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讓員工發牢騷,比發錢還管用

華為:讓員工發牢騷,比發錢還管用

面對員工發牢騷,很多管理者會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他們會說:

你這說的都是廢話,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其實,牢騷本身也是一種表達建議的方式,處理得當可以促進企業管理的完善。

這節課和你分享,通過讓員工發牢騷,有效增加企業績效的2個真實案例。

案例一:著名的霍桑實驗

霍桑工廠,是美國一家制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無論是外在設施,還是福利待遇,都比其他工廠優越許多。

可是,工人們並不這麼認為,他們對工作好像有很多不滿,工作效率也十分低下。為了解決這個困境,廠長將知名心理學家梅奧邀請了過來。

1924年,梅奧來到霍桑工廠,為了研究工人們產生不滿的原因,他將整個實驗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實驗結果表明,工人的工作效率與照明度無關;

第二階段證明,福利待遇對工作效率的影響,比不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第四階段,梅奧發現了“非正式群體”對員工行為的影響。

在最關鍵的第三階段,梅奧採用了訪談法,目的是研究工廠的政策與員工的工作效率,是否存在一定關係。

剛開始,他只是想讓工人瞭解相關政策。但他隨後發現,工人們更願意談論,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不滿,和對制度的不認同。於是,梅奧改變了策略,他延長了訪談時間,讓工人們自由傾訴煩惱。

在這個過程中,專家不能反駁,更不能訓斥,而是要用心聆聽,並做好詳細記錄。在持續兩年的時間裡,梅奧一共與一萬多名工人,進行了這樣的談話。

兩年後,工人的工作效率有了顯著的提升,因為他們在與專家傾訴的過程中,將長期積攢於心中的不滿發洩了出來,從而提高了工作熱情。

在這個階段的實驗中,梅奧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與那些沒有人發牢騷,或將牢騷埋在心裡的企業相比,有人發牢騷的企業,會更加成功。也就是說,疏導是治理擁堵的有效途徑。


案例二:任正非在電梯裡聽員工發牢騷

有一次,華為總部幾個年輕的財務部員工,在電梯裡抱怨:

公司怎麼不在研發基地,建立一個財務系統呢?這樣我們就不用為了出差報銷的事情,在基地與總部之間跑來跑去了。

當電梯運行到7樓,也就是總裁辦公室所在的樓層時,電梯門打開了,總裁任正非一言不發地走出電梯外。這時,幾個年輕人嚇壞了,他們互相抱怨道:

當著老闆的面說公司壞話,這下可完了。

可出乎意料的是,十幾天後,那幾個年輕人聽說,研發基地的財務系統已經建好了,他們以後再也不必為了報銷而兩地奔波了。不僅如此,沒過多長時間,華為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建議收集中心,讓員工及時發表自己的想法。

以上,就是通過讓員工發牢騷,有效增加企業績效的2個真實案例。我們至少可以從中得到一點啟發:

想要提升效率,

比起外在條件的改變,

更有效的是關注人本身。

員工心裡有不滿,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企業不給員工發洩的機會,只會讓員工不滿的情緒越來越嚴重。而積極傾聽員工的牢騷,會讓員工認為企業比較人性化,在乎自己的感受,對企業的認可自然也會多上一分。

那麼,管理者該如何傾聽員工的牢騷呢?

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在下屬剛剛張開嘴巴時,就皺眉或撇嘴,不要給自己“牢騷對我的工作沒有幫助”的暗示。

其次,抱著同理心傾聽。同理心有助於你從員工的角度出發,領會下屬發牢騷的原因,並體會下屬的心理。

當然,有時即使你有心聽,員工不一定願意說。所以,你還需要懂得一些引導方法,讓員工盡情地發牢騷。

比如營造輕鬆的交談氛圍,不僅能讓員工感到重視,還能持續激發他們的傾訴願望,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

舉個例子。美國一家兒童保育中心的總經理,每隔一個月,就會邀請自己的下屬,一起去吃披薩。

在餐桌前,員工可以對彼此隨意發牢騷,也可以針對管理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隨後,再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對如何改善新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設性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