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評級:三大股指縮量反彈 九股迎掘金良機

券商评级:三大股指缩量反弹 九股迎掘金良机

建設銀行(601939)一季報點評:手續費收入較快增長,撥備水平提升

結論與建議:

建設銀行發佈一季報,1Q2019實現營收1871億,YOY增3.3%,實現淨利769億,YOY增4.2%,對應年化ROE15.9%。收入結構方面,在銀行卡看、電子銀行及代理業務向好的背景下,手續費及佣金實現較快增長,利息收入方面,估計受負債端存款成本提升影響,息差有些回落。資產狀況方面,整體保持穩定,撥備水平有所上升。我們看好建行穩健經營,目前估值較低,給與“買入”的投資建議。

1Q2019淨利YOY增4.2%,表現穩健:建設銀行發佈一季報,1Q2019實現營收1871億,YOY增3.3%,實現淨利769億,YOY增4.2%,對應年化ROE15.9%。

手續費淨收入快速增長:從收入端來看,手續費及佣金為此次增長的亮點,在銀行卡、電子銀行及代理業務的推動下,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YOY增13.4%至430億。利息淨收入方面,受到息差回落的掣肘,僅增4.5%,錄得1251億(為生息資產規模增長推動,我們計算1Q2019生息資產餘額YOY增8.1%,且較去年同期4.8%的增速有所提升)。

資產質量表現平穩,撥備計提有所增加:從資產質量方面來看,截止1Q2019建行不良率與上年末持平,錄得1.46%,且本季建行加計撥備,撥備覆蓋率較上年末提升6pct至214%。

資本水平高於可比同業:從資本方面來看,建行擁有充足的資本水平,較可比同業更強,三項資本充足率分別錄得13.8%、14.4%及17.1%(以整體資本充足率來看,工行為15.5%,農行為15.3%,中行為15.0%,均低於建行17.1%的水平)。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1Q2019建行業績表現尚可,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增長彌補了息差同比回落的影響,且生息資產增長提速。資產質量方面整體保持穩定。我們預計公司2019、2020年實現淨利潤分別為2685億、2865億,同比增5.4%、6.7%,目前股價對應2019、2020年的PE為7.1X、6.6X,PB為0.89X、0.81X,估值較低,公司盈利增長相對穩定,股息率4%-5%,具備一定的吸引力,我們繼續給予“買入”的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超預期下行

浙江鼎力(603338)2019年一季報點評:一季度穩健增長,看好全年持續高增長

2019Q1 業績同比增長 44%

公司發佈 2019 年一季報, 實現收入 3.84 億元,同比增長 23.44%,歸母淨利潤 1.01 億元,同比增長 44.13%, 扣非淨利潤 1.00 億元,同比增長 48.73%。公司 2019Q1 毛利率/淨利率為 42.89%/26.29%,同比提升 5.39/3.77 個 pct,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一方面系去年匯兌影響毛利率基數較低,另一方面系原材料成本下降及臂式產品小幅放量帶來毛利率大幅提升所致,未來隨著臂式產品放量,毛利率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公司期間費用率為 11.31%,同比增加 1.18個 pct , 其 中 銷 售 / 管 理 ( 含 研 發 ) / 財 務 / 研 發 費 用 率 為4.54%/5.17%/1.61%/2.87%,同比變動-0.09/0.57/0.71/1.25 個 pct,管理費用增加主要系研發投入加大,財務費用增加主要系匯兌損益增加所致。 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0.34 億元,同比減少 0.23 億元,有明顯好轉。

國內市場潛力大、渠道持續拓展,有望持續高增長

公司 2018 年國內/國外收入為 7.16/9.25 億元,同比增長 84.23%/30.18%,營收佔比 54.17%/41.93%,我們預計公司 2019 年一季度國內收入佔比進一步提高,且全年將延續這一趨勢,一方面中國高空作業平臺保有量還很低,不到10 萬臺,約為歐美的十分之一,隨著當前產品滲透率的提升,國內市場有望加速發展;另一方面公司作為國內行業龍頭,去年與中國龍頭租賃商上海宏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產品受其充分認可開始批量進入其供應體系,渠道拓展效果顯著,未來隨著新客戶的持續拓展,國內市場佔比還將進一步提升。

