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老光棍更容易被人騙婚?

農村老俗話


首先說兩個例子。

例子一是老王。老王今年五十九了,還在河北煤礦上班,好像是張家口什麼地方,工作地點不確定。

老王很悲劇,他都快到退休的年齡了,一輩子在煤礦上班,可是跟別人不一樣,他還需要上十幾年班,也就是到七十歲左右才能退休。

為什麼?因為他年輕時沒娶上媳婦,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他不知道怎麼就在辦身份證時瞞了十歲,目的是為了讓別人給他說媳婦時顯得年輕。

到現在,經他手的女人有好幾個了,可是一個過時光的也沒有,都是想哄他錢。老婆沒娶上,退休還給耽誤了。

例子二是老陳,老陳今年五十五歲,也是年輕時沒娶上媳婦,到了現在,想媳婦都快要想瘋了,去徵婚被人騙,有媒婆說的那些女的也都是騙他。

有女的同意交往,但他這個歲數,人家女的大多有孩子,有的孩子在上大學,需要他拿錢供人家孩子上大學什麼的。

有的則是跟他來住,住幾天就走,還回原來的家,但來一次,老陳就得花一些錢,臨走人家女的還要帶點錢走。

可是,例子一的老王和例子二的老陳仍然還在努力的娶媳婦,仍然不甘心。

我們就想知道為什麼了,其實這不難理解,一個男人,看別人孩子老婆都有,自己回家要自己做飯,連個說話的都沒有,這種孤獨寂寞是難以言喻的,所以他們才會一次又一次的想要娶媳婦。

而那些女人呢?其實我們可以想到,他們都五十多的年齡了,找到的女人也大多是四十五以上的。這個歲數的女人,孩子都二十多歲,要不然是在上學,要不然是該娶媳婦了。

這些女人找他們,說白了其實就是想掙點外快,過日子?除非是男的很有錢,要不然是沒有機會的。

那麼,這些男人是沒有理智嗎?是不知道有可能會上當嗎?他們當然也是心裡有數,明白女人住在自己家,也極有可能是跟自己打個夥計過幾天。

可是,他們願意,因為他們太孤獨了,就算是冒著上當的風險也願意,不是他們傻,而是他們想享受幾天家庭的溫暖罷了。

說起來,他們都是一些可憐人罷了。





鄉村黑嫂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用一句話概括,結婚心切。至於為什麼這麼說呢?我想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既然是老光棍,那麼年齡自然肯定非常大了,受中國傳統文化傳宗接代思想,每一個男人都想有老婆,然後有自己的孩子,這樣才可以延續香火。而看著自己的年齡越來越大了,女人都還沒有著落,更不用說孩子了,所以只要有女人老光棍都願意費盡心思去討好,卻很少花心思來判斷是否會被騙,所以就很容易中騙婚者的圈套。

第二,農村老光棍普遍學歷很低,見識比較少。相信一個學歷很高閱歷很廣的男人是不會成為一個老光棍的。不管是農村人還是城市裡的,優勝劣汰的規則永遠不會改變。所以老光棍對待很多事情沒有明確判斷力,眼光可能也比較短淺。

第三,老光棍孤獨的太久了,渴望結婚。一個男人單身了大半輩子,還是孤身一人,難免心裡會孤獨。並且相到以後老了還無依無靠,所以結婚的願望就更加強烈了。而面對女人的要求,他們都會想方設法的滿足。正是他們這種渴望結婚並且願意滿足女人一切要求的心理,為騙子創造了機會。

第四,老光棍也會有心理壓力,看著自己的同齡人有家有老婆,孩子都很大了。再看看自己幾十年仍然孤身一人沒有任何改變。難免心裡會感到難過。加上身邊的流言蜚語,不止是年輕人怕,老光棍也很怕。所以這些因素再次成為了他們容易被騙的原因。

光棍是每一個年代都會有的社會產物,所以他們能做的只有放寬心態,並且努力掙錢。爭取能娶上一個媳婦兒。不至於老了會一個人孤獨生活。





小衛生活錄


光棍和剩女是這樣形成的,因為女人找老公喜歡找比自己強的,男人也喜歡找比自己弱一點的。結果甲等男配了乙等女,乙等男配了丙等女,丙等男配了丁等女。剩下來的就是甲等女和丁等男,這兩種是不會配對的。所以老光棍,不是智力有問題,就是外貌不好看,或者品德不好,這樣的人容易受騙不奇怪。


月籠南窗


不難理解,農村打光棍子不好說或多或少存在某缺陷(也有好的)有些人也正是摸透了他們的弱點。所以更容易上當受騙。而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打光棍必然被人看不起,生理需求和生活所迫,也是容易輕信騙子的主要因素。當然,也外乎於騙子求財心切,無人監控等等原因吧。


路遙5357


1、年齡大對家庭催婚和鄰里之間的壓力劇增,各別人會隨便相親一個女生就湊合結婚,目前農村有很多這種現狀“娶個越南的媳婦”5萬~10萬左右可以買一個媳婦,沒過多久日子這個越南女孩就跑了。結果大齡男青年賠了夫人又折兵。

2、老實巴交的農村大齡剩男空窗期比較長,偶遇別人介紹對象很是上心,對對方特別好金錢方面也特別大方,殊不知對方只是拿你當備胎,遇到其他好條件的就改換目標了。


文字控小姐姐


飢餓感,啥都想吃,中毒了。


說實話z


被計劃生育害得男女極不平衡,男人孤獨怕了!


XTX龍捲風


騙婚,聽說過,但是在我周圍的生活中還是很少的。

所謂騙婚,無外乎是以婚姻為誘餌各種騙錢。

所以管好錢袋子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