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錯失一次發展機會的洛陽,還有再次崛起的希望嗎?

相信很多朋友把洛陽發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歸咎於河南省的政策因素,不可否認政策對於地方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那麼未來河南是不是會把發展重心調整到洛陽(也就是豫西地區),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強省會戰略下的發展模式在河南還將持續下去

如果說是10年以前的話,個人覺得河南是會把發展重心向洛陽等豫西地區進行傾斜的,但是如今的話個人覺得還是以強省會為主的發展模式,幾點愚見:

已經錯失一次發展機會的洛陽,還有再次崛起的希望嗎?

鄭州這幾年發展堪稱飛速

第一、中部地區省會發展的快慢、產業質量高低直接決定了這個省的產業層次和高度。看過我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中西部大多數省份發展明星城市(也就是省會)的必要性有大。如果說在中部地區政策、資源、基礎建設等等都屬於拔尖的省會城市都不能在全國各大城市立足的話,那麼這個省份未來的發展註定只是配角。河南也正在拼命前進的路上,選擇省會是唯一選擇。

第二、洛陽與鄭州的經濟、產業差距已經越來越大,用鴻溝來形容也不為過。截至到2018年省會鄭州GDP總量已經達到10143億,洛陽只有4640億,鄭州是洛陽的2.2倍!!這個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如果說10年前的話,河南產業、政策、資源向洛陽傾斜那麼打造河南雙星城市(類似於山東青島和濟南模式)或許大有可為(當時也確實這樣做了)。但是很可惜的是因為歷史原因(洛陽孫書記之後),洛陽已經錯失了最佳發展期(差不多喪失了接近10年發展期)。如今雖然說在奮力追趕但是不得不說已經很難了,這跟買房一個道理,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如果想上車就必須付出更加大的代價。

已經錯失一次發展機會的洛陽,還有再次崛起的希望嗎?

文化氣息濃厚的洛陽

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定位是洛陽唯一的機會

其實目前河南省的發展目標很是清晰,鄭州為中心輻射全省甚至中部地區,洛陽輻射豫西及臨省城市,商丘輻射豫東及臨省(包括南陽輻射豫南、安陽輻射豫北等等)。但是洛陽唯一的遺憾就是距離鄭州太近了,自己本身就有被虹吸的風險。這點從洛陽曆年的常住人口增長就可以看出來,以2017年為例洛陽戶籍人口710.1萬人,常住人口682.3萬人,也就是說人口流失在28萬左右。那麼洛陽未來該怎麼做?幾點愚見:

已經錯失一次發展機會的洛陽,還有再次崛起的希望嗎?

洛陽

第一、必須搶人了(最緊迫的)。目前的洛陽給人的感覺就是有點老邁的感覺,原因很簡單就是如今的洛陽外來人口太少了,哪怕是對於下轄郊縣的吸引力都是不足夠的,缺乏新鮮血液的注入,註定是一潭死水。2018年西安搶人的情況讓人記憶猶新,洛陽其實缺乏的就是採取主動搶人的態勢。僅僅依靠現有的政策是不不足以吸引人才的,起碼比起省會鄭州的人才補貼來說,洛陽已經不佔任何優勢了,而且市區人口不足會嚴重製約洛陽城市的未來發展!!!而且近期聽到消息說一些洛陽科研機構集體搬遷到西安,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是真那麼洛陽面臨的就是雙層壓力。而且近期河北省會石家莊已經開始“零門檻”落戶了,洛陽還在等什麼?

第二、基礎配套完善是必須的。雖然說近幾年洛陽在城市配套上在大力推進,城市框架在不斷擴大,但是基礎配套建設還是必須加快。吸引人的主要因素就是基礎配套,醫療、教育、就業等等都是需要加大力度進行改進的。

已經錯失一次發展機會的洛陽,還有再次崛起的希望嗎?

洛陽一拖

第三、努力打造優質商業環境是必須的。曾不止一次的聽到朋友講洛陽的營商環境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洛陽沒有徹底擺脫過去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發展模式的思路。這點作為地方來說必須改變固有觀念,扶持和鼓勵民營企業大力發展,努力打造洛陽商業中心的地位,起碼在豫西地區必須是這樣。

綜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強省會戰略還是會一如既往的貫徹實施,洛陽作為副中心城市是唯一的機會。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打造優勢產業是一個大問題,努力留住既有人才,然後不遺餘力的吸引人才落戶洛陽為洛陽經濟發展出謀劃策才是唯一出路。

各位覺得呢?歡迎關心城市發展的朋友積極留言、點贊、關注、轉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