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插秧專列”開行20年 165萬“插秧客”奔上致富路

龍頭新聞8日訊(張學鵬 記者 欒德謙)8日,黑龍江省綏化市四方臺鎮腰屯村農民劉海成和老鄉一起踏上綏化開往撫遠的K5141次“插秧專列”,前往三江平原插秧打工。今年是“插秧專列”連續開行的第20年,劉海成也搭乘這趟列車走了20年的插秧“淘金”路。

黑龍江“插秧專列”開行20年  165萬“插秧客”奔上致富路

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地區水稻種植面積大、品質優良,糧食總產量佔全國的九分之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商品糧生產基地。由於當地勞動力不足,每年春耕季節都需要大量勞動力進行水稻備耕、插秧。

在三江平原,“插秧客”們打工20多天,就可收入近7000元錢,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插秧客”奔赴三江平原“淘金”,同時也給交通運輸帶來了壓力。

黑龍江“插秧專列”開行20年  165萬“插秧客”奔上致富路

從2000年開始,為服務我省務工人員出行,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開行首趟農民工“插秧專列”,20年來,共有165萬餘人次搭乘專列前往三江平原插秧。

綏化火車站客運值班主任趙業勝見證了“插秧專列”20年來的發展,從最早的候車廳人滿為患,到現在的廣場涼棚,從當年輾轉幾個小時來車站熬夜買票,到如今送票下鄉、手機訂票,設備設施的升級讓“插秧客”體會到了方便,也讓農民工兄弟的精神面貌產生了變化。

黑龍江“插秧專列”開行20年  165萬“插秧客”奔上致富路

“當年出來打工的人穿著舊軍裝,揹著編織袋,滿是皺紋的臉上透著疲憊,現在很多‘插秧客’穿著牛仔服,戴著太陽鏡,有的女‘插秧客’還染了頭髮,塗了指甲,踩著高跟鞋,這是日子越來越好了。”趙業勝說。

“插秧專列”為“插秧客”們鋪就了一條致富路,65歲的腰屯村村民王春學說,他已連續插秧25年,近年來插秧收入越來越高,以往每天七八十元的收入,現在每天能掙到三四百元。

“靠著插秧,我家裡不僅蓋起大瓦房,還安裝了電話,冰箱、彩電等家用電器也一應俱全,他還用多年的積蓄承包了水田、魚池。”王春學說,今年他為十幾個村民聯繫了插秧用工的農場,帶著大夥過上了好日子。

黑龍江“插秧專列”開行20年  165萬“插秧客”奔上致富路

隨著機械化生產的普及,機械化插秧率達到96%,“插秧客”從站在水裡彎著腰插秧逐漸轉向“幕後”,主要負責補苗、操作機械等工作,以往平均一公頃需要5個人插秧作業,如今使用插秧機,30頃地僅需要10個人,但對“插秧客”的技術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今年,綏化、齊齊哈爾和哈爾濱市周邊將有4.8萬名農民工乘火車赴三江平原插秧。哈爾濱局集團公司深度挖掘運輸潛力,及時優化運輸方案,開行哈爾濱至撫遠、綏化至撫遠、齊齊哈爾至撫遠等4對農民工插秧專列,同時調整部分列車運行區段,增加插秧專列週末開行密度,確保將“插秧客”們及時運送到墾區春耕第一線。

此外,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從務工人員需求出發,提前與勞務輸出公司聯繫,收集南方城市招工信息,為有務工意向的農民工兄弟拓展打工渠道,同時邀請律師走進列車,開展普法講堂,詳細解讀有關合同簽訂、勞動法等法律知識,為農民工提供法律保障。

“插秧專列的開行,給墾區輸入了寶貴的勞動力,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使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都有了保障。”

(以上圖片由鐵路部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