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子潘安為妻子楊容姬專情一生,併為她寫下中國最早的悼亡詩!

“一城煙雨一樓臺,一花只為一樹開”的潘安一生一世都用情專一的愛著他的結髮妻子楊容姬。楊容姬是將軍楊肇(zhào)的女兒,知書達理,溫柔典雅。他的父親和潘安的父親潘芘(pí)是好友,潘安12歲的時候跟著父親到處遊歷,在揚州拜見了當時的刺史楊肇,楊肇對小潘安印象頗好,當場就慧眼識珠的訂下了娃娃親,結下了金玉良緣。婚後兩人果然也琴瑟和鳴,情深意篤,在相守的二十多個春秋裡始終不離不棄,夫唱婦隨。楊容姬沒有因為丈夫的仕途不順而埋怨嫌棄,潘安也經受住了諸多美人的主動示愛和誘惑,始終如一沒有三妻四妾,採花折柳。

美男子潘安為妻子楊容姬專情一生,併為她寫下中國最早的悼亡詩!

但楊容姬因經受不住兒女接連夭折的巨大打擊,最終在病痛的折磨下香消玉殞。悲痛不已的潘安為她服喪一年,並用鋼鐵般的意志抵住慾望的勾引終身沒有再娶。更為妻子寫下了多首懷念的詩句,其中尤以《悼亡詩》三首最為出彩。其中“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是說夫妻如同一起遨遊的比目魚,你的先行離開卻讓我再難以前行。又如“撫衿長嘆息,不覺淚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懷從中起。”意思是說我撫摸著妻子的衣服而悲傷流淚,不能自已。“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是睹物思人,懷念過往美好的種種。如此刻骨銘心、纏綿悱惻的句子讀來讓人感動和唏噓,其中流露出對妻子真摯恆久的情意頗為後人讚賞,並廣泛流傳。潘安也由此開創了文學史中“悼亡詩”的先河,《悼亡詩》也成為了丈夫哀悼亡妻的專用詩題,而在此之前,中國曆朝歷代幾乎沒有懷念妻子的作品。至於後世那些悼亡妻子的超級牛掰的千古金句如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等等,也都是追隨在潘安的身後,繼承發揚而已了。順口提一句元稹這人,雖然悼亡詩寫的強悍霸道,無人能出其右,但卻是見一個愛一個的劈腿界高手,對待感情極不負責任,在妻子奄奄一息的時候和比他大11歲的女詩人薛濤廝混,和薛濤分手後,又娶了安仙嬪、裴淑。《西廂記》裡面的崔鶯鶯原型就是元稹的初戀情人,後來元稹為了攀高枝娶了高官的女兒韋叢。早已看破元稹真面目的崔鶯鶯控訴元稹:“始亂之,終棄之。”這就是成語始亂終棄的由來,意為男子對女子先玩弄後遺棄的不道德行為。欲知元稹後事如何,且看不才其他篇章分解。

*潘郎白髮

仕途不順的花美男潘安日復一日的重複著瑣碎紛雜的基層工作,那些曾經天高雲淡的胸懷,澄澈純粹的心境似乎早被消磨得一乾二淨,詩和遠方終究沒有抵過眼前的萬般苟且。尤其今年秋風涼得緊,樹葉早早的就飄落了下來,紅紅黃黃的鋪滿了一地,窸窸窣窣的踩在上面,甚是萎靡淒涼。“今已三十有二,天地間一個潦倒過客,算來餘生漫漫,卻要如何?怎可?拍馬狗眼之鼠輩,鄙之仍嫌骯髒!但即居高顯耀,也還一葉扁舟,瀟瀟遙遙更妙。”潘安拾起一片落葉,怔怔的想著心事,在慘白的日頭下,一頭如密雲般濃厚烏黑的秀髮中隱隱閃現了幾根亮銀色的愁絲。“昔有宋玉悲秋,做《九辯》抒發清高的志向;曹植傷秋,做《秋思賦》慨嘆人生的無可奈何,我不若也寫他一篇關於秋天的賦文,哪怕只是發發牢騷也好。”想到此處,潘安整了整衣衫,快步走回房中,大筆一揮,寫下了著名的《秋興賦》。起手一句“晉十有四年,餘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說的是晉武帝太始十四年,我三十二歲,開始出現白頭髮。而三十二歲正值盛年卻見白髮,是未老先衰的標誌。所以,後世常用“潘鬢”指代中年卻鬢髮斑白。

美男子潘安為妻子楊容姬專情一生,併為她寫下中國最早的悼亡詩!

這首詞是潘安的代表作,也是整個西晉太康文學的領軍之作,更奠定了他“西晉文壇盟主”的地位。

至於後來潘安改變初衷,趨炎附勢賈充的外孫賈謐(mì),結交“勸酒斬美人”的綠珠老公鉅富石崇,和醜皇后賈南風暗度陳倉,在“八王之亂”中被滿門抄斬等等那又是另一段塵緣公案了,不才將在賈南風和傻丈夫司馬衷的典故《亂七八糟》中予以分解。

善惡半面的潘安一方面對妻子至情,對母親至孝,《二十四孝》一書中就收錄了他棄官奉母的故事。他的朋友也都是德行品學極高的名人雅士,如“聞雞起舞”的劉琨、“洛陽紙貴”的左思、三國名將陸遜的孫子陸機、陸雲二兄弟等。他還是著名文學、政治團體“金谷園二十四友”的首領,他們的聚會被稱為“金谷宴集”,宴會上留下的詩賦,被石崇合為《金谷詩序》,後來大書法家王羲之膜拜效仿他們而組織了“蘭亭修禊(xì)集會”,繼而為我們留下了國寶《蘭亭集序》。

美男子潘安為妻子楊容姬專情一生,併為她寫下中國最早的悼亡詩!

另一方面,潘安“性輕躁,趨勢利”,為了諂媚賈謐,總是等到賈謐車子出門後,在其車子揚起的塵土後面下拜敬禮,成語望塵而拜由此而來。在政治權謀上不擇手段,按照賈南風皇后的旨意哄騙太子抄他所寫的逆書致使太子被廢。雖然種種不堪,但重情大孝的潘安應該是個善良的人,只是在政治上沒有洞察秋毫的眼光和高屋建瓴的遠見。綜歸潘鬢入秋悲,淒涼滿空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