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鍾江影評

影片簡介: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長久以來,英語世界都缺乏一部規範、通用的詞典。不論是對日常使用,還是學術研究來說,都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與混亂。

直到十九世紀中葉,當時英國倫敦的語言學會感到,有必要為英語這門語言「正本清源」。決定編纂一部前所未有的、全面、權威的英語詞典。

然而他們的雄心壯志,一上來就飽嘗挫折:

由於語言發展太快,人力編寫的進度跟不上;二來,也是因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英語已經被全世界廣泛使用、用法詞義因地制宜,所以很難整理歸納到一起。

一開始的幾位負責人不是有工作在身,中途退出,就是因病不幸英年早逝;甚至有一位學者因為精神壓力巨大失蹤,已完成的手稿也被付之一炬。一通折騰下來,圈內的語言學專家沒人願意再接手這個地基都沒打好的爛攤子。

於是離他們提出編寫一部「完美的詞典」已經過去了二十年,而進度,還是零。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詹姆斯·默裡,只是一位普通商人的兒子,14歲就輟學,全靠自學成才,目前在一所中學教書。默裡是個語言學的研究愛好者,雖然沒有高學歷,但他憑藉一腔熱情自學成才,掌握了拉丁語、希臘語、意大利語、德語、法語、俄語等多門語言,並用以上語言出版過不少著作。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簡單講,除了中文不會說,他基本啥語言都懂。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當他得知英國語言學會打算編纂《牛津英語詞典》時,就立即毛遂自薦,希望能主持詞典的編寫工作。

走投無路的語言學會,考慮再三,決定破罐子破摔,放手讓默裡來幹。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在語言學會的理想中,《牛津英語詞典》(OED)應當是一部「完美的詞典」:它不僅要記載所有的單詞及其定義,還要記錄每一個單詞在不同時代的用法的流變過程。

為此,他們要找到每個單詞在每一個作家筆下出現過的例句。

而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工作方式只能以最枯燥、最原始的方法進行——把當世所有的英文書籍通讀一遍。

然而比起這宏大的願景,學會提供的資金卻是九牛一毛。預算只夠僱傭兩名助手不說,連工作室都是默裡在家裡自己親手搭起來的。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按照之前的工作方法和人力物力,詞典的編纂工作至少需要一百年。但是倘若能發動幾百、甚至幾千人一起努力呢?

於是默裡想出了一個不用花錢的絕妙方法------

「所有英語的使用者,請助我們一臂之力吧!」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他發佈了一封措辭激昂的呼籲書,很快就吸引來上千名志願者和雪片般的來信。

然而可惜的是,詞典編纂中的最大障礙,卻來自於一些再基礎不過的詞彙。

例如,「Approve」。

所有人都知道它的意思是「贊同」,但無論如何努力,默裡一行人都沒法在17和18世紀的任何一本書中找到它出現過的痕跡。對於一部完美的字典來說,這樣的遺漏和斷層是不可容忍的。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漫無目的的大海撈針能逼瘋世界上最有教養的學者;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然而一通「無能狂怒」之後,他們還是隻能乖乖回到紙堆和書籍中按圖索驥。

如此下來,詞典的編纂工作幾乎陷入停滯,僅僅「A」開頭的詞就耗費了他們數年的時光。同時由於無法按期交稿,引發了出版社的不滿。出版社表示,要麼精簡收錄的詞條,要麼提高工作效率,否則就撤掉默裡,換人續寫。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眼看默裡又將重演前輩們的悲劇,一封不起眼的信拯救了他們。信件來自伯克郡一所精神病院中的「邁納醫生」。

信中不僅解決了困擾默裡許久的「Approve」失蹤之謎,隨信送來的包裹更是名副其實的大禮包:那是超過一千餘個單詞,在歷代典籍中出現過的例句,詳盡、準確,無一遺漏。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同時邁納醫生還發明瞭一種高效的詞條整理方法,可以將某一時期的書籍按出現過的單詞首字母全部拆分,重組,極大提高了檢索的效率。邁納的出現幫助默裡解決了燃眉之急,迅速完成第一部分稿件,交給出版社出版成冊。

