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賞析:一寸緙絲一寸金,當緙絲之美從皇室走入民間

藝術賞析:一寸緙絲一寸金,當緙絲之美從皇室走入民間

說起緙絲,可能很多朋友和小編一樣,是從之前熱播的《國家寶藏》中,由上海博物館選送的國寶——南宋緙絲名家朱克柔的作品《蓮塘乳鴨圖》瞭解的。緙絲這種既華麗又典雅、既精緻又神秘的古老絲織工藝,因獨特的美學表達,被世人稱為雕刻在絲綢上的藝術。歷經滄桑,緙絲秀美如初,成為中國絲織歷史上的工藝精華。

藝術賞析:一寸緙絲一寸金,當緙絲之美從皇室走入民間

《蓮塘乳鴨圖》

穿梭千年,緙絲工藝歷經興盛,也曾瀕於滅絕,新時代的挽救和保護又讓它重生。2006 年,蘇州緙絲織造技藝被列入國務院批准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緙絲織造技藝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第四批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藝術賞析:一寸緙絲一寸金,當緙絲之美從皇室走入民間

在2019 年山西博物院舉辦的壁畫暨緙絲藝術展中,小編有幸欣賞到了由田亦軍、王珏夫婦收藏的七十幅精美的古代緙絲藝術品,可以說這是近年來國內外規模最大、水平極高的緙絲特展。

幾十年來,田亦軍、王珏殫精竭慮,傾其家資,收藏了近三百件唐卡、山水、花鳥、人物、書法、服飾等緙絲藝術品,其藏品豐碩,門類齊全,堪稱中國民間緙絲收藏之首。我們對話緙絲收藏家田亦軍、王珏以及緙絲技藝傳承人曹美姐,一起來感受收藏家的文化品位與藝術情懷,傾聽當代緙絲名家的傳承故事與奮鬥歷程。

讓國粹藝術代代相傳

藝術賞析:一寸緙絲一寸金,當緙絲之美從皇室走入民間

曹美姐與田亦軍

曹美姐說在自己傳承與保護緙絲藝術的過程中,受田亦軍先生的影響很大,“大家有所不知,他們夫婦二人平日的生活非常儉樸,多年來不惜將所有的財力投入到對文化遺產的收藏和保護中,這種默默奉獻的精神打動了我。我非常敬佩田老師,就做了件緙絲衣服給他。”

“這是我穿過的最貴的衣服!”田亦軍隨即笑著回答。

田亦軍和曹美姐是幾十年的老朋友,他們一位是古代緙絲藝術品收藏大家,一位是當代緙絲工藝美術大師,多年來共同致力於推廣緙絲文化,使祖國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被更多人瞭解和傳承。

收藏家的藝術情懷

收藏家田亦軍先生過去長期從事外交、外事、僑務和民間對外友好工作,因工作的關係,他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經常出國到國外進行廣泛交流,出訪的國家和地區比較多。

“第一次接觸緙絲是在參觀國外的博物館時,偶然發現有中國的古代緙絲藝術品,那時我對緙絲沒有太深的瞭解,甚至從未聽說過,只是把它當成一種紡織品、織繡品去看待,但是冥冥之中覺得緙絲很奇特。”那個時候田亦軍也在做收藏,但從未觸摸過緙絲。“後來在20世紀80年代末,一次在日本訪問時逛舊書店,發現一本日本20世紀30年代用中國緙絲藝術品舉辦展覽的舊畫冊。看過之後發現很有意思,書中反映的是古老的緙絲文化和精湛技藝。我想在戰爭年代日本人還把中國的藝術品收集起來進行展覽,肯定是有原因的。這也激發了我對這門古老藝術的求知、探索的慾望。”田亦軍回憶道。 他通過多方的瞭解、收集和鑑藏,認識和感悟到緙絲悠久的歷史與收藏價值。

藝術賞析:一寸緙絲一寸金,當緙絲之美從皇室走入民間

乾隆御製黃底海水龍紋閱兵用甲冑·清(田亦軍、王珏收藏)

當問道: “ 為什麼緙絲很神秘, 大家都不知道呢?”田亦軍說:“雖然緙絲工藝簡單,但技藝繁複,投入成本太大,且費時費力費工,一般人根本做不起,過去一直被皇家壟斷,民間極少能見到。”

在田亦軍看來,我們所說的大國工匠精神在緙絲這門技藝中也得到充分體現。一副緙絲作品能把工匠的很多奇思妙想轉換成具體的實物。“我們講中國故事、中國文化、中國歷史,拿什麼來講?一定要用實物來講,而緙絲就是最能代表我們民族的、代表我們文化最高端精美的實物之一。通過它能夠真正讓人們認識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 能收藏到這麼多如此珍貴的緙絲藝術品,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這份遺產,讓他感到非常自豪。

藝術賞析:一寸緙絲一寸金,當緙絲之美從皇室走入民間

聖母朝會圖 明清時期 (田亦軍、王珏收藏)

