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地球已被發現,外星文明還會不會遠呢?

餵你袋鹽2


個人觀點,外星生命體肯定存在,並且也會有和人類一樣的大型高級生命體!

1.宇宙的能量及其廣闊的範圍,我們現在的科學探索少之又少!

2.我們現在的觀點都是以我們現有的知識層面在解析。宇宙存在無限可能,誰規定生命體一定要像人類一樣由細胞組成? 誰規定生命體一定需要氧氣呢……這些條件是地球的生命體條件!甚至也不是絕對條件,如果有一天地球水資源越來越少,人體為了生存不斷適應,人體可能不需要水。 不要小看人類的適應能力!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文才博


的確,超級地球已經被發現了,但是請明確一點就是超級地球很早之前就已經被發現過了,迄今為止,科學家發現了超過2600顆超級地球。超級地球一般是比地球大的類地行星或者說是巖質行星,由於地球是太陽系內最大的巖質行星,所以科學家把太陽系外發現的比地球更大的巖質行星稱作超級地球。


由於超級地球一般都距離地球過遠,導致能夠觀測到的星球一般都要比地球大,但是要清楚超級地球並不一定就是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甚至是一定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在目前發現的幾千顆超級地球中,可能存在生命的只有幾十顆。以前人類掌握數據不多的時候,對外恆星系存在智慧生命有著很大的爭議,但是這些類地行的發現,一下子激起了人類探索外星生命的信心。既然地球上可以演化出智慧生命,那麼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這些超級地球裡面也一定有某些能夠成功演化出智慧生物,但是就算能夠演化出智慧生命那也不可能和地球上的一樣的,他們的文明程度我們也不得而知,有可能比我們高有可能還不如我們。


理論上,類地行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以硅化物為主,一類以碳化物為主,這兩種分別被稱為硅酸鹽星和碳行星,研究組科學家表明,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這些行星的表面是由岩石構成,但是從質量的測定排除了它是木星那樣的氣體構成的星球。一些超級類地行星可能位於它們的太陽系中的可居住帶內,這意味著它們與母星之間的距離正適合液態水的存在,因此也適合生命的存在,最後,只有這些行星的熱和化學演變決定它們是否可以居住。

總而言之,外星文明是一定存在的,但是目前為止就算髮現了超級地球那也並不意味著人類距離發現外星人就只剩一步之遙了,由於超級地球距離地球一般都是以光年為單位,所以想要發現超級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痕跡還是要大力發展科技才行。


鏡像宇宙


地球在太陽系裡獨一無二的,是我們人類以及各種生命生存的家園。

而科學家們在太陽系以外也已經發現了很多和地球板塊結構類似的類地行星,對於一些個頭比地球大的巨大類地行星,我們把它們成為“超級地球”。

這些超級地球的結構和組成和地球類似,也具有板塊構造,主要有硅酸鹽組成,表面一般也具有和地球類似的峽谷,火山以及隕石坑。

所以我們發現這些超級行星,只是具有和地球類似的組成和結構,並不意味著它們就和地球一樣具有存在生命的條件。

對於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是無數偶然因素疊加的必然結果,導致地球成為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的伊甸園。

地球和太陽具有合適的位置,獲得穩定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具有安全的運行環境,免於各種星體的撞擊。具有適宜生物生存的海洋和大氣層,地球磁場可以屏蔽宇宙射線。

以上舉得簡單例子,也只是地球具有生命的一些主要原因,而現在大部分發現的超級地球,除了和地球結構相似,都難以具備以上生命存在的主要條件。

歡迎關注量子實驗室,評論裡請留下您的見解。


量子實驗室


就目前的發現來看,在整個宇宙中產生了生命文明的星球只有一個,那就是地球。宇宙產生文明應該說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宇宙同時又是無邊無際的,因此是否存在著外星文明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在太陽系中,地外生物學家們已經鎖定了多個星球認為可能存在著某種生命形式。這幾個星球包括火星、土衛六、木衛二和土衛二等等。雖然這些星球上環境十分惡劣,但科學家們堅信某種生命會堅強的在上面生存下去。不過科學家們認為這些生命形式僅限於微生物,不可能是大型複雜是生命形態,更不可能是能夠產生文明的智慧生命了。

