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數字科技與各行業深度融合 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經濟分論壇舉行

人民網福州5月8日電(林曉麗)7日,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經濟分論壇在福建福州舉行,與會政府代表、企業代表和行業專家表示,數字科技與各個行業深度融合,推動了企業和行業的轉型,促進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技術的迭代,對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認為,預計到2035年,5G將使全世界的經濟產出增長12.6%,2030年,預計工業互聯網將為全球經濟帶來14.2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可見未來工業互聯網將為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貢獻。

“在數字化時代,智能化因素不僅是傳統的機器,還涉及到材料、方法、管理等方面,這些技術的結合,將推動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鄔賀銓說,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的協同融合,點燃了信息化新時代的引擎。

相比於互聯網技術,數字科技有著更豐富的內涵,京東數字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陳生強認為,兩者對於實現數字經濟,有著不同的深度和路徑。

“數字科技包含時空大數據、深度強化學習、3D計算機視覺等一系列前沿科技,是多技術的融合體。”陳生強說,用數字科技實現數字經濟,一定要基於深度理解產業需求,數字科技公司要與實體產業共建,而非向產業方面簡單輸出技術或互聯網流量。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長李藝銘認為,數字科技在與實體產業融合的過程中,兩類企業都在逐漸轉型,一是數字科技型企業向數字科技賦能型企業轉型,比如很多傳統的軟硬件企業,在用數字技術幫助其他企業轉型,二是科技型企業賦能的過程中,原來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可以說,數字科技推動整個經濟增長,深入到產業各個環節,打通產業信息,提高產業後期銷售管理的精密程度,實現實業的降本增效。”李藝銘認為,未來數字科技要引領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與其他學科產生新的連接,在融合的路徑上,需要將數字科技與行業相結合,通過數據存儲分析,給科技型企業提出明確的行業痛點,以及找出行業的應用場景。

數字科技滲透到產業鏈的每個環節,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但是其間仍存在一些痛點。江西省上饒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程漸東認為,數字科技服務數字經濟主要存在人才問題、部門之間數據的隔閡問題和產業的融合問題。

“大家很多時候追求新技術,投入很大,費時費錢,效果不一定好,不能過分追求技術,而應該跟核心業務結合起來。”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袁正剛表示。

本次分論壇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辦,國家信息中心、中國信息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