默裡決定親自前往那所精神病院,將樣書送給從未謀面的「筆友」。然而,現實卻令他大吃一驚:邁納並非精神科醫生,而是精神病患者。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一位教授、一個瘋子,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英語大詞典就這樣在兩個迥然不同的人手中誕生了……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教授與瘋子》是由法爾哈德·撒夫尼亞執導,梅爾·吉布森、西恩·潘、 娜塔莉·多默爾 / 詹妮弗·艾莉等主演,於2019年3月15日在墨西哥首映的傳記片。電影改編自美國的西蒙·溫切斯特同名小說《教授與瘋子》(TheProfessor and the Madman)主要講述《牛津英語詞典》背後的故事,兩個“瘋子”堅持挑戰命運的不可能。該書問世後橫掃世界各大暢銷書榜,《紐約時報》《泰晤士報》排行榜雙冠王。2002年梅爾·吉布森買到了小說的著作改編權,17年後終將這一傳奇歷史搬上大熒幕。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英語十七世紀末尚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英文詞典,到了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英國語言學會的會員有感於當時英文詞典之不足,於是發起編寫詞典之計劃。1857年6月,成立了“未被收錄詞彙委員會”,旨在列出並未被當時詞典收當的詞彙。到1858年該學會同意編寫新的詞典,並命名為《按歷史原則編訂的新英語辭典》。到1876年,在語言學會的一次會議上,出身寒微、靠自學成才的默裡表示願意接手編纂工作。

同時語言學會開始找出版社,希望出版這部厚重的詞典。他們同時接觸劍橋大學出版社和牛津大學出版社,但兩家出版社都拒絕出版這部書。到1879年,經過多年與牛津大學出版社艱苦的商議,牛津大學出版社方才同意出版,且願意向默裡支付版稅,計劃十年完成。默裡在家旁建了一幢小屋專為繕寫室,內置一個有1092格的木箱和大書架,命名小屋為“藏經樓”。他在報上、書店、圖書館發放傳單廣告,呼籲讀者除了注意罕見、過時、古怪的字,也希望提供常用字的引文,到1882年,詞條數目累計達250萬條。

詞典初版時,書名為《基於語言會所收集的材料、以歷史原則編纂的新英語詞典》,全書3522頁,收錄了由A至Ant的字,僅印4000本。1885年默裡搬到牛津出版社全職編寫。1915年,默裡去世,其所編A至D、H至K、O至P和T開頭的字,已是字典的一部了。自1895年起,詞典才開始用《牛津英語詞典》(OED)的名字,但僅只出現在分冊的封面上。最後分冊即第125部,於1928年4月19日出版。第一版出版前後花了71年,實用49年編寫。二十世紀中後,1933年最終完整出版的牛津詞典的內容已變得過時,出版社開始更新詞典。1957年,由伯奇菲爾德擔任編者,原計劃用十年左右,最終卻用了29年,最終於1989年出齊,共20冊。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十九世紀,這個自帶聖光的迷人時代,人類文明在這個百年如有神助,煥發出驚人的創造力,整個世界都彷彿充滿了超凡的頭腦和炫目的成就。身處維多利亞時代的一群英國人也被時代感召,他們準備以近乎莽撞的勇氣,開創一件舉世之功——編纂一本有史以來最綜合最全面的英語詞典。這群人的領頭人就是教授先生——詹姆斯•默裡。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編纂詞典絕非易事,想想看這世上有多少詞彙,天上多少種鳥兒,海里多少種魚,有多少種生靈就要有多少詞彙來命名它們,所有這些名字彙在一起,也只不過是貼上“生物”標籤的一個瓶子而已,詞典就是一個放滿了所有瓶子的房間。工程浩大,於是作為主編的默裡教授想了個辦法,公開向社會招募志願者,正是這次招募,才有了書中的故事,也徹底改變了邁納的人生軌跡。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威廉•邁納,生於美國一流望族,品學皆優,信仰虔誠,成年後學醫參軍,成為一名年輕的軍醫,本該擁有的大好前程,卻因為萬惡的戰爭化為泡影。邁納在戰爭中遭受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精神摧殘,患上了戰後創傷後遺症,他在一次精神失控時開槍殺了人,被關進了瘋人院。醫生開出的診斷書是,邁納患上了“偏執狂,即心中總想著某個單一事件的精神病”。從此以後,邁納的整個後半生都伴隨著孤獨與禁錮,不僅如此,他還要長久與看不見的心魔苦苦纏鬥,身心俱損,生命之火日漸暗淡,當所有人以為他撐不了太久的時候,邁納的人生卻迎來了一個意外的轉折。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肖申克的救贖》中說“有些鳥兒是不應該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他們的羽毛太豐潤了,當他們飛走,你會由衷地慶賀它獲得自由”,而邁納醫生雖無法走出高牆之外,卻也找到了自己與社會重新接軌的橋樑。

