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在農村辛苦務農,為何日子卻越來越難過?

農村,你很少能見到年輕人留在家種地的,大多數年輕人都遠離農村去大城市找工作謀生。因為農民種地不掙錢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光靠土地的收入已經很難養活家人。但在農村還留下一些老農民還在守著自己的幾畝幾分地,每天起早貪黑,給地裡的莊稼施肥除草,但農民的日子是真的越來越難了!

一、今年種什麼?農民迷茫了!

由於農民不懂市場,不能把握農產品的銷售情況,因而總為種植與養殖什麼犯愁。每每農民種養殖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今年大豆漲價,農民明年開始都種植大豆,到了豐收時大豆價格暴跌,最終血本無歸。種地是一件辛苦活,從播種到收穫,不知道要流多少汗,曬多少太陽,下多少次地,施肥、打藥、精心呵護,農民付出的是心血,只希望能換來一個好收成,只希望能多賣一點錢!但豐產不豐收,賣不上價格的農產品,深深刺傷了他們的心!

農民在農村辛苦務農,為何日子卻越來越難過?

二、種地是農民的硬傷

“小農經濟”註定了農民種地不掙錢!一方面大部分農村的機械化水平還很落後,人為的耕種方式加大了勞動力的投入;另一方面農民農技知識還相對匱乏,按照以往的種地經驗種植,再加上生產投入成本較大,糧食價格不穩定,農戶忙活一年下來,往往也所剩無幾。農民雖然擁有土地,根本無法依靠土地,養家餬口,所以,每年大量的民工,從農村湧向城市,尋找賺錢的機會和門路。

農民在農村辛苦務農,為何日子卻越來越難過?

三、承包土地,卻賠的多

土地流轉後,很多人開始在農村“承包土地”準備大幹一場。如果遇到氣候適宜全年豐收還好,如果遇到一些自然災害,那自然是顆粒無收。扣去土地承包費,扣去人工和各種費用,反而出現包的越多,賠的越多的怪現象。

四、農產品滯銷,農民白忙活

我國農產品滯銷現象頗為嚴重,不是山西的紅棗就是雲南的瑪卡,又或者廣西的香蕉等,農產品滯銷苦的還是農民。安徽肥西大量西瓜滯銷,果農家中堆放2萬斤西瓜。清澗縣60萬畝紅棗滯銷,棗農損失慘重。20萬斤桃子滯銷,滑縣果農欲哭無淚。農民辛苦一年圖個好收成,卻不想砸在手中賣不出去,這一年到頭卻是一場白忙活。

農民在農村辛苦務農,為何日子卻越來越難過?

農民的命根子就是土地。有了土地什麼都能種,雖然不怎麼掙錢,但最基本的一日三餐是可以保障的,所以很多農民不放棄土地只是為了基本的口糧和生活的保障。如果沒有了土地,他們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了。因而即便在農村生活過得艱難,但依然有很多的農民不願意進城打工,一方面是因為農民捨不得農村的家、捨不得農村的地;另一方面是因為農民除了種地不知道自己還能幹啥。

在國家大力發展農業的步伐下,希望農民能沾點光,跟著改善生活,讓日子過得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