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覺得現在的藝術作品中,你們更看重的是藝術本身還是藝術家本身?

木村小姐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個人拙見,藝術品本身,藝術家同等重要

一幅畫作,是畫家勤學苦練,嘔心瀝血,天賦與才華的心血見證。

而對於畫家本身而言,畫出了舉世聞名,流芳百世的經典畫作,最好不過了。

但是對於藝術家自身而言,比如畫家,自從畫出了一幅經典作品,從此一舉成名,名利雙收

但是英雄不提當年勇,如果畫出了一幅經典畫作之後,從此變得很傲嬌,不再進步,不再推陳出新的話,那麼自己的藝術肯定會停滯不前

所以不斷推陳出新,是每一個藝術家必須具備的品質。

比如立體主義畫家畢加索,一輩子都在推陳出新,不斷創新突破自己,他一生的畫作,經歷過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立體主義時期等等

他不斷嘗試鑽研新風格,從沒有固定侷限在一個繪畫風格中,他最終實現了一輩子像一個兒童的視角畫畫。





所以一個藝術家,一個畫家,應該不斷在自己的才華和創作風格上,不斷演變創新,不斷深入鑽研自己的風格,你創作的藝術品才會不斷髮展,不斷進步

西方美術史上,許多畫家的代表作,不止一兩幅

比如印象派畫家莫奈的代表作是《草垛》,《盧昂大教堂》《睡蓮》系列等等

新古典主義畫家安格爾的代表作是《泉》《大宮女》《土耳其浴室》《加拉的玻林娜·埃蓮諾爾》

新古典主義畫家大衛的代表作有《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口的拿破崙》《賀拉斯兄弟之誓言》

《雷加米埃夫人像》《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等等

畫家有許多代表作,都是畫家自己,一輩子都在努力,一輩子都在更新自己的見證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粉絲們,頭條朋友們,你們看重藝術作品本身,還是藝術家本身?


藝術狂人2


題主所問“你們覺得現在的藝術作品中,你們更看重的是藝術本身還是藝術家本身?”關於這個問題,這要看每個人自身對藝術的認知水平是怎樣的,或者說審美情趣如何,值得注意了,在當代,名人藝術或多或少的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念,



沒有藝術認知或者審美情趣能力低下的人,看重的是藝術家本身;只有一定的藝術認知和審美能力的人,才會看重藝術本身。

開篇就提到了,在當代,名人藝術或多或少的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念,比如,有部分人在欣賞評價一件藝術作品時,是先問這作品是誰創作的,如果得知是某個名人,那麼欣賞之後,他就會說這作品很好、非常好、有特色風格,就像很多人說趙本山的書法藝術作品水平很高,簡直會讓人“嘔吐”,



當然了,也並不是所有名人的藝術水平不行,畢竟有些名人業餘時間還是非常認真對待藝術的,而不是為了顯擺,所以說一個稍微有點藝術認知的人,是不會被“名人效應”所影響的,而是會從藝術的標準角度進行欣賞評價一件藝術作品,藝術發展了幾百年、幾千年了,好的藝術作品是依然存在的,做個對比就可以了,


因為任何藝術都可以臨摹模仿,模仿的程度境界可以達到和原創作品幾乎一模一樣,也就是高仿贗品,當把高仿贗品與原創作品放在一起,如果沒有標註藝術家的姓名時,是很難辨別哪一件作品是原創,要是把高仿贗品標註某個名人的名字(原創沒有註明)那麼那些不帶心來欣賞作品的人依舊會說高仿贗品才是真正的藝術作品,

綜上所述,在欣賞評價一件藝術作品時,一定要看重藝術本身,而不是一味的先看作品出自於哪個人之手筆,所以說平時要多提升自己的藝術素養、審美能力,才會知道藝術真正的魅力價值體現在哪裡,既然藝術來源於生活,那麼就多用心體驗生活,對藝術的認知、審美能力自然也就會提升。



詩夜城主


藝術是按美的規律性塑造人物形象的審美理想,為人們提供了具有審美視覺的藝術形象性的感染力,滿足了人們審美情感的需要。由於每個人藝術修養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年齡不同,導致人們對藝術本身或藝術家本身,孰重孰輕審美觀念的差異性。



人們對藝術家個性風格的追求,體現出藝術作品具有興趣欣賞性和藝術價值。這要求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要反映新時代的新面貌,創作出雅俗共賞、通俗易懂的藝術作品,極大地滿足人們對藝術的需要。人們只要能欣賞和喜歡了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就被人們看重藝術家本身的價值。



藝術具有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是提供給人們藝術享受的審美情趣,就被社會認同和就被人們所看重。有些藝術在當時社會不被看重,是在所難免的,但是不能排除和詆譭它的藝術價值。經過時間的考驗,這些不被看重的藝術被人們發現和看重,從而達到了不被看重到被看重的過程。藝術的被看重,是要經過歷史的考驗,體現出藝術價值的生命力,才能被人們看重和喜愛。


黃智637


你覺得現在藝術作品,你重視藝術作品,還是藝術家本人?

