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教育廳:嚴肅處理故意策劃“高考移民”學校

距離今年高考還有一個多月時間,深圳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卻成為輿論關注焦點:網傳民辦學校深圳富源學校的成績“異軍突起”,在全市理科前10名中佔了6個席位。家長認為該校存在來自衡水中學的“高考移民”,擔憂破壞高考的公平公正。

“高考移民”通過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擠佔考生們正常的高校入學機會,無疑會擾亂正常的教育秩序,影響高考公平。廣東要如何治理?

連日來,廣東反應迅速。省教育廳5日下發了《關於做好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開展治理“高考移民”專項行動,6日又公佈了舉報郵箱。深圳成立調查組,正在調查核實情況。

“我們要對這件事情進行徹底的處理。”7日,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回應,本週五前全省進行“高考移民”全面普查。對普查出來的“高考移民”,考生要妥善回到原籍地去考試;如果在高考後還發現“高考移民”,就要取消這些考生的成績。

广东省教育厅:严肃处理故意策划“高考移民”学校

正在調查“黑馬”高分考生

不久前,網傳的2019年深圳二模各校尖子表中,富源學校成績耀眼:全市理科排名前10(並列)的13名考生中,有6人來自富源學校,幾乎佔了一半;全市理科前50名中富源學校也佔到13人,排名第二。

這本是一所普通的民辦學校。富源學校的中考錄取分數比4所公立高中低近100分。而在一個多月前,網傳的2019年深圳一模各校尖子表中,文理科前100名中富源學校合計僅有18人。

兩次模擬考試的尖子生數量差別較大,且第二次模擬考試中高分“黑馬”扎堆,引來了一片質疑聲。家長們質疑,這些高分“黑馬”考生從哪裡來,是否存在“高考移民”?

家長還發現更多疑點,2018年富源學校有9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其中多人與河北高分考生“撞名”“撞臉”。例如,今年應屆考生崔某龍在第31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初賽)一等獎學生名單中是衡水第一中學的高二學生;在第32屆全國中學生化學競賽廣東省隊名單中又成了深圳富源學校的高三學生。

广东省教育厅:严肃处理故意策划“高考移民”学校

由此,部分家長認為富源學校存在“高考移民”,從北方南下的“學霸”,有可能擠佔名校錄取指標,影響高考的公平公正。

在接到家長的質疑後,深圳市教育局先發聲,在4月28日和29日兩天兩次緊急回應,宣佈成立專項工作小組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佈。如發現學校確實存在違規問題,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5月5日,省教育廳發佈了《關於做好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成立“高考移民”專項行動工作組,開展治理“高考移民”專項行動;次日又公佈了“高考移民”舉報郵箱,受理社會和群眾的舉報投訴。

記者瞭解到,目前,深圳市教育局和其他部門正在調查核實相關學生情況,比如是不是人才引進的孩子、隨遷子女;戶口是否跟父母一起在廣東,還是單獨一個人在廣東;學籍和學習經歷是否相符;是否學籍在廣東而人不在廣東。

“高考移民”或因資本和考生逐利投機

當然,也有人質疑“高考移民”來到廣東的合理性。他們認為廣東高考競爭激烈,去年考生人數達75.7萬人,位居全國第二位,不應該引來“高考移民”。

“入戶門檻較低,可能是高考移民的誘因。”一名不願具名的教育人士認為,有的城市求賢若渴,其人才引進的門檻相對寬鬆,既吸引了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也給了“高考移民”可趁之機。

他推測,富源學校在衡水中學選取一些在河北並非最頂尖、但在廣東擁有考上北大、清華的實力的學生,利用深圳入戶相對容易的特點,讓其變成深圳戶籍並參加廣東高考;另一條路徑是,富源中學為一批拔尖的深圳學生提供學籍,並將其送到衡水中學開展學習,最後回到深圳參加廣東高考。

廣東高考報名政策規定,省內戶籍學生可報名參加高考。非省內戶籍的考生(家長)必須具備“兩個合法”“三個三年”的條件,即具備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及學籍、社保、居住證各滿三年。

也就是說,考生只要戶口在省內,無論何時轉入、在哪就讀,均不受限制,可以參加廣東高考。從這個要求上說,深圳市教育局調查結果“富源學校在深圳市申請高考報名的學生均符合廣東省高考報名資格”,並不意外。

广东省教育厅:严肃处理故意策划“高考移民”学校

有人提出疑問,這些考生符合報考條件,屬於“高考移民”嗎?

