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四大古都中,只有洛陽發展比較慢,你怎麼看?

左丿子Filv


  洛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既有中央原因也有自身原因。作為古都的洛陽,在現代雖做不了首都,但做河南省會還是資格滿滿的,奈何隨著近代鐵路的興起,洛陽的鐵路發展開始滯後,只有一條隴海鐵路的洛陽顯然比不過有京廣和隴海十字線的鄭州,誰擁有了重要幹線十字鐵路,誰就有了更多的優勢。  

  隨著國家面積的增長,都城地理優勢不再。

  洛陽和西安都是典型的四塞之地,地處山地中平原,四周有關口扼守,可以形成非常有效的防禦態勢。

  但是隨著歷朝歷代的面積變化,對於國都強大的自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低。到了明朝甚至開始遷都,天子守國門了。

  第一、入選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的城市無疑不是當時的重工業基地、科研重地和經濟發展高地。無論是共和國的長子長春和東北三雄,還是中部的武漢,西北的西安等地當時都是國家重點工業建設單位,幾乎我國的五年計劃大部分建設都集中在這幾個城市;

  第二、一個改革開放為背景的市場化改革,當時的河南經濟還很不起眼(包括洛陽和鄭州)。不僅僅是省會鄭州包括洛陽市在內,1994年以前GDP總量從來沒有進入過全國前20名的行列,也就是說當時的經濟發展條件鄭州或者洛陽根本入不了眼。

  其實洛陽在地級市裡發展的也還算可以 河南省第二城市 我們的市委書記也是省委常委 慢慢發展吧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周邊河南


四大古都中,為什麼只有洛陽發展最慢,我覺得主要有三點因素


1.轉型未果

進入新中國,洛陽在五十年代曾經有過短暫的輝煌時期,中共中央制定的“一五”計劃主要內容為:以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以694個大中型項目為重點,以發展重工業為主,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在這“156項工程”(實際施工150個項目)中,有6個項目(一拖、礦山機械廠、軸承廠、熱電廠、有色金屬、高速柴油機廠)落戶洛陽,使洛陽同蘭州、西安、太原、武漢、湘潭、株洲等城市一起成為新中國中西部地區機械製造業的核心基地。

 

6項重點工業項目的落戶,使洛陽市澗西和西工區一帶的工業預留地成為工業企業的熱土。1956~1958年,洛陽耐火廠、洛陽玻璃廠、洛陽水泥廠、洛陽棉紡織廠4家大型國營工廠落戶洛陽。

與此同時,為配合國家重點項目的建設,截至1957年8月,還從上海、廣州等地遷入17家工廠(洛陽單晶硅廠、洛陽機車工廠、洛陽製冷機械廠等),形成了以國家重點項目為中心,大、中、小企業相配套的工業體系。還遷來了商店88家,這些商店組成的上海市場、廣州市場等商業市場對洛陽商業服務業的發展影響深遠。

洛陽從那時起,便坐穩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第一的稱號,更在1959年成為全國最強三線城市,在中西部GDP僅次於武漢,一時風光無兩。可惜改革開放後,計劃經濟時代遠去,進入市場經濟時代,洛陽與東北老工業基地命運相仿,轉型一直未成功,尤其是2005-2015年間,這十年被稱作失落的十年。

在2005年洛陽GDP是襄陽和宜昌的兩倍左右,可以說是遙遙領先,處於絕對的強勢地位,從2016年開始,南陽、襄陽、宜昌均可與洛陽平起平坐,岳陽、衡陽、常德、蕪湖與洛陽的差距日漸縮小,昔日霸氣的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第一的稱號早已不在,足可見洛陽的失落。

雖從2017起河南自貿區片區落戶洛陽,與加快洛陽河南經濟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等政策紅利加持下,洛陽重新煥發,一再經濟提速,但是十年的失落的影響還是太過深遠,不可能短時間就把這差距彌補上。

2.交通不便

洛陽為聞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易守難攻,四面環山,六水並流,八關都邑,天下之中。可惜易守難攻之地勢,在如今的市場經濟時代,卻成為阻礙洛陽發展的弊端。