小剪叉產能釋放順利, 期待臂式產品放量

公司年產 1.5 萬臺的小剪叉項目在 2018 年 7 月份投產,規模化效應有助於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公司“ 年產 3200 臺臂式大型智能高空作業平臺建設項目” 廠房主體已基本完工,預計 2020 年 5 月達產。 後續隨生產效率提高+產品結構優化+規模化效應將帶動公司產能和產品毛利率穩步提升。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預計 2019-21 年淨利潤 6.47/8.59/11.50 億元, 當前股價對應 PE 29/22/16 倍。維持“ 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行業競爭加劇; 中 美貿易 摩擦加劇;募投項目未達預期

三一重工(600031)首次回購堅定發展信心,反哺員工體現三一價值

公司發佈股份回購預案,擬以 8-10 億元的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發行的 A 股股票,回購價格不超過 14 元/股,回購期限為自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預案之日起不超過 3 個月。

支撐評級的要點

首次實施股份回購,體現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和對三一公司價值的認可。 在經歷行業復甦三年高增長後,資本市場基於對工程機械行業強週期性特徵的判斷引發了對公司持續穩定發展的擔憂, 此次股份回購則表明三一管理層對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堅定信心。 我們預計 2019/2020年三一利潤 105/123億元, PE估值僅為 9/8倍,且公司各項財務指標十分健康, 目前具備中長期配置價值。

回購股份擬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體現三一“造就一流人才”

的企業願景。 本次回購的股份擬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 實施有效期 36 個月, 超期限則公司回購的股份將依法予以註銷。 回顧三一發展歷史, 2012年、 2016年兩次實施了員工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激勵方案,其中 2012年的激勵計劃已於 2018年到期, 2016年實施的激勵計劃將於 2021年到期, 本次回購擬用於的激勵計劃實施時間在 2019-2021年,將成為公司第三次員工股權激勵計劃, 也體現三一“造就一流人才”的企業社會價值。

回購資金來源於公司自有資金,表明現金流十分充裕。 2018年現金類資產

及準現金類資產超過貸款總額,實現自 2010 年以來的首次“存貸為正”,公司經營活動淨現金流 105.27 億元,同比增長 22.91%,再創歷史新高, 2018年末資產負債率為 56%,各項財務指標健康, 經營狀況持續向好。

一季度公司產品全線發力,二季度將延續高增長趨勢。 2019年一季度公司

挖掘機、混凝土機械、汽車起重機、樁工機械等產品全線發力,帶動公司單季度收入增長 75%,淨利潤增長 115%。在基建需求拉動、環保政策趨嚴、海外出口增長、更新需求及人口替代繼續等的驅動下,預計二季度公司挖掘機、混凝土、起重機銷量仍將超行業高增長, 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估值

我們維持公司 2019-2021 年營收分別為 710/784/834 億元、 淨利潤分別為105/123/137 億元的預測, EPS 分別為 1.26/1.47/1.64 元,對應 PE 分別為9.1/7.7/7.0 倍,維持買入評級。

評級面臨的主要風險

工程機械行業景氣度大幅下滑,基建及地產投資增速不及預期,市場競爭惡化。

美年健康(002044)平臺價值極高的體檢行業龍頭

快速增長的千億體檢市場,非公立體檢中心角色日漸重要。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 2017 年體檢市場規模達 1399 億元,同比增長 21.97%。由於消費升級的驅動,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多,社會公眾對健康保健行業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增加,未來體檢市場有望保持高速增長,同時和海外相比,我國 2017 年的體檢滲透率僅32.5%,與發達國家普遍 70%以上的覆蓋率相去甚遠。 目前國內體檢市場中公立醫院仍占主導地位,佔據 8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公立醫院服務效率較低、體檢套餐單一,逐漸無法滿足多層次的消費人群,非公立醫院則在社會化辦醫等政策的驅動下蓬勃發展,每年佔比逐步提高。

