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小龍蝦要如何實現量變到質變?

老許


小編作為荊州其中的一家小龍蝦養殖戶來說下自己的想法:

關於題主說的荊州小龍蝦要從量變到質變?為什麼這樣說呢?

目前國內小龍蝦的產值湖北是第一位的,而荊州的監利 洪湖 江陵等的養殖量又是湖北第一位的,就是說湖北3/2的小龍蝦出自荊州。

但是國內一說湖北的小龍蝦可能大家想到的是潛江龍蝦,一定不會有人說荊州小龍蝦,但實際上吃到的都是荊州養殖出來的小龍蝦。

荊州小龍蝦要從量變到質變小編認為需要以下舉措:

1.政府重視打造區域公用品牌

潛江市政府歷年都把潛江龍蝦公用品牌建設作為政府一號工程,申請了潛江龍蝦地理標誌保護,荊州政府需要在公用品牌建設上重視狠下功夫。

2.民間組織,養殖戶抱團造品牌

荊州龍蝦的質量口感都不比其他地方差,重點宣傳自有品牌,傳播和銷售都打上荊州龍蝦的標籤。創新小龍蝦的美食做法和發展荊州龍蝦加工產業。只有不斷的加大荊州小龍蝦的市場佔有度。


蝦塘三寶


荊州小龍蝦在全國的產業地位不容小覷!從2018年的養殖規模與總產量來看:養殖面積234.8萬畝,總產量達359547噸;其中的監利縣的產量就達到了13萬噸。3月12日在荊州召開了2019第三屆中國小龍蝦產業大會,荊州為什麼會搞這個產業大會?業內人士很清楚,無非是想與潛江爭奪小龍蝦的江湖地位!提出該問題的人,應該是業內人士,量大未必有大的號召力!

荊州地處江漢平原,水產品資源豐富,應該有全國叫得響的農業產業項目,我們耳熟能詳的洪湖大閘蟹比不過陽澄湖、荊州小龍蝦比不過潛江小龍蝦、洪湖魚比不過清江與丹江口、荊州魚糕也停留在自娛自樂的層次、等等其他!政府部門真應該思考一下為什麼荊州有好的資源卻總是在被動接招?實現量變到質變,需要敢為人先的產業創新,政府的引導很關鍵!荊州小龍蝦也屬於地理標誌區域公用品牌,用好荊州小龍蝦區域公用品牌並不是申報成功、開個產業大會、撮合幾家投資就能解決做強做大。以潛江作為例子,潛江小龍蝦產業的繁榮不是一天就鑄就而成的!繼協辦荊州小龍蝦產業創新論壇併發布小龍蝦品類發展(2019)白皮書後,我公司組織全國知名小龍蝦餐飲企業與新零售企業開始了小龍蝦供應鏈考察遊學行,首站就來到潛江,首先看的就是湖北交投萊克的小龍蝦良種繁育中心,然後看小龍蝦交易中心,市場裡的交易熱鬧場景比起之後看到的洪湖閩洪水產市場的強上幾百倍!同行的監利小龍蝦合作社負責人把摸到的小龍蝦行情價格作為售賣的重要參考就可見潛江交易市場的指導作用;潛江的號召力還來源於餐飲市場的培育比如蝦皇、小龍蝦學院等,荊州有沒有?小龍蝦全產業鏈的打造,華山水產的蝦殼素深加工,荊州有沒有?從量變到質變,荊州與潛江的差距還是很大的,畢竟潛江在小龍蝦方面的綜合產值達到300億,並且、湖北省政府提出的“一芯二帶三區”戰略,已經把潛江小龍蝦作為重點產業來打造!

完成荊州小龍蝦的量變到質變,智周管理諮詢(武漢)有限公司作為地理標誌產業開發專家,建議如下:

一、用好荊州小龍蝦區域公用品牌,科學化產業佈局

荊州擁有監利、洪湖、公安、松滋與石首等區域優勢資源,同時也有洪湖德炎等優質加工資源,首先應該是公用品牌的授權使用必須嚴肅性,其次在誰重點做什麼方面必須有一個準確的定位,這樣才能形成產業的合力。

二、供應鏈發力、樹立小龍蝦價格話語權的主導地位

全國小龍蝦產量第一縣在監利,荊州必須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在小龍蝦價格話語權方面奪得席位。監利落腳鮮活小龍蝦,洪湖落腳加工小龍蝦,全年無淡旺季之分控制全國最大的小龍蝦細分餐飲市場。

三、蝦稻上做好文章

荊楚糧的希望在蝦稻,從天然資源來看,潛江運作蝦稻肯定沒有荊州有優勢!這是荊州的突破口。

該回答在荊州與潛江兩地引起了很大反響!智周萬企專注地理標誌產業策劃與開發!必將對湖北小龍蝦產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湖北大嘴巴


小龍蝦作為近五年來興起的一個新的養殖項目,因其投入相對較低,風險較小,對技術要求並不高。備受農民漁民的青睞。其價格也是一路扶搖直上,從五毛一斤漲至四十元一斤的天價。

小編家鄉在湖北監利縣,這裡可以說是小龍蝦的最大的養殖基地。也見證了小龍蝦產業的騰飛。但近幾年我發現龍蝦的養殖方式已經發生了改變。以前是農戶散養,投餵的一般是自產的大豆和油菜籽梗。以及種殖的一些水花生,吃不敗之類的水草。現在卻大規模投餵的蝦飼料。據我所知,僅有少量的洪湖附近水域投餵的是冷庫裡的凍魚。不得不承認,洪湖以及大面積水域養出來的個體大,色澤豔,體質強。比農田回形池及精養池的成色好多了。有經驗的蝦販子都會把大池子養出來的蝦鋪在農田養的蝦上面,這樣看起來賣相好的多。

由此我想到了黃鱔,當年監利的黃鱔養殖也是風生水起。一時之間監利大河小塘處處是網箱。剛開始喂黃鱔的是白鰱魚,那時候鱔魚還是蠻有市場的,上海水產市場只要是監利的黃鱔搶著要。後來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養殖戶開始投餵飼料,結果鱔魚長的肥膩且口感差,市場開始拒絕。而且黃鱔生病的概率大幅升高,形成了養殖戶風險大,市場銷量差。許多養殖戶虧的一攤糊塗。現在小龍蝦好像也在步黃鱔的後塵。不得不承認,飼料養出來的東西口感及安全度就是欠佳。

所以,小龍蝦若想從量變優化到質變,萬不可過份追求產量而投餵複合飼料。應該從水質,苗種,環保,健康的角度經營好這個項目。切不可步黃鱔養殖的後塵,被消費者拋棄。其實現在養小龍蝦真正賺錢的是販賣苗種和蝦販子。很多農戶跟風養蝦,一點技術也沒有,已經出現了大規模死蝦的池子。所以這小龍蝦的錢也不是那麼好賺。


監利晨驤通


整個湖北每年要吃多少小龍蝦?


用戶793276092386


荊州的水產養殖要做大做強,就需要規模化系統化工業化的開展,還要建立完善的銷售物流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