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了!貴州茅臺18年前“不進行同業競爭”的承諾被翻出

5月6日下跌6.98%,5月7日下跌1.77%,5月8日再度下跌0.63%,收盤報884.4元。短短三日,“A股第一高價股”貴州茅臺折損市值1130.4億元。除了近日大盤大幅調整外,其控股股東茅臺集團成立獨資營銷公司,也是下跌導火索。就此貴州茅臺站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除了引發券商分析師和小散“對陣”,更是招來上交所的監管工作函。

茅臺集團也成立了個營銷公司

5月7日深夜,貴州茅臺披露了上交所發出的監管工作函,須就以下四大事項儘快核實、及時對外披露:一、投資者關注,控股股東成立營銷公司並全資控股情況下,是否擬全盤直銷經營上市公司的茅臺酒配額,是否可能形成金額較大的關聯交易。二、請公司控股股東說明是否已就茅臺酒銷售有關事項與上市公司進行溝通洽談,是否已形成相應方案計劃。如是,請說明具體安排。三、公司定期報告顯示,公司營銷網絡佈局正經歷調整,經銷商數量有所削減。請公司說明,上市公司營銷渠道建設的具體規劃安排,以及本次控股股東成立營銷公司與公司前述“營銷體制調整”之間的關係;並區分集團營銷渠道、公司自身直銷渠道和經銷商渠道等,說明未來年度內公司對茅臺酒各類銷售渠道投放的計劃。四、請公司說明與集團營銷公司之間是否可能新增關聯交易,以及需相應履行的決策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五一長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貴州茅臺集團營銷有限公司宣佈揭牌成立。資料顯示,該公司是茅臺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新設立的集團營銷公司將重在“用好增量、管好存量、加強管控、統籌市場”,與社會渠道實現錯位發展,與原有營銷體系互為補充。

這引發市場極大關注,有投資者擔憂,茅臺集團這一舉動實際上是通過另立營銷子公司來和上市公司貴州茅臺爭奪利益,將一部分本該預期進上市公司的淨利潤轉移到了集團層面,畢竟貴州茅臺旗下已經有一家銷售公司。而且,2018年貴州茅臺經銷商減少437家。今年第一季度,貴州茅臺經銷商總數加速下降,減少533家。這空出來的茅臺酒配額是否將落入這家營銷公司?受此影響,這三日貴州茅臺股價遭遇重挫,失守900元關口。

十幾年前的招股書承諾被翻出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近日該事件鬧得紛紛擾擾,券商分析師和小散、知名私募成為“對戰”的兩大陣營。其中,被外界稱為“貴州茅臺第一吹鼓手”的中金公司分析師刑庭志團隊逆勢上調貴州茅臺目標價,且上調幅度高達26.3%,至1250元高位,維持推薦評級。在最新的研報中,該團隊稱,貴州茅臺的提價能力仍然沒有完全體現,公司當前股價被低估,同時看好茅臺結構升級。集團營銷公司的設立不會改變上市公司的獨立產品定價權,需要依照市場一致定價,並間接推動渠道商開發新的團購客戶而不是在存量客戶中去受益。

華創證券董廣陽也建議投資者充分理解貴州政府以及茅臺管理層,在過去一年為了茅臺經營更加廉潔,為了茅臺價格更加穩定,所下的巨大決心和做出的巨大努力;建議投資者充分理解茅臺管理層在平衡多方利益上的努力,在統籌集團產品組合營銷上的必要性。同時建議茅臺集團及實際控制人,能進一步去理解資本市場對公司治理方面的關注,以及國有企業資本運營的方式手段創新。該券商維持貴州茅臺目標價1000元,維持“強推”評級。

面對知名分析師的積極站隊,不少投資者難以苟同。一直持續跟蹤此事的微博用戶“茅臺900元真不算高”昨日再度表示,不是茅臺集團“你想怎麼幹”,而是“你什麼都不能幹”。貴州茅臺2001年發行上市的招股說明書曾提及,“集團公司於1999年10月28日向發行人出具了《關於不進行同業競爭的承諾函》……不以直接或任何間接的方式從事任何與本公司相競爭的業務,並且保證在其控制之下的任何子公司也不從事與本公司有競爭的業務和活動。”股份公司已有自己的銷售公司,茅臺集團又新成立一個全資營銷公司想搶茅臺酒的銷售生意,這算不算同業競爭?退一步講,就算這家新成立的營銷公司不是去賣同類酒來和茅臺酒競爭,根據招股書,“公司控股股東與關聯股東還承諾在其經營業務中將不利用其在股份公司中的控股地位或股東地位,轉移利潤或從事其他行為損害股份公司及其他股東的權益。”那麼,集團營銷公司從股份公司接手收回的經銷商茅臺酒的銷售,算不算“轉移利潤”?

知名私募人士但斌也發了多條微博討論此事:茅臺集團成立營銷公司,受影響的是收回的酒本屬於股份公司的利益,由於由新成立的公司負責銷售,這部分的利益會受影響……

對此,《金證券》記者接觸的基金人士表示,目前尚不瞭解股份公司與集團營銷公司將以什麼樣的銷量和定價去對接,相應的關聯交易金額有多大,但目前市場如此強烈的反應,也會逼使集團公司和股份公司審視內部的治理結構,拿出更為服眾的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