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準扶貧”訪談節目——莒縣第一中學派駐長嶺鎮史家洙流村“第一書記” 王志強

“聚焦精準扶貧”

訪談節目

-FM95 日照綜合廣播-

【扶貧之聲】FM95/“聚焦精準扶貧”訪談節目——莒縣第一中學派駐長嶺鎮史家洙流村“第一書記” 王志強

【扶貧之聲】FM95/“聚焦精準扶貧”訪談節目——莒縣第一中學派駐長嶺鎮史家洙流村“第一書記” 王志強

根據縣委組織部和莒縣一中工作安排,我於2018年8月到長嶺鎮史家洙流村任第一書記。駐村以來,在駐地黨委的領導、派出單位的支持和相關各部門的關懷下,按照縣委對第一書記的工作要求,以黨建為抓手,努力提高村黨員幹部的政治意識和思想水平,與駐村廣大幹部群眾一起凝心聚力助脫貧,同心同德幹實事,嚴格按照縣委部署,在村莊按程序、抓節點、分步驟積極推進“弘揚公心精神,推動鄉村振興”專項行動,為下一步的駐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扶貧之聲】FM95/“聚焦精準扶貧”訪談節目——莒縣第一中學派駐長嶺鎮史家洙流村“第一書記” 王志強

駐村後,我不等不靠,立即開展工作,迅速密切各方關係。在村三職幹部的大力支持下,克服種種困難,認真細緻地開展調查研究,準確掌握了第一手資料。面對新的工作環境,我意識到,只有掌握村情民意,從實際出發,真抓實幹,才能為駐村工作夯實基礎、找準方向。史家洙流村位於長嶺鎮東北部,距離鎮駐地五公里,共有村民96戶257口人,耕地118畝,黨員14名,支部成員3名,村支部成員平均年齡59歲,老化現象明顯,建檔立卡貧困戶3戶,2017年均已脫貧。存在的主要問題為軟弱渙散黨組織,截止到2017年已經8年未發展新黨員,黨組織服務意識差、服務能力弱,村文化大院為危房,辦公設施簡陋老化,村民致富意識差、“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村莊耕地少,人均不足半畝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常規農作物。群眾思想觀念落後,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弱。集體經濟收入不到3萬元,屬集體經濟薄弱村。

駐村以來,我走遍了村子大街小巷,田間地頭,走訪黨員14名、貧困戶3戶、群眾79戶,召開專題座談會6次,制定計劃3個,通過深入探討調研,確立了“打造黨建陣地,修建文體廣場,培育支柱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村民致富”的村莊發展思路。

黨建是一切工作的基礎,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堅持把加強村幹部培養,夯實村級組織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始終堅持把“黨建引領、黨員帶頭,促脫貧、正民風,發展致富的帶頭人”為目標,秉承“讓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的工作理念,堅持做到勤於學習、勤於調研、勤於積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與村班子成員研究制定適合村情發展的工作規劃,為村莊振興提供堅強的政治組織保障。

加強陣地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村級文化大院,通過“一事一議”爭取財政資金10多萬元,在原大隊院前新建文化大院,2018年10月開始動工,12月初建成,當月25日黨員及村民代表學習議事日大會就在新落成的文化大院佈置一新的會議室進行。大院共有7間平房,分為會議室、辦公室、計生服務室等,按照上級黨組織要求,專門製作了黨建工作制度版面,黨建宣傳標語牌等。使村裡黨建工作有規可依,有章可循。為黨員幹部工作學習活動打造了以紅色為背景的教育環境。

