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可以放下5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為何你做不到後退一步?


馬雲可以放下5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為何你做不到後退一步?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道德經》

從古至今,大丈夫講究的是不可一日無權,多少人即使粉身碎骨也捨不得放下手中的權杖,至死不休。

但拿得起,又能放得下的,才是真正的高人。

2018年9月10日,馬雲宣佈將在2019年9月10日,也就是阿里巴巴成立20週年、他自己55歲生日時,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不再擔任阿里的正式管理職務,要去做讓自己感到興奮和幸福的教育事業。

這一天,馬上就要到了。

馬雲可以放下5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為何你做不到後退一步?

實際上,“退休計劃”是馬雲早在10年前就開始做的準備,他曾公開表示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是自己的榜樣,雖然財富比不上,但肯定能比59歲退休的比爾·蓋茨更早“放手”。

20年的時間,馬雲帶領阿里巴巴走到了世界300強的位置,也是這20年的時間,讓馬雲找準了自己的座標。

說到做到,激流勇退,進退自如。

不管是對阿里巴巴還是對馬雲本人來說,在巔峰期放下權力,選擇離開都是最好的結果。

馬雲可以放下5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為何你做不到後退一步?

月盈而缺。

當一個企業站在巔峰的時候,稍有不慎便會走下坡路。同理,風光無限的企業家也是。

很多人迷失在財富和權力編織的美夢裡,總覺得自己還能往上跳一跳、夠一夠,也許有一天能夠到,但總歸會倒下,落得個晚節不保的結局。

能夠看透的人不多,看透又捨得的人,就更少了。

馬雲是一個,王石也是一個。

2017年,王石在朋友圈表示,自己主動讓權,把接力棒交給一手提拔起來的鬱亮團隊。

馬雲可以放下5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為何你做不到後退一步?

毫無疑問,作為萬科的創始人,王石的貢獻與影響是無可替代的。

從1984年萬科成立,到逐步成長為全球房地產行業龍頭,每一個重大的時間節點,都離不開王石這個靈魂人物。

在萬科股權事件終於迎來妥善解決的曙光時刻,王石選擇功成身退,天時地利人和之下,迎來最完美的謝幕。

離開,也許意味著新的開始。

老子認為“兵強則滅,木強則折”。事物的內在運動規律,本就如此。

如果你把一個兵器製作得很尖利,他就不能夠持久;如果你死守盆滿缽滿的金玉滿堂,就一定會埋下禍患。

或許有人說,不就是規避風險嘛,到一定程度,我就放棄不就得了?

哪個程度?

不要小看人性,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原則性和剋制力。

馬雲可以放下5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為何你做不到後退一步?

只有當你真正理解了《道德經》中“功成身退”這句話,才能夠安然身退,進而安然心退。

否則,你覺得天下本就都是你打的,自然不會退;

但當你承認這天下本來自己就是要成的,你只是恰好在那個時機,那個位置出現了而已,你做的事情就順應天道了。

當你真的做到順應天道時,你也一定就知道了那個順的時間點在哪裡,因為任何事物只要有名就必有生、有壯,然後有老、有死。

馬雲可以放下5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為何你做不到後退一步?

古今名士中,善始善終、平安到老的人物,一隻手就數的過來,

范蠡和張良,就是其中的典範,完美地掌握了“退”的時機,為自己贏得了一線生機。

據說張學良出生時,父親張作霖特意邀請秀才出身的大軍閥吳佩孚,為其子取名。

吳佩孚為之取名“學良”、字“漢卿”,意為學習漢代的張良,長大後力爭成為大漢公卿。

由此可以看出張良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

馬雲可以放下5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為何你做不到後退一步?

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的張良,在殫精竭慮輔佐劉邦,為建立大漢天下立下不世之功,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之後,託辭多病,深居簡出,在家一心修煉道家之術。

自古鳥盡弓藏,張良深明其中的道理,權勢相爭,爾虞我詐之下,當初的功臣大多都難得善終。

果不其然,開國第一侯、丞相蕭何被關進監獄;楚王韓信也死於非命。只有稱病不再上朝的張良,徹底退出了權力核心,直至病逝。

胸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才華,卻能不計名利,遠離鬥爭,清醒無比,不愧為萬古“謀聖”。

馬雲可以放下5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為何你做不到後退一步?

“天下既定,走狗烹,良弓藏,君更待何時?”,這是范蠡對文種說的最後一句話,自此之後,他就此隱退,歸於山水之中。

同樣是幫助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成功復國的能臣干將,范蠡能夠在巔峰時期認清現實、抽身隱退,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天真的文種卻沒能逃過噩運,越王隨便找了個理由,就讓文種自殺了。

肯定會有人質疑:還沒有成功,何來進退之說?

哪有什麼不成功的人生?

只要你像個精神病一樣去努力,永遠相信夢想,相信努力的意義,相信遺憾比失敗更可怕,就一定會活出最完美的自己。

而進退,就像一聲聲衝刺和回防的號角,存在於每一場我們與外界、與生活的戰爭之中,容易被忽略,卻至關重要。

懂得謙遜,低調做人

小時候大家都知道“謙虛使人進步”,長大了卻認為張揚才會獲得關注,然後一步步走向張狂。

《道德經》說的謙遜,不是為了別人才去做出的姿態,而是自己從心出發的本能。

因為只有時刻保持清醒、保持敬畏,低調做人做事,才能峰迴路轉 ,避人鋒芒,從而另闢蹊徑,迎來新的開始。

拋棄多餘的慾望

誠然,人生來就有慾望,而慾望也是所有痛苦的根本。

問題在於你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一個慾望被滿足了,獲得的快樂非常短暫,於是新的慾望又會來,而你又會被新的慾望所控制。

所以要學會給自己的慾望開槍,通過控制慾望來磨練自己的性情,擺脫其對情緒的控制。因為只有拋棄那些無底洞的追求,才能時刻保持清醒,該退則退。

放寬眼界和胸襟

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是不會驕傲自大的,因為他懂得越多,就越對未知的東西充滿敬畏。

這也就是為什麼越有成就的人反而更瀟灑、更捨得。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最後用楊慎的一首《臨江仙》,來為老子的“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做結吧: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馬雲可以放下5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為何你做不到後退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