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的自述:“做水果难,做好水果更难”

“冬枣怎么卖?“”6块“这么贵?便宜点?”“还贵?你拿这个尝一下!”初试梁姐就是在这么个简单的对话里完成。看着这位三十出头的冬枣货主,衣着简单不施粉黛。热情干练又有些精明的样子反映的正是众多水果人都有的侧影。

做水果难,做好水果更难,而以一个女性的角色进入水果业并作出一定成绩更是难上加难。当谈起对做水果有什么动机未来有何展望时,这位梁姐的回答小编相信同样也代表水果市场大多数人的心声。“没什么动机,当时就是觉得水果生意应该利润空间比较大比较赚钱,没有什么情怀,也没有什么展望。现在搞这个,唯一的目的就是赚点钱,养家糊口”。

刚开始时,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困难,因为对果品的不了解,市场的不适应,走了不少的弯路。这之间还做过梭子蟹,牡蛎等生鲜工作,试探市场情况。好在最后坚持下来,直到第三年才开始慢慢好转,现在这个季节,冬枣一个单品每天都可以做2千-3千斤左右。天气转冷还可以做樱桃和草莓,开始回本并有一些盈利了。

一个农民的自述:“做水果难,做好水果更难”

一个农民的自述:“做水果难,做好水果更难”

谈到水果市场的问题上,梁姐跟小编提到,水果市场虽然外行看起来都是卖水果的,不同摊位卖不同的水果。但是事实上里面门道还挺多。就拿现在的冬枣来说,市场转一圈,同样的果王,大小一样。价格6块/5.3块/5块不等,一些经验不丰富的人过来一看,一样的东西,肯定拿便宜的。呱唧一下就进坑了,冬枣产地不同,培养方式不同,他的口感,甜度,皮薄皮厚都不同。她的这批山东大荔的冬枣好的不是市场上最好的,差的也不是最差的。但是她要做的就是做出适合果品质量的定价。冬枣不是纯红的最好,而是红青相间的最佳。市场上全红的冬枣会熟过头,也有更危险的可能性。“市场上同一种货分级很多,产地,生长期,成熟度各种因素都会导致定价不同。我们是做老客户,大批量的客户,所以东西好,定价准才会不断有回头客”。

水果是个熬出来的行业,这位货主的经历也不可避免的走了这么一条路,但是更多的人事实上已经倒在了半路上。所以做水果业真的是上辈子造孽,没想清楚还是早点脱坑吧。

一个农民的自述:“做水果难,做好水果更难”

这位三十出头的货主,晒的黝黑,每次见面都是满头大汗。这次见面恰好人在收快递,收的一个OPPA耳机,带上耳机看会电影也是这位年轻货主也是年轻妈妈唯一的娱乐活动了。梁姐告诉小编,做水果批发真的很辛苦,现在的水果产业链,果农最苦,接着就是批发商,零售商,幸福度都给了消费者。看看梁姐的作息时间表:

凌晨2点:起床 凌晨3点-下午三点:到批发市场卸货卖货(如果货卖的顺利,可以早点收工,不顺利可能就守到傍晚) 回家五点:吃饭,洗簌,睡觉 如果不睡的话第二天体力跟不上。 而且因为长期晚上没得睡觉,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没有任何节假日,没有休息日也没有娱乐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是梁姐的日常作息。因为夫妻搭档做事跟老公长期分居也是要面对的生活的一部分,梁姐老公的工作是奔波于各个产地收购品质上等的果子,梁姐则负责卖货。从找档口谈档口到卸货出货所有工作都是由这位年轻货主一手完成,“上海市场收的手续费比较高,6%的手续费,嘉兴这边的手续费是4%,但是有交税收,无锡那边市场balabalabala……“说起各市场这位梁姐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如数家珍的跟小编讲起了各市场情况,因为各市场各地方人的对水果不同,所以辗转在各市场看看这批果哪里最受欢迎也是梁姐前期摸索的必修课之一。梁姐表示。相比我们南方人,作为孔子传人的山东消费者对于酸甜口感的水果,如果是纯甜口感,那么她们最喜欢的则是那种正甜口感的水果。而南方这边消费者更喜欢的是有淡淡甜味水分充足口感的水果。

一个农民的自述:“做水果难,做好水果更难”

梁姐还告诉小编,曾经做过一种南瓜枣,是一个老农家里几颗树上长的,不知道为什么枣长的就是很奇怪,一个个居然是南瓜形,但是真的很好吃,刚上市场时,一问价格好多人都说好贵但是拿了一批试试后果断卖疯了。等再次订货时,因为产量有限,南瓜枣已经全部被北京那边定走。今年再拿不到了。所以光以价格,外形标准判断果子不尽精准。

在希望卖出好价钱的同时,梁姐表示其实也希望水果市场的果子定价透明合理,一些不良商贩以次充好,打价格战,对专心想做以质取胜,做长期生意的其他人其实是一种不良冲击。其实本身不管好坏,一等货二等货三等货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都会有一个需要范围,不需要以次充好去追求一时的利润。当一个行业需要打价格战时一定会进入恶性循环。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次不买下次不买,过几次只要自己的果子好,还是能成交。但是在这中间,希望市场每个从业者越来越规范也是广大水果人共同期望。

水果那么苦,小编不禁好奇问有没有转行或者开店做零售的想法,至少可以让生活稳定下来。这位货主告诉小编,开个店很容易,但现在开店都要经营线上,还要管理店铺,对电脑一窍不通的自己实在是没有信心做好。眼神里满是担忧和无奈。相信这种无奈也是很多现在市场里经营者的写照。

结尾时,来了个400箱的单,小编识趣的离开,离开时回头看看,手把手的搬货,没有叫苦没有抱怨,似乎对一切已经麻木了。水果业果然是个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的行业。

一个农民的自述:“做水果难,做好水果更难”

每天都能看到无数信息某某公司顺利完成B轮,某某品牌成为业内战略重地,还有某某推出新理念经营收益一年过千万等等等等,不可否认这些正是这些不断先试先行者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前行,不断进步。但是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各位生鲜人在背后不断付出的各节点劳动者。被巨大光环光芒盖住的他们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门。这位“冬枣梁姐”的生活反应的也是广大水果人生活的一部分。

水果人没有情怀,看不到未来,只能一边熬一边等待希望。虽然一路泥泞,但是我们希望能在这片泥泞中开出一朵花来!

一个农民的自述:“做水果难,做好水果更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