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經營類綜藝遇上老年人,《忘不了餐廳》能否成功出圈?

作者 / 黑河

缺席《極限挑戰5》的黃渤開了一家餐廳,當上了店長。

這是一家“奇怪”的餐廳,服務員是一群年齡從60多到80多的老人,他們患有輕重不一的阿爾茨海默症,“忘記”構成他們生活的常態,記憶轉瞬即逝。

當經營類綜藝遇上老年人,《忘不了餐廳》能否成功出圈?

​最近,一檔名為《忘不了餐廳》綜藝俘獲了不少人的眼淚。作為全國首檔關注認知障礙的紀錄觀察類公益節目,其豆瓣評分高達9.3分,下面清一色的評論:治癒、溫情、關懷。

可以說,節目對認知障礙老年人群體的聚焦本身獨特的題材就形成了一種磁場強大的吸引力。但在這之外,《忘不了餐廳》所具備的其它特質,或許為經營類綜藝,甚至整個綜藝市場打開了新的出口。

當經營類綜藝遇上老年人

找一位明星當店長,再加上幾位明星店員,開一家餐廳,或者一家客棧,這種經營類綜藝近幾年並不鮮見,《中餐廳》《親愛的客棧》《青春旅社》《小姐姐的花店》比比皆是。同屬於經營類綜藝的《忘不了餐廳》,最大的不同在於主角換成了一群素人,並且不是俊男靚女的年輕面孔,而是爺爺奶奶輩的老年人。

在國內綜藝市場裡,老年題材長期處於空缺狀態,最多也就是在央視《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裡看到一些老年選手,要不就是相親節目上的家長。國外像英國曾推出一檔代際才藝競技節目《老當益壯》,將老年人與年輕明星放在一起比賽;美國在前年則推出過《小小大明星:永遠年輕》的節目,邀請老人展示天賦才藝;韓國也做過旅行真人秀《花樣爺爺》,將鏡頭對準老演員,後來這檔節目被引入中國,這可能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一檔老年題材綜藝。

所以不管是從市場,還是內容創作上來看,這都是一檔挑戰不小的節目,因此也並不被外界看好。但在出品人曾榮看來,此類節目具有深刻的社會內核和感情內核,只要找到好的方向和表達方式就能成功,尤其會受到年輕人的喜歡。結果確實如此。

對於一檔經營類綜藝,甚至大多數綜藝來說,人設、真實、情感、是其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

從全國6個城市、50多家醫院、220多所相關機構和社區組織中找到的1300多位老人中選定的5位最具標識性、代表性的老人構成了節目的核心。 這五位老人人設突出,性格鮮明,可愛執著的小敏叔叔,在餐廳開張前與黃渤排練中表現出的呆萌、以及為了避免忘記讓客人買單的錯誤一直守著一位客人的認真勁,客人結賬後的鬆懈,讓不少人印象深刻,觀眾紛紛表示要加入小敏叔叔後援會。蒲公英奶奶與外國客人無障礙交流的形象也是十分搶眼。公主奶奶的少女心又使人心生明媚。他們所呈現的狀態顛覆了我們對老年生活的認知。

當經營類綜藝遇上老年人,《忘不了餐廳》能否成功出圈?

​而蒲公英奶奶錯把6寫成9的自責,公主奶奶第二天忘記跳舞小姑娘的眼神,讓那個不少觀眾代入現實,引發共鳴,想起了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真實、感情全都融入到節目中去。

人設不可求,真實性與情感卻可遇

雖然說人設、真實、情感對一檔節目很重要,想要做好卻並不容易。不然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爛綜藝充斥市場了。

人設這個東西,在娛sir看來,屬於可遇不可求,所謂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並不是人人都有綜藝感,所以這某種程度也說明了為何現在的明星綜藝咖翻來覆去都是同一群人。至於素人綜藝,相比明星藝人,素人本身在吸引力上都處於下風,如若又沒有什麼區別與大眾認知的“不同之處”,節目的命運走向基本上就被定調了。這是當下所有真人秀綜藝面臨的共同難題。

如果說人設是無法左右的元素,那節目能否呈現真實情感,更多考驗的是內容創作能力。《小姐姐的花店》曾被人詬病強行治癒、賣花敷衍等,在真實與情感上自然無法與觀眾形成情緒共振。今年比較多的戀愛觀察類綜藝,因為被質疑有劇本等,其本身傳遞的溫情感動也大打折扣。老綜藝《中國好聲音》式“說出你故事”的賣哭賣慘同樣讓人反感。

《忘不了餐廳》在這些方面處理得就很好,據悉在拍攝過程中,導演組強調“不影響、不打擾”原則,在既定的空間內任由故事自行生髮蔓延。所以彈幕裡有人說,公主奶奶不記得小姑娘的那種眼神是演不出來的。

當經營類綜藝遇上老年人,《忘不了餐廳》能否成功出圈?

​此外,《我和我的經紀人》在這方面做得也比較好。在娛sir看來,大概是素人離大眾生活更近,在他們的經歷、態度、生活工作中更容易照見現實,照見自己。

老年人與素人,綜藝新戰場?

戀愛觀察類節目真的是今年綜藝市場上的香餑餑,且大都是素人戀愛,比如《遇見你真好》《戀夢空間》《喜歡你我也是》。加上去年的《心動的信號》,雖然扎堆同質化,但每一個節目都取得了作為新綜藝的不錯成績。《我和我的經紀人》《忘不了餐廳》也都體現出了素人在綜藝上的勢能。

當經營類綜藝遇上老年人,《忘不了餐廳》能否成功出圈?

​看一下最近開播的幾檔綜N代,《奔跑吧》《嚮往的生活》在收視與話題熱度上的下滑愈加明顯。再過幾天開播的《極限挑戰》大概也會如此。綜N代風光不再,新綜藝卻一個接一個撲街。新瓶舊酒,明星人設面臨觀眾審美疲勞,再加上“限薪令”影響,可選明星範圍收窄,新節目出圈成爆款愈來愈難。

素人便成了差異化的救命稻草。抖音、快手的普及,打開了大眾對於素人的關注度。綜藝裡年輕男女戀愛、老人經營餐廳、經紀人應對工作挑戰所蘊藏的吸引力,不亞於明星藝人。

當經營類綜藝遇上老年人,《忘不了餐廳》能否成功出圈?

​俊男靚女也不再是觀眾唯一的心頭好。你看《都挺好》,作精爹蘇大強才是這部劇的靈魂人物,妥妥的熱搜擔當。《我家那小子》觀察親屬團搞笑的錢楓媽媽、陳學冬大姨,《最美的時光》裡經常上熱搜的郭碧婷爸爸,“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或許還可以放到綜藝裡來說。

當經營類綜藝遇上老年人,《忘不了餐廳》能否成功出圈?

​所以,與其扎堆做真人秀、搞偶像養成,紅海廝殺,倒不如從素人、老年人中挖掘一些創新綜藝來,或許他們就是下一個搶灘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