太陽系中發現外形文明的可能性似乎已經降到了零。那麼太陽系之外呢?科學家針對尋找太陽系外類地行星開展了以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觀測為主的開普勒任務。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在2009年3月6日發射升空,目前已經發現了超過2700顆候選行星。

雖然候選的類地行星發現了很多,但是真正能夠稱得上是超級地球的星球就很少了。因為要成為超級地球要符合很多過硬的條件的,不然星球上面怎麼能夠產生外星文明呢?

首先超級地球必須位於宜居帶上,到自己圍繞的恆星距離要合適,這樣可以使水能夠維持在液體狀態。其次超級地球的質量要夠大,能夠維持一個厚厚的大氣層的存在。再者就是星球具有板塊運動。

為什麼要滿足這些條件呢?就因為我們我們生活的地球是這樣,外星球就得是這個樣子嗎?這不就是典型的地球沙文主義麼?就人類目前掌握的知識來看地球是產生了文明的。外星球能夠產生生命是一回事,進而發展產生文明又是一回事。

生命的延續是需要能量的,如果星球溫度過低,能量匱乏,生命的演化速度會很慢。沒有濃厚的大氣層的保護,生命演化的進程可能隨時會被打斷。如果沒有板塊運動,星球上的物質就無法形成有效的循環,生命所需要的物質元素就會面臨枯竭。如果這幾個條件不具備的話,生命很難在一個星球上長期演化到達智慧文明的程度。

而目前科學家通過開普勒望遠鏡發現的超級地球也只是基於望遠鏡觀測的一些數據的推斷,具體什麼情況我們並不清楚。這就好比我們只根據一個人的一個指紋信息來描繪出這個人的身高、年齡、相貌甚至脾氣是一樣困難的。因為那是幾十光年甚至上百光年之外的世界。我們怎麼能對其瞭如指掌呢?

因此我認為,發現了超級地球並不等於那裡一定就有外星文明。我這個觀點大家贊同嗎?


我就是兔斯基


外星生物肯定存在,雖然生命的誕生條件非常嚴格苛刻,但是在浩瀚無邊的宇宙裡,類地星球實在是太多太多,假設宇宙中每個星系都有一顆地球這樣的行星,人類目前觀測到宇宙大約有2000億個星系。就是說至少有2000億個行星上會有生命。如此龐大的數量,誕生高智慧外星人是絕對有可能的。

為什麼這麼多年我們始終沒發現外星人的存在?

以類地行星開普勒-452B為例,在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的天鵝座,實在太過遙遠。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是根本無法到達的。

如果外星人科技比我們發達,可以在星系之間任意穿梭,他們應該生存了上億年,現在至少是宇宙5級文明的水平。他們可以超光速飛行,也可以製造蟲洞,扭曲時空。地球人類的文明才誕生了一萬年,還連1級都不到。如果外星人來了,我們能發現得了嗎?5級看我們就像我們看螞蟻,人家壓根不願搭理我們。至於為啥不侵略地球,他們宇宙都能隨便玩了,類地行星有的是,一個地球算啥東西啊。更何況地球的壓強,空氣,重力、能源只適合地球生物,未必適合外星人居住。

如果外星人科技比我們落後,或者和我們差不多水平,那就更容易理解了,我們去不了,他們也來不了唄。


彼得潘77


在宇宙中,地球可以說是一個普通的行星,也可以說他是一個特殊的行星。雖然天文學家通過多方手段觀測超級地球的存在,但是“外星生命”還是一直沒有發現……



超級地球其實簡而言之就是與地球有相似的陸地板塊,隕石坑,峽谷等等地質條件,但是就目前來說發現的超級地球都很大,比如Gliese 581 d,它的質量是地球的8.3倍,距離我們大概有20.5光年, 還有Gliese 581g,它的直徑是地球的1.4倍,還有很多……

