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中國曾進口過哪些美國武器?

科羅廖夫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國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關係都很不錯,一方面是中國改開主動接觸世界,另一方面是中美存在共同的利益點,我們把那個年代稱為“中美蜜月期”。在這個所謂的蜜月期裡面通過與美方的接觸我們的確進口了不少武器,美國也買過中國的武器,但是更重要是我們學習到了很多先進的理念,這比武器本身要重要,更為現在中國的裝備突飛猛進奠定了一些基礎。下圖為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殲7II用來補充4477中隊,當做假想敵

以前有過一個類似問題:“我國曾進口過一些美國先進裝備,收穫最大的是什麼?”。當是我給的答案是:先進的設計理念和管理思想。中美合作其實根本不在於中國到底進口了幾架飛機、幾臺燃氣輪機,中國從美國身上學到的現代化設計思想、標準化的價值遠遠高於這些設備,為中國後來的軍事裝備的發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礎。我們舉個簡單地例子:殲-8II的“和平典範”改造,當時美國人發現殲-8II每種電子設備所採用的的接口甚至電壓都不一樣,改造難度極大,美國人沒辦法將整個供電系統重新設計,也算是讓美國同行看了個笑話,不過中國跟著美方工程人員將戰機供電系統學了個遍。1553B數據總線,將機載/艦載設備信號進行統一處理,把看似相互獨立的系統進行整合,大大提高效率,中國後來開發的武器裝備包括殲-20在內都是應用了數據總線的技術。還有標準化和管理理念,這些其實中國在以前也有,但是貫徹的不徹底或者說有名無實,中國通過參觀美國的現代化工廠才發現軍用標準化的真正意義。所以這些思想和理念比那些裝備本身要重要的多,裝備只能幫中國解決一時的問題,但是思想可以幫助中國解決未來的發展問題,意義自然大的多。下圖為參與“和平典範”的中方團隊

回到正題吧,關於中國進口的美國武器,大家最熟悉的應該還是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生產的S-70直升機,也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黑鷹”民用版,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的通用直升機,也是一款具備非常優秀高原飛行性能的直升機。中國於1984年億600萬美元的單價引進24架,到現在仍然在服役,2008年汶川地震時因為其出色的高原性能而發揮重大的作用。中國正在研發的直-20通用直升機就被認為是借鑑了一部分“黑鷹”的技術。

AN/TPQ-37遠程炮位偵察雷達,這個價格比“黑鷹”要貴,單價達到1500萬美元,當時一共引進4部。中國曾經在90年代對AN/TPQ-37進行過實彈偵查測試,對152毫米加榴炮彈的有效偵測距離為27公里,偵測率為95%,推定對方炮兵陣地誤差54米。中國以AN/TPQ-37基礎上發展出了373遠程炮位偵查雷達且性能超過美國原版

LM2500燃氣輪機,世界上裝機數量最大的燃氣輪機,中國於上世紀80年代引進5部2.5萬馬力的LM2500並將其中4臺應用於中國海軍112“哈爾濱”和113“青島”艦。目前這兩艦仍然在北部戰區海軍服役。不過原本寄予希望的LM2500隨著80年代末的那件事而不了了之,中國隨後轉為烏克蘭UGT250000型燃氣輪機並且發展出QC-280燃氣輪機

TFE-731-2A渦扇發動機,原本計劃用於K-8高級教練機,最初引進6臺,但是也是隨著那次事件不了了之。之後改用烏克蘭AI-25TLK渦扇發動機和渦扇11

其實當時中國的經濟水平並不強,所以美國還推銷過不少別的裝備但是中國也沒有錢買,比如下圖為美國“雷鳥”飛行表演隊的F-16在北京南苑進行飛行表演,當時有意推銷F-16但是也不了了之。

還有包括C-130運輸機、CH-47(波音234)運輸直升機都是在中國進行過飛行測試的

但是有一點很重要,中國並沒有把美國當成全部希望,或者說中國從一開始就想把這些東西實現“中國化”,因為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才算踏實,否則永遠被別人掐著。中國在這方面心裡也很清楚,美國與中國的接觸或者說賣給中國武器是因為有蘇聯這個共同的敵人,如果他消失了……中國的軍工能有今天的實力還是要感謝老一輩軍工人的長遠眼光,至少中國不會受制於人


