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卡”分時段收費不要搞一刀切

“爱心卡”分时段收费不要搞一刀切

昆明12345市長熱線官方微博截圖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丁慎毅

一邊是上班族翹首等待公交車,一邊是晨練、買菜、走親訪友的老人爭坐公交車,這種矛盾如何化解?近年來,昆明公交“愛心卡”在早晚高峰出行的問題備受關注和熱議,不僅政協委員提出實施“愛心卡”高峰時段收費的辦法,還有網友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發帖。對此,昆明市交通運輸局再一次回應稱,他們從2010年就已開始研究,但目前在相關法規未作調整之前,昆明將繼續按相關規定執行。(5月7日 雲南網)

來自媒體調查的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5月31日,昆明愛心卡累計辦卡人數已達90萬張,日均刷卡次數佔IC卡總刷卡量近一半,昆明5年花10億補貼老年愛心卡。也就是說,大家關注的這一問題確實存在。但《雲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規定了老人持有愛心卡的權益,這不是說改就能立刻改的。據瞭解,雲南已經開始對愛心卡實行分時段收費,那麼更需要討論的是,如何讓老人少跑路,如何讓車上更和諧,如何把分時段收費做得讓大家更滿意。在筆者看來,還是要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入手,通過打組合拳來減輕公交車高峰時段的壓力,齊心協力把這件事辦好。

一是保障老年人的主要需求少跑路就能完成。比如,加快社區一刻鐘生活便利圈建設,讓老人們在社區一刻鐘的路程內基本滿足鍛鍊、購物、就診等各種需求。同時,通過政府倡議書,倡導或約定大小商家不要在上午9點左右或下午3點左右搞排隊贈送雞蛋之類的活動來吸引老年人。

二是要尊重老人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參與權。發放老年愛心卡,免費乘坐公交,是老年人的一種福利,體現著政府、社會對於老年人的尊重,這是必須要堅持的。在此基礎上的改革,有關部門要做好宣傳溝通工作,獲得老年人的支持。老年人都是從年輕時走過來的,自己也有子孫上班、上學,將心比心,相信絕大多數老人應該有這種自覺。社會崇尚尊老,為老也當自尊。在享受公共服務上謙讓一些,會更贏得社會特別是年輕人的尊重。

三是昆明公交可在營運生產組織及車輛配備上優化調整,在客流較大的線路上加大發車頻率、密度,對車輛擴容,優化線路運力結構,滿足昆明市民出行的需求。同時有關部門促進共享單車、網約車行穩致遠,減輕公交車壓力。

四是根據大數據計算,確定哪些路段可分時段收費,而不要搞一刀切。即使是分時段收費,也可以做得更人性化一些。比如早晚高峰期七折八折收費,把早晚高峰的公交資源讓給上班族。在非高峰期,優惠力度大一些或者完全免費,鼓勵老年人出行,降低公交車的空置率,提高公共交通資源的利用率。而對於完全避開早晚高峰、錯峰出行的老年人,給予一定的獎勵,比如可以贏得一些“點數”,通過愛心卡這些點數也可以轉化為虛擬貨幣,用於購物。

總之,對愛心卡的管理,即要保障上班族的權益,同時也不要變相剝奪了老年人的權益。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

“爱心卡”分时段收费不要搞一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