美年是業內最大的非公立體檢龍頭, 標準化複製模式已經成熟。 截止 2018 年,美年健康擁有 633 家體檢中心(控股 256 家),年服務達 2778 萬人次,是體檢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體檢中心基本實現全國覆蓋,正處於快速下沉三、四線城市的階段,其設備配置可比肩大部分二、三級公立醫院,同時由於其規模的因素,議價能力強,成本控制能力業內首屈一指。公司採用“先參後控”的擴張模式,藉助資金的槓桿效應,先參股 20%左右,再將三年期的成熟體檢中心收入體內,實現快速擴張的同時在財務指標上均保持良好的狀態。同時,公司在 2018 年體檢事件後創建九大規範質控體系,為長期成長保駕護航。

公司用體檢作為抓手,具備極強橫向、縱向延伸的平臺價值。 橫向延伸:公司基於海量的大數據分析,可以精準捕捉市場變化與客戶需求,從而形成產業孵化平臺;縱向延伸:在產業鏈上游,除了傳統的藥械以外,公司在腫瘤早篩、智能診斷、基因檢測、人工智能等方面均具備拓展的可能性;而在產業鏈下游,健康保險、專業預防、健康諮詢、醫療服務、慢病管理等也都是可能的方向。而科創板上市已經得到受理的安翰科技正是公司膠囊胃鏡的上游供應商,儘管公司不直接參股,但仍能體現美年健康的平臺價值。

盈利預測。 我們預計公司 2019-2021 年歸母淨利潤為 11.52、 16.57、 23.45 億元,同比增長 40.4%、 43.8%、 41.5%,對應 PE 為 42x、 29x、 20x。公司“先參後控”的模式足以保證業績穩定的高速增長,同時公司平臺價值強,後續橫向、縱向延伸可能性多。當前在連鎖醫療服務中的估值相對較低,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體檢中心拓展不及預期風險;連鎖化擴張帶來的管理經營風險;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

鳴志電器(603728)海外業務表現亮眼,運動控制龍頭路徑清晰

事件:公司發佈2018年報及2019一季報,2018全年實現營收18.94億,同比增長16.3%;歸母淨利潤1.67億,同比增長0.53%;扣非歸母淨利潤1.37億,同比減少11%;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0.41元(含稅)。2019年一季度實現營收4.37億,同比+15.68%;歸母淨利潤2348.14萬,同比+3.70%;扣非歸母淨利潤1809.8萬,同比+72.82%。

業績整體穩健,海外業務表現亮眼。2018年,受宏觀經濟和中 美貿易 摩擦等影響,我國自動化市場“前高後低”態勢明顯,其中OEM市場整體增長僅4.1%左右,運動控制領域表現欠佳。公司業績整體穩健,其中海外業務營收同比+23.36%,表現亮眼;控制電機規模持續擴大,運控電子順利達成業績承諾,高互補性併購效應顯現,混合式步進電機出貨量同比增長54%,PM步進電機出貨量因受國內4G通信網絡建設進入末期,出貨量同比減少16%;電機驅動產品類營收超3億,同比增長超過25%;此外,LED智能電源在國外市場有較大力度拓展。全年淨利潤增速放緩(其中Q4淨利潤同比-18.16%),毛利率為34.99%,略有下降,高毛利的設備狀態管理系統類業務受國內電力工程建設項目投資下滑的拖累及四季度訂單驗收延期造成拖累。當前,3月PMI再次回到臨界點以上,政策層面上“穩增長+寬信用”趨勢逐漸強化,在人力成本上升、進口替代等背景下,智能製造景氣向好趨勢不改,公司2019年Q1淨利潤同比+3.7%,扣非同比+72.82%,看好公司業績企穩向好。

