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農商銀行十項舉措優化營商環境

昌邑農商銀行十項舉措優化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昌邑農商銀行積極履行金融行業社會責任,全面落實銀保監局“便捷獲得信貸行動”工作要求,著力優化業務流程,不斷創新信貸產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亮出優化營商環境“十項舉措”,顯著提升了三農小微客戶的服務體驗。截至2月末,該行零售貸款餘額50億元,較年初增長1.8億元,零售貸款戶數2.07萬戶,較年初增長927戶,支持企業305家,企業貸款餘額達到45億元。

一、三項專題行動,轉變思想強作風。一是於3月9日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專題會議。會議一是對前期營商環境工作進行回顧總結,二是對下步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強調,要求全行上下深入學習省委劉家義書記“鳳岐茶社現象”批示精神和濰坊市十項措施,聚焦客戶反映最強烈、媒體最關注的焦點問題,提高思想認識,深入查擺問題,全面落實整改。二是於3月9日至20日開展“鳳岐茶社現象五問大討論”專題活動。圍繞鳳岐茶社現象反映出的營商環境及服務意識方面的突出問題,從思想境界、發展理念、政策服務、體制機制、擔當作為等五個方面,開展“問一問差距有哪些、根源是什麼、下步怎麼辦”的五問大討論活動。期間,各部室、各支行積極通過討論會、集體學習、客戶座談會等方式,舉一反三,深刻檢討,紛紛寫出詳實的自查自糾報告,共收到報告56份,建立問題清單80餘個次,制定了全面、詳實的整改措施清單。

三是於3月至4月份開展客戶走訪專題調研。圍繞優化營商環境,開展“大調研、大走訪、大排查”專題調研,深入基層一線,走到客戶中間,找問題、聽建議,深入瞭解客戶反映強烈、群眾反映集中、社會普遍關注的突出問題,即時協調解決、落實整改。目前,全行已走訪個人客戶700餘人次,走訪企業客戶120餘家,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

二、四項改進革新,提升服務樹形象。一是創新成立微貸中心。3月份新成立微貸中心,打造直銷、電銷新型營銷團隊,對客戶全部實行上門服務,信息採集、資料填寫、貸款調查、審查等業務流程全部在營銷一線辦理,客戶僅需在放款時再到銀行網點,真正實現“只跑一趟”、“一次辦好”。中心為小微企業家建立“共享辦公室”,提供交友會客、洽談業務的場所,為客戶創造更多服務附加值。目前,微貸中心共有專職營銷人員13人、策劃1人、內勤2人,平均年齡27歲,業務水平高,專業能力強,本著服務最廣大客戶、打造昌邑百姓銀行的理念,活躍在營銷服務最前沿。二是產品服務推陳出新。目前共形成五大系列30餘種信貸產品,其中,面向存量按揭客戶,創新推出按揭續貸、按揭信用貸產品;面向特色產業,創新推出船舶聯盟、鹽田抵押貸款;優化民營企業續貸服務,大力推廣“續貸通”、“無縫隙”服務;針對抵質押貸款客戶,全部實行“免評估”服務,等等。通過加快創新發展步伐,提高了產品服務對市場的靈敏度,更精準、更有效地滿足了客戶需求。

三是推出減費讓利新舉措。本著讓利於客戶、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原則,對原有利率定價標準進行改革創新,對主推的白領通、家庭備用金、親情貸等貸款品種引入優惠機制,增加組團優惠、整體授信優惠、先鋒模範優惠、老帶新優惠等項目,進一步降低利率優惠門檻和整體利率水平,讓客戶享受到“真金白銀”的實惠。四是傾情打造“一次辦好”光速服務。實行線上線下聯動,全方位提升客戶的服務體驗。依託科技支撐和系統平臺,將對公開戶、信貸服務、電子銀行等業務流程和辦理所需資料,在官方微信予以公示,實現所需材料“一次告知”,承諾業務“一次辦好”,線上貸款“一次不跑”,切實提升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積極開展銀政合作,將不動產登記服務窗口嵌入本行物理網點,保證抵押類貸款客戶“一站辦好”全部手續,為客戶創造更多便利條件。實行內勤人員達標上崗,開展業務技術大練兵活動,推行櫃面業務限時服務承諾制,進一步增強內勤人員服務意識,顯著提升了客戶滿意度。

三、三項保障機制,確保需求全覆蓋。一是開展集中營銷宣傳活動。

堅持企業、小區、村莊、機關事業單位“四個全覆蓋”原則,紮實推進整村授信、“雙拓行動”,加快建設幸福驛站、標準化網格,持續開展“金融夜校”、“行長大講堂”活動,組建“紅馬甲為民服務隊”,實行“送貸上門”,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確保有效信貸需求全覆蓋。目前共打造幸福驛站189家、建設網格433個,開展各類宣傳活動300餘場次。二是充分運用新媒體線上宣傳。與新媒體公司合作,將產品廣告定位在微信朋友圈第五條,精準投放到22-50歲有較強資金需求的適齡人群,實行線上投放廣告、線下服務跟進的運作模式,對客戶需求即時回應,實現“金融服務零等待”。自3月上旬新媒體廣告上線以來,已累計收到貸款申請182筆,成功辦理貸款14筆139萬元。為每位客戶經理製作了線上微名片,通過朋友圈持續轉發,即時接收客戶諮詢、受理業務申請,擴大公眾認知度,提高服務便捷性。三是積極引入社會監督力量。堅持問題導向,向公眾發放營商環境調查問卷2000餘份,廣泛徵求社會各界對本行服務工作和業務流程的意見建議。邀請20位企事業單位負責人、新生代企業家和熱心客戶,作為本行優化營商環境的社會監督員,定期收集服務提升方面的意見需求,積極回應客戶關切,優化改進服務行為,督促提升整體服務水平。(彭新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