雛菊西瓜Peterpan


在上世紀70、80年代,中國從美國進口過大量先進武器,那時候,只要有錢,除了核武器什麼都能買得到。由於有蘇聯的共同威脅,那時候中美關係非常緊密,被稱為“中美蜜月期”。

中國和美國進行了比較廣泛的軍事合作交流,中國購買了不少當時非常先進的武器裝備。其中在1984年,中美雙方簽訂了購買24架S-70C民用“黑鷹”直升機的合同,合同包括24架單價為600萬美元的“黑鷹”直升機、3套單價78萬美元的外掛式副油箱系統。另外,中國還購買了4組AN/TPQ-37炮偵雷達、5臺LM-2500-20燃氣輪機以及少量MK-46輕型魚雷、陶式反坦克導彈、“霍克”中程防空導彈等武器用於試驗和評測。

其中不少美製武器都有收穫,例如儘管美國在後來實施制裁,最終中國沒能更大範圍裝備使用LM2500燃氣輪機。但中國後來在引進烏克蘭的GT25000燃氣輪機並進行國產仿製時,就借鑑了不少LM2500燃氣輪機的技術,例如新增箱體式罩體將燃氣輪機完全罩住,以降低機艙工作溫度和噪聲,還增加觀察窗、照明系統、軌道,以方便日常維護保養。目前國產化的GT25000燃氣輪機已成為052C/D、055驅逐艦的動力。此外,其他美製武器裝備也進行了仿製,例如中國基於MK-46研製了魚-7型魚雷。

不過,這些武器裝備中中國收穫最大的裝備應該是S-70C“黑鷹”直升機,後者已成為全球一款幾乎無法超越的經典通用直升機。當初S-70C“黑鷹”直升機交付後,很快便承擔起中國青藏高原地區的空中運輸任務,極大改善中國高原地區的快速運輸能力。另外,“黑鷹”直升機還在08年汶川大地震等抗震救災行動發揮了極為重要救援運輸作用,立下了汗馬功勞。

“黑鷹”直升機最大的作用應該就是為中國直-20通用直升機的研發提供很多直接的借鑑參考,中國的直-20通用直升機憑藉著後發優勢,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趨勢。

要知道,其實研發一款直升機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中國目前很多直升機都是依靠仿製才發展起來的。例如直-8系列直升機是仿製於法國的“超黃蜂”直升機、直-9的仿製對象是法國的“海豚”直升機,未來中國的重型運輸直升機還需要和俄羅斯進行合作研發以降低研發難度。假如當初中國沒有引進“黑鷹”直升機,中國斷然不可能在2013年年末就首飛了直-20通用直升機,屆時中國發展中型通用直升機將面臨非常艱難的挑戰。

未來直-20通用直升機的意義、地位將不亞於運-20、殲-20、轟-20這些同為20系列的空中裝備。直-20通用直升機除了會推出通用運輸型號、艦載型號,還將改裝為偵察指揮型號、特種搜救型號、民用消防救援型號甚至是用於特種投送作戰的隱身型號,簡而言之,未來直-20通用直升機將成為中國海陸空三軍都非常倚重的直升機。


科羅廖夫


在上世紀80年代,儘管中美關係處於“蜜月期”,但是中國進口的美國武器裝備真不多,遠不如從歐洲進口的。沒買太多美國武器裝備,主要是因為我們當時太窮。

中美正式建交之後,美國就開始逐步放鬆對華武器禁運。1983年,美國更是將中國從出口管制的P組升為V組,與其西歐盟國標準一致。對華武器出口武器除少部分可能對美國產生威脅的進攻性武器之外,其他所有武器均可對華出口。1985年6月,中美簽署軍事合作協議,涉及的武器裝備項目很多。

