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蘇區振興發展,看看梅江、梅縣、興寧、平遠的書記如何說

梅州市委常委、興寧市委書記餘其豹:

扛起加快蘇區發展責任 打造梅州副中心城市

攻坚前行|加快苏区振兴发展,看看梅江、梅县、兴宁、平远的书记如何说

“我們將把中央和省委對梅州蘇區人民的關心厚愛,轉化為幹好工作的強大動力,切實增強推動發展的信心決心,用心用情推動興寧蘇區加快發展!”梅州市委常委、興寧市委書記餘其豹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說,興寧將自覺肩負起激活和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扛起加快老區蘇區發展的政治責任,用心用情用力讓興寧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美滿。

近年來,興寧積極開展革命遺址普查工作,興寧現有重要紅色革命遺址5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梅州市黨史教育基地3處,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個2016年以來,該市共投入950多萬元對革命遺址的修繕和布展。

前期的史料挖掘和遺址改造為後續傳承紅色基因奠定基礎。“通過深入挖掘原中央蘇區等革命舊址資源,廣泛收集整理革命史料和革命人物精神,興寧大力開展‘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革命傳統教育。”餘其豹說,興寧充分利用歷史紀念館、劉光夏革命烈士紀念館、羅屏漢故居、合水革命烈士紀念碑等一批本土紅色教育基地,不定期組織學員、幹部群眾以瞻仰革命遺址、重溫入黨誓詞、聆聽專家講史、觀看專題影視片、進行交流研討、開展情景體驗等方式,接受紅色教育。

餘其豹說,此次省委書記李希來梅調研,讓興寧人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我們將強化擔當意識,時時刻刻把蘇區精神貼在自己的額頭上,當作自己工作的座右銘,鍛造‘蘇區風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的蘇區精神,深入學習葉帥等革命前輩們在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培養起來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昇華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

餘其豹說,興寧將主動對接中央、省相關部門,加強與梅州市各部門的溝通銜接,找準政策落實與發展的結合點,積極爭取把更多項目納入國家和省的規劃,力爭在基礎設施、康養旅遊、特色農業、互聯網產業、教育醫療等項目建設方面獲得更多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疊加效應。

“積極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主動接受大灣區輻射、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對接大灣區市場,加大招商引資和產業共建力度,爭取引進更多、更好項目落戶興寧。”餘其豹說,興寧將緊緊抓住被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和海陸豐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的重大歷史機遇,加強政策研究,認真學習贛州、龍巖等地行之有效的經驗,積極爭取更大力度支持。

立足省生態發展區定位和自身資源稟賦,興寧將落實省委“1+1+9”和梅州市委“123456”工作部署,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構建“一城一廊一帶”發展格局,建設“工貿新城·智慧興寧”,打造梅州副中心城市。

“圍繞梅州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系,興寧將加快實體經濟發展,爭當梅州打造新的經濟增長之星的主力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餘其豹說,興寧將全力推進廣州(天河)產業轉移園和水口工業園區建設,大力培育互聯網產業,推動互聯網與工業、農業、旅遊、生活、貿易等融合發展。

同時,興寧將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大灣區建設有機融合起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推進熙和灣·客天下花燈文化特色小鎮、玖崇湖溫泉度假小鎮、廣東明珠養生山城等建設,謀劃打造新陂葉塘客家圍龍屋、大坪紅色文化旅遊特色小鎮,推進葉塘、新陂“兩鎮五村”鄉村振興連片示範點建設。

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和“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為抓手,興寧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遊、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做強現代農業和做精全域旅遊,努力把興寧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果籃子、米袋子”和“美麗後花園”。“充分利用興寧粵閩贛邊區域性陸路交通樞紐這一區位優勢,積極主動服務好雙龍高鐵等交通設施的建設,推動內連外通,拉近興寧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時空距離,帶動物流人流跑起來,推進‘三進一出’。”

為了不斷提升興寧蘇區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興寧還將加快推進新建市人民醫院、親水公園、“四館一場”、錦繡大橋、寧江橋至合水旅遊景區一江兩岸河堤公路建設等重點民生工程建設,抓好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省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南方日報記者 張柳青

