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社會時期底層百姓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嗎?

用戶3691098250717


①自秦以後直到清朝,老百姓水深火熱

整個封建社會,中國沒有現代國家的系統思維,重儒抑道,從而重農抑商,導致缺文化,缺科技,缺軍事,缺政治和缺經濟。由於畜牧文明對農耕文明的入侵衝擊,以及封建社會內部階級矛盾的週期性釋放,處於底層的老百姓真是靠天吃飯,經常食不果腹,戰爭一來,更是居無定所,顛沛流離。

②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過上幸福生活

只有毛澤東給中國送了最大一個禮包,那就是社會主義制度,開天闢地讓人民當家作主,並且有了現代國家的系統思維,從而中國有先進毛澤東思想,有了高科技,有了現代國防,有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人民政協制度,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從而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然後一定是強大起來!


全息領導力


不同的朝代情況不同。譬如宋朝,尤其是“澶淵之盟”後的百餘年,經濟繁榮,言論自由,政治寬鬆,文化昌盛,社會和諧,社會幸福指數無與倫比,無論是對老百姓還是對知識分子,都是千載難逢的黃金時代。看看《清明上河圖》,那是多麼豐富多彩令人神往的生活畫卷啊!相比之下,再看看後來所謂的“康乾盛世”:史無前例的文字獄,專橫跋扈的高壓政治,萬馬齊喑的社會形態,閉關鎖國的經濟政策……生活在這種奇葩社會,除了權貴利益集團,黎民百姓能有幸福可言嗎?社會噤若寒蟬,一切無從談起!


風蕭蕭135928238


我們知道,人類的生存狀況,取決於能生產出多少社會財富。

取決於如何分配這些社會財富。

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屬於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

小農經濟的最大特點就是靠天吃飯。

人們用鐮刀鋤頭等簡易的勞動工具進行農業生產。

那個時候,沒有工業,沒有現代農業,沒有機械設備,沒有室內栽培。

一切耕種活動都是在露天情況下進行。

在風調雨順,糧食獲得豐收的情況下,人民的生活上尚能達到溫飽。

遇到大旱或者大澇等各種自然災害的時候,莊稼就會大幅減產,甚至顆粒無收。

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大範圍的生存危機。

因飢餓和疾病死亡的人就會不計其數。

人們會把草根,樹皮,甚至觀音土都當作食物。

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況。

這種情況不是個例。

在古籍中多有記載。

這就是古代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生存狀況。

而以封建皇帝為代表的統治階級,卻與人民的生存狀況完全相反。

他們佔有大量的社會財富。

他們過著奢靡無度的生活。

我印象很深的一首詩是:

烈日炎炎似火燒,

田裡禾苗半枯焦,

農夫心內似湯煮,

帝子王孫把扇搖。

還有兩句詩是這樣說的: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如果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更有無數的人生靈塗炭。

說古代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覺得都說輕了。

應該形容為生活在地獄之中。

而封建皇帝和王公貴族,大小官吏,則生活在天堂上。

我用這篇文章,打那些歌頌封建皇帝,讚美古代社會的人的耳光!


用戶2514177795319


總體來說中通古代所謂的盛世就是老百姓過得安穩吃得飽,但是依舊過得很辛苦。元代以前一直穿麻布,黃道婆改進棉紡織技術之後。棉布才真的得到普及,老百姓穿的暖的問題才是真正的解決。張養浩有句詞寫的非常好“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從春秋戰國的混戰。老百姓死傷無數。好不容易秦朝統一天下。結果又是修長城,又是建始皇陵。。。。百姓敢怒不敢言。漢初持續六十餘年的休養生息使百姓過上了前所未有的安穩生活。但是到了漢武帝時期。窮兵黷武,連年征戰。國家財力,民力耗費殆盡。辛虧武帝晚年頒佈罪己詔。大漢江山才倖免於難。之後的王莽篡權,。。。。。。歷朝歷代百姓都是戰爭的犧牲品。


愛看雨的青年


這話說的,怎麼回答你呢?

1.曾經聽到過一句話,社會的發展是螺旋式前進的,每一個朝代的更替都有他的先進性,由原始人類的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到現在的衣食無憂都是一步步發展的!隨著人類的進步,需求也在一步步提升!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共同發展,這樣才會均衡,比如飽暖才會思淫慾,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2.水深火熱說的有點誇張,夏商周的古人肯定比原始人幸福,唐宋元明清的人肯定比春秋戰國幸福,現在肯定比八年抗戰幸福,所謂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所以現在的目標就是縮小貧富差距,建設美好的幸福生活!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有的人無論生活多苦,只要親人的一個關心一個問候就會感到幸福!

3.最後送你一句範偉的幸福:範偉:“幸福就是我餓了,看別人手裡拿個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別人穿了一件厚棉襖,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個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祝願頭條的兄弟姐妹,幸福快樂!


轉動的紫陀螺


水深火熱之中,以今天的文明社會來說不為過。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是人類的進步,但到封建社會的晚期,如明清時代,看似繁華人們安居樂業,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太多,有如農業靠天吃飯,瘟疫,戰亂,洪水,蝗災,地震……等等。而由於歷史的侷限性,當時人類的生產力又低下,抗災能力又弱,若再加上政治因素,決策指揮的失誤或者無能,所以在封建社會里人們並非生活在天堂,世外桃園中。封建社會人們更多地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討口要飯,賣兒賣女,疾病纏身,戰亂連天,民不聊生的困境中。再加上封建思想的統治和約束,人們的生活是不很好的,壽命也不長。我們熟知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他們可以說是當時社會的精英,士大夫的高官人物,生活條件要比平民百姓好之百倍,但他們的壽命都不長,四五十歲最多也不過六十歲左右就死了,故古人常嘆,“人生古來七十稀!”封建思想是折磨人的思想,封建體制是固步自封的體制,導致了中國幾千年沒有多大進步,因此才有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必然選擇,也是興國強國的重大舉措,但怎麼改也是近代中國許多仁人志士在探索的事情?……


天地之間有神明


只有一條是肯定的,那就是沒有相對得平等,所以幾千年來總是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只有共產黨毛主席才使人民真正做了主人,把官僚改為公僕,讓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才有了焦裕祿式的好乾部,才湧現出真正靠自己辛勤為人民工作而走到國家幹部,如陳永貴,吳鳳蓮,這也是從盤古也沒出現過的事,這說明了什麼,做一個人必須勤勞無私奉獻,自然也就有了雷鋒,我認為毛主席最偉大之處就是讓人人平等,只有工作崗位差別,沒有貴賤之分,讓每一個人挺起腰板做人,讓人丟掉奴性尋來理性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白黑霧明


絕不是這樣,別唱高調。只要有戰爭,老百姓水深火熱,沒有戰爭,老百姓還是很穩定的。中國是農耕國家,只要家裡有土地的,溫飽問題是不愁的。水深火熱那個朝代都有,像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難道我們的老百姓是生活在幸福之中嗎?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時期,漢武帝時期,貞觀之治時期,開元盛世時期,康乾盛世時期,絕大多數老百姓基本上不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13563713440


舊中國老百姓應該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通過憶苦思甜和階級教育已經作了結論。而1949年十月一日以前即是舊中國,累計應該有幾千年。那時人民沒有翻身得解放,生活在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制度之中。幾千年暗無天日應該是經過考證的。


用戶55096550478


百姓有口飯吃,天下太平。反之,天下戰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