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一些農民沒田了怎麼辦?

澄江有事幫


現在有很多農村,田地被村集體以每年每畝給農民多少錢的價格流轉出去,最初農民們認為這是一件挺划算的事情,只是過了些年以後才發覺做為農民來說,不種田就不是那麼回事。



比如我們村,我們村那年村委決定把土地從農民手中流轉回來,集體種植各種新型果樹,為村委謀取福利,但當時村裡因為村委這一決定,結果弄到一片混亂。

有一部分村民因為不願意種地,所以把土地轉讓給別的村民,因為當年擁有土地是要上繳公糧和土地稅,所以在轉讓的時候會到村裡把土地過戶給別人,當村委決定以每畝每年給農民一千塊錢的價格要回收土地時,這部分村民手中沒了土地,就到村委鬧騰,結果那年我們村土地沒能流轉成功。

那幾年我們覺得特遺憾,覺得一畝地每年給一千塊錢是件非常實惠的事情,因為我們種一年地,收成也就只有一畝一千塊錢,看著鄰村農民不用種地,一年裡沒有農忙,當時羨慕的不得了。


但最近幾年,農民們發現,其實農民不種地挺吃虧的,雖說一畝地一千塊錢租地錢,買糧食和油足夠了,但是那些沒土地的人,他們不如我們吃什麼方便,比如我們想吃紅薯自己種,我們喜歡吃老玉米,能種好幾茬,有最純正的花生油,有最好的麥子磨麵粉。

鄰村姐姐家裡每年都得回孃家拿老孃種的糧食,有一次買了別人的花生油,吃的時候發現花生油有點味道,姐嘆口氣說道:真不如自己種點吃著放心。累又累不壞,現在耕種都那麼方便,咱現在真不圖那一千塊錢了,要是可以把地要回來,咱趕緊自己種糧食,只有吃自己種的糧食才感到放心啊。

聽說那些把土地流轉出去的農民,現在都有些後悔了,畢竟錢不是萬能的,買來的糧食哪比得了自己種的健康實惠啊。


看農村說農事


沒有了田,政府會給出相應的補助。

土地徵用徵地補償安置費用包含: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費。

依據最新的規定:“被徵地的農民家庭承包地被徵收,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如未能調整其他質量和數量適合的土地給其繼續承包經營的,有必要將不少於70%的土地補償費支付給被徵地農民。”

假如是屬於戶口遷入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寄住人員、暫住外掛人員的話,是得不到補償。

假如不是土地被徵用,能夠向戶口所在村委會申請承攬土地。

依據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下列土地應當用於調整承包土地或者承攬給新增人口:

(一)集體經濟組織依法預留的機動地;

(二)經過依法開墾等方式增加的;

(三)承包方依法、自願交回的。





發哥趕海


現在農民沒地種怎麼辦?

如果是糧食不夠吃的年代,那是不行的,地可是我們的命根子,那時,如果誰佔了你一分一毫的土地,就是人頭打出狗腦來,也不行。可現在不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們農民的眼光也放開了,別說沒地種,就是家裡有那幾畝,也無償地給別人種。不種地沒糧吃,那是以前,可現在我們農民的腰包鼓了,還愁買不到?也許有朋友看到這,心裡不願聽,甚至懷疑我是不是農民?這是我們農民說的話嗎?我事先聲明: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在我印象裡,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

我算過了,如果到兩季農忙回來,至少也得忙個把月,現在打工毎天至少掙兩百,一個月多少錢?再加上來回的開銷?而家裡的幾畝地又能收入多少?不說朋友們也知道了。

如果都有這種想法,那我們央央大國豈不成了荒漠了。

我們的擔心也許是多餘的,當我們還在為這事發愁時,那些80後、90後的有識之士,已悄悄來到了我們身邊,用他們學到的,建立了生產基地,辦起了農家樂,用他們超前的思想,帶動著農村的經濟建設。

我們這些從農村走出來打拼的,看到家鄉的變化,也許有一天,回去還給這些年輕人打工哦!

所以說,農民不一定種地,種地的不一定是農民!





恆通玻璃店


以後會有更多的農民沒有田地的。國家提倡加快城鎮化建設,並逐步建立~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將來城鄉結合部的建設用地需求量會越來越大,尤其是經濟發達、活躍的地區,這是國家政策、發展方向,也就是時代潮流。

我們家的土地早在十年前就為當地城鎮發展而貢獻了,當時的賠償款好像只有四五萬一畝,但可以在本土地使用企業裡每年拿分紅,由政府統一管理這部分分紅款,我父親每年可以拿到六七千元吧,反正不至於沒田種而餓死吧!

不過現在也有很多農村人(尤其年輕人),因工作需要、孩子學習環境需要等,傾全家之力到城裡買房,何況國家已放開城鎮戶口政策,哪裡買房都可落戶,那不是有更多的土地會荒廢?所以現在又湧現一部分土地承包人,他們一承包就是幾十年,種經濟林、種經濟作物等,政府只要你不改變土地性質就行;以後的形式就是優質的田地基本上是掌握在少數專業戶手裡,他們會讓田地變得更合理化、經濟化及現代化。

那麼沒有田地的人怎麼辦呢?國家會出臺相關政策,首先會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讓鄉村經濟快速發展,鼓勵企業下鄉,下鄉企業將會得到政府更多實惠與支持,一旦鄉村經濟發展起來,那麼當地百姓就會有更多的就業崗位,會有更加穩定的收入,這就是未來新農村的大環境、大趨勢!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有不妥之處還望共同討論!





