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多老人願意去養老院,也不想和子女住一塊。你怎麼看?

夏小白888


大多數老人還是希望能和子女住一塊的,人到老年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此時主要需求不在物質,而是在於精神上,都希望子女能有時間陪陪自己,能一起說說話,去老人院只不過是犧牲自我成就孩子。

一方面自己老了身體健康是問題,腿腳不利索了也不能幫子女分擔了,還得麻煩子女照顧自己,另一方面子女工作忙“996”的模式,每天連面都見不上,下班回來,累的很,也沒那個心情去說話聊天,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差異,還有生活習慣不同,也很少有什麼共同的話語,如果有什麼婆媳矛盾更難受。

可憐天下父母心,寧願自己委屈,也要為孩子著想,不能成為孩子的累贅,不能脫孩子後退,不能影響孩子的生活。為了不讓孩子難堪說自己要住老人院,最大的,或許是最後的謊言


欣易心靈迷宮


瞎話!

有幾個老人願意去養老院?就是去的也是無奈之舉呀!

我們小區是一個老舊小區,70%是空巢老人或獨居老人,而和子女住在一起住的卻很少,更別說去養老院的了。

一,我門小區是工廠老家屬院,退休工資低,住不起好的養老院,差的不願去。

二,居家養老是首選,有老窩,老伴,老友,醫療,交通,生活都很方便。

三,兒女還是孝順的多,白眼狼少。

四,真正生活不能自理,臥床的獨居老人有子女或請保姆照料。或送關懷醫院,安慰治療了此一生。

養老是個大問題,是要提前做好經濟的思想的準備,未雨綢繆,不可小視。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已!

能有個健康,快樂的,幸福的晚年是自已修來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末要老了再在打算,是會後悔的。

國家也在努力發展養老亊業,多渠道保障並進,家庭養老,社區養老,抱團養老,以房養老,互助養老都是不錯的。

養老事業方興末艾,我們應該有信心,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大亨永德


這個題目真的是沒有一個滿意的答案。我們老倆口也在和子女們不斷的摸索、探討中。我們年紀已70了。身體還健康。其它條件都大眾化。憶20年前給兒子買婚房。特意選了一大套住房。按規劃給我們老倆口計劃了一大間房。年紀大了和兒子住在一起有個照應。轉眼兒子結婚,小倆口喜歡我們原有的小套房子住了進去。而我們只能簡單的把大套新房子裝修了一下。擔負起了給兒子看守住房的責任。轉眼十幾年過來了。這一段時間。從雖然很平淡、瑣碎的小事上也積累了不少經驗與教訓。再看看老同學、老同事、老明友圈的酸甜苦辣,真的和孩子們分開住是最佳選擇。初期孩子們到家來吃著我們精心準備的飯菜。個個都露出滿意的笑容。隨著他們小日子一天天過下去。態度漸漸也發生了變化。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飲食習慣。回家一次。飯桌上的剩菜剩飯能讓我們老倆口吃上2、3天。當年去各地出差一段時間了。能帶回作幾道各地風味菜餚技藝。作給孩子們吃的稀奇滿足感已蕩然無存了。而這幾年孩子們回家來,我們也就準備一點主食而已。大廚的位置已做了交換。讓他們來伺候我們老少兩輩人。他們來時自帶食材。讓我們老倆口享受一下流行的現代美食。當然刷鍋洗碗還得我們自己幹。實話實說,現代社會流行美食已經不適合我們的胃口了。燒烤、串串、牛排、芝士……。不可否認味道不錯。但我們牙口已不行了。這就是代差吧?言歸正傳。在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後。去養老院的事和兒子也深入的探討過。一般養老院設施太差。也就是毫無尊嚴的混吃等死。費用也能負擔的起。但人生已經毫無意義了。前幾日,兒子拿著一個在建的高檔養老院圖紙來給我們看。確實不錯,座落在黃河岸邊風景區內。景色宜人。單間各種設施齊全。禮堂、餐廳、診所、健身房、活動室、娛樂室……一應俱全。尤其安全監控設備堪比監獄。當然沒有高牆鐵絲網。警衛部隊換了保安人員而已。建成後的入住費用,加上政府補貼。也不是普通中下層退休人員負擔的起。現在兒女們還要養育下一代。再那有財力來負擔老人們的養老院費用差價?再細想一下,這些設施福利那是給老人們享受的。不都便宜了那一幫管理人員。再有最好最的力的辦法。是提案人大。能否早日把“安樂死"提上日事日程。就像中國古代野史傳說:人活到一定歲數,就要埋到自家祖墳裡一樣。


高原野貓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提問

願意去養老院,也不和子女一塊居住的,我認為這樣的老人一般有以下兩個原因:

