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換一個蘋果手機,為什麼不能半年換一個男友?

如果我一年可以換一個蘋果手機,為什麼不能一年換一個男友?

如果我想擁有更多的皮鞋,為什麼只能有一個女朋友呢?

世界這麼大,商場裡商品這麼多,憑什麼要壓抑自己呢?

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喜歡那個,買買買,換換換。

一年換一個蘋果手機,為什麼不能半年換一個男友?

女人如衣服,男人如皮鞋,時長勤換洗,生活更幸福。

男女關係,已經成了消費主義另一個攻陷的陣地。

資本主義最重要的動力就是消費,消費背後是需求和慾望。慾望一旦減少,需求一旦壓縮,投出去的錢,製造出來的商品換不來利潤,經濟就會下滑。

曾經的資本主義靠的是過硬的技術革新,產品創新以及服務升級,從筆記本到智能手機,從諾基亞到蘋果,從黑白電視到彩電,從綠皮車到高鐵,從局域網到互聯網,這些創新帶來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但是現在資本主義走向了一個歧路:研發的錢越來越少,營銷的錢越來越多,真正的創新越來越少,花裡胡哨的改變越來越多。

一年換一個蘋果手機,為什麼不能半年換一個男友?

美其名曰的變革,不過是詐術。如蘋果,從蘋果4之後的更新換代,都是小修小補,但就是在這些小修小補中,用戶找到了時尚感,高級感,以及與時俱進的參與感。而蘋果的銷量,也就蹭蹭蹭地往上漲。

再比如消費最大的領域:汽車和服裝。這兩個領域也是更新換代的大口,用戶已經被灌輸了一種概念,東西越新越好,越舊越糟。

消費,就是善,節儉就是惡。

一年換一個蘋果手機,為什麼不能半年換一個男友?

從營銷來說,這確實是是偉大的,對消費者來說,也是看起來有收穫的,但是由此產生的大量的垃圾,資源浪費,以及過度消費,債務陷阱等,則帶給社會更多的問題。

而如今這一現象,已經蔓延到了愛情領域。

曾經的愛非常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曾經的男女關係非常簡單,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無論是在西方還是東方,性愛都是非常嚴肅的事情,不隨便,不亂來,不放縱,向來是道德所推崇的。但是隨著60年代的性解放運動,這些觀念都被推翻。

先性後愛,性比愛重要,感覺第一。李銀河說,人類天性就多情,人類壽命一延長,不可能終生和一個人在一起,婚姻是反人類的,遲早要消亡。

李銀河只看到了人性的本能層面,卻沒有看到,人性的道德層面始終都在引導人性,讓人性在正確的軌道上行走。

她更沒有看到,性解放的背後是西方資本主義過度發達的產物,是消費主義的價值觀侵蝕了愛情婚姻的倫理觀,讓“從一而終”的觀念變成了“更新換代”。

婚姻的消費主義打敗倫理觀念之後,最終走向的就是自私自利,不婚不育,甚至縱慾主義。韓國。日本等國家人口已經實現負增長,而歐美等國家不斷走低的生育率,也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一年換一個蘋果手機,為什麼不能半年換一個男友?

只要能夠滿足自己的感官,只要能夠帶來更多的滿足,就是最好的。

個人在消費中只有滿足,而如果個人在愛情中也只是滿足的話,那麼就談不上互相幫助,互相犧牲,互相體諒,互相磨合。

婚姻的目標也就從實現自己變成了滿足自己。不將就,成了人們自我放縱的藉口。

實現自己意味著克服自我中心主義,走向你-我關係的融合,而滿足自己則是純粹的自我中心主義,甚至離西方的個人主義都差了十萬八千里。

一年換一個蘋果手機,為什麼不能半年換一個男友?

中國的性觀念開放也和經濟發展同步進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特別是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消費主義浪潮一波一波襲來,而國人的性觀念,已經發展到了令西方人咂舌的地步,到最後就變成了,愛只要能帶來物質滿足就夠了。

愛變成了交易,婚姻成了買賣,嫁給錢比嫁給人更重要,因為錢能夠帶來人更多的消費滿足。

2000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晚期,物慾橫流,酒池肉林,最終毀於一旦。而今在資本主義消費狂潮的引領下,彷彿又回到了那個時代。

人類真的會重蹈覆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