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小学开展课后服务阻力不少,业内人士称应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学校的延时服务,也就是课后服务,是学校主动承担起为家长排忧解难的责任而开展的。近日,山东省教育厅等部门起草了《关于全面推进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切实解决小学生课后托管难问题。虽然滨州市区不少小学已经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但课后服务时间与内容不一而足,而另外一些尚未开展课后服务的小学,也有他们的担忧。

滨州小学开展课后服务阻力不少,业内人士称应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现状:多数小学尚未开展课后服务

近日,记者咨询了滨城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据其介绍,目前滨城区只有部分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如滨城区第四小学和逸夫小学,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小学尚未开展这项工作。

对于目前已经开展课后服务的小学来说,课后服务的形式大多有两种,一种是课业辅导,另外一种是开展课后兴趣特长课程,各学校形式不一,结束时间也不同,都是根据学校自身而定。

一直以来,对于小学是否要开展课后服务没有明确规定,而根据山东省教育厅近日所发布的意见,2019年9月底前,全省所有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段)课后服务全面开展,为有需求的小学生全面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初中参照实施。上学日放学后进行,结束时间不早于17:00,具体时间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家长需求和季节弹性确定,一般不晚于18:30。

这个征集性的意见出来之后,家长支持声一片,滨城区不少小学也做了这方面的准备,但也有人提出了异议。“课后服务确实方便了家长,但是开设课后服务工作就意味着老师们工作时间的延长。”滨城区第一小学的一名老师称,如果教师的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很少有人愿意去做这件事。

难点:开展课后服务工作阻力重重

滨州实验学校南校区在课后服务方面做得有声有色,但与此同时牺牲的是老师们的休息时间。“课后服务结束时间是18:10,老师们把孩子送走之后回到教室就是下午6点半,这还不算结束,因为老师们还要做其他工作,比如家访,一天晚上走几家,一个班那么多学生,这个工作量就很大了。”学校的一名老师称。

的确如此,对于老师来讲,学生放学了本来可以处理一下备课、作业,按时下班。而开展课后服务,这些事情就得带回家加班,额外增加了劳动,还增加了责任,如果本着完全公益性的原则去做课后服务,难度可想而知。

课后服务开展起来,解决了家长们接孩子难的问题,与此同时,他们也有更多的考量:家长们都希望留在学校里的孩子能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作业,而这也是有难度的,“目前是学生多老师少的状况,老师不可能会兼顾到每一个孩子。”滨城区一小的这名老师称,为此家长可能宁愿不要学校的公益服务,而愿意有偿补课,课后服务就有可能会变味儿。

“并不是每一位家长和同学都愿意参与课后服务。”这名老师说,“本来就在学校里待了一天,原来放学就能回家,现在却强制留在学校里,而且所有的学生在一起做作业,做得快的很早就做完了,孩子们待在那里可能就很难受。”

展望:自上而下推进课后服务 激发教师参与积极性

滨城区教育局的这名工作人员称,在全市范围内将课后服务工作铺开有一定难度,“这项工作必须由政府来牵头,由上而下铺开,同时教师的权益必须要有所保障。”

意见中明确表示,课后服务应保障公益属性,采取服务性收费予以补充的,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按照有关规定,由市或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听取社会和家长的意见,制定收费标准。虽然意见中明确坚持公益导向,但收费标准到底如何,能否做到让家长和老师满意,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后服务开展得生生色色的滨州实验南校区工作人员也称,目前学校里的老师基本上是无偿在做这件事,虽然老师们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定不是长久之策。而开发区一中小学部有老师称,虽然将课后服务时间加入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有些人还是不愿占用自己的课后时间。

在保障教师权益方面,意见指出对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根据课后服务质量和成效情况,适当核增绩效工资总量,专项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职工收入分配倾斜,提高广大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这部分资金来源,则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

省教育厅发布的意见中还提及,各地师资力量、实施条件不足的,可通过发展社会志愿者、购买第三方人员和有办学资质机构的服务等方式予以补充。学校无偿提供场地及相应资源,降低运营成本。但如何发展志愿者以及购买第三方人员的资金从何而来,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