欣賞藝術作品,首先看賞作品是否優秀,重視藝術作品的品味風度,但也要了解藝術家本人的藝術創作風格,以及與其有關的創作背景,利於賞析作品,知道這幅作品的藝術價值。這是不可迴避的,因此,重在作品,也要了解藝術家本人創作背景。

現今存在作品的欣賞重名氣,先看是何人所作,對於沒有名氣的作品,往往忽視,這已形成了普遍現象,這種情況的形成,是俗以成規,拍賣行,一般都是名家的作品,其實有些作品屬於三六九等,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有的是粗製作品,但有其名氣,故依就拍出好價格,也就是說,作品的藝術家價值與經濟價值有不符的情況。

這就屬於重視藝術家,而不重作品。

當今藝術界,其一部分作品的創造者,都有很多掛名頭,重包裝自己,廣而告之,其目的也是揚名,看準了市場就是名氣非常重要,一如其它商品,品牌的效應,因此一種世俗化藝術之賞勢頭越來越盛,也是市場經濟產物,衝擊著藝術界,以取得效益為本,而不去潛心創作。入俗隨俗。失去藝術性。

因此應該選擇作品,不看名頭,這才能利於藝術作品優質性,真實還原作品欣賞正常軌道,不以人貴而貴,不以名氣而名,讓普通人,只要創作出優質作品,照樣於拍賣行,得以報出應有的藝術經濟價值。體現藝術也是公正平等,不帶有看人拿菜碟之弊。

風氣一旦形成,藝術創作繁榮矣,從而創作能動性提高矣,期待那一時到來。



狂喜淡墨a


我認為作品和藝術家都要有所看待,首先如果先看到一副筆墨流暢、行雲流水、工整優美的作品時會特別欣賞,喜歡。進一步會去看他的落款,知道是誰的作品。然後會去了解他這個人。所謂作品就是心境,無論草根作者還是官家名家,只要作者是個好人,是個為社會做出好的貢獻的人,相信他的作品內容、意境也不會壞到哪去。所以這個作品我就想去學習,並推薦給別人。反之,如果作者是個壞人,其作品也不會好到哪去,不予推薦。以上為個人觀點。


出筆勵志


肯定是藝術本身了,不看藝術性本身而看作者是誰,那不是真正藝術家所謂。


以翰墨書道的理解,是先藝術本身然後才看作者。無論藝術家本人或欣賞者都應該把作品的藝術水準看得要高於藝術家本人。從理論是的確如此,不過從社會或欣賞者的角度出發,藝術家也應該看重,通常情況下是一位藝術家有了名聲以後,我們才真正會看重,這並不矛盾。正常情況下,藝術家的聲名是和其藝術水準平行的。但作為我們普通人或沒有出於藝術家本人的藝術活動圈內,毫無異議,認識藝術家是從其聲名中獲取認識的,更多的是藝術家火了以後,也許有些象現代非常紅火的沈巍那樣。


當藝術家的盛名有了以後我們才可能有更多的機會或條件認識藝術家,然後才是作品。但這不是本,沒有前期藝術家自己在藝術上孜孜矻矻的探索與修為、就不可能有後來的盛名。所以藝術家的藝術水準才是根本。實際上,無論是藝術家本人亦或欣賞者都說一樣的,會把藝術家和藝術家的作品的藝術水準放在第一位,然後才是藝術家。也許有人會認為盛名第一才正確,這樣理解也沒有毛病,這時在名副其實的情況下才是如此的。


翰墨書道


大多數人還是看名氣,儘管他們十分的不願意承認。


雲壑聽泉


藝術家,藝術作品和創作者合而為一,沒有藝術靈魂的藝人只能稱作匠,劉開渠大師與同仁能創作能雕琢小樣兒,而完成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就是工匠。所以真正的藝術作品與藝術家是分不開的,您說是嗎?


王江80625517


藝術作品是一個人的創造力,藝術家在藝術中需要找到自己,藝術作品之所以能夠為被稱為藝術作品,一般要包括的要素——意和象——意,是創作主體要表達的意念、情感、理想、追求;象,是作品所賦予的物化藝術手段,所有藝術品,都是意和象的統一。藝術的意境是創作者靈魂的昇華,才會通過作品的外放形式表現。通過一件作品的好壞,亦可看到作者具備的真實知識、情懷、生活感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天賦、審美力、藝術功底等綜合實力,沒有虛假,也欺騙不觀眾的。

世界本是多元,需要承載思想價值的作品來闡述自己的理念,未來的世界需要更多的中國價值觀。


生命de旁觀者


我看作品的感覺,不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