藝術賞析:一寸緙絲一寸金,當緙絲之美從皇室走入民間

不僅僅是收藏與鑑賞古代藝術品,田亦軍還有著強烈的熱愛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至臻情懷,有著將之保護與傳承的自覺與擔當。2015年,田亦軍和夫人王珏將收藏明清時期寺觀壁畫全部捐獻給山西博物院,經文物專家修復拼整達44幅,這一舉動讓壁畫這一人類歷史中絢麗多彩的文化遺產登上了更加宏大的藝術殿堂。捐獻壁畫對田亦軍來說,是有歷史情懷的。他的父親田懷寶(原雁北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在1942年初春,曾和他的戰友們在搶救保護中華文化至寶——《趙城金藏》時做出過奉獻。“搶救和保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是中國歷史上多少仁人志士的歷史使命,也正因為如此,中華民族才會綿綿不息,代代相承,傲立於世界之林。”捐獻寶貴的壁畫對田亦軍來說是對先輩們最好的紀念,也是作為一個革命後代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緙絲藝人的傳承使命

作為一名緙絲技藝傳承人,曹美姐同樣擔負著艱鉅的傳承使命。

藝術賞析:一寸緙絲一寸金,當緙絲之美從皇室走入民間

20世紀50年代出生在蘇州郊外的曹美姐自幼習女紅,從小練就刺繡功底。憑著對緙絲藝術的喜愛,經過30多年的刻苦鑽研和不斷拼搏,她成長為了事業成功的女企業家和緙絲技藝傳承人。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曹美姐承古創新,鍥而不捨,作品多次在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獲獎。

藝術賞析:一寸緙絲一寸金,當緙絲之美從皇室走入民間

作品《貴妃醉酒》

2010年,曹美姐的緙絲作品《貴妃醉酒》獲得了國際組織頒發的DEVNET金獎。這是中國緙絲史上第一幅以油畫人物為題材,運用古老的傳統技藝完美表現的大型作品,書寫了一個東西方藝術結合的新篇章。曹美姐認為這幅作品代表中國的國粹,因為它是京劇和緙絲兩種國粹文化的結合。

曹美姐說,《貴妃醉酒》是她和工藝師共9人用了4年時間才完成的,其中的配色就有3 000多種。作品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展出時非常轟動,現在已經沒有能力再做第二件。當時一個外國人出2 000萬元人民幣收購,曹美姐果斷拒絕。

問及原因,曹美姐回答道:“歷史上曾有緙絲名家的作品以1 3000美元(約合87 222元人民幣)被外國人買走,後來江蘇省政府花了40 000美元(約合268 376元人民幣)才收購回來。《貴妃醉酒》獲得金獎百年難遇,如果我2 000萬元賣出去,蘇州政府要收回來,需花多少錢?我是中國人,我和田亦軍先生一樣有一顆愛國的心。”曹美姐希望這幅作品最好的歸宿是博物館,夢想將來可以有中國的緙絲藝術博物館。在傳承緙絲技藝的過程中,曹美姐與時代接軌,從未停止過對緙絲藝術的創新與研究。

2008年,神舟七號上天遨遊太空,隨同一起上天的兩面色彩鮮豔的緙絲錦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會旗就是出自曹美姐之手,可見緙絲藝術品之罕有珍貴。

藝術賞析:一寸緙絲一寸金,當緙絲之美從皇室走入民間

曹美姐說她當時選擇這個行業根本沒有想到國家如今會如此重視。“我肩負著很重要的使命,怎麼樣傳承緙絲文化和緙絲工藝?有些非遺只能欣賞,但緙絲的實用性很強。古代皇帝穿的龍袍和皇后的鳳袍最富麗華美的都是緙絲織品。歷史上我們曹家在杭州、蘇州、南京都有織造府。

“我學藝的老師教導我,‘蘇州的緙絲傳承是斷斷續續的,宋代有沈子藩、朱克柔等緙絲名家,你要有使命感和責任心,將緙絲技藝傳承下去。’目前我需要培養一批年輕學生,其實之前培養的人很多,但以往學生做幾個月、半年就不做了,都說太難了!

藝術賞析:一寸緙絲一寸金,當緙絲之美從皇室走入民間

曹美姐女兒(左)與國際纖維大師合作作品

“女兒大學畢業後被我從國外叫回來學習緙絲,跟了我15年。剛開始女兒不太情願,因為織造工藝不能馬上變現,我就對女兒說‘你只要吃飽飯就好了,不要太在乎錢!’”

談到緙絲傳承的現狀時,曹美姐感到有些無奈。她說:“緙絲這門藝術人才奇缺,整個蘇州的緙絲面臨著斷代,現在真正高級的緙絲工藝師越來越少。社會比較浮躁,年輕人沒有耐心,沉不下心來做此工藝。”未來,曹美姐希望通過緙絲藝術的推廣活動,讓更多有志於從事緙絲藝術的年輕人能夠加入進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