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60歲以上的老母親還在田間勞動?

長江老農


為什麼農村60以上的老母親還在田間勞動?俗話說得好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一位60歲的老母親還在田間勞動,不外乎以下幾點:

1:現實的社會,現實的人。個人覺得農村的攀比遠遠比城市要高,城市人流量很大,即使在同一個小區,一年不一定見到一次,農村那就完全相反,天天見,都是老鄰居了。為了兒子結個婚車房三金全部配齊,試問一下農村種地的有幾個可以做到不貸款配齊的,都是想趁自己還能幹多掙點錢,不讓自己孩子以後太勞累,多幫幫孩子。



2:農村的人基本天天都在幹農活,每天準時準點的起床做飯然後去幹活。早就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如果忽然不幹了,很多人我相信會產生失落感。所以這也是一個習慣。



3:人活一輩子見識了太多的人情冷暖,不管老人的,打罵老人的,不孝順的。老母親去幹活也是為了自己手裡有點錢,自己花這方便不用每次沒錢了都向兒女伸手要,他們知道兒女的壓力也很大。



每一個老母親心都在自己這個家庭上面,付出了一輩子,希望天下老母親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農村大東7


中國人的普便的勤勞可能在全世界都是領先的!中國一直是農業大國,也是農耕文明比較悠久的國家,作為農民,無論是從習慣還是現實上來講,他們大部分人只要身體還吃得消,就停不下來。

1、習慣

在農村,不僅僅60歲的老人還在田間勞動,有的80,90歲的老人還會下地幹活,印象中,我小時候,老奶奶已經80歲了,既使勞動能力有限,她都會主動去勞動,而不是呆在家裡,這可能是一種習慣,我猜想原因是以前農村的生產力低下,農民如果不勞動,就沒有生活收入,就難以保障生活。到了如今,既使有穿有吃,生活不愁,他們還是停不下來!

2、現實

我國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城市和農村,一線和五線生活和收入水平相差巨大,可以說,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國家的不同發展水平,在我國都同時存在,農村基本上就是第二第三世界,生產力落後,人才流失,收入低是普遍的現象,加上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大,有不少老人還要接濟年輕人,為他們買房提供幫助。年輕人沒有餘力為農村老人提供好的生活保障,而社會保障制度效能低,水平低,更是杯水之薪,老人如果不勞動,飯都沒有吃。在這樣的現實之下,60歲,甚至100歲只要身體能動的,哪個不是拼命才能生存?

最後,只希望我們的農村和農民通過自力更生,生活能越來越好!


三農大觀


現在只要你往農村的田間地頭走一走,你就會發現,種地的差不多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依稀的白頭髮,髒兮兮的衣服,佝僂的身體,沉重的腳步。。。看著就讓人心裡難過,因為這其中就包括我的父母。

1.不種地又怎麼辦,這地誰來種,一家子的口糧不能光靠買。

2.老人閒不住,要是不種地,估計要悶出病來。種了一輩子的土地,有感情。

3.適當減輕兒女們的壓力,自己種點地,弄點糧食,兒女們回老家也可以叫孩子們帶走,去城市裡吃。



鄉村的號角


我想你使用了老母親這個溫暖的詞不會是簡單的一個旁人角度吧?

依我看需要分兩個角度來剖析,不喜勿噴。

一,作為母親的兒女們,盡了孝心,給母親充足且貼心的晚年生活安排,老人家閒不住,需要勞作,更多是基於健康和愛好而贊同和支持母親下地勞作,我想這是一種和諧溫馨的狀態,母慈子孝,溫暖萬千。

二,老母親把兒女拉扯大了,結果孩子們推脫搪塞,拒不履行贍養義務,忤逆不孝,老人家不得已為了生計,又一次拾起勞作維生,這種行為必將遭到社會唾棄,是一種道德敗壞的不孝之舉,不可取!


掘金匯


為什麼農村裡面60歲以上的老母親還在田裡面勞動啊。

其實針對於這個問題,相比很多人都會認為是母親節,特別要注重的問題,那麼針對於這種情況,農村裡面的老人,不管多少歲,基本上能夠幹活的都會幹活,



活到老,幹到老

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情況,農村裡面一直都是這樣的啊,情況來看待。只要我們還能夠幹活,那麼在農村裡面的老人基本上會持續的去幹活。

剛剛過了五一,有很多人都在提問五一的時候農民會不會去旅遊等等,這是一個類似的情況,實際當中農民不會去旅遊,農民只要在農村裡面就得幹活

在農村裡面老人幹活並不是單純的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家庭,為了家庭的生活,經濟的收入,如果說孩子已經外出工作,那麼這種情況之下,多半是為了能夠減輕孩子的負擔,所以這種情況之下,也是,在農村裡面選擇下地幹活



身體硬朗,不會就此退休

實際面對於這個問題的情況是我們都知道,身體硬朗的農村裡面的老人基本上如果不種地,那麼種點菜,還是會中的。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而言,在我們農村裡面確確實實的看來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不會說因為上了一定的年紀,就不用幹活

農村裡面也沒有退休這個說法,畢竟農村裡面退休的錢也不多,現在一樣這些退休的老人上了60歲的老人拿到的,養老金,才108塊錢

所以這是養老金對於生活的費用支出來說,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有孝心就多回去看看父母,努力賺錢

從這個問題上面看來,如果你是有一個很好的孝心,或者說希望能夠讓自己的父母,過得更好一點,安心一點,那麼就努力的工作吧,有時間回去看一看父母,多給她買點吃的穿的,多給點錢他們,這個才是最實際的。

因為父母看到孩子有出息了,那麼這種情況才會更加的放心,農村裡面的父母無時無刻不牽掛著孩子的一切。

只有孩子成家立業,發展穩固和這個生活逐漸的平靜,那麼這種情況之下,才能夠使得父母能夠活得更加幸福快樂。


江南農歌


農村人是沒有辦法呀,為了子女和下一代,我今年以6O了,上面有老媽媽,下頭為了兒子,嘿我還在白湖農場小包三百多畝呀,我們重田人沒辦法根城裡人比了,嘿我從小就是個傷心人,沒想到老了更傷心,兒子身體又不好,本身我們就是個窮家,我又沒有本事,把兒子買了房和結了婚,萬萬沒想到的是兒子身體不好,房子賣了媳婦根兒子分手了,這就是我們農村人苦呀,放牛娃,


我只有壹元


窮,沒有養老保險,以前交的公糧都餵狗了


逆風仰望


養老金少。為了生存呀!


用戶2042523314374


用你們的話說農村兒女不孝。他們的父母六十歲了還下地幹活。社會主義優越性對於農民來說太遙遠了。國家富強。職工十五連漲。而農民只給可憐的百十元。還不夠物價上漲的差價。天地不公。


用戶8203470852153


因為活著就要吃飯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