》;陳林、謝樹成、張克信、徐亞洞《西藏吉隆盆地中—上新世氣候與環境變化的分子化石記錄》;孫黎明、閻同生、唐桂英、丁小燕《西藏吉隆盆地新近紀孢粉組合及古地理研究》;王富葆、李升峰、申旭輝、張捷、閻革《吉隆盆地的形成演化_環境變遷與喜馬拉雅山隆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