通訊員 張奎宏

梅江區委書記朱國城:

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建設“詩畫梅江·文明客都”

攻坚前行|加快苏区振兴发展,看看梅江、梅县、兴宁、平远的书记如何说

周恩來在東教場慷慨激昂地演講;朱德率領紅軍在梅城戰役中與敵軍激烈交戰;楊雪如、林一青等人在這裡的學校任教以掩護地下革命;中央軍委總參謀部代部長朱雲卿的故居也落在此處……在梅江區的紅色土地上,處處都有革命故事。據統計,梅江區現有革命遺蹟83處,每一處革命遺址都承載著一段革命的歷史。

梅江區委書記朱國城認為,要推動蘇區振興,結合梅江區實際,首先要以“三好一正”為抓手,講述梅江好故事、傳播梅江好聲音、樹立梅江好形象、傳遞梅江正能量,整合紅色文化、客家文化,謀劃形成一批弘揚紅色文化、傳承蘇區精神的文化宣傳作品,進一步講好梅江蘇區故事。

“梅江區擁有較多的紅色資源,比如紅四軍梅城戰役及朱德演講舊址、朱雲卿故居、東征時期周恩來演講舊址、長沙革命烈士紀念碑、獨三大隊陳公坪戰鬥舊址群,以及一些古村落、古驛道、古碼頭等。我們將全面謀劃保護開發利用,儘快研究制定項目工作方案,讓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朱國城認為,充分運用好紅色基因,深入挖掘梅江紅色文化、革命舊址等資源,是當前推動梅江區振興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據介紹,為有效推動蘇區振興,當前,梅江區對現有政策進行了認真梳理,積極學習借鑑周邊地區的經驗,圍繞打好“紅色牌、蘇區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工作構想,謀劃籌備一批產業類、民生類、基礎類工程,在“護企暖企助企”的同時,重點發展教育、醫療衛生、公共文化、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完善水、電、氣、交通、通訊、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配套。為加快項目建設,梅江區將抓牢黨中央和省委高度關心支持蘇區老區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全力向上爭取支持,特別是抓住近期省委將召開老區蘇區工作推進會的機會,進一步梳理整理特色小鎮建設、田園綜合體、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等項目,爭取列入省、市項目庫。

一些革命舊址遠離城市,因“紅”而珍貴,因“綠”而景美。因此,除了要運用好紅色基因,更要發揮綠色優勢,加快推動鄉村振興,扛起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的重任。目前,梅江區在抓好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民生保障等工作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加快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壯大,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需強調的是,要突出黨建引領作用。各級黨組織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朱國城提出,要努力把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努力建設忠誠乾淨、擔當作為的幹部隊伍,為梅江高質量發展、實現“換道超車”提供堅強保障,開創“詩畫梅江·文明客都”新格局。

南方日報記者 黃思華

通訊員 曾仕謙

梅縣區委書記鍾光靈:

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 打造“美麗梅縣·客都明珠”

攻坚前行|加快苏区振兴发展,看看梅江、梅县、兴宁、平远的书记如何说

梅州是全國五個之一、廣東唯一全域納入原中央蘇區的地級市。不久前,省委書記李希來梅調研時強調:“梅州要堅定信心、乘勢而上,發揮優勢、補齊短板,充分釋放梅州蘇區振興發展的動能勢能,以新發展新業績造福老區蘇區人民、告慰革命先輩。”

地處梅州市核心區的梅縣區,是葉帥故里、紅色沃土,曾留下光輝足跡。“梅縣區將牢牢把握中央和省推動老區蘇區加快發展的歷史性大機遇,主動研究和深度對接蘇區政策,認真謀劃促進蘇區發展的基礎設施項目、民生福祉項目和產業發展項目,用心用情抓好老區蘇區振興發展。”梅縣區委書記鍾光靈說。