北方水系河流量早已不復當年,運河不通,洛陽與開封一道早就失去了水運帶來的便利,成為沒落的古都。環山的地勢與狹長伊洛平原更是決定了洛陽只有東西兩向發展的途徑。

而在洛陽東邊,坐落豫中平原四通八達的鄭州,依靠鐵路與公路,應運而起成為新一代的中原一哥,阻擋了洛陽東向的腳部。

而西向,多山區少平原,導致了在市場經濟時代,洛陽在戰略發展上面曾一度迷失了方向。

3. 優勢難明

首先政策優勢,洛陽不明顯。

北京為首都,直轄市,全國政治中心、全國文化中心、北方經濟中心、科教中心、創新中心、國家中心城市,京津冀城市群經濟中心城市。

西安,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城市,科教中心、文化中心、西北區域經濟中心、西北區域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關中城市群經濟中心城市。

南京,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城市,科教中心、文化中心、創新中心,江蘇省經濟中心、長三角城市群經濟副中心城市。

在看洛陽,呵呵,河南省經濟副中心地級市,中原城市群經濟副中心城市,沒了。


其次資源優勢,洛陽不明顯。

洛陽地處中部,並位於河南省,資源優先分配給鄭州,洛陽難以取得,比不上西北五省的老大西安,也比不過位於東部沿海優先發展的南京,更不要說能調配全國資源的北京了。


歷史中簡堂羚羊飛渡


洛陽在歷史上經受不住考驗,誰定都洛陽,誰就註定沒有發展前途和短命。周東遷如此,東漢定都如此,西晉定都還如此。解放後,河南省會遷到鄭州,無疑是對洛陽不能勝任重要城市又一次論證。



歷史上洛陽不是沒有機會,但每次就是抓不住機遇,到底是什麼原因?有人說是資源涸竭,有人說是風水不好,還有人說是體制問題,我看主要是人的思想觀念出了問題。



扔不下洛陽曆史這個沉重的包袱,喜歡談及洛陽的過去,丟不開傳統習慣的束縛,嚴重製約了洛陽的發展,迅速讓洛陽從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淪落為經濟不起眼的落後城市。



反觀鄭州,沒有人當初看好把省會遷到鄭州,但鄭州人沒有和洛陽人比歷史,他們更多的是在思想觀念上求突破,充分認識發展才是硬道理,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終於依靠實幹,趕上和遠遠甩開洛陽發展,一躍成為全國中心城市之一。



鄭州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睡在過去的歷史上夜郎自大,不如改變觀念、腳踏實地擼開袖子實幹。


知未是也


首先政策不同。洛陽與其它三大古都最大的不同是洛陽並非省會也並非一個地區的經濟政治中心,這也是洛陽發展較慢的最大原因。現在經濟政治的中心的發展並不是自立自強,而是藉助了周邊地區甚至於全省的力量,像河南省會鄭州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再者側重點不同。洛陽過去是我國的五大重工業城市之一,在重工業領域不比其它古都差,但是一味發展重工業並不能持續,也不能讓經濟全面發展,趕超其它地方。現在洛陽也是在不斷轉型中,對旅遊資源的投入非常大,高新技術產業也非常重視。但是這些進步需要一個過程才能有成績,洛陽也沒有抓住大發展的機遇。

最後就是地理位置受限。

如果說洛陽是沿海城市,開放港口,那麼即便不是經濟政治中心,也能憑藉自己不俗的能力在經濟上取得輝煌成果,但沒有這種如果。洛陽處在盆地中,正因如此成就了洛陽曾經的帝都,也造就了洛陽近代以來的“沒落”,所以我們也不能拿現在的觀點來評價洛陽地理的好壞。<strong>

總之,洛陽是河南的一部分,也是河南的第二大城市,在古都文化方面的輝煌永不會衰減,剩下的就是好好發展經濟,緊跟時代。

我是

海域藍豚,河南自媒體,與你分享更多本地問答,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河南這些事兒


體制制約。我們知道中西部地區不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受到體制以及政策的制約。都是優先發展,省會城市。政策層面,醫療教育,衛生,公共設施城建。都是優先於省會。

而我們能看到的這幾個古都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南京——江蘇省省會。


西安——陝西省省會。

洛陽——河南省地級市。

從行政區別上來就可以看到,其實洛陽發展也不慢。

在中西部非省會級城市裡,還是名列前茅的。畢竟政策傾斜方面優先於省會。東邊的河南省省會鄭州已經被列為國家中心城市“國際鄭”。

所以說,不要說什麼古都。那個只是生活在歷史裡的虛名。他不會為老百姓帶來,尚德務實,注重民生。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才是真正的好。



不信可以學習一下江蘇的蘇州和無錫。他們是沾了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背靠國際大都會上海。所以洛陽也可以依靠中原的區位優勢,加大招商力度。讓老百姓真的富起來,比如講那些歷史虛名好多了。


4月是牡丹花開的時節: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歡迎您!

