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工作三年經驗,進步快的人不過是用對了方法(深度好文)

文/如是聞道
一年工作三年經驗,進步快的人不過是用對了方法(深度好文)

有些人工作十年只有三年工作經驗,有些人工作一年卻勝似三年。

這並不是一個罕見的現象,倘若你在新興的行業中工作,你會發現很多比你年輕的人都已經走到和你一樣的位置了,甚至有些還成為了你的頂頭上司。

有些人把這些歸結於年輕人們的受教育水平高,或者直接說他們智商更高。

其實不然,天才總是鳳毛麟角的,比你強的人也有很多智力水平普通的人。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在工作學習中使用了高效的方法。

PDCA 循環

一年工作三年經驗,進步快的人不過是用對了方法(深度好文)

所謂 PDCA 循環,是指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將質量管理流程分為四個階段:計劃、執行、檢查、處理,並且循環往復進行的質量管理理論。

為什麼 PDCA 能夠幫助我們高效成長?

很多人都處於“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的狀態”。每當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的時候,總是熱血沸騰,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但堅持一段時間後,熱情退卻,又恢復了混吃等死的狀態。如此循環往復,人怎能不頹廢。

比如你準備減肥,於是每天吭哧吭哧地運動,運動後就直接癱倒在地,幾天後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好像沒什麼變化,身邊的朋友又不斷邀請你去擼串喝酒,你想著減肥好像沒什麼用,於是就把減肥拋之腦後去擼串了。

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們的行為結果沒有直接反饋給我們。通常我們的行為都只做到計劃、執行兩個環節,而檢查和處理的環節卻往往不願去做,或丟給下游同事,或乾脆等出現問題再說。

對於你不會進行復核檢查的工作或行為,你往往會輕視,乃至忽視,這樣就會導致你無法更新你的做事方法,始終停滯在同樣的水平上。

於是,被後來人以更加高效的工作方法所取代,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因此,除了計劃、執行,對我們的執行結果和目標結果間的差距進行檢查比較,然後發揚長處,補足短處,才能保持我們出於成長。

SMART 原則

一年工作三年經驗,進步快的人不過是用對了方法(深度好文)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準確地衡量我們的目標完成情況呢?

在我們制定計劃的時候要遵循 SMART 原則。

所謂 SMART 原則,指計劃要滿足四個維度的要求:

1、Specify:明確性

所謂明確性,指計劃要明確地表明瞭行動的方向,不能模糊不清。

以減肥為例,僅僅說要減肥不免讓人疑惑,減肥是個目標,但怎麼減肥呢?

相比之下,說我要通過跑步減肥,就更加具體明確,可以作為行動的指南。

因此計劃的明確性是極重要的,如果目標不明確,說明你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完成目標,這個計劃是無法付諸實施的

2、Measurable:可度量

可度量性,指計劃應該有一組數據來表明計劃的執行情況。

比如,我說我要跑步減肥。

這個計劃雖然明確,但我並不知道怎麼樣才算完成。

我要跑步減肥10斤。

這個計劃就是可以度量的,因為我知道我可以通過計劃開始前的體重和計劃中體重的差來體現我的計劃的執行情況。

一個無間斷,且無法衡量的成果的計劃,很容易讓人感到厭倦並放棄掉。因此,切記讓你的計劃能夠被度量,這樣你才能掌控你的計劃。

3、Attainable:可實現

可實現性,指計劃是現實的,可實現的。

我要一天跑步減肥10斤。

這顯然是個不可能的計劃,即便付諸執行也絕對無法達成。

避免制定沒有實現可能性的計劃,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挫傷自己的信心。

4、Relevant:關聯性

關聯性,指計劃要與我們的目標相關聯的。

我要每天使用 app 學習英文 30 分鐘。

這個計劃固然有其他用處,但和我們減肥的目標卻不相關,完成後對減肥沒有益處。

計劃聚焦在我們的目標上,保證我們的資源都投入在關鍵地方,才能保證我們在向預期方向成長。

5、Time-bound:時限性

時限性,指計劃要有時間限制。

人都有惰性,對於沒有時間限制的工作,我們常常會拖延,最後明日復明日,永遠不會完成。

因此給計劃設定時間,既能保證目標會被完成,也能督促我們自律,讓我們注意提升我們的生產力。

結語

偉人並不都是天資聰穎。

譬如曾國藩,少年時背書很慢,以致在他家房樑上等待機會的盜賊都看不下去,到他面前一口氣將其被的文章背完後,斥責他記性差後便揚長而去。

他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們使用了正確的方法做事。

用錯方法,事倍功半;用對方法,事半功倍。如此而已。


更多職場核心技能


【如是聞道】,分享正確的做事之道,幫助你快速成長,走向人生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