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其實過度科學也是一種迷信”?

3737375茶語


首先我們得理解什麼是“科學”

科學,指的就是分科而學,後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它是關於探索自然規律的學問,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

科學只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一種實踐方法,科學不是一系列正確的結論,只是人類探尋自然世界的一套思維方法,是到目前為止人類知識成長最靠譜的路徑,僅此而已。

過度迷信科學本身就不對,科學探尋世界本事就有一定的侷限性,比如世界上有上帝嗎?科學不可能給出回答,地球上沒有,那銀河系呢,那整個宇宙呢,那宇宙之外呢,科學只能給出可以被正偽的答案。

如今的社會學,心理學和醫學是最讓人們為難的地方,人們不知道該信誰,各種媒體報道,各種公眾號鼓吹,甚至你查書的答案和醫生給的答案都不相同,比如吃維生素E可以治療冠心病,吃大蒜可以降低膽固醇等等,人體本就是最神秘的東西,很多觀點可實驗連最頂端的那群科學家都存在爭議,卻有一大批人告訴你可以的,對你有好處,要相信科學,給你拿出報紙看科學家的證詞,但要知道,那些東西本身就是一個或者幾個人的觀點,並沒有得到有效的證實。

比如達爾文的“進化論”很多人都認為是對的,教科書上都學過,但是那僅僅是目前科學界最接受的一個觀點而已,還有“大陸漂移說”等等

以後的社會只會越來越複雜,信息只會越來越多,對任何事持謹慎的態度,不要100%信,也不要100%不信,只有複雜才能對抗複雜。

建議去看羅輯思維的一期節目《我們到底該信誰》。


六個小齡童


“其實過度科學也是一種迷信”?這是一種悲哀的論斷,同時也是愚蠢的。持有這個觀點的人把相信科學研究手段和相信科學家說的混為一談了。

“科學手段”沒有過度這一說,它是一個嚴整的方法體系,如果要讓大家覺得這個體系是科學的,就要求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多次重複驗證,而不是我看到過,我聽說過,我以為的,也就是說,驗證所得到的數據是精確重複的,而不是臆造。


比如大多數化學實驗、物理實驗、生物學實驗等等,都是經過了無數次試驗得到的普遍數據,這些數據可以被觀測,可以被記錄,從而填充到科學技術這個宏大的數據庫中,讓後來者不必要重複這樣的實驗,否則無法生成有效的知識體系,造福後人,同時,也得記錄下實驗的前提條件,離開了前提條件,實驗結果是不同的。

人們之所以產生疑惑,是因為知識體系浩如煙海,人的一生難以全面掌握,況且,有一類關於個人生存的實驗是難以開展的,比如:關於人類本身的醫學實驗、醫療實驗、遺傳科學、生殖科學,這個牽涉到倫理、政治、經濟、法律、宗教等等複雜因素,而上述因素是阻撓人體科學研究的,以前,科學家只能夠偷偷摸摸地進行,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不得不偷盜剛剛下葬的屍體,從事解剖學研究,古代的醫生,只有在處理創傷治療的時候才能夠簡單瞭解人體臟器和骨骼構造,而遺傳學和生殖科學的研究,簡直就是霧裡看花,因為根本不能夠在有生之年得到實驗結果。醫學就是這樣的尷尬和無奈,醫學家只能夠研究遺體或者其他類似的動物,比如靈長類、小白鼠等等

普通人因此感覺到無助、絕望,斷章取義,產生了所謂的“迷信思想”,其實只不過是患得患失的結果罷了。


至於科學家所說的話,如果不是落實在論文當中的,我們都要仔細審定他的含義,口語表達需要照顧到談話對象的理解能力,而不是冗長的邏輯表達。在論文中,我們就一件事情的表達需要結構完整、邏輯嚴密的長語句表達,英文中就表現為各式各樣的條件語句、從句。如果用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估計這一長句話還沒說完,爐子上的牛奶都被燒乾了。

科學家在日常生活對話中,不免地帶上口語詞彙,比如愛因斯坦可以對某人聳聳肩,兩手一攤,說到:God knows it!能夠表明他信奉神學麼?


諸葛小村姑愛科學


請先講明,你所謂的“過度科學”具體所指。

而不只是“自我”的“不分真偽”!

若你沒有一個明確的“科學”的過度,則是一種偽概念,偽觀點!

在我看來,你所謂的“過度科學”,就是一種“偽科學”而已——有人打著“科學技術”的幌子,蠱惑民心以期賺取名利流量而已!

科學路上,會有失誤,會有失敗,但科學本身,就是一個真,就是與偽不沾邊的。也就根本沒有什麼“過度”之說。

比如:天地造化萬物——天也會有雷霆風雨,地也會開裂噴火。但雷霆風雨不是“天的過度”,而是天的原本;地開裂噴火,也非“地的過度”,而是地的本初。

我們有人之所以會說天地“過度”,是原於“我們以自我為中心”。我們站在天地的角度看天地,天地便是“自然”的——一切原本就是這樣的。∴

但是,若有人將“他自己當成萬物的天”,而殺人,你還認為他是“過度”嗎!