關注行者,享受問答的快樂,我們不一樣。開闊別樣的視野!


用戶3117789454


有句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更說明問題,經年累月,浸潤在美麗的古都,有種審美疲勞,雖然一日千里,也不覺得“身在福中不知福”,而來過洛陽,等短時間再見洛陽,你會感覺洛陽如同變色龍,變得越來越好,越不敢相信眼中的洛陽,竟然如此靚麗,充滿魅力,會驚鄂的脫口而出,大洛陽真美美的都不敢相認了,常在洛陽會有“熟悉的地方無風景”的錯覺。

這些年,四出奔波,天南地北的走,途徑走進的省份和城市不在少數,能令自己讚美的很多,然而能像洛陽,入人法眼的為數不多。每當和人嘮嗑,酒後暢說欲言,我都會很驕傲的說,我們洛陽古文明,一如璀璨奪目的星辰,散落在美麗的中原大地,洛陽石窟世界第一批文化遺產,天子駕六,洛陽牡丹…一一道來眉飛色舞,令聽者豎耳!

都很羨慕,後邊就滔滔不絕於耳,且聽他們什麼時間路過,到過,吃過牡丹燕菜,品過杜康美酒,說的比我都清楚,耳熟能詳。每當此時,我的心是飛翔的,美滋滋的,就會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大聲的唱…“啊,啊牡丹,眾香國裡最壯觀…”,耳畔《牡丹之歌》,就會響徹雲霄,心扉裡吟唱的蕩氣迴腸,青銅器,唐三彩,牡丹瓷,不一一類舉。

身為洛陽人,異鄉聽別人,細說洛陽,如數家珍的,形容洛陽的美麗。遠古巫靈時,現近變化中,自己如品甘怡,彷彿盛夏豪飲洛陽宮,沁人肺腑,舒爽無比。魅力洛陽,中原大地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歷史文化名城源遠流長的三皇五帝。都如同此季融融春意,暖我方寸,綠我雙眸,目之所及,嘿!“盲山無臥牛之地”,生在天堂,葬在北邙,就是死想在洛陽,佔一席之地,都沒門!

洛陽現代化氣息很濃,環境優美,地域憂寬廣,一個字美,一句話美不勝收,一段話洛陽美,美在發展和壯大,當然也有不足,需要再接再厲乘時代東風,發展我們心中的大洛陽,讓洛陽成為祖國中原大地,一顆璀璨耀眼奪目的絢麗之星,東方地平線最美之風景這邊獨好,成為國人乃至世界的詩與遠方!




佛玉花緣


城市發展無外乎兩點:成事在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中央有傾斜政策給錢給人重點發展,哪個特區直轄市不是這樣發展起來的?謀事在人就是看洛陽一把手領導眼界寬不寬?格局大不大?實幹不實幹?領導水平行不行?這幾十年來洛陽有大發展離不開兩位領導,一是前市委書記孫善武英明規劃把洛陽城市框架拉大現代化城市形象雛現,二是現任市委書記李亞真抓實幹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地鐵高架全面開工,把洛陽形象推向新高度,再過兩年洛陽會成為具有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國際化大都市!其它幾十年的領導有什麼功勞說不出來,反正我是沒記住,白白浪費了幾十年時間,也是落後其它城市的幾十年。但是我們洛陽市民在現任李亞書記領導下有信心有能力創造新洛陽!請全國人民拭目以待吧!