當他在報紙上看到默裡博士為《牛津英語詞典》的編寫所發出的募集公告時,就像看到重燃生命的希望一樣躍躍欲試,繼而馬上熱火朝天地投入到了這項偉大的工作中。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詞條提供者要符合的條件:一定的學識、大量的時間、極度的專注,瘋人院裡的邁納統統具備。編字典,在常人看來無法想象的事情,對邁納而言卻最合適不過。上帝關上一扇門,也為邁納打開了一扇窗。參與編纂詞典,使邁納在長久的與世隔絕之後,重新歸隊,找到了自我的價值,這讓他興奮不已,像在汪洋大海上遇見了一塊浮木。

誰是教授,誰是瘋子?

故事在邁納醫生和默裡教授一暗一明、一被動一主動的兩條線索之中緩慢鋪陳。邁納於獄中同另一個自己竭力抗爭,默裡於辦公室抵禦質疑的侵襲。看似毫不相干的兩人卻於文字的信仰之中必然相逢。

在默裡需要的釋義無處可尋之時,邁納恰於書架間尋找安定;邁納興奮記錄下的字條們拯救了自己無處落腳的靈魂,也同時挽救了默裡的第一次信任危機。電影會讓觀眾們第一次興致盎然的看著兩個老男人之間的書信往來。那份心意相通的默契竟令詞典編纂這樣偉大的工程淪為陪襯。

兩人看似命途迥異,實際上卻有著奇怪的相似之處,他們都同樣禁錮在一層又一層書架之間,專心致志地追求著最深奧的學問,都同樣靠信函與外界來往,淹沒在紙張與墨水的暴風雨之中。編纂詞典是單調乏味的苦工,也只有默裡和邁納這樣的人才有能力,與巨大的詞彙洪流作鬥爭,並站穩腳跟。當十幾卷的詞典陸續問世,世人驚歎於這項成就的繁複程度,巨大的成就背後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這喜悅與痛快的兩面,不管從哪面看過去,都同樣值得敬佩和讚歎。

電影的情緒表露始終是剋制的,沒有渲染默裡教授的偉大,也沒有對邁納“瘋子”的不幸太多煽情,只是平平講述,當兩人最終被詞典聯在一起,他們有了一次寶貴的會面,他們握手,交談,散長長的步。長久的堅持和苦心孤詣在彼此身上得到確認,多少獨自承受的孤獨和艱辛在對方的眼神中得到讚許。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故人相逢的契合下兩人半打趣半認真的對詞。在說到“一個聰明一個瘋”時,默裡顯出質詢的表情。邁納分開雙腳,用沉重的鐵鏈給予了無聲的回答。在這一次會面中,邁納調皮的摸了摸默裡的大鬍子。鬍子的雷同是二人表象下的同類項,而對詞時默裡的質詢恰恰是因為他亦將自己歸為瘋子。只不過邁納是眾人以為的瘋,而默裡的瘋來自於對詞典編撰已然“突破理性”的孤注一擲。正如片名中的“教授與瘋子”,我們還可以清晰說出他們分別是誰嗎?博士和醫生在英語中同為docter,教授與瘋子早已於文字的浩瀚中融為一體。

這部電影,絕不僅僅為了填補我們知識架構中的一個空白格。它蔓延而出的關於夢想、情感的詮釋足以回答我們生活中滯留的很多疑問。

信仰因夢想而存在,堅持與努力又因信仰而富有意義。不惜一切代價,不只是超級英雄的口號,而是每個還記掛著夢想的普通人都配得上的釋義。

有夢想的人都是瘋子!