如果你找到一顆超級地球,它符合所有生命的條件,外帶它處於宜居帶,還擁有木星,土星和月球一樣擋槍子(隕石)的好兄弟,月球的位置,大小,質量等等正好達到了潮汐鎖定的地步,才可能發現外星生命。



上面的這些條件同時加在了地球身上才有了這麼多生命。外星生命誕生的條件雖然苛刻,但是生命是非常頑強的,深海永遠不見天日,但是依然有生命存在。火山的熱液噴口灼熱難忍,但是依然能有生命存活,水熊蟲大家都應該明白了,還有蟑螂等等這些生物,水是一個重要條件。

與其說所有生命都需要水,不如說水是生命進化的一個必備條件。

所以天文學家會優先考慮有水有環境的星球,這樣中招幾率大,你如果找一個滿是熔岩或者滿是甲烷的星球,不如先找找有水有氧氣的星球。

但是,外星生命也許暫時不需要水,它們進化到了一個階段,追根溯源,水是不可缺少的。



說到這裡,我覺得說不定這些超級地球名單裡已經有一個星球上面有微生物生命了,只不過哈勃無法通過大氣層或者直接看到星球的情況,所以尋找外星生命是詹姆斯韋伯的日程之一,而它從哪裡開始找呢?首先就是這些超級地球。

至於外星文明我相信我們只要看的更遠更清楚,沒有什麼是看不到的。我們甚至可以看到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的第一束光芒。但是文明二字還真不是短短時間能沉澱的,生命誕生和文明相差的還太遠了……就比如我們的地球,中間幾次大滅絕……考慮到文明本身一直存在的幾率,就有一些細思極恐了。

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喜愛科學與宇宙的朋友也可以關注一下哦,謝謝支持的啦


宇宙與科學


其實在過去的十年當中,NASA確實發現了一些合適的星球,例如說開普勒452b,開普勒22b等,這些星球被人們稱之為地球2.0,是人類未來理想的棲息地,但這些星球並非就一定適合人類生存,因為NASA所採用的方法,實際上並不先進。

由於人類的技術手段有限,我們還無法穿越廣袤的宇宙空間,去實地的考察一顆星球,所以人類在觀測宇宙天體的時候,會採取一種特殊的方法,這種方法叫凌日法,一般來說恆星發出的光都是恆定的,不會在短時間之內發生變化。

但如果這顆恆星的周圍有一些行星,這些行星轉動到恆星前面的時候,會遮擋住恆星一部分的光,導致恆星的亮度變暗,且這種變暗的現象呈週期性,我們就可以認為這顆恆星的附近,肯定有一顆或者多顆行星,這種觀測的方法就叫凌日法。

那麼NASA就是靠這種方法,發現了開普勒452b以及多顆行星,但這些星球真的就適合人類生存嗎?答案是不知道,因為像開普勒452b這樣的星球,確實是處於宜居帶當中。

但這些星球的實際上情況是什麼樣的,NASA也不知道,所以超級地球的說法,更像是一種宣傳口號,而外星文明就更遙遙無期了.....


種植恆星


說到外星文明問題,科學家和普通民眾都進入到兩種不同的認識之下。對生命科學認識比較深入瞭解的人認為,碳和水是生命出現的必要條件。不是很瞭解的人認為外星生命未必遵循地球文明發展方式,畢竟的宇宙物質太複雜了。

看似兩種說法差異較大的說法其實即對又都不完全對。

1.初代生命,碳基,需要水來維持活性,並逐步演變至高等生命,基本上是沒有錯的。生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而在已知所發現的元素表中,碳是各種分子組成種類最多的,即使是碳分子,也有多種表現形式,比如鑽石和石墨。而元素週期表中,原子核內質子越多的元素出現越少。有科學家曾經表示可能存在硅基生命,實際上硅的存在形式比碳少太多太多,根本沒有幾率靠自然力量組成生命。

