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韓信逼死的“高陽酒徒”

縱觀歷史,有很多含冤而死之人,大名鼎鼎的說客酈食其(lì yì jī)就是其中之一。而逼死酈食其的人則是名氣更大的戰神——韓信。

酈食其是劉邦手下的第一說客,博古通今、能言善辯。酈食其初次拜見劉邦的時候,聽說劉邦最討厭的就是儒生,於是就自稱“高陽酒徒”(酈食其是陳留縣高陽鄉人)。從此就得了“高陽酒徒”的別稱。

被韓信逼死的“高陽酒徒”

高祖斬白蛇

酈食其剛剛投靠劉邦,就幫助劉邦拿下了陳留縣。在劉邦入關的過程中,酈食其成功勸降駐守嶢關的秦軍,使得劉邦能夠趁秦軍鬆懈時將其擊敗,順利突破了秦都咸陽的最後一道防線。最終迫使秦王子嬰出城受降。

秦國被滅之後,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三個月後,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還定三秦、東出函谷,與項羽爭奪天下。在楚漢相爭最激烈的時期,劉邦、項羽對峙滎陽,僵持不下。是時,韓信已經平定燕趙,劉邦令韓信繼續東進、攻打齊國,以實現對項羽軍的戰略包圍。

被韓信逼死的“高陽酒徒”

楚漢相爭

此時,酈食其審時度勢,自告奮勇,單車獨騎出使齊國,遊說齊王田廣。酈食其拜見齊王,施禮以畢。

說道:“齊王可知這天下百姓歸心與誰?”

齊王答到:“本王不知。”

酈食其繼續說道:“若大王知道人心所向,則齊國可保;若不知,則齊國危矣。”

齊王面有怒色,問道:“請問先生這天下百姓所歸心者,何人?”

酈食其胸有成竹,緩緩說道:“人心所向者我主漢王也。”

語畢,仰視齊王,笑而不語。

當時劉邦剛剛在彭城被項羽打敗,無奈退守滎陽,劉邦本人也兩次死裡逃生。齊王田廣並不看好劉邦,聽了酈食其的話,內心並不贊同,但還是強壓怒火,繼續問道:“先生為什麼這樣說呢?”

被韓信逼死的“高陽酒徒”

酈食其說齊王

酈食其就等著這一問呢!於是慷慨陳詞,為齊王分析天下大勢:

“當初,漢王(劉邦)和項王(項羽)勠力伐秦。義帝(劉邦和項羽名義上的共同領導)訂下約定:‘誰先進入咸陽,誰就是關中王’。項王背約,殺害義帝,封先入咸陽的劉邦為漢王。如今,漢王在蜀地出兵,討伐背信棄義的項王,為義帝復仇。攻城略地,則分封將士,天下英豪都願意為漢王效力。反觀項王,前有背約之名,後有弒君之罪。對將士有功不賞,有過不忘。偶爾決定封將為候,卻手握印章,遲遲不願授人。導致天下諸侯背叛項王,文臣武將心怨項王,不願為項王出力。所以,很多的人才都歸順了漢王,甘心為漢王效力。如今,漢王已經平定秦、趙、魏三地,佔據敖倉,兵精糧足。並且佔領了諸多軍事要地,如成皋、白馬、太行、飛狐等,憑險而守。天下諸侯不歸順者必定要被滅亡。齊王如果馬上歸順我主漢王,則祖先宗廟可保;否則,禍不久矣!”

齊王默然良久。酈食其雖然有誇大其詞之嫌,但所言基本屬實。韓信帥兵,一路勢如破竹,無人能敵,兵鋒正盛。料齊國並無勝算,既然漢王有意招降,又何必自取滅亡呢?於是齊王不戰而降,下令撤除守備,準備投降。酈食其僅憑一張嘴就說降齊王,得城七十多座。之後酈食其就留在齊國,整日與齊王飲酒作樂,只待劉邦派人前來受降。不料他猜對了這開頭,卻猜錯了結果。

被韓信逼死的“高陽酒徒”

韓信兵臨城下

再說韓信,得知齊王投降,下令大軍停止前進。這時,韓信手下一位謀臣的一番話改變了韓信的主意。

“將軍帥兵數萬,耗時一年多,攻下趙國五十多座城;酈食其一張嘴得城七十多座。將軍的功勞反不如一個文弱書生!如今,漢王命令將軍攻打齊國,並沒有下達停止進攻的新命令,將軍怎麼能停止攻打齊國呢?”

韓信妒忌之心立起,決定繼續進攻齊國。由於齊國已經撤除守備,韓信很快兵臨齊都臨淄城下。齊王田廣大怒,認為自己被酈食其出賣,於是水煮了酈食其。

酈食其臨死前表現出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齊王對他說:“如果你能退漢兵,我就放了你;否則,我就煮了你!”酈食其對齊王的態度很憤怒,回答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載盛德者不辭責備。老子不會替你再去遊說韓信!”

酈食其在韓信兵臨城下時,就已經猜中了韓信的心思。也很清楚齊王是不會聽自己解釋的,於是毅然選擇慷慨赴死。其智、其節,讓後人欽佩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