因此,科學就是科學。科學沒有過度與否。只有偽的——以科學為幌子的行為,才存在“過”,並且這已經是罪惡了!


哲學卜耐夫


首先你要弄明白什麼是科學?什麼是迷信。迷信就是迷心,自我迷戀才是迷信。心胸狹窄是迷信。科學是猜想,猜想的方式多種多樣,科學也是一種貢獻,也是一種發展,只要這種科學的出發點,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去搞研發,哪怕是心靈猜想,都是科學。、

科學,也是一種視野,永遠和迷信沒有聯繫。、

迷信是什麼東西?

迷信不僅僅是上墳燒紙。但是,你敢說上墳燒紙或擺供果供養老祖宗沒有靈感,沒有智慧?供養祖先就是迷信?數典忘祖才是最可怕的。

信佛是迷信?信佛是開智慧,是自我的一種改造模式,改造和提升自我你怎麼可以說是迷信?

佛都說了,你拜佛拜的是自己,敬的是天地。你說,這是錯誤的嗎?、

你的迷信概念到底是什麼?


東北向前


可不要侮辱了科學。那些人只不過打著科學的名號招搖撞騙,本質和迷信沒什麼區別。“科學迷信”是偽科學。

一些奇怪的公眾號就喜歡打著科學的名號騙老人,老人一想這有“科學”根據,是好東西,是對的。其實所謂的“科學”不過是公眾號杜撰出來騙人。


真科學要講依據,也就是所謂的證據。把沒有依據的“科學”理論奉為真理,只不過是迷信的變種而已,和迷信沒有本質區別,把以前迷信的主體“神鬼”換成了偽科學。(關於神鬼,我個人持科學態度,有就拿出證據來,無法證明既無“無”,也就是“沒有”)

科學的本質是:用辯證唯物主義對事和物做出相對合理的解釋,不停的拋棄相對不合理的解釋,無限接近最合理的解釋,科學沒有真真理。

偏離了唯物主義的科學,離迷信也不遠了!



剛開始地心論是“正確”的,但後來更合理的日心論出來了,所以地心論是錯誤的,後來隨著人類對宇宙觀察的深入,日心論也是“錯的”。科學就是這樣發展前行的。科學的評對錯要設前提,沒有前提的科學討論都是耍流氓



ps:神棍不要和我槓,這世界就沒有唯心主義解釋不了的事情,實在不行可以搬出神,這是神的旨意。我是槓不贏你們的,拿哲學悖論和神棍槓也沒意思。


歡迎科學的討論!


宇宙銀河系超級曲速噴子發動機研究協會會長


這句話我認為說錯了。我看可以這麼改一下:信仰科學是一種迷信。

科學是一種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懷疑前人的思想,在科學文化氛圍內,一切信仰都應該歸入反科學陣營。越是提倡信仰科學的人,越是不懂科學的人,更是反對科學的人。這是科學與反科學最重要的分界。

所謂過度科學,大約是指經常不被認為是自然科學範疇的事物,也用科學觀點來解釋。這是很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可以讓我們進一步認清,什麼是科學文化類型。這個“文化”不是一般所指的具體知識,而是指一切思想範疇內的事物。

科學是隻包括自然範圍嗎?能不能夠包括人的思想、意識、情感、藝術、道德、法律,等等,這些常常被稱為社會學範疇的事物哪?一般認為是不應該包括的。

這種看法,可以換一種理解方式,也就是說,人與自然,人類社會與自然社會是應該割裂開來的,人就是人,自然就是自然,兩者不能混為一談。退一萬步講,人就算是自然進化而來的,可是一旦進化完成,人立刻跳出了自然序列,成為單獨一種特別的生物。

這樣的認知是怎麼形成的哪?它來自於上個世紀的社會達爾文主義。達爾文的進化論得出結論,一切生物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生物與生物間不但有種間競爭,同時還有種內競爭,也就是說,不同種生物間有競爭存在,同種生物內部也存在競爭。因此還行成了一門學問,叫做“優生學”的,中國人對它非常熟悉!

於是不同民族是否存在優劣之分,成了一個問題!它最終發展成希特勒的種族滅絕大屠殺。

於是人們開始懷疑這種學說。動物中一旦有傷病或先天發育畸形的,馬上就會被競爭淘汰,但人類社會正相反了,一旦有了老弱疾病殘障,反而成為社會重點照顧與保護的群體,不會被殘酷淘汰。大家往往把這種現象說成了“人性的光輝”!

