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階段母豬的飼養管理標準

根據生產階段的不同,把種母豬分為後備期、間情期、妊娠期、臨產期和哺乳期等幾個不同階段。為了實現更好的養殖效益,各時期的培育要求是不一樣的。下面就來說說各不同階段母豬的飼養管理法則。

不同階段母豬的飼養管理標準

後備母豬:後備母豬培育的體重要求需要在5月齡時體重控制在75千克~80千克,6月齡時控制在95千克~100千克,7月齡時控制在110千克~120千克,8月齡時控制在130千克~140千克。在飼養上,採取60千克以前不限飼,儘可能自由採食,每天喂3次,並適當供應青飼料;60千克以後,根據母豬膘情調整飼料量,每天喂2次。在65千克~75千克左右時,可選擇有潛力的母豬留種。在初配前10天~14天,對比較瘦弱的種豬實行短期優飼,即每天在原日糧基礎上多加1千克~1.5千克精飼料。在對後備母豬初配時間的選擇上,地方品種在7月齡左右,體重60千克~70千克以上時初配;外種豬在8月~10月齡左右,體重90千克~120千克時才開始初配。一般選擇在母豬的第二或第三個發情期開始初配。如配種過早,則產仔數少,母體發育也會受影響;配種過晚,會增加飼養管理費用,導致母豬生長和性機能受損。

不同階段母豬的飼養管理標準

間情母豬:品種上選擇高產仔母系、篩選優勢雜交組合以獲得遺傳上的保證;年齡上應注意控制母豬生產群體的胎次組成,特別要注重維持一定比例的後備個體;環境溫度控制上要注意防止高溫形成的熱應激對繁殖性能的影響;在營養上,飼料中應維持12%左右的粗蛋白質含量,還應控制母豬保持中等體況,對於過肥的豬應該在配種前促使其減膘,過瘦的豬則採取短期優飼、加料增膘,以增強內分泌活動與生殖系統機能;使用公豬誘情、激素催情、仔豬提前斷奶和小群飼養空懷母豬等管理措施都可以促進母豬的發情。

妊娠母豬:飼養妊娠母豬的任務在於減少死胎,保證胚胎和胎兒在母體內的正常發育。主要措施有:夏季保持母豬涼爽,以防止熱應激;保證良好衛生,做好對配種個體生殖道的消毒;實行復配法,以提高受胎率;對屢配不孕的母豬或其系族應該堅決予以淘汰。在妊娠母豬飼料營養水平的調控上應該遵循前低後高的原則。產前和產後2天~3天適當減料。具體標準為使整個妊娠期內經產母豬的增重保持在30千克~35千克,初產母豬的增重保持在35千克~45千克。妊娠母豬每天的精飼料量1.8千克~2.7千克(4780千卡/天~7887千卡/天),前提是飼養環境有一定的保證,無嚴重的寄生蟲疾病,非單獨喂料。妊娠期的限飼將防止體況的損失,延長母豬繁殖能力的生命週期。

不同階段母豬的飼養管理標準

臨產母豬:臨產前5天~7天,按日糧的10%~20%減少精料,必要時可加入50%的麥麩,以防便秘;臨產前10小時~12小時,加水不加料,並在飲水中加入少量輕瀉性飼料(如麥麩)和少許食鹽與抗生素。冬天要用溫水擦洗母體。

產後修復:產後2天~5天內,由於母豬虛弱,宜用易消化的飼料調製成粥狀飼餵,喂量要逐漸增加。產後第2天2千克,第3天3千克,以後逐漸增加到4.5千克~7.0千克。產後5天~7天,逐漸恢復到原有標準喂量,有利於母豬生殖道恢復。短期內飼料增加過快會誘發母豬乳房炎和傳染病,進而導致仔豬腹瀉。在整個飼養過程中都應該注意保持圈舍採光通風良好、清潔衛生。

哺乳母豬:對於哺乳期母豬的飼養,重點在於確保充足的飼料,並供給優質青飼料和充足的清潔飲水,提高母豬產奶量和減少掉膘,確保仔豬正常生長髮育和母豬斷奶後正常發情配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