乘風破浪85822


洛陽曆史厚重,所以發展後勁十足看今後的50年發展。洛陽工業門類齊全,發展潛力大。由於重工業太多,所以就拖了經濟後腿,經過這幾年的消化,洛陽經濟又開始起飛,再給洛陽十年,洛陽會還你一個千年古代盛世之洛陽,國家的大遺址保護,未來洛陽就遺址公園到處都是,古代歷史遺址的復建,古代建築將大量出現,到那時洛陽就屹立與東方與世界文化古城有所對比。至此洛陽將撼動世界,洛陽原來就是這樣,原來我們古代的建築一樣是那麼的雄偉和壯觀。一派雄偉的古代洛陽是多麼的讓人聯想,盛世大唐時的洛陽是多麼讓人震驚。若問古今興費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的牡丹是文明世界的,一部中國史,半部河南史,河南古代的人口大多就在洛陽,所以這半部河南史洛陽又大半部了。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的文化也是洛陽的文明,杜康是中國酒仙,是他發明了中國的酒,才有了中國酒文化,歷史千年。文明將是洛陽的最好名片,洛陽五千年文明史,是多麼的吸引人吶。這麼多亮點,所以洛陽今後的發展是巨大的。神都洛陽,東都洛陽必將成為中國經濟亮點!


18538856245


四大古都中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集全國優勢資源發展起來的集科教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等於一身的大都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家級重點大學就十幾家,有無數的大型企業總部坐落於此,無論是從政治優勢還是經濟優勢都不是其它城市可比的?

南京,副省級城市,東部沿海省份的省會。位於當前經濟最活躍的長三角地區,同樣是長三角重要的科教中心、經濟中心!

西安副省級城市,陝西省省會,西北地區中心城市。西安是西北最重要的科教中心,幾乎集中了西北地區最好的大學,同樣也是西北地區的經濟中心!雖然近些年西安的經濟增速落後於沿海發達地區,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集中全省資源發展起來的省會城市也不是一般的地級市可比!

再來看洛陽,普通地級市。近來才有了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頭街,怎麼去和北京、南京、西安比?洛陽也曾經輝煌過,上世紀50年代蘇聯援助我國的156個項目中,有七個落戶於洛陽,使洛陽成為中西部最重要的重工業城市。五十年代的GDP在中西部更是僅次於武漢排第二名。

改革開放後,由於國家政策對沿海開放城市傾斜,使沿海城市經濟快速發展。洛陽在全國的排名有所下降,但在中西部地區依然十分亮眼。世紀之初的全國GDP排名在中部地區排名第四,中西部地區排名第七。在中西部非省會城市中名列第一,並且GDP是第二名的兩倍左右。

近十多年隨著經濟轉型,洛陽與東北的老工業基地一樣都是發展遲緩。再加上近年來河南省又集中優勢資源發展省會鄭州,讓洛陽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洛陽在改革開放以前就擁有隴海、焦枝兩條交叉的鐵路,而鄭州也不過是隴海、京廣兩條鐵路相交。而現在鄭州早已形成了“米”字型高鐵網,而洛陽依然如故。即使應直線穿過洛陽的“呼南高鐵”,也被政策拐了個彎繞到了鄭州。

沒有國家及省級的政策支持,經濟怎麼可能快速發展?近來洛陽的中西部非省會第一的位置已經岌岌可危,襄陽、宜昌等外省城市的GDP已經無限接近,瞬間就有被超越的可能!

雖然河南省近年來將洛陽定義為“省域副中心城市”來促進洛陽經濟發展。但在舉全省之力發展鄭州為國家級中心城市的今天,又有多少資源可以分給洛陽呢?

洛陽是四大古都中最先沒落的城市,雖然和經濟轉型有關,但更大的原因和國家的政策有關!一個普通的地級市又怎麼能和首都及兩個副省級省會城市相比呢?洛陽能爭取到的資源又怎麼能和擁有無數資源的其它三都相比!


好郝問情


我們洛陽曆經幾千年了,繁華強勢也好戰亂沒落也罷,但都不可否認她是中華幾千年的見證者和重要組成部分,經濟發展並不能說明一切,身為洛陽人我能感覺到一種力量,當然這也是來自中華民族的力量,能走過幾十個世紀已經相當不易,請求大家不要再發這些問題不要再討論洛陽,我們很滿足並且很珍惜洛陽給我們帶來的一切,我為我是洛陽人而感到驕傲,我為中華有洛陽而感到自豪,什麼省會不省會,什麼經濟發展塊發展慢,不好意思我們從來不在乎,也請你們不要拿這種說法來評判她,在我們看來這是在侮辱她。功過是非都不過是白駒過縫轉瞬即逝既然這樣那就留作後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