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機遇與挑戰並存,如何建立企業自身特色的智能製造體系

在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助推下,製造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浪潮,同時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面臨著挑戰與機遇,如何部署企業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如何建立企業自身特色的智能製造體系?如何規劃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平臺?

在近期召開的CIMIURA首屆智能製造高峰論壇上,浙江理工大學原機控學院院長、浙江省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達峰科技智能製造研究所所長等十多位行業精英紛紛亮劍,分別從智能製造標準、優化、協調、轉化各方面進行了深刻闡述,分享各自行業的智能製造相關技術、案例經驗與規劃。

“在向智能製造轉型時,企業應以價值為導向,吸引和發展‘智能型’人才,並制定大膽而前瞻的戰略,貫穿公司各個層級,而不應僅僅停留在生產車間。”浙江省經信廳研究院院長、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從專業角度,分析了智能製造的發展路徑,並提出數據+算法+算力賦能智能製造,助力企業智能化轉型的思路。

除了理論乾貨的分享,會上還進行了企業供應鏈物流、MES系統、AI視覺、VR虛擬裝配等產品的發佈、展示,讓參會人員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智能製造的升級成果。

像玩遊戲一樣,戴上VR頭戴式裝備,可以身臨其境地在一線工廠設計生產流水線,移動堆放零件。“這是VR虛擬裝配,可以模擬流水化作業後生產線是否設計合理,幫助企業在其工業領域排除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與故障。”來自浙江理工大學信息學院的宋瑩說。

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協同創新發展之路上,需要各行業各領域一起推進“互聯網+”。然而目前的智能化進程是“大型企業唱戲,中小型企業圍觀”的尷尬局面。

“大型企業可憑藉資本和實力,自研或是引進國外先進生產線,實現智能化升級,而中小型企業困難了許多。這裡我建議中小企業升級商業模式、運作方式以及生產流通設備,比如用雲製造、雲服務平臺,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去降低成本。”在《中小企業如何進行製造智能化升級》圓桌會議上,杭州製造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肖牛明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中建材輕工業自動化研究所高工薛根贊同這個觀點並補充道,“在落後的管理上做智能信息化,是不現實的。德國是個工業很發達的國家,然而據我觀察發現,德國中小企業依然很認真地在學日本公司的管理方式,這同樣值得我們去學習。”談及未來,薛根認為,隨著行業的整合,企業分化將會越來越明顯,“也許今天不努力轉型的企業,將來會把市場讓位給現在的隱形冠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