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徒弟眾籌醫療費?

九圖說保


近日,德雲社相聲演員吳鶴臣因腦出血發起百萬眾籌,引網友噓聲一片:

有房有車有存款的人向沒房沒車的人要錢?

事件原委是這樣的:

4月8日,德雲社相聲演員吳鶴臣突發腦出血,住院近1個月,花了大概7萬元。而他的妻子張泓藝在眾籌平臺上發起100萬元治療費用的眾籌,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質疑。

因為吳鶴臣被扒出家在北京,有兩套房和一輛十幾萬的車,還有醫保,腦出血十幾萬就能治好,但為何要眾籌100萬?

對此吳鶴臣的妻子張泓藝回應稱,這兩套房子在父母和爺爺名下,無法出售;車子是婚前購置,家住在北京,車子對交通出行來說極為重要,所以也不能賣。

如今手術費暫時只花了15萬塊,但是後續還需要請護工、租房子、定期做理療等費用,所以暫時定下了100萬籌款目標。

一時間,網絡慈善再次被推倒風口浪尖,甚至德雲社也被逼無奈出面發表聲明表示眾籌是“私人行為”,但表示會提供幫助。

網友譴責的同時,也有人問:“不是有社保嗎?”

今天我們不討論吳鶴臣“眾籌”對與錯,而是科普一下:

年年交社保的我們,到底要不要買保險?

放心,今天不是來推銷保險,而是教你如何“避險”。

社保只提供基本保障,不能抵禦生活中的三大風險:意外,疾病,死亡。

雖然從“趨利避害”的角度來看,大部分人都會刻意迴避風險,選擇不看不聽認為不自己會出現意外的“三不政策”。

但是明天和意外不一定哪個先來,我們喝完那些心靈雞湯,也該給自己補點乾貨以備不時只需。

1

我有社保,為什麼還要買保險?

1. 社保覆蓋人群廣,就決定他的報銷一定是有限的

社保報銷分甲類乙類藥品,並且只報銷1.4%的藥品,大部分重大疾病,進口藥都是不報銷的。

2. 社保是墊付模式

意思是,在住院後需要由個人先墊付醫藥費,最後再拿各種票據報銷。

所以對月光族,存款較少的家庭來說,是有很大壓力的。

現在朋友圈看到的各種籌款,有的人平時也不算缺錢,但一遇上生病,是真的沒錢沒辦法。

3. 保險沒你想象的那麼嚇人

大多數人都是早期被保險推銷員“刻意迴避免責條款、故意擴大承保範圍”傷到了,所以發誓以後再也不買保險。

其實保險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甚至大陸的保監處是世界公認的嚴格。而且現在各大平臺比如支付寶,都推出一系列非常友好的保險,這時候就要考驗一個人對保險知識的瞭解程度了。

2

一個靠譜的保險規劃長什麼樣?

保險的目的就是解決人生重大風險:病有所醫,親有所護,老有所養。

所以保險規劃有3個需要遵循的原則:

1. 明確你的保險需求

現在市面上的保險種類太多,一不小心就被繞暈。但是保險需求無外乎這幾種:

保障類,資產配置類,年金類

所以你要清楚自己買這份保險是抵禦意外來臨時的風險,還是要做合理的資產配置,還是想通過保險賺取一定分紅。

有人說:我想要既能保障意外的,還能分紅的。上次一個人給我推銷保險的時候說:

“買了這款保險,如果你發生意外,保險公司賠付;如果保險到期,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不僅退還本金,還給你一定的分紅”。

這樣的保險有嗎?

我告訴你,有!

但絕不是你想象的那麼簡單,裡面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補充條款。所以我們要根據自身情況來決定是否要買這類“分紅型保險”。

2. 保大人還是保小孩?

很多人買保險都先考慮老人孩子,其實大錯特錯!

最需要買保險的一定是家裡的經濟支支支支支支柱!

不僅如此,還需要知道如何計算相關保額,下面這條公式送給你:

保額=未來10年支出+各種貸款餘額-現有流動資產

只有計算出相關保額,才能知道自己適合選擇哪種保險,並做到合理分配保費。

3. 保險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很多人以為買保險是個一次到位的事,其實完全相反。除非你是土豪富二代,否則是要根據不同年齡,職業,甚至出差頻率,選擇不同保險組合。

這裡幫大家糾正幾個經常會踩的坑:

◦ 優先考慮消費型保險,而不是理財型

◦ 優先考慮意外疾病,然後才是養老保險

◦ 優先選擇終身型產品

只有知道了正確的保險規劃,才不會出現“花了錢,最後發現不在承保範圍”的尷尬情況。

3

出門旅行,只要幾十塊,就能買到安全保障

有一些人可能已經買了意外險,就想當然的認為旅行中的意外也包括在內了。

如果你認真看過你的保險合同的話,會發現意外險是有地域限制的。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只需要買一個幾十塊的旅行保險,就能和小夥伴愉快的玩耍了。

不僅如此,經常開車的,經常出差的,經常坐飛機的,都有相對應的補充保險,大多數只要很低的保費,就能夠給自己、給家人一份保障。

你可以暫時不買,但一定不能不知道保險知識。

保險不僅是轉移風險的工具,更是家庭理財的基石。不懂保險,就算積累再多財富,多努力拼搏,都有可能一夜歸零。

如果你還不清楚你的家庭有哪些風險點?應該如何制定保險配置方案?保費保額該如何分配?

關注九圖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