梅縣區有著悠久的革命鬥爭歷史,至今遺留較多值得緬懷紀念的重要革命史蹟。目前,全區共有革命遺址68處。鍾光靈介紹,為保護開發利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梅縣區將梅南鎮九龍嶂革命根據地舊址群、松源鎮2處革命舊址和石扇鎮肖向榮將軍故居列為2016至2018年重點修繕項目,投入2896萬元,紮實推進革命舊址修繕保護工作。

“我們在梅南鎮水美村實施了全省首批“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鍾光靈說,梅縣區對原東江工農紅軍革命舊址群進行了連片開發保護,建設18個主體項目,重點打造基層黨建示範點、精準扶貧示範村、紅色保護示範區。去年6月,還在該村舉辦原中央蘇區粵東北(九龍嶂)革命根據地創建90週年紀念活動,進一步擴大九龍嶂革命根據地的影響力,弘揚紅色精神。

在此基礎上,梅縣區如何把稟賦的紅色資源轉換為紅色效益呢?

“我們將保護利用紅色資源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引領基層治理緊密結合起來,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弘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鍾光靈說,首先,立足紅色資源分佈,梅縣區採取分區打造、分步建設、串珠成鏈的方式,以紅四軍在梅活動的九龍嶂、同懷別墅,葉帥故居雁洋,孫中山故地、丘哲故鄉鬆口為主線,打造紅色小鎮、建設文創基地、開發紅色文化旅遊精品路線,為紅色梅縣引入人流,打通致富動脈。

其次,依託九龍嶂革命根據地和全省首批“紅色村”資源優勢,整合紅色項目、紅色資金,建設大型國防教育基地和紅色幹部教育培訓學校,進行體驗式教學,展現深厚的紅色底蘊和優越的自然環境。

最後,堅持紅色項目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同步謀劃、同步建設、同步推進。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紅色客棧、紅色餐廳、紅色茶園、紅色農場,發展紅軍茶、紅軍酒、紅色土特產,吸引農戶參與、帶動老區致富。

為了進一步學好用好原中央蘇區政策,推動梅縣區高質量發展。近期,鍾光靈還率梅縣區黨政代表團赴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永定區考察學習。考察團一路走、一路看,一邊交流,一邊思考,既看到了差距,也啟發了思路、堅定了信心。

下一步將如何加快老區蘇區發展?鍾光靈認為,做到“五個堅持”是關鍵。

鍾光靈說,在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基礎上,要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準確把握舉全省之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加大對原中央蘇區政策支撐的導向,謀劃一批產業園區、交通公路、信息化等具有重大支撐作用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繼續完善一批教育醫療、城鄉環境、城市交通、景觀提升等民生項目,繼續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抓項目、優服務、興產業上,進一步擴展產業和項目平臺。

其次,堅持緊密對接運用蘇區政策。梅縣區將積極主動加強省級對老區蘇區政策的動態研究和精準應用,認真學習周邊地區的先進經驗,學習好、運用好、落實好蘇區政策,爭取項目資金最大化。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鍾光靈表示,梅縣區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並重點圍繞計劃投資50億元的“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項目建設,整體提升丙村、雁洋、白渡石窟河沿線村莊人居環境,推動華僑文化旅遊經濟合作區規劃建設。同時,以“兩美”行動、“三清一改”為重點深入開展村莊清潔專項行動,打造各美其美的宜居鄉村。

此外,梅縣區還將堅持大抓基層、大抓支部導向,推進基層黨組織規範化建設,提升“頭雁”工程質量,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推動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我們將切實弘揚蘇區精神,拿出蘇區幹部作風,打造‘美麗梅縣·客都明珠’,推動老區蘇區加快發展。”鍾光靈說。

南方日報記者 黃韜煒

通訊員 劉洪橋 丘聲財 曾健鋒

平遠縣委書記宋才華:

激活紅色資源 打造優山美水生態之星

攻坚前行|加快苏区振兴发展,看看梅江、梅县、兴宁、平远的书记如何说

驅車進入平遠縣大柘鎮黃沙村,紅色文化廣場、紅色節點錯落有致,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紅色便是這幅畫卷的底色。

