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客戶變代理,為什麼富人也開始銷售保險?

從客戶變代理,為什麼富人也開始銷售保險?

Photo by LinkedIn Sales Navigator on Unsplash

8年前,從英國金融專業留學回國的陳霖,義無反顧地進入了國內的一家保險公司。

賣保險這事在國內的很多人看來,都算不上一份體面且牢靠的工作。

和國外保險業的正規和當地市場的高度理解相比,國內的保險業因為從業者的素質和市場接受及規範程度較低,不乏各式各樣的“騙局”,以及往往從熟人下手的推銷和情面裹挾。

家境優越的陳霖,做出這樣的選擇,讓家人和周邊的朋友難以理解。

我曾問他,為什麼選擇進入保險業,他的回答出奇的簡單:想為國內的保險業正名。

8年來,在為國內保險業正名這條路上,他倒是堅持走了下去。雖然沒有正面回答我,正名是否有成效,但至少到今天,他還沒有改變當初的選擇。

更顯著的是,越來越多像他一樣的年輕海歸正在湧入這個行業。一起踏進這個門檻的,還有已經是中產、擁有一定的被動收入、曾經是保險業客戶的有錢人,包括白領、金領、企業主、富太太,甚至年輕的富二代。


1.外企管理層賣保險

在外企工作了15年的王怡瓊(Joan)是較早一批的海歸,受過良好國際化教育的她已躋身於公司的管理層。

日復一日的平靜生活被3年前的一次大規模裁員打亂。當年的她38歲。

待業在家後,她試圖重新找一份在外企的工作。但在尋找的過程中,她感到了深深的疲憊——看不到上升空間、可以一眼望到頭的工作,是否還有重新找回的意義?38歲尚且還能找到進入另一家外企的同級別工作,如果幾年後又被裁員,40多歲的自己是否還有這份幸運重振旗鼓?

她猶豫了。

一扇門關閉的同時,一扇窗正在慢慢打開。

由於海外留學和在外企工作多年的經歷,讓她頗有保險意識。早早為自己配好重疾險的她,是Y保險公司的客戶。

“保險公司裡對接我的代理人,瞭解到我被裁員的消息後,就建議我去公司裡學習體驗,之後就可以自己為自己配備養老金了。”Joan說。

5天的體驗課,讓她初步瞭解了保險行業,也看到了壽險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的差距和潛力。

與此同時,從2015年開始把目標瞄準中國高淨值人群的Y公司正處於換血的階段。

“公司需要高素質的代理人。之前招的代理人不少是國企下崗的40~50歲的人,的確是被迫招了很多學歷不那麼高的人。這些人的學習能力跟不上,無法服務更高端的客戶。”

在Joan看來,國內的保險業口碑之所以那麼差,主要就是因為一大批代理人的能力不行。為了獲得薪水,他們不得不以各式各樣非專業的手段完成簽單,以至於出現了諸多亂象。

“是傳達者有問題,並不是保險行業本身的問題。”

Joan覺得,連自己這樣的中上層客戶都需要專業的代理人,更何況是高淨值人群。那麼,做市場營銷出身的她,為什麼不試試這份工作?自己足夠的學習能力和動力,利用3~4年的時間完全可以深入這個行業,“相當於念一個保險行業的本科”,如此的成長何樂而不為?

於是,這位曾經的外企管理者決定接下這份具有挑戰和潛力的工作。她說,選擇做保險代理人,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不被裁員——作為代理人,她甚至可以自己選擇退休時間。

她的決定毫不意外地受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雖然不會被裁員,但如果沒有單子,何談有保障的收入?

Joan心裡想的是,只要第一年能活下來,就有了繼續做第二和第三年的保單基礎,“每年的客戶都在續保,業務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如果一年後被淘汰,那麼退回來重新尋找外企的工作,也並不會有問題。

從客戶變代理,為什麼富人也開始銷售保險?

Photo by Matthew T Rader on Unsplash


2.曾經的年薪變月薪

由於踏進了保險行業,Joan原本的人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多人不理你了,甚至拉黑了你”。

這讓工作變得愈加艱難。

讓Joan感到欣慰的是,Y公司會給新人18個月的學習和積累時間,在這個階段,新進入的代理人可以獲得佣金以外的津貼,以保障基本生活。更人性化的是,3個月後,進步迅速的Joan就拿到了公司派發的老客戶名單,這讓她在第一年就獲得了和此前在外企差不多的收入。

“做完第一年已經不想回外企打工了。”她很清楚,撐過了第一年,第二第三年就有了保障,而到如今的第四年,雪球已經滾起來了。

直觀地說,Joan現在的月薪,已和原先在外企並不低的年薪相當。

在她看來,最大的收穫不是自己在財務上或行業內站住腳了,而是學無止盡的狀態讓她成就感十足。現在的她已經是半個財富管理的專業人士了。今年,她還將完成北美壽險管理師和國際認證財富管理師的兩項考試,專業能力進一步升級。

3年多的學習和工作,也讓她見證了同行業夥伴的變化。

“現在的代理人基本上以80後為主,90後也陸續進來了。”她說,由於公司希望代理人具備社會經驗,所以招聘的最低年齡要求是25歲以上,因此85年~93年出生的年輕代理人逐漸增加,這些人多數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不少還擁有留學經驗。

而像Joan這樣從客戶變成代理人的亦不在少數。

“我身邊的代理人夥伴,有白領、甚至金領,還有全職太太、富二代和企業主。這些人之前都是保險公司的客戶。”她也覺得神奇的是,大量的客戶都變成了代理人。

從客戶變代理,為什麼富人也開始銷售保險?

Photo by Helena Lopes on Unsplash


3.最佳客戶頒給95後

和代理人的專業性和整體素質提升對應的,是客戶的不斷成熟和日漸理性。

以Joan的客戶為例,客戶以中產階層為主,佔到了客戶總數的60%-70%,其中白領和金領是主力。年收入在20萬以下的客戶佔比越來越低,這部分客戶逐漸被中上層甚至高淨值客戶替代。

從年齡上來說,90後尤其是95後,是保險業最鍾愛的客戶群,他們年輕、健康,對於保險又有充分的理解和學習能力,因此在配置保險上,理性且果斷。

在人數上佔了主要部分的80後則是在保險這事上最為猶豫的群體。與此同時,經受著較大壓力的他們也面臨身體狀況走下坡路的挑戰,這意味著對應的保費將會不斷上漲。

除了80後,保險客戶的主力軍還有90後的上一代,即60後。“他們已經不能為自己買保險了,但財富積累紮實的他們會為自己90後的孩子投保,以防止孩子的婚姻出現婚變,或者防止因為孩子的揮霍而讓家族出現債務,以及防止自己萬一遭受意外而讓孩子面臨繼承方面的風險。”Joan說。

總之,最優質的客戶是,為自己的健康投保的90後,以及為家族財富投保的90後的父輩們。

在Joan看來,有錢人之所以對保障的需求那麼強烈,是因為“你擁有的財富越多,責任就越大”。比如上市公司股東的身體狀況或婚姻變故,影響到的乃是整個公司在市場上的價值。

但對每一個小家來說,沒有足夠財富積累做保障的工薪家庭,或許更需要通過保險來保住掙錢的人和掙到的錢。


本文作者 | 大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