期間費用控制良好,加大研發投入。報告期內,公司的期間費用率為26.23%(同比下降0.46PCT),各項費用控制合理,其中受益於美元升值產生匯兌收益,財務費用率同比下降1.54pct。研發投入9386萬,同比+22.9%,研發費用率略增達到4.96%,自主研發的高分辨率編碼器已通過設計驗證即將導入量產,此外完成10極12槽交流伺服電機、長壽命線性電機、5G天線無刷直流減速電機、智能LED等多項研發項目,M3伺服電機驅動器有望今年量產。公司通過搭建開放的技術研發平臺,實現各業務線的技術共享和融會貫通,形成了從基礎技術研究、產品創新設計、檢測試驗到產品小試、中試,最後實現產業化的相對完善並且具備較強市場競爭能力的技術研發體系,我們看好公司研發投入持續轉化為產品和業績的潛力。

收購T-motion,全球化佈局再下一城。自收購美國AMP、LinEngineering之後,2018年度,公司實際完成股權投資項目6項,投資額合計5.24億元。於報告期內完成對運控電子、派博思等的相關股權收購,當前已完成對瑞士TechnosoftMotionAG的收購,覆蓋北美、東北亞和歐洲的控制電機及其驅動系統業務的集研發、設計、運營一體的運營網絡已經基本建成。近年來,公司通過高互補性的外延式併購不斷開拓海外市場,本土化的國際銷售策略成果逐漸顯現。報告期內,公司在海外發達地區成熟市場業務的收入增長顯著,其中控制電機及其驅動系統業務海外業務部分增長超過18%,LED控制與驅動系統業務海外業務部份增長超過37%,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首次實現收入突破1,000萬美元,同比增長近60%。

投資建議。公司通過深化工廠自動化改造和進行高互補性的股權併購繼續擴大業務規模,市場份額及產品競爭力逐漸提升,有望在智能汽車、5G等領域持續突破,看好公司成長為信息化及自動化應用領域中系統級的運動控制解決方案的綜合提供商。預計公司2019-2021年的EPS分別為0.53、0.69和0.86元,對應PE分別為24/18/15倍,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持續下行,貿易 摩擦加劇,新品研發低於預期。。

海興電力(603556)智能配用電研發增加,國網電錶招標有望提速

事件:

公司於 4 月 22 日發佈 2018 年年度報告。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5.53億元,同比下降 15.62%,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 3.30 億元,同比下降 41.38%。

公司於 4 月 22 日發佈 2019 年一季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5.26 億元,同比增長 5.95%,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 7685 萬元,同比增長 55.58%。

投資要點:

年報業績低於申萬宏源預期,受匯率波動和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 2018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5.53 億元,同比下降 15.62%,其中,海外市場營收 17.3 億元,同比下降 13.48%,國內市場營收 8.02 億元,同比下降 20.91%。 受海外市場匯率波動、原材料價格上漲、國網招標下降以及公司廠房搬遷等因素影響,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生產回覆正常水平,國網電錶招標規模有望回升。 2018 年,公司智能用電產品實現營業收入 19.02 億元,同比下降 26.04%,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國網招標下降、海外部分國家招標下降以及公司生產廠房搬遷所致。截至 2018 年末,公司生產廠房已搬遷完畢,生產能力已恢復正常水平,同時公司不斷加強智能製造能力,持續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國內智能電網建設已有 8-10 年,智能電錶服役週期輪換即將開始,同時基於泛在電力物聯網技術的智能電錶需求有望增長。

智能配用電研發增加,運維與服務能力增強。 報告期內,公司系統產品實現營業收入 3.93 億元,同比增長 15.76%,主要原因是公司繼續保持在智能配用電解決方案領域的研發高投入,產品競爭力持續提升。 公司運維與服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1.26 億元,同比增長 277.00%,主要原因是公司繼續提升巴西 EPCE 公司運維能力,訂單獲取穩步提高。

下調盈利預測,維持“買入”評級:公司是全球化的智能電錶及智能配用電產品供應商,多年海外營銷網絡構建海外市場競爭的護城河。我們下調 2019 年盈利預測,預計 2019 年實現歸母淨利潤 4.50 億元(下調前為 9.85 億元),對應 EPS為 0.91 元/股;新增 20-21 年盈利預測,預計 20-21 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 5.51和 6.52 億元,對應 EPS 分別為 1.11 和 1.32 元/股。當前股價對應 PE 分別為 15倍、 12 倍和 10 倍。維持“買入”評級。

