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站位光緒帝,與慈禧爭奪權力,是慈禧痛下殺手的關鍵

1898年9月28日農曆8月13,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法場上風雨如晦,轟轟烈烈的百日維新失敗,慈禧太后下旨要在這裡處死譚嗣同楊銳林旭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六人。

戊戌六君子站位光緒帝,與慈禧爭奪權力,是慈禧痛下殺手的關鍵

第一個喋血的是31歲的康廣仁,受刑的時候他喉嚨被繩索緊勒無法做聲。第二個是33歲的譚嗣同,在砍頭前高喊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第三個是24歲的林旭,他是封疆大吏兩江總督沈葆楨的孫女婿,被允許可以穿官府受刑,臨行前他請求說幾句話監斬官充耳不聞,林旭於是不再說話臉不變色從容就義。第四個是49歲的楊深秀,他也是喉嚨被繩索緊勒無聲無息的就義。

戊戌六君子站位光緒帝,與慈禧爭奪權力,是慈禧痛下殺手的關鍵

第五個是41歲的楊銳,他是朝廷重臣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學生。被捕後張之洞拼命為他向朝廷求情,說楊銳與康有為梁啟超的亂黨毫無關係,但是慈禧太后並未理會,臨行前他說糊里糊塗的死真是死不瞑目。最後是39歲的劉光第,臨刑前大喊不經審訊就殺他們是違反大清律的,直言吾屬死,正氣盡。據說他受刑時堅持不下跪砍頭後屍身不倒,圍觀者為之驚駭不已。雖然同日血濺菜市口,但是六位罹難的志士其實各自主張是大不相同的,後人看起來頗有幾位屬於殺錯。

戊戌六君子站位光緒帝,與慈禧爭奪權力,是慈禧痛下殺手的關鍵

康廣仁雖是變法核心人物康有為的弟弟,但是他並不是變法的核心人物。雖然康有為辦報紙創學會等所有活動康廣仁都參與其中,但是大部分都是事務性工作。康廣仁不如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那般激進,最激進的主張也只是廢除八股文考試而已。對於維新變法他的態度更傾向於溫和,曾勸康有為說阿兄歸廣東上海啟超歸湖南,專心教育著書撰述激勵世人愛國之心,養成眾多實用人才三年必當有成,然後以辯證就中國大型改革才可望成功。康廣仁在給友人的信中也表達過對維新變法的看法,阿兄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而皇上無權安能有成。

戊戌六君子站位光緒帝,與慈禧爭奪權力,是慈禧痛下殺手的關鍵

相比溫和的康廣仁,譚嗣同要比康有為梁啟超激進得多,康有為到死是個保皇黨,而譚嗣同在他蜜不是人的著作仁學中,揚言誓殺盡天下之君主使流血滿地球,以洗萬民之恨。最年輕的林旭在戊戌變法前一年,還刻意避免與康有為接觸。此後他的觀點受康有為影響逐漸開始認可維新之論,甚至以康有為弟子自居。在入選軍機處之後,林旭的行為也較為激進,儘管如此,軍機大臣廖壽恆在戊戌政變之後求情時仍宣稱林旭與康有為並非異黨。楊深秀本與康有為沒太深的交往,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後抓的第一波維新黨人也沒有他,他是隨後上書質問慈禧太后為何囚禁光緒,惹的慈禧大怒而遭拘捕殺害。

戊戌六君子站位光緒帝,與慈禧爭奪權力,是慈禧痛下殺手的關鍵

劉光第的情況更加複雜,一方面劉光第參與了維新派的一些活動,還曾以身家性命為康有為擔保,另一方面劉光第被殺後抄家時發現他彈劾康有為的奏章尚未寫完,私下裡劉光第對維新派與守舊派的爭端並不認可,他說新舊兩黨互爭朝局令他寒心,同時又自詡好在自己並無新舊之見,舊者新者均需用好人天下方可久存。

戊戌六君子站位光緒帝,與慈禧爭奪權力,是慈禧痛下殺手的關鍵

真正冤的是楊銳,楊銳是張之洞的學生。對維新派的一些做法很不認可,在給張之洞的信中說康有為謬論,不過他同樣認為保守派也沒有希望,他更傾向於張之洞的洋務運動主張,也就是不改變政體的自強運動,而軍機處同僚高數後來回憶說,楊銳對同為軍機章京的維新志士譚嗣同林旭很有意見。私下裡形容譚嗣同是鬼呦林旭為鬼造,聲稱某君鬼呦某君鬼造同列如此我可知以,戊戌政變之前,楊銳覺得與譚林合作不利,揚言要抽身而退,甚至還要發表聲明說自己與康有為毫無關係以避禍,只是後來怕因此導致同僚關係鬧僵而作罷。

戊戌六君子站位光緒帝,與慈禧爭奪權力,是慈禧痛下殺手的關鍵

如果只考慮六人的維新變法主張,那麼毫無疑問戊戌六君子之間的差異很大,似乎是有冤的,但是有一件事在六人之間是共同的,那就是救國的理念,這六人中康廣仁是跟隨其兄康有為一直搞救國的,而譚嗣同楊深秀劉光第楊銳林旭五人均是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在清政府喪失失地喪權辱國之後,思想受到了極大的刺激。楊銳坦言要20年臥薪嚐膽,劉光第上甲午調成,譚嗣同憤而著仁學,楊深秀洗甲午之恥,林旭有詩云分明家國千行淚,救國圖存雪甲午之恥成了這群觀念並不相同的知識分子的共識,他們由此聚在同一旗幟之下。

戊戌六君子站位光緒帝,與慈禧爭奪權力,是慈禧痛下殺手的關鍵

倘若說救亡圖存就要被殺頭,那晚清就真走到盡頭了,實際上也是戊戌六君子死後十幾年清朝也就完了,不過在當時戊戌六君子的另外一個共同點才是慈禧欲除掉六人的真正原因,就是他們對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的鬥爭幾乎是相同的態度。唯心變法的另一條主要矛盾線就是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的權力之爭,而在這一問題上這六人出於不同的考慮都站在光緒皇帝這邊,這才是慈禧太后痛下殺手的關鍵,康廣仁是替保皇的康有為死的,楊深秀本來是沒事的,卻在戊戌政變後質問慈禧為何拘禁光緒下場立即確定,劉光第在戊戌政變前就上書要慈禧把權力還給光緒,肯定也上了慈禧的黑名單,譚嗣同林旭直接參與康有為梁啟超最後救援光緒的活動,楊銳對甲午之戰中慈禧的所作所為公開批評,這些舉動是對權力慾極強的慈禧的打擊。在戊戌政變的你死我活中,更是成了慈禧舉起屠刀的動機。

戊戌六君子站位光緒帝,與慈禧爭奪權力,是慈禧痛下殺手的關鍵

​維新變法中的皇帝與太后權力之爭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歷史上維新志士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變法之前宣揚的君主立憲開議會等關鍵政治主張,即使是在百日維新最順利的時候也沒有被光緒皇帝提過一次,光緒皇帝真正下令執行的維新政策也無非是發展工商業廢除八股文考試等一般事物的革新,光緒皇帝對變法維新的興趣和從慈禧太后那裡爭奪權力的興趣,究竟哪一個更大一些,答案也許只有光緒皇帝自己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