ShiHua64102961


自土地承包到戶以來,相繼完成一輪、二輪承包,目前再次明確延長承包期30年。但各地在漫長的承包期內,也有小調整。如統一收回去世、出嫁、集中供養孤寡老人的土地,重新分配給新增人口。也有管控弱化,一直未調整現象,主要看各地管控力度,相信各地會不斷完善措施,在確保大穩定的前提下,合理小調整,使得生產資料能公平分配給村民組每個成員,充分體現土地所有權歸集體所有的,集體成員共享的優越性。

在沒有機動土地微調,享受微調分配土地的情況下,使得一些人很困惑,有失落感,但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原因萎靡不振,失去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有很多方式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給您開導開導。

如果你那還沒確權,就要趁著次確權。要求本村組重新人均分配田地!別等新土地證確定下來了再吵吵就沒用了。切記!工作組到你村組裡確權時,攤開衛星地圖問這塊田是誰的?那塊田是誰的?你們沒田的人就要搶著答是我的,是我的。這就是有爭議的田。沒法確!以此要求村組重新分配。我組裡確權有兩戶就是在交農業稅時退了田的。他以前種過的田,他說是他的。工作組肯定是擱置爭議田,現在種田戶也沒辦法。只好讓步,種還是現在的田主種,徵收了就補1/3給以前種田戶。以前的種田戶,不是這樣鬧。那徵收了就看別人數錢了!

在1997年開始第二期土地承包開始,實行土地承包30年不變,大家也可以理解為1997年後出生的孩子在農村都是沒有分到土地的。所以,現在的情況是不只是20以下的沒有土地,30歲以上的都有沒有土地的(我在農村就沒有土地)。在農村沒有土地,怎麼辦?我覺得這得問你自己或他以後想呆在農村還是城市。如果想在農村發展,那必須想辦法獲得土地。方法有三種:

第一種是向自己所在村集體申請土地。村集體一般都有預留機動地,沒有土地的可以申請。不過現在預留機動地基本都已經分完了,沒有了。另外每年的生老病死原因,有的人死亡后土地由村集體收回,這時候也可以向村集體申請土地。不過這很慢。

第二種是通過土地流轉獲得耕地。不過這個使用權限不長,到期后土地還是別人的。

第三種是開墾“四荒地”。前提條件是必須依法獲得開墾權。開墾“四荒地”風險較大,應謹慎行事。


li光軍


這是一種客觀現實,確實有的農民沒田了。這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城市效區的農民或城中村的農民,另一種是農村鄉鎮周邊土地被徵用的農民或從山外搬遷的農民。

兩種情況不同,具體生存辦法不同。

對於城效農民來說,不論以前無田的農民或現在無田的農民,由於在城市周邊或住在城市裡面,生活來源相對來說,比較方便一些。如果有勞動能力,可以當保安,當保潔,女的可以當保姆,也可當保潔,同樣也可以和出門打工的勞民工一樣,幹自己願意或者自己有能力幹好的工作。

對於農村無田的農民來說,可以租地種糧或菜,也可以打工掙錢。

如果年齡大,不能打工掙錢,那麼留在農村也許好一些,因為農村花費小,農村野菜很多,比如現在的洋槐花,香椿芽等長在樹上的野菜,田間地頭或山溝河畔的野菜就更多了。農民各天還可以用柴禾取暖,做飯等。

由於社會的發展,農民不一定有田,種田的不一定就是農民,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木二三裝


現在一些農民沒有田了,只有,靠打工吃飯,穿衣的,真正的農民,別無選擇的,最旦心的是,六十歲以上的,老農民乍辦,這是個社會問題了,也是國家,政府部門以後,認真考慮的,社會問題了,這是我也旦心的事,謝謝…!


用戶王照輝168


有些農民沒有田,很正常啊,因為分田地的時候是在八零初,都分包到戶,有些超生人口就沒有田,還有一些地方一開始的時候制訂了條約,死亡的嫁出去的田地流轉到新生兒或者嫁來的人名義之下,但是不是每個地方都是這樣,現在第二輪土地確權已經頒發土地經營權證件了,所以以後你家現在多少田還是多少田,沒得增加,沒得減退,除非是自己不願意要了再把土地歸還集體!


瑤鄉二哥


有辦法。社會發展了,農民成了社會最落後的群體,說實話,農民既然選擇了不種地,那他肯定是有地與無地對他來說肯定不重要,他不管幹啥,他的生活標準就己經超越了當農民的生活標準,土地對他來說根本沒有在乎者,甚至他還可能笑話種地的農民呢!


用戶3650474773752董


涼拌熱拌都行。下崗工人沒地,一樣活著呢。自己找出路,不要老拿土地說事,土地是國家的,國家拿回去是應該的。怎麼好的社會環境,只要不懶,做什麼都能養家餬口。說沒地就是困難戶,純是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