華建集團(600629)設計業務增長提速,股票激勵助力成長

主業增長提速,訂單充沛

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59.59億,同比增長12.65%;實現歸母淨利潤2.64億,同比增長2.78%,淨利潤增速低於營收增速主要是由於計提商譽減值以及在智能建築領域的研發投入增加;主營業務工程設計實現收入37.77億,同比增長14%,增速比2017年提升6.21pct。全年新簽訂單96.38億,同比增長15.55%,其中設計訂單57.82億,同比增長21.74%。

盈利能力保持平穩,現金流保持淨流入

公司2018年ROE為10.18%,同比下降2.30pct。毛利率為25.45%,同比下降0.08pct;淨利率為5.14%,同比下降0.42pct。期間費用率為18.83%,同比提升0.90pct;其中管理費用率提升0.69pct至17.57%,財務費用率提升0.16pct至-0.01%,銷售費用率提升0.04pct至1.26%。總資產週轉率為0.75次,同比下降12.79%,應收賬款週轉率為3.57次,同比下降11.41%;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64.49%,比2018年底下降1.64pct,償債能力有所提升。上市至今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一直保持淨流入,2018年公司實現經營性淨現金流3.38億,經營性淨現金流/營業收入為5.67%。

Q1業績增長提速

公司2018Q2、Q3、Q4和2019Q1分別完成營收15.36億、14.37億、16.95億、15.58億,同比增長26.99%、6.14%、-6.34%、20.57%;實現淨利潤0.77億、0.60億、0.56億、0.82億,同比增長199.56%、-14.15%、-50.61%、15.01%。一季度公司的業績增長有所提速。

全國化佈局初見成效,股票激勵助力成長

報告期內公司成立雄安設計院與華南中心,通過整合區域內市場資源,構建以區域中心為平臺、打造全過程產業鏈各業務板塊的屬地化發展。近期公司授予341名員工共1291.94萬股限制性股票,佔總股本3%,並設定了以2017年為基數未來三年營收CAGR不低於8%的解鎖條件,有利於充分激發員工活力。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預計公司19-21年EPS為0.68/0.77/0.88元,PE分別為18.3/16.1/14.1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應收賬款壞賬,固定資產投資放緩,商譽減值等。

寧波高發(603788)公司業績短期承壓,長期成長邏輯不變

事件: 公司發佈 2018 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2.89億元,同比增長 6.71%; 實現歸母淨利潤 2.15 億元,同比減少 7.68%。受行業銷量下滑影響, 公司營收增速放緩。 公司收入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的下降。 2018 年, 我國乘用車行業銷量出現首次下滑,根據乘聯會數據, 2018 年我國狹義乘用車批發銷量 2324.64 萬輛,同比下降 4.4%, 其中四季度批發銷量 634.76 萬輛, 同比下降 15.03%。公司主要配套客戶上汽通用五菱 2018 年四季度批發銷量 37.01 萬輛,同比下降 31.41%;吉利汽車 2018 年四季度批發銷量 36.40 萬輛,同比下降 13.37%。 受行業整體和主要配套客戶銷量下滑的影響,公司收入增速放緩。

毛利率及費用率相對穩定,減值損失侵蝕部分利潤。 報告期內, 公司綜合毛利 33.70%, 相比於上年的 33.94%基本持平。費用率方面, 2018年公司銷售費用率 5.41%,同比增長 0.66 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三包費、招待費、倉儲費和工資增加所致; 管理費用 (含研發費用)率 6.48%,同比基本持平; 財務費用率-0.03%,同比較為穩定。 此外, 公司 2018年由於出售雪利曼電子和雪利曼軟件股權導致商譽減值損失 0.52 億元,侵蝕了部分利潤。