記者查閱到,2016年2月教育部、公安部聯合下發的《關於做好綜合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明確,部分人員利用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當地高考政策,通過非正常學籍遷移、空掛學籍、違規落戶、提供虛假學籍證明材料等手段在一些省份獲取高考資格。顯然,這就是不正當競爭的“高考移民”投機行為。

有人在追問,這些考生為何成為“高考移民”?

對“移民”考生來說,這可能是名利雙收的行為。廣東與同樣使用全國卷的河北相比,高考的競爭屬於“簡單模式”,考上名校的機會大增。在資本的加持下,他們不光有可能考上更好的大學,還能獲得鉅額的獎金。

以2018年高考為例,北京大學在廣東的最低錄取線為文科654分、理科679分,而在河北的最低錄取線為文科691分,理科707分。清華大學在廣東的最低錄取線為文科666分、理科680分,分別比河北低了32分和24分。

而對民辦學校來說,這可能是一門生意。民辦學校為提高知名度而打破教育規律的事件時有發生。有的學校不惜花重金在外地吸引優質生源,承諾為其辦理戶籍、學籍;更有甚者,每年派專人尋找與北大、清華僅有一線之差的高分考生,以高額獎學金吸引他們復讀一年,再次衝擊高分,以此快速提升自己的辦學品牌。

2016年11月,富源學校掛上了“衡水中學深圳富源分校”的牌子,通過與衡水的聯姻,富源能調動省外的尖子生資源,通過高考成績擴大自身知名度,從而促進其在深圳地區的掐尖。

教育人士認為,在這樣的循環中,民間資本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高分考生的姓名,成了這些民辦學校最有力的宣傳材料。學費隨之水漲船高,辦學者從中攫取暴利,教育成了一門利潤可觀的生意。

嚴肅處理故意策劃“高考移民”學校

無疑,“高考移民”擾亂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影響了高考公平,通過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擠佔考生們正常的高校入學機會,是一種典型的投機行為,必須得到有效治理。

“請全省廣大學生家長放心,廣東將嚴格治理‘高考移民’,切實維護高考公平。”省教育考試院副院長範韶彬說,要加強學籍管理,包括嚴禁為學生非正常遷移學籍、空掛學籍、偽造學籍、出具虛假就讀證明;嚴禁進行虛假跨省合作辦學或虛假一年制中職招生等。

同時,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重點發現和糾正人籍分離、空掛學籍、學籍造假現象,對違規招收的“在冊不在校”“在校不在籍”的學生,要及時清退。

“要協調做好戶籍管理工作,教育部門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嚴格規範戶口遷移辦理程序,加強跨省戶口遷移監管。”範韶彬表示,要加強考試管理,對在校學生參加高考的報名資格、各學年的學籍和實際就讀情況進行嚴格審查。對戶口跨省遷移的考生,要重點核查證明材料、家長從業經歷、相關證明文件和印章的真偽。

同時,要加強組織領導,從嚴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各地要成立“高考移民”專項行動工作組,開展治理“高考移民”專項行動。對學校出現的為學生非正常遷移學籍、空掛學籍、偽造學籍、出具虛假就讀證明、進行虛假跨省合作辦學或虛假一年制中職招生等行為,按照有關政策規定嚴肅查處。

如果查實了“高考移民”的存在,將如何處理涉事學校?

“我們要對這件事情進行徹底的處理。”景李虎表示,省教育廳要求市縣的教育局擔當起治理的主體責任,治理的重點是高中學校,治理的關鍵是民辦高中學校的負責人。本週五前全省進行普查。接下來會對普查出來的“高考移民”讓他們妥善回到原籍地去考試,同時如果在高考結束之後還發現有“高考移民”,就要取消這些考生的高考成績。

他認為,如果查實學校有故意策劃“高考移民”,實現譁眾取寵、謀取私利、追名逐利的情況,教育部門會對這類學校做嚴肅的處理,可以減少這類學校的招生計劃,甚至吊銷他們的辦學執照。其中對公辦學校負責人進行黨紀政紀處分,民辦學校負責人採取適當的批評和懲戒的措施。

吳少敏 鍾哲 馬立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