2.除了初代生命,還有次代生命。假設地球人研製出高等智能生命,而地球生命體又在某種原因下完全消失,或者人類把智能生命送到某個獨立星球,那麼就會出現一個由機器人統治的獨立星球,看似完全與碳基生命沒有任何關聯,所以一個星球是否有自然水也就未必了,機器人存在主要需要的是能源。重要的是從初代生命到次代生命這種轉變很可能不會超過100萬年,甚至可以說現代人的水平到能發射智能機器人到另一個星球去佔領並繁衍智能機器人很可能也就1萬年左右就可以做到。而這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如轉瞬之間。

所以,碳和水是能生命發源的基礎,能量攝取是生命維繫的基礎,但這裡的能量不是簡單的熱,而是能量差,比如熱量差,電壓差,勢能差,只有不斷變化的能量差才可以被吸收利用。

所以,即使發現了與地球相近似環境的星球,未必有生命,在遙遠的地方,即使有環境與地球差異很大的星球也不是絕對沒有生命。

想想,現在如果有外星人忽然到月球,在沒考慮地球的情況下,看到我們的嫦娥四號、玉兔2號,是否也應該認為月球在無水、無碳、無空氣情況下存在智慧生命了呢。還有那已經飛出太陽系的旅行者一號,連星球都沒有,對外星文明來說,本身也是一個非常低端的獨立生命啊




華智觀點


超級地球並不是說環境很像地球的星球,只是一種組成成分和地球類似、體積比地球大的行星。所以發現超級地球,並不意味著就會在上面發現生命。



生命的誕生需要得天獨厚的條件,各種偶然因素集中在一起才催生了地球原始生命。如果把地球換個位置,甚至和距離最近的金星或者火星換個位置,地球上都不一定誕生生命。所以,即便我們在太空中發現了類似於地球的巨大巖質行星(超級地球),上面存在生命的概率依然不高。除非這顆超級地球和地球一樣擁有適宜的星空位置,可以接受適宜的光線,具有適宜的大氣層、溫度、合適的磁場、自轉週期、公轉週期、傾斜角、水分、土壤等等,還得有一個和地球類似的原始環境,才可能慢慢演化出來生命。



甚至有人懷疑,即便是地球,如果再從新來一次都不一定會再次誕生生命。可見,行星想要誕生生命是有多麼的困難。不過,發現超級地球畢竟也是正面的,增大發現外星人概率的。即便最終沒有發現外星人,如果有一個超級地球和地球環境類似,那麼我們以後過去改造一下發展成為第二家園也是不錯的。


科學探秘頻道


開普勒空間望遠鏡自從2009年3月升空後,一直身負著尋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的任務,已經尋找到多顆“超級地球”與“新地球”,開普勒空間望遠鏡已經發現了2300餘顆系外行星,加上其它望遠鏡搜尋到的800餘顆系外行星,這其中共有21顆系外行星是岩石星球,並且也位於該恆星系中的宜居帶中,這就表明著,那裡可能已經孕育出生命,或是文明。

超級地球一般指個頭比地球大的類地星球,那麼同樣,這樣的星球表面重力也比較大,所以,即便那上面孕育出了智慧生物,也形成了文明,他們要如何步入太空中呢?這是一個問題。

在超級地球上利用化學火箭產生推力步入太空,並不是明智的舉措,因為必須要攜帶更多的燃料,假如一顆超級地球的重力逃逸速度是地球的2.4倍的話,那麼如果要發射50噸重的貨物的話,那麼這個化學火箭就必須要攜帶44萬噸的燃料,這是無法想象的。

所以即便是發現了超級地球,即便超級地球上已經誕生出了文明,他們是否擁有步入太空的能力,這個不得而知,因為難度較大,他們或許一直處於原始級文明,無法進步。

超級地球已被發現,外星文明依然很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