但是,我國當時手頭的外匯很少,只有20多億美元,而且還有歐洲那邊的武器裝備等著考察採購,能分出來買美國的錢就更少了。真算下來,到美國重新對華武器禁運之前的那幾年,也就買了24架S-70C-2民用版“黑鷹”直升機、2架C-130運輸機的民用版L-100-30(買回來給了中國民航)、4部AN/TPQ-37遠程炮兵定位雷達、5臺LM2500燃氣輪機,陶式反坦克導彈、霍克防空導彈技術。至於MK46魚雷,一直是個謎。

“黑鷹”直升機是在1984年7月與美方簽訂的採購合同。包括24架“黑鷹”直升機,單價600萬美元;3套外掛式副油箱系統,單價78萬美元;維護直升機所需的工具、備件等,總價1.5億美元。

4部AN/TPQ-37雷達是1987年買的,總共花了6200萬美元,平均每部雷達售價1550萬美元。在當年外匯極度緊缺的情況下,花高價買炮兵定位雷達,說明我軍的眼光是很好的。

美國當時對華推銷F-16戰鬥機,我們買不起,於是才有了“和平典範”工程,用美式機載航電改裝殲8II;類似的改裝還有“美洲虎”坦克、NFV-1步兵戰車等,但這些改裝計劃都因中美關係惡化而被迫終止。(S)


聯合防務


還沒人回答,那我隨手來幾個,獻醜了

:黑鷹

哈哈哈哈哈哈,你們以為我會寫很多,不可能的,中美蜜月是在有蘇聯的大三角冷戰對抗條件下的同床異夢,對T0盟友老美都是有所提防的,何況是一個社會主義東方大國。

第一,中美可以是建立在利益上的合作伙伴,但不可能是盟友(除非我國分裂成17個國家,或27個。當然前提是從我這個老朽的軀體上跨過去,我就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從不避諱!)

第二,那些以為中國順從了老美或者和老美體制價值觀趨同就能和老美並稱雙雄的人你死了心吧,啊蘇就是被忽悠瘸了。

另,我今天回答的是不是和科總提的問題不搭,呵呵呵!因為今天是五,一,科總和軍迷同好者,小王祝你們幸福快樂。


金絲大鵬鳥


80年代,對中國影響最大的美國武器,在我的記憶中,一個是響尾蛇導彈,一個是美國的TPQ-36雷達。前者與我國後來的霹靂2、紅旗7和海紅旗7有不小影響,後者對我國反炮兵雷達發展有借鑑作用。

中國獲得美製響尾蛇導彈不是引進的,而是繳獲的。

在我空軍軍史記載中,對“九二四溫州灣空戰”是這樣描述的:1958年9月24日,中國空軍殲5戰機編隊與臺軍的24架F-86戰鬥機編隊在浙江溫州地區上空遭遇,我空軍飛行員王自重戰機掉隊,單機被臺灣12架F-86圍困,王自重放手一搏,近戰格鬥5分鐘,擊落敵兩架F-86後,但自己也被F-86發射的AIM-9B“響尾蛇”導彈擊中,壯烈犧牲,被追記一等功。這是世界空軍史上第一次實戰中空空導彈取得的戰績。也正是這次空戰讓我方獲得未爆炸的AIM-9B“響尾蛇”,隨後啟動“55號”工程。

中國獲得美國的TPQ-36雷達是在“中美蜜月期”。1987年,中美簽署“友好軍事援助”協議,其中包括《美國陸軍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出售四部AN/TPQ-37雷達裝備以及隨機備件和技術保障》,1988年美國陸軍根據協議向我軍出口兩部。

我軍通過部隊使用和大量試驗認為,AN/TPQ-37雷達具有相當好的優越性和先進性:偵察範圍大,發現概率高,定位精度高,速度快,機動性能好,可靠性和可維護性高。

90年代,我國自研的BL904型中程炮位偵察雷達問世(即704A型雷達),。採用相控陣體制,除了外形稍小,基本上可看作是美製AN/TPQ-36雷達的山寨型,配屬在PLZ-45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專用於出口。


理智悍虎


如果蘇聯到現在都不倒臺,中國空軍海軍用的主力裝備都是從美國搞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