【扶貧之聲】FM95/“聚焦精準扶貧”訪談節目——莒縣第一中學派駐長嶺鎮史家洙流村“第一書記” 王志強

【扶貧之聲】FM95/“聚焦精準扶貧”訪談節目——莒縣第一中學派駐長嶺鎮史家洙流村“第一書記” 王志強

文化大院舊貌

【扶貧之聲】FM95/“聚焦精準扶貧”訪談節目——莒縣第一中學派駐長嶺鎮史家洙流村“第一書記” 王志強

【扶貧之聲】FM95/“聚焦精準扶貧”訪談節目——莒縣第一中學派駐長嶺鎮史家洙流村“第一書記” 王志強

文化大院新貌

注重擴大夯實組織基礎,發展壯大年輕黨員隊伍,嚴格按照組織程序步驟,從村優秀青年中發展了2名入黨積極份子。

通過公心教育、實地考察學習、“三會一課”、 “議事.學習”與黨員談心等系列活動,提高了黨員幹部群眾的政治站位,把公心精神、公心意識注入每個黨員的思想,號召黨員幹部群眾群策群力,積極為村莊發展獻計獻策,改變了過去黨員參會不積極,會上不表態、黨性不強、個人利益為重的渙散現象,黨員幹部的工作熱情提高了,戰鬥力、凝聚力、向心力增強了,村莊積極向上的新風氣、新風尚日趨形成,群眾的滿意度越來越高了。

【扶貧之聲】FM95/“聚焦精準扶貧”訪談節目——莒縣第一中學派駐長嶺鎮史家洙流村“第一書記” 王志強

以全縣“弘揚公心精神,推動鄉村振興專項行動”為契機,我村及時成立了村專項行動小組,聚焦解決村莊集體尾欠、無償佔用集體資產資源、多佔宅基地、顯失公平的經濟合同、拖欠社會撫養費等歷史遺留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掃黑除惡”,一戶多宅、超佔、空閒地清理,規範村規民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制度等各項工作壓茬推進,有效解決了村多年工作中沉積的老大難問題,目前,我村共清理出多佔宅基地11處,徵收有償使用費8127元,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村民自治、法治、德治意識明顯增強,維護了公平正義,帶動了工作提升,贏得了群眾讚譽,在村莊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為鄉村振興開好了局、清好了障、鋪好了路,在全鎮領先順利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起到了第一書記駐村的帶頭作用。

駐村以來,我始終堅持工作中做到“三個彙報”,一是積極向派出單位彙報,二是積極向駐地黨委政府彙報,三是積極向包聯企業彙報。通過常態化的定期彙報溝通,贏得各級各部門的理解、支持和幫扶。駐村以來,我堅持每週到派出單位彙報工作一次,每月到黨委政府和包聯企業彙報工作一次,報思想、尋思路、添措施、得幫助,助力壯大村集體經濟。 截止目前,莒縣一中就助力駐村發展召開班子成員專題會議6次,學校班子成員8人6次到村莊實地檢查指導工作;2018年9月20日,校長宋國安同志一行專程來駐村實地考察調研,看望了老黨員、貧困戶及老年戶,給他們送去了慰問金,並就村莊的長期發展點明瞭方向,給村裡帶來了10000元幫扶款;12月初學校為文化大院配備了會議桌、辦公桌、真皮沙發、茶几、辦公椅等價值30000餘元的嶄新的辦公用品;2019年1月為加強村裡的安全管理,學校為村裡安裝了全覆蓋的監控設施,價值10000多元;還為村裡配備了電腦、打印複印一體機等先進的辦公設備,價值5000餘元。

村莊小,耕地少,村民活動場所少,我去之前村裡已經著手建小廣場,我瞭解了詳情之後帶頭捐款800元,共募集善款12000餘元,爭取縣文體局支持體育器材一批,改變了村民娛樂活動無場所的狀況,現在小廣場已經成了村民休閒娛樂的主要場所。

【扶貧之聲】FM95/“聚焦精準扶貧”訪談節目——莒縣第一中學派駐長嶺鎮史家洙流村“第一書記” 王志強

整合資源,培育支柱產業, 壯大集體經濟。我積極聯繫幫扶企業“莒縣東城建築公司”,已爭取到幫付款3000元,作為啟動資金把原大隊院修繕一下,搞一個小型食品加工廠,讓村民在家門口打工賺錢增收,壯大集體經濟。

合理規劃村莊佈局,打造美麗鄉村。委託規劃部門合理規劃一下村莊佈局,利用“幸福公路”拓寬的有利時機(此路從我村西穿過,故下步規劃應向西發展),籌集資金建造沿街樓,發展經濟,增集體收入。

駐村工作剛剛起步,鄉村振興,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使命在肩,不容片刻懈怠,面對村情,我和村班子成員將秉承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理念,積極尋找與國家政策和鄉村振興策略相結合的村莊發展思路,注重發展支柱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村民發家致富,以實幹精神和創新思維,推動全村工作再上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