為什麼傳記片最值得回味,或許是因為它讓我們感受到了歷史的細節、歷史的深處,關乎人性的共鳴,關於命運的真實。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電影偵探小說式的開局、極富節奏感的雙線敘事,時間線在倒敘與插敘之間切換,知識性的文字和戲劇性的人物情節交疊出現,聰明地照顧到了觀眾的耐心程度,多處情節的設計鏡頭感十足,幾處蒙太奇式的閃回和心理描寫恰到好處,平心而論,這一題材稍過嚴謹就會變成新聞紀錄片,偏向戲劇化處理又容易失去可信度,非虛構與虛構的劇情在這部電影裡得到了罕見的平衡。

編纂詞典的歷史軼事,威廉•邁納的曲折人生,電影難得做到了兼顧,這就給電影提供了兩個觀看的視角,你既可以把它看做牛津詞典的誕生史,又可以將其視為邁納的個人傳記。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相比默裡博士在劇中漫長的工作,邁納的自我掙扎和救贖在影片中佔了更大的篇幅。然而贖罪並不是那麼簡單,即使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境況,米利特太太也不願意輕易接受殺夫仇人的資助。邁納不斷地懇求看守為自己向米利特太太一家表達彌補之意,一來二往的接觸中,米利特太太發現清醒時的邁納是那樣善良而睿智,當他談論著

“站在書脊之上,我可以飛躍眼前的圍牆,借文字之翼,我可以抵達世界之巔,這是自由。只有閱讀時的人生後無追兵,閱讀時,是我在追尋上帝的腳步!”的時候,我們看到散發出智慧之光又彷徨無助的邁納醫生,讓人生敬又生憐。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邁納堅持教米利特太太讀書識字,以便她再轉授給她的子女,但這個過程中,米利特太太漸漸對邁納萌生了複雜的感情,在她寫給邁納的字條中寫著“If love......then what?”。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驚覺米利特太太心意的邁納更加矛盾,事實上他也一直在自己的書房中偷偷描繪著米利特太太的容顏,只是那張美麗的面龐,總是有一半陷入在陰影當中,就像邁納自己時而瘋狂時而平靜的心一樣難以捉摸。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比平時更加劇烈的幻象湧上心頭,愧疚、恐懼、羞恥、悔恨各種情緒來回撕扯著邁納的心,最終他在癲狂之中選擇了

自宮來斷絕自己對米利特夫人的非分之想,也從此墮入了更加瘋狂的煉獄之中。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雖然邁納曾經犯下過無法原諒的罪行,但就像院長對米利特夫人說的那樣“即使最不堪的靈魂,我們也該對之抱希望”,何況邁納本質上是一個那麼善良而堅強的人。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影片最後,默裡博士為了解救邁納,勇敢地站在當時還是內政大臣的丘吉爾面前慷慨陳詞:“這是一個複雜的飽受痛苦和悲傷的人,他也是一個生命,所以值得尊敬。”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當然默裡教授也是絕對的偉大和值得尊敬的,劇中的一個小插曲也足以證明。影片中的默裡還有位名叫托爾金的助手。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不會陌生,因為他就是近代奇幻文學鼻祖《魔戒》的作者。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談起那段編寫詞典的時光,托爾金曾說過“在那兩年裡所學到的東西,比我一生中其他同樣長的時間裡學到的東西都要多。”

讓我們致敬編著牛津詞典的先行者們,也讓我們尊重每一個勤奮、善良、瘋狂又受難的靈魂。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影片通過《牛津英語詞典》的編纂過程,也讓我們看到了人類文明之所以得以延續和發展,就是建立在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們共同的努力和探索之上。

在數字化的今天,字典已經變成了古董般的存在,越來越不受到重視。但工具可以變換,我們對於文字與知識的敬畏卻不能丟棄。它們既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也是我們記憶歷史的方式。不是每個人都能參與到編寫字典這樣的工作中,但是尊重與傳承自己的語言和文明,卻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一名 14 歲就輟學的「教授」和一個精神分裂的「瘋子」,為世界上一部偉大的詞典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一事實本身,就已經證明了詞典的意義:

它以文化和語言之名,將訴說著同一種語言的人們,不分高低貴賤、男女老少,緊密聯繫在一起。

正是因為這個時代太過浮光掠影,我們才更需要那些厚重、踏實的地基,安放我們漂流的思想,傳承這世上一切美好的文明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借文字之翼 我抵達世界之巔《教授和瘋子》通往語言之美的幸福路

預知更多引人入勝之電影評論和最新電影推薦,請關注微信號:zhongjiangyingping。原創文章,未經作者同意,嚴禁轉載!(小編:自由的射手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