自動變速操縱器滲透率提升疊加電子變速操縱器產品迭代,公司長期成長可期。 自動變速操縱器價值量接近手動變速操縱器的三倍,長期看公司自動變速操縱器滲透率提升邏輯不變。公司變速操縱器產品深度綁定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等自主品牌,並且正積極向合資品牌主機廠突破。 此外, 公司價值量更高的電子變速操縱器產品也已經取得多家主機廠的配套資格,在行業中取得了相對有利的競爭地位。 公司變速操縱器產品有望在未來 3 年內保持量價齊升, 看好公司產品的中長期升級。

盈利預測及評級: 預計公司 2019-2021 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 2.48 億、2.81 億、 3.22 億, EPS 分別為 1.08 元、 1.22 元、 1.40 元,市盈率分別為 14.37 倍、 12.70 倍、 11.08 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自動變速操縱器滲透率提升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

山鷹紙業(600567)控股雲印公司,產業鏈一體化優勢明顯

投資要點

山鷹國際收購控股公司股權並對其增資。公司全資子公司山鷹資本擬受讓公司控股子公司鷹隼一期持有的雲印公司 19.99%股權和程一軍、蔡超凡持有的雲印公司 38.01%股權,上述股權轉讓完成後,山鷹資本將持有云印公司 58.00%股權,雲印公司將成為公司的間接控股子公司,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此外,股權轉讓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後,以雲印公司投前總估值 2 億元確定,山鷹資本擬出資人民幣 7436.77 萬元向雲印公司增資。

業務模式基本確定,雲印公司具備快速擴展基礎。 雲印公司為印刷行業服務型科技創新企業,旗下現有寧波雲印微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深圳市雲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雲印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三家全資子公司,同時擁有云印電子商務平臺和雲印微供交易服務平臺兩大業務平臺,分別面向大中小企業提供印刷設計一體化服務、面向紙行業參與企業及從業者提供在線交易服務及配套增值服務的智能服務平臺。目前公司主要服務於包裝印刷等下游企業,經營期間業務擴張迅速,活躍用戶數量及網站成交金額(GMV)均大幅增長。 2018 年,雲印公司總資產1054.91 萬元,淨資產-715.51 萬元,營收 3323.25 萬元,淨利潤-1261.66萬元。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雲印公司總資產 1712.64 萬元,淨資產-1181.82 萬元, 19Q1 營收 1661.11 萬元,淨利潤-473.31 萬元。

產業鏈、技術優勢結合,協同效應逐步顯現。 2017 年 10 月,公司參股雲印公司, 2018 年 3 月,雲印公司與山鷹共同推出微供平臺,專注於服務印包企業,業務發展迅速。雲印的運營模式得以驗證,公司決定進一步收購雲印公司股權並進行增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產業協同效應。本次收購暨增資完成後,公司將藉助雲印公司技術優勢,提升包裝行業收入水平,雲印公司也將藉助公司產業鏈優勢,以中小包裝客戶需求切入,全面提升產業鏈效率。與此同時,雲印平臺將通過 SAAS 系統、包裝專業技術服務、訂單整合採購服務、供應鏈金融技術服務等方式幫助相關包裝企業,為客戶創造價值。

搭建產業互聯網平臺,造紙包裝一體化發展。公司作為廢紙系龍頭紙企,現有產能約 500 萬噸,預計 2019 年 9 月將投產新建產能 120 萬噸包裝紙項目,公司產能持續擴張,進一步夯實紙企龍頭地位。此外,公司產業鏈不斷向下遊延伸,並通過產業互聯網開展行業垂直整合,培育智能包裝、互聯網驅動的服務能力,目前公司在華東區域開始試點開展包裝業務的產業互聯網轉型,本次收購雲印公司,將致力於通過各產業生態構建及商業模式創新,持續促進造紙包裝一體化發展。截至目前,公司已有 24 家包裝印刷企業,年產超過 12 億平方米,為公司由造紙公司打造成包裝公司奠定基礎。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 預計 19-21 年公司營收 279.73/307.98/341.72 億(同比+14.8%/+10.1%/+11.0%) ,歸母淨利 29.98/33.47/35.64 億(同比-6.4% /+11.6%/+6.5%),對應 PE 為 5.15X/4.62X/4.33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收購完成後人才團隊變動,市場發展趨勢不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