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版“富春山居圖”,你期待嗎?

巴中版“富春山居图”,你期待吗?

巴中版“富春山居图”,你期待吗?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要沿著正確方向把這盤大棋走好,必須規劃先行,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近日,《巴中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印發。即日起,本報將推出系列報道,聚焦《規劃》亮點、重點,看我市如何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巴中篇章,敬請關注。

巴中版“富春山居图”,你期待吗?

按照“一城三副二十四極”城鎮佈局和“城市—重點鎮—幸福美麗新村和產業聚居點”的新型城鎮體系,因地制宜建設幸福美麗新村、聚居點和產業基地

統籌利用生產空間,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總體上形成“一核四帶多節點”產業發展佈局

到2022年,規劃建設中心村280個、聚居點2600個、扶貧新村699個,全面完成“示範引領型、特色發展型、改造提升型、搬遷撤併型”新村建設

巴中版“富春山居图”,你期待吗?

巴州區光輝鎮許家嶺新村 本報記者 夏雨 攝

統籌城鄉發展空間 實現均衡發展

鄉村振興,如何統籌城鄉發展空間,優化鄉村發展佈局?《巴中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優化空間佈局,構建鄉村振興發展新格局”,這是加快形成城鄉融合發展、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分類推進鄉村振興,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的行動指南。

《規劃》對統籌城鄉發展空間作出安排,提出強化空間功能佈局。統籌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修復,按照北部山區、中部丘陵、南部淺丘不同主體功能定位,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科學劃定生態、農業、城鎮等空間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主要控制線,推動主體功能區戰略格局在市、區縣、鄉鎮、村精準落地,健全落實主體功能區差異化協同發展長效機制,推動實現山水林田路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統籌城鄉發展空間還包括優化城鄉結構,在本次出臺的《規劃》中,未來我市將按照‘一城三副二十四極’因地制宜建設幸福美麗新村、聚居點和產業基地。”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李煜介紹,

一城即含巴州區、恩陽區和經開區城區的巴城,三副即南江、通江和平昌縣城,二十四極指24個重點鎮。我市將結合區域地形地貌特徵和對外交通走向,堅持貧困地區和非貧困地區統籌協調、均衡發展。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為此,我市要求加強城鄉規劃銜接,加強與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縣域城鄉建設規劃等規劃的銜接,統籌整合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計劃和工程,著力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推進特色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資源能源、生態環境保護等主要佈局,形成田園鄉村與現代城鎮各具特色、交相輝映的城鄉發展形態。

優化鄉村發展佈局 建設“綠美新村”

《規劃》提出要統籌利用生產空間,依託生態資源優勢,以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為目標,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統籌集約利用鄉村生產空間,通過連點成線、連線成片、連片成面,著力打造茶葉、核桃、道地藥材、生態養殖四大特色農業產業帶,引導鄉村產業集聚集約高效發展。堅持“立體、三沿佈局”思路,總體上形成“一核四帶多節點”產業發展佈局。

李煜介紹,一核即以巴中城區為核心,打破區域界限,圍繞南江縣元潭—下兩—黑潭、巴州區棗林—平梁—光輝—三江—清江—化成—駟馬等環線鄉(鎮),發展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重點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研發、現代農業產業示範、休閒旅遊觀光和產村相融新居等四大功能區;四帶即茶葉產業示範帶、核桃產業示範帶、道地藥材產業示範帶、生態養殖產業示範帶;多節點即多個農產品物流加工節點,堅持“生產、加工、流通”一體化發展思路,適應巴中茶、藥、菌、菜、糧等主導產業發展需求,按照就近佈局原則,通過引進大型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企業,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包裝、倉儲、運輸和第三方物流,建設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形成“多節點”農產品加工物流體系。

《規劃》提出,在合理佈局生活空間上,要以建設“綠美新村”為目標,遵循鄉村傳統肌理和格局,尊重鄉村自然環境和農業生產生活習慣的傳統依存關係,以提升生產服務功能和生活品質為重點佈局鄉村生活空間,科學佈局鄉村居民聚居點,優化居民點規模和集聚形態,劃定空間管控邊界,合理佈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空間,明確用地規模和管控要求,引導形成佈局協調、規模適宜、功能齊備、整潔美觀的生活空間。

同時要嚴格保護生態空間,結合巴中自然資源特點和空間分佈特徵,全面實施生態紅線保護行動、森林保育行動、溼地保護與恢復行動、荒漠化治理行動、物種拯救行動、城鄉綠化美化行動、綠色產業富民行動、重點領域改革行動、科技支撐行動、生態文明宣教行動“十大行動”。

順應規律結合實際 分類有序推進

《規劃》指出,要順應鄉村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分類區、分類別、分時序推進鄉村振興。

分類區推進,遵循“全面規劃、擇優示範、分段實施、梯次推進”原則,按照“村民主導、政府指導、專家參與”的方式,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村先行試點,以點帶面實施農民居住、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項目資源佈局“四個集中”,科學確定新村發展方向。以農業為主的村,重點結合農業資源稟賦,積極發展多種經營,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成為延續農耕文明的重要載體。以工貿為主的村(社區),重點提升產業發展層級,增強自身承載能力,主動承接城市產業外溢,就地吸納農業轉移人口。以鄉村旅遊為主的村,充分挖掘利用特色資源優勢,完善服務配套設施,推動產品供給規範化、特色化、品質化,引導城鎮居民到農村消費。充分考慮秦巴山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實際,強化特色經濟培育,激活產業、優化環境、提振人氣、增添活力,保留鄉村風貌,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新村。

分類別推進,根據不同自然村的實際情況,分為“示範引領型、特色發展型、改造提升型、搬遷撤併型”四大類別。

按照先謀劃再規劃、先規劃再實施的理念,按計劃、分時序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全市整體脫貧摘帽,完成“示範引領型、特色發展型、改造提升型、搬遷撤併型”新村建設規劃;

到2020年,規劃建設中心村180個、聚居點2380個、扶貧新村699個,完成建設“示範引領型、特色發展型、改造提升型、搬遷撤併型”新村70%以上,建成省級“美麗四川、宜居鄉村”達標村1200個以上,所有的行政村建成市、區縣級“美麗四川、宜居鄉村”達標村,實現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22年,規劃建設中心村280個、聚居點2600個、扶貧新村699個,全面完成“示範引領型、特色發展型、改造提升型、搬遷撤併型”新村建設。

巴中版“富春山居图”,你期待吗?
巴中版“富春山居图”,你期待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