1、因為寂寞,缺少關注、無人陪伴。一般子女都忙於工作,晚上回來基本也就是吃吃飯,看看電視,玩玩手機。忙自己的事情。和老人交流的時候很少。反之養老院有專門的人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有病痛不適的時候能及時發現,還能交交朋友,可以一塊下棋聊天,唱歌跳舞。確實比一個人待在家裡要好。

2、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減輕子女的負擔。看到兒女上班累一天了,回來還要洗衣服做飯,照顧孩子和自己。覺得自己是個累贅,所以選擇去養老院生活。

不管老人選擇怎樣的養老方式,都希望天下的父母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只要能和愛自己的人一起生活,都是幸福的。





王十月yang


只是,這貌似二選一,其實是沒的選,去養老院,還能落個子女父母和諧一場。而一旦選擇和子女住一塊,便是選擇了二頭受氣。這真應了那句“只有父母舍不了子女,沒有子女舍不了父母的”話,大自然法則嘛。隨著子女對父母依賴越來越少,父母會越來越成為子女的負擔。明白這個理兒的父母,會主動規避與子女共住,逃避可能的失和風險。

樓上王阿姨老倆口,一直跟著女兒看孩子,做家務。他們從縣城過來時還很硬朗,抱著娃娃樓上樓下的一臉滿足。這幾年,娃娃上小學了,王阿姨老倆口卻漸次腿腳遲緩了,頭髮全白了,身子佝僂了……這老倆口,這幾年真見老了。去年,王阿姨去世,留老頭兒繼續接接孩子,前不久,聽說老頭兒主動回縣城了,住進了老家縣城所在的養老院……人生無常,親情綿久嗎?

老友琪琪有一寶貝女兒,畢業分配到上海,後來結婚生子,琪琪和愛人商量,看來這獨生女是在上海安穩住了,跟寶貝女兒一起住吧。就把家裡的房產細軟變現,幫女兒買了大房子🏠,投奔女兒去了。這一住就是近十年,去年琪琪倆口突然回老家,說是不走了,讓親戚朋友幫忙租套房子,問在上海女兒家過得好好的,怎麼想回老家了?琪琪笑笑,後來租住了一小套房子,重置了一應生活用品,開始了屬於自己的老年生活。我們勸她買套房子,琪琪哭了,就剩那點退休金了,哪有錢再買房子!先租房子住吧。就是自打琪琪從上海回來,再也沒有炫過她那寶貝閨女……

謝謝你的閱讀,謝謝你的關注👋


奧特奧特奧特


沒有老人自己原去養老院,有病了不能自理了,家裡沒有人照顧,沒有辦法了,送去養老院吧。高檔養老院死貴死貴的,一般人住不起,普通養老院就是一個混吃等死的地方,老人住在那不能放心,但凡有一點辦法也不能去那住,我就情原在農村在山溝裡,只要自己能動,種點蔬菜,自己做飯吃。


妞妞奶534


其實去不去養老院沒有應不應該的問題。也不存在對錯的問題。有的老人就希望和兒女一起住,那怕有些不方便,他們也是願意的。這個時候要讓他去養老公寓,他們就會感覺被拋棄了。有的老人感覺子女有自己的生活,他們自己會有自己的生活。在他們感覺生活吃力的時候,他們自己就會入住老年公寓。現在的社會發展多快呀。常常導致兩代人根本就沒有話題。只有同齡人之間才有共同的價值觀。現在的老年公寓可不是髒亂差,而是極盡所能讓老人體面地有尊嚴地老去的樂園。





知心大叔63783091


我的看法和許多老人一個心願,不想和子女在一塊,你養他小理應當,長大子女成了另一家,孩子大了不由已,意見不和有反差,老人日常生活改不了,為的小事鬧翻家。現在有幾個人聽人安排,老人情願住養老院,不想子女同一個家。我家情況不用分家,大兒一家隔幾千裡,孫子假期看二老,平時老倆口生活養老有國家。各人爭錢各自花,不要他錢看爸媽。


夕陽文秀


根據老人的經濟條件,兩個都是退休而且退體金又高,但只有一個孩子,而且孩子比較有出息。這種人可選擇比較高檔養老院,相當於保健院,收費高,服務好。一般人享受不起。一般養老院適合於獨生孩子家庭,老人收入不高,當然條件差,服務態度不好,受氣之地。農民無條件進養老院,自身養老靠勞動,失去勞動力等待死亡,由子女邦忙養老。子女質量好的多活幾年,質量差的早死早解困。


262932379


現在更多的父母對養育孩子認識到是自己的責任,孩子成年後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世界觀,自己的事業發展和朋友圈,我們是過去的一代,或多或少都留著過去的痕跡,分開住是互相的尊重和保留,是維護親情的最佳方式,選擇老了是住家還是到養老院,根據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做選擇,無法自理去養老院最好,從專業性到娛樂性與同齡人的溝通更適宜,心態好決定了生活的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