於是有人強烈要求人與自然必須分開來對待,人就是人,人是高級、智能、理性、有愛心、有責任感……的動物,已經是超生物了,不能再用自然學觀點對待了。

這就是本問題之所以發生的過程,本問題是一種延續而已。

要想說清這個問題,大概需要從生物學本質說起,甚至要從世界觀說起,還要能說清人類社會與自然社會的關係,又要明確人與自然的關係,尤其是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信息量過於龐大了,涉及問題也過於重大了,幾乎都是終極問題,絕非一本專著可以輕易說明的。

因此本問題只能懸疑了,留待後人解說吧。


何處是家鄉


人在思想和行為方式上發生了某些改變,那也僅僅只是一種改變而已,作為人的本質特徵,依然存在。同樣道理,科學就是科學,過度科學這種說法,很難成立。

至於為什麼會有過度科學就是迷信的說法,我覺得仍然是概念的混淆。科學家可能會有異於常人的思維,他們對自然界一些未知領域的探索,研究,作出一些預測,一時難以得到印證,那不是迷信,也不是什麼過度科學,那是在科學家的理論和實踐的範疇。舉例來說,日常的天氣預報,地震預測等等,當實際狀況與預測有不符合的情況,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科學麵對大自然乃至茫茫宇宙,所要證實的東西,不僅僅是一代或幾代人努力的結果,而是一個相當漫長的探究過程。

至於迷信是什麼,大家都很清楚,不在此贅述。總之,科學就是科學,過度科學的說法不存在。


棲哈丶


李政道在南京大學物理系的講話,指出人體暗物質是人類意識,思想生命的信息載體,意識是有能量的,揭示了量子理論物理實驗不可重複的原因,從而首次推翻你哲學鼻祖馬克思哲學對意識的認知,從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開始對靈魂的研究和探索,他們一共整理了150萬個轉世投胎的例證和2400個瀕臨死亡復活的臨床試驗,英國的加德芙大學和美國的德州大學將這一研究成果寫成論著,題目是''前世今生'',美國再生醫學和先進細胞技術公司研究成果表明靈魂可以永生,Robertlanzo博士將這一成果寫成''生物中心論''風靡美歐,登載在今年9月23日''科學之光''上,世界在進步,你卻不知自己在掉渣!愛因斯坦說,''科學的歸宿是哲學,而哲學最終歸宿是宗教。''薛定鍔的''貓理論''揭示了主觀唯心主義的相對正確性,而霍金的弦理論,恐怕把你的哲學信仰砸了個稀巴爛,他說,''實際物質並不存在,其實都是震盪著的能量波。''因此真理都是相對的!科學歡迎批判和否定,更歡迎推倒!你倒很像一個教主!


用戶104866052163


這是迷信者和反科學懶人新創造的說辭吧,意在規避對科學知識的學習或者標榜自己對世間道理醒悟的更加深刻。

還有一種就是在說偽科學,什麼量子礦泉水之類的………

總之是無聊之人說無聊話語,不懂科學的人看了可以快速共鳴,並讓自己不學科學知識的行為得到安撫而不繼續自卑。

首先就沒什麼過度科學,科學是追求事物客觀真實原因的行為,事實找到了,有什麼過度不過度的?

其次,迷信是一種道聽途說就相信並且遵照執行的行為,而科學是眼見為實,通過理論—實踐的循環反覆驗證的事情,而且科學文章多數都是以發現某些本質和現象聯繫的方式提供參考信息,再用於應用,從來沒有迷信那種如果A一定B的指導言論。

科學是人類探索世界追求事實本質的方式,而且科學語言謙虛嚴謹,生怕落得誤導之名。

科學也不求人相信,科學語言是對客觀事實的描述不是某人相信和不相信可以影響的。

學習科學知識的人越多,對現在的科學家們越是一種威脅,因為知識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才是知識,大家都學會就是常識了,常識沒什麼太大價值。

但是為什麼這麼多科學家依然致力於科普和與公眾交流?因為追求事實真相的人僅僅為了分享實際信息的快樂而這麼做,根本不是迷信那種威懾公眾和牟利為目的的落後愚昧行為可以相提並論的。


快招了吧你就是狐狸


其實自由人類文明以來,遠古時期就開始研究宇宙真相生命真相。先後出現了各類修道聖賢。中國最早的易經八卦,河圖洛書等。後來出現了婆羅門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薩滿教。每個宗教都有創始人。被尊稱為聖賢。我本來是受現代科學教育十多年。工作後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後來自學電腦組裝維修。是鐵桿的無神論者。因為現代科學發展,仍然沒有發現鬼神佛菩薩等。所以我堅決不信前世來生。但近幾年,到了45歲,我開始琢磨人死了真的就什麼也沒了?看見的肉體是燒掉,只剩下粉末。迴歸大地。

我首先對星座學有興趣,我發現我是水瓶座。對照了性格特點,以及查詢了從小記事開始到現在發生的命運對照。吻合度高達80%以上。同時兩年左右對照了同事,家人親屬親戚,同學,網友。發現吻合度都在70%以上。我開始思考,難道人的出生年月日時決定人的性格和命運?從此我就開始思考生命到底是咋回事?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