作為省定“紅色村”的黃沙村,是中央蘇區的秘密交通站和梅平武工隊在平遠的革命根據地,革命戰爭年代,黃沙村為中央蘇區在護送人員、物資運輸、傳遞情報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平遠縣深入貫徹落實省委書記李希來梅調研講話精神,依託擁有的珍貴革命歷史資源,加快盤活利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蘇區精神,把這股紅色力量注入到鄉村建設、脫貧攻堅工作,推動平遠縣更高質量發展。”平遠縣委書記宋才華說,近年來,平遠縣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求,全力推動“一城一區一帶”建設,為梅州打造“三宜”城市範例、實現美麗與發展共贏貢獻平遠力量。

同時,平遠縣把挖掘紅色資源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抓,積極開展革命遺址修繕保護,初步形成以“一園一路兩村”為重點,以點帶面推動全縣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局面。“與其它原中央蘇區縣相比,平遠縣的紅色資源更具有本地特色,一個是地理位置獨特,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另外,數量多分佈廣,全縣共有革命遺址99處,古驛道遺存226千米。

”宋才華表示,紅色資源豐富是平遠縣發展過程中的優勢,需要進一步激活。

走進廣東省第一個以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為主題的紅軍紀念園,重新規劃的展廳正在有序布展。在相隔數十公里的八尺角坑村,梅州市首個村級黨員閱覽室裡,前來學習的黨員幹部絡繹不絕。

對標對錶強舉措,精準發力謀發展。按照市委“六爭六補”和“123456”的思路舉措,平遠縣圍繞“11356”思路舉措,既仰望星空抓貫徹,又腳踏實地抓落實,充分發揮生態、文化和原中央蘇區紅色資源的優勢,穩步推進廣東省省級高新區、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

4月20日至21日,2019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暨重走“中央紅色交通線”之旅再度跑進角坑村,掀起紅色潮,進一步擦亮了平遠紅色發展底色,粵贛兩省聯動也成為此次賽事的亮點。

目前,平遠縣正緊緊抓住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這一機遇,落實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好一正’‘三進一出’的要求,抓好差幹旅遊、八尺酒業、南臺森林康養特色小鎮和梅畲田園綜合體、平遠臍橙、南藥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項目,努力把平遠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精緻小城·大美平遠’。

”宋才華說。

開年以來,平遠縣不斷推進實體經濟發展。針對當前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難點問題,每年安排3000萬元財政資金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平遠在發展的過程中也積極引進來,在廣州舉行招商交流會,簽約11個項目計劃總投資55.5億元。同時,計劃總投資7億元,總體規劃用地300畝的三一綠色建築產業園項目穩步推進。”宋才華介紹,在破解交通瓶頸上,進一步推動在建的梅平高速、G206線平遠繞城段、G358線差幹至八尺段等項目以及瑞梅鐵路項目規劃建設。面對發展中的資金、政策等難點重點,平遠縣直擊問題,著力一一突破,努力在綠色經濟中有所突破,在紅色資源利用中更進一步。

就如何保護紅色資源和發展綠色經濟,平遠縣也積極“走親戚”學習取經。在江西省尋烏縣學習考察期間,宋才華一行深入基層、深入企業,認真學習尋烏縣發揚蘇區精神、用好國家原中央蘇區政策推動老區蘇區加快發展、鄉村振興、精準脫貧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宋才華說,“此次考察,看到了平遠與尋烏縣的差距,比出了壓力,深刻感受到尋烏縣在蘇區政策有效對接落實、扶持產業發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脫貧攻堅等方面有很多好經驗好做法值得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平遠縣結合村莊和產業特點,紮實推進“十里水鄉·夢裡老家”“煙雨南臺·石泉石美”“鍾靈毓秀·田園農莊”“酒茶果香·紅色故鄉”“五指相思·遊客嚮往”等示範片建設,加強“紅色村”、古村落、古驛道的活化利用,走實走好生態美、產業興、環境優、生活美的鄉村振興之路,為梅州打造成為“廣東省紅色旅遊典範城市”、全國“原中央蘇區紅色旅遊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示範區”作出更大貢獻。

南方日報記者 黃培強

通訊員 朱雙玲 林立康

【作者】 